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 >

第378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第378章

小说: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塘,有一天他们这个族长下了一个命令,叫村里面的人把池塘的水统统放光,池塘里面的鱼一网打尽了。那个池里有两种鱼,鱼也有国王,它们有它们的组织,这两个鱼王感到这个村庄的人太可恶,把我们杀尽,一个都不留,怨恨在心,一定要报复。这一生它们都到人道来了,捕鱼的这村人就是释迦族,那个被杀的池塘的鱼就是琉璃王那一族。他是来报仇的,过去你灭他的族,人家现在也要来消灭你,冤冤相报,没有办法免除这个灾难。所以释迦牟尼佛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看了只有流眼泪,不说一句话,劝大家逃难,能够逃的尽量往外逃,没有能力抵抗。逃了一部分出去,他们逃到西藏,因为那是翻越喜马拉雅山,那边就是西藏,一部分人逃到那边去了,就释迦族。释迦这一族,总是听家里人说话、劝告,就逃到后藏,逃到后藏之后,在后藏就定居,没有再回去了。所以释迦牟尼佛的家族、后人在中国的后藏。这个故事,章嘉大师告诉我的,给我们表演冤冤相报,这个怨恨不能够化解,生生世世都会有报复。

  释迦牟尼佛做出的方式就是忍让,你要我们的国家、要这块土地,给你,我们撤走、逃走,一部分不肯走的人都被他杀了。定业不能转,所以杀业就太可怕了!杀人要偿命,杀这些动物还是要偿命,这个动物来生,它的业报、罪报受完,它又到人间来了。这是佛法里面讲的,一切有情众生都是不死的,死是身体,换个身体而已,灵魂不死,灵性不死。你跟他结的冤仇,只要他念念不忘,麻烦就不得了!那何必跟人结冤仇?这中国老人讲的,吃亏是福。肯吃亏,不跟人结冤仇,我的财物、我的产业你要夺去,统统都给你、都让给你,好事情,不结怨。一丝毫怨恨的念头没有了,这就化解,这是智慧的做法。释迦佛当年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释迦族跟琉璃王在表演,我们看释迦佛是怎么处理这个事情,我们要学。因为我们在这一生当中也是冤冤相报的事情很多,过去生中造的,现在不知不觉所造的,遇到境界现前就让,欢欢喜喜的让,我欢喜,对方也欢喜。那说我们不是吃了那么大的亏吗?没吃亏。他也没占便宜,我也没吃亏,我命里面有的,丢都丢不掉,这边让掉,那边就又来了,而且来的比我所让的还殊胜一些,愈让愈殊胜、愈让愈多。这不是假的,这就是佛法里面跟我们讲的布施的这个道理,愈施愈多。施财得财,施法得聪明智慧,施无畏得健康长寿,只要你肯让,你决定不吃亏。所以你想一想,吃亏后头是什么?是福,那就没吃亏!吃亏后头不是祸,是福,吃大亏得大福,吃小亏得小福,后头得的是福。你明白这个道理,然后告诉你一句话,肯吃亏的人有福,你就相信了;你相信,那你就肯吃亏,你就肯让。所以佛菩萨很慈悲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那我们自己就如法炮制,经上有这个榜样,我们遇到了,我们就干,真学。真学,它真的有效。早些年有人怀疑,以后看到我们愈让愈殊胜,他就相信了,他就不再怀疑。不能有占便宜的心,占便宜的心你所占得的是你命里有的,但是你用的是非法不正当的手段、缺德的手段,用这种手段得到的话会有灾祸,不是生病就是遇到一些灾难,这个东西跟着你。因此,断恶修善是真理,天经地义,不能不相信,不能不依教奉行。真正想在这一生生活在幸福圆满,那圣人的教诲决定不能够违背,肯定圣贤比我们高明,我们的德行比不上他,我们的智慧比不上他,那就应该老老实实听话跟他学习,这就对了。

  我们再看下面,底下这一句话,“令一切有情,悟佛知见,入佛知见,乃调众生也”。这个境界很高,悟佛知见是菩萨,觉悟了;入佛知见就成佛。佛教导我们目的在此地,希望把我们提升到菩萨的境界,你开悟了、你明白了,从这个境界再向上提升,你对于一切事物的处理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你做的方法跟诸佛菩萨是一样的。下面再从个比喻让我们体会得佛说法的意义。“调和琴弦,以发正音”。琴,中国古时候弹的琴有五根弦、有七根弦,必须每根弦都能调正,音色才美,太紧了,它会断掉;太松了,没有音声,一定要调得恰到好处,正音就出来了。用这个来比喻众生的心情,也要把它调和,要调到中道,不过分,也不能不到,它的音色就美,所以“令契中道”。诸位见过佛教的建筑,寺院庵堂你进庙门第一个建筑物是天王殿,你看到四大天王、看到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在那里宣示慈悲,用布袋和尚的像,让你一进门就看到。学佛的人一天到晚要像弥勒菩萨那样笑咪咪的,快乐无比,无论在什么环境里,无论遇到是善人、是恶人,他都欢喜,都是以笑面迎人,他那是给我们上课。你看东方持国天王,他手上拿着琵琶,那个琵琶就是弦乐器,它代表什么意思?代表中道,就是调和。琵琶的弦松了就不响,太紧就断掉,一定要调到恰到好处,不过也不能不及,它代表中道。你看他的名号叫护国,用什么来护国?用中道。这个意思要懂得引申,把护国的范围缩小,缩小到一身,护自己的身,这护法,护法先护自己,自己的思想言行要合乎中道,中国古人讲中庸之道。

  你看《四书》,朱熹编的《四书》,编得好,变成中国读书人必读的一本书,朱熹编的。头一部就是“中庸”,“中庸”是宣妙理;“大学”,“大学”是讲方法,这个妙理如何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方法,“大学”是方法;“论语”跟“孟子”是表演。所以我看《四书》编辑,这个理念非常像《华严经》,我那个时候常常想,朱夫子是不是从《华严经》上得到的灵感,编成这样一部好书?非常有可能,为什么?他跟佛法接触太多了,当时许多高僧大德都是朋友。《华严经》有理论、有方法,后面五十三参是表演,《四书》就是这种理念构成的。“中庸”是理论,“大学”是方法,孔子表演出来,你看他在日常生活当中做到了,“中庸”的道理,“大学”的方法,他全做到了,孟子也做到了。孔子代表圣人,孟子代表贤人,圣贤都能把这个理论、方法落实。这个方法落实在自身,身心健康,不亦悦乎。悦是什么?快乐!我们佛法讲法喜充满,他得受用,人家真幸福美满。个人落实了,肯定他家庭落实;家庭落实,家庭的美满;他一家落实,他居住的这个小村庄、这个地区一定受他的感化,家家都这样做,这一个社区和谐,这个地区太平。所以他说的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产生这么大的效果。佛法的《华严经》那个境界大了,不止一个地球,它的影响是遍法界虚空界,把佛在《华严经》悟到的那些道理、生活的方法、处众的方法(跟大众相处)完全落实了,这道理、方法落实了。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做出来给我们看,你看他跟族群的落实,五十三参不同的族群,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不同的信仰、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化,为什么相处得那么好?

  所以《四书》我看是小《华严经》。我常常看这个书就想到,朱夫子是从《华严经》上得到的灵感,编出这么一套东西出来,真管用。赵普当年在世,赵普是赵匡胤的宰相,赵匡胤是宋太祖,宋朝开国的皇帝。他跟赵匡胤说,他以半部《论语》帮助赵匡胤平定天下,统一中国,半部《论语》。赵匡胤死了以后,非常孝顺,他的母亲叫他这个皇帝位子不要传给儿子传给弟弟,他很听话,他的弟弟就是宋太宗。跟太宗说,我再以半部《论语》帮助你治天下。很有道理,这两句话是名言。所以圣人的教诲真实智慧,绝不是一般凡夫能够相比的。无论是修身、养性、治家、治国、和谐世界,都要从中道着眼,能够用中,不过之也不能不及,做到恰到好处,这是佛法里面所讲的善巧方便,善巧方便就是恰到好处。

  下面说,“净土法门,是佛知见。持名念佛,即从容中道”。这几句话讲得非常之好,为什么?净土法门是阿弥陀佛建立的,阿弥陀佛不是为自己建立的,我们到后面会念到。这部经里面有极乐世界的历史,说明极乐世界是怎么来的,阿弥陀佛建立的。建立的目的是帮助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六道众生,六道众生太苦了,超越六道太难了,他以善巧方便建立这么一个新的世界。极乐世界真的是新兴世界,因为从建立到现在,时间上讲只有十劫。十劫在无尽的时空当中,它是很短很短的,它是个新世界。目的帮助这些众生,在六道里面没有办法把烦恼习气断掉,等于说他建造一个非常理想修学环境,接引大家到那边去共修,阿弥陀佛亲自指导,那边就他一个老师。那里面所有障碍我们的、诱惑我们的,在那个世界里不但你看不到、听都听不到,环境好!我们自己虽然阿赖耶里头有不善的种子,在那个地方没有不善的缘,因没有缘不会起现行,它不起作用。所以是最理想的一个修学环境,他用了五劫的时间造成。怎么造成?现在我们明了,尤其得到近代的量子力学家给我们证实了,确实是可以能造成的,五劫时间他的愿力造成的。

  现在科学家告诉我们,物质是怎么回事情?物质从哪来?物质是念头意念累积连续产生的幻相。我们看到《无量寿经》上讲到极乐世界的历史,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愿力,愿力不就是念力吗?他参访二百一十亿个国土,二百一十亿是表法的,不是数字,就是遍法界虚空界所有诸佛刹土他都去参观过,取长舍短。所以他这个世界是一切诸佛世界美好的集大成,一切诸佛世界不善的它统统没有,好的它统统都有,都在那里头,这么个世界。诸佛赞叹,诸佛欢喜,没有一尊佛不劝在他教区里面这些有情众生,都教导他们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到那个地方成就快,一生就成佛了,在别的地方修行很长很长的时间,到他那里很快,是这么个道理。所以说净土法门是佛知见,这句话讲得好!持名念佛就是从容中道,我们怎样修中道?放下万缘,一心念佛,就是修中道。到达极乐世界那是一个中道的世界,是个中道的道场。这一段是解释离苦得乐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你要明理,你要守住中道,这是智慧。

  有智慧,不能没有福报,福报是世俗人所希求的,佛菩萨也不反对。下面这两句就是教我们怎样修福,“贮功德,示福田”,这两句教我们修福。“贮”是积也,储蓄,这是贮积,你要积德,指示我们福田。什么是福田?这个地方也解释得很好,“福田者,夫世间种稻之田,称为稻田,以之为喻”,这个比喻,“为众生植福之所”,那就叫福田。福是要种,这个种叫修,人要不知道种福,福从哪里来?我们净宗同学一定要懂得,决定不能迷信,迷信是错误。你看许多无知的人进入寺庙去烧香,听说烧头一炷香价钱很高,那是迷信。烧香求什么?求佛菩萨保佑,赐福给他。佛菩萨是贪官污吏,为什么?你跟他谈条件,你看菩萨,你保佑我发财,我今天赚一百万,我拿一万块钱来供养你。你看看,很厉害,我赚一百万,我拿一万块钱给你,把佛菩萨全都当作贪官污吏,你怎么能求到福?你在那里造罪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