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 >

第391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第391章

小说: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是有漏的,有漏就是他带着烦恼习气,烦恼习气没断。烦恼习气断掉,那就成无漏法,那就跟自性相应。

  所以自己想想,我们的心是不是与清净平等觉相应。如果我们的心清净,与阿罗汉相应;我们的心平等,平等是决定没有分别,跟菩萨相应;我们的心觉而不迷,那跟佛相应。这经题上好!经题上教我们修行的标准都说出来了,清净心、平等心、觉心。如果修行把目标定在这上面,这人叫真修,真修行人。他不是求名闻利养,他不是求富贵,他求清净平等觉,这是什么?这是求成佛。你看,清净成阿罗汉,平等成菩萨,觉成佛,他修行求的是什么?求的是阿罗汉、菩萨、佛陀,这个人叫真学佛,他得到一切诸佛的护念,他得到龙天善神的拥护。诸位想想看,如果心地真的是追求清净平等觉,这个世界上有没有灾难?什么灾难与他都不相干,他解脱了、超越了,这个世间再美好他也超越了。所以,他生在实报土,实报土是无比的庄严殊胜,他在那里起不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他也没有觉得他那里很好,如果觉得这里好、那里不好,分别心不就起来了?有分别就会有执着,他就堕落了,他哪里是佛!所以,人家居住在那个地方不起心不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我们就能想到他没有分别执着。

  如果我们用这个标准做为我们修学的目标,那我们真的,不是行菩萨道,佛道,成佛之道,这是佛法叫一乘法,直捷走成佛之道。念佛好!用念佛这个法门修成佛之道,于世出世间法毫无贪图,希求之心断得干干净净,我只求心地清净平等觉。这个将来往生到哪里去?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实报土。他不是方便有余土,也不是凡圣同居土,他生实报庄严土。像我们这样能行吗?有很多人怀疑,我罪业太重,我去不了实报土,我只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就好,就满足了。也不错,不能说你错,可是,善导大师给我们说了一句话。善导大师唐朝时候人,我们净土宗第二代的祖师,历代传说他老人家是阿弥陀佛应化到世间来的。日本人很相信,日本人崇拜善导法师比我们中国人超过太多了,中国人尊重善导大师的人不多,日本人非常尊重。你到日本去,每个寺庙里看到善导大师的塑像,还有很多寺庙的招牌就叫“善导寺”。所以诸位看到善导寺,那就是净土宗的道场,是用善导大师的德号做为寺的名称。

  他老人家给我们讲了这么一句话,“西方世界,四土三辈九品,总在遇缘不同”,这个话讲得好!我们如果要是相信这句话,懂得善导大师说这句话的意思,那就是说明,你是四土往生到哪一土、往生到什么品位,决定在你遇缘不相同。我们今天遇的缘非常殊胜,这个缘是什么?这个缘是常寂光土的缘,是实报庄严土的缘,不是下面的缘。确实有不少,自古以来这种人很多,农村里面,乡下阿公阿婆,不认识字,但是人很善良,在佛法里讲他有善根,他要是遇到缘,遇到缘叫他念经他不会念,他也不能记得那么多,叫他听经也没有人给他讲经,讲经也不一定能听懂,遇到一个人劝他念阿弥陀佛,他就老实念,临命终时他往生了,这种人往生凡圣同居土。这个遇到缘,缘不殊胜。我们今天遇到的缘非常殊胜,遇到《无量寿经》、遇到《华严经》、遇到大乘许许多多经论的教诲,这个缘太殊胜,把四土三辈九品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也懂得怎么成佛的、怎么成菩萨的、怎么成阿罗汉的,都搞得很清楚,这个遇缘不同。我们可以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用清净平等觉的心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到哪里去?功夫好的生常寂光净土,次一等的生凡圣同居土。这就说明听经为什么很重要,听经的好处在哪里?帮助我们提升品位,而且是大幅度的提升。

  在我们现前,我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现在灾难很多,这个法门帮助你,无论什么严重的灾难,你的心地平安,你没有受到灾难丝毫影响,你心是平静的,不惊不怖,没有恐怖。你看看,这个经教有这么大的力量。心地安定,不受影响,外面再大的灾难它都影响不了你。纵然在灾难当中死亡,你就到极乐世界去了,阿弥陀佛就来接引。这种殊胜的利益,其他法门里找不到。其他法门不是没有,那个功夫很难修成,净宗容易,只要你肯干,只要你肯放下,人人可以做得到。放下不是口头说的,是要真干,从哪里干起?从持戒、吃苦。释迦牟尼佛临走之前教我们这两句话,给所有的佛弟子,“以戒为师,以苦为师”。现在物质生活很丰富,我们要不要去追求?不需要,生活苦一点好。如果有多余的力量,多帮助一些穷苦的人,我们生活节俭一点,就能帮助很多贫苦的人,这是菩萨心肠。像《了凡四训》里面所说的,袁了凡先生的夫人,冬天的时候缝制棉衣给他的儿子,用普通的棉花。了凡先生看到,“家里丝棉很多,你怎么用这些棉花?”她说丝棉贵,棉花便宜,我把丝棉卖掉,多买点棉花,多做几件衣服,儿子有了,那些穷人也有得穿了。了凡先生听到很欢喜,儿子有福了。福从哪里来的?吃亏的人就有福,吃苦的人就有福。这个意思很深,这是真理。

  所以今天虽然科技发达,样样都方便,一定要懂得节约能源,要知道节约,不可以浪费,浪费是有罪过的。东西要吃得干净,不好吃的不能丢掉,丢掉就有罪过。为什么?要想到,这个不好吃,今天这个世间还有很多人在饥饿的边缘上没得吃,他要遇到这个,那是宝。我们还在挑剔,挑剔就是造业。不要有分别,不要有执着,一定懂得节俭,常常存心帮助别人,这就好。真正有修行的人、有德行的人,他住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有天龙善神保佑,灾难少。真正有德行的人能做到,我们能不能发个心,做个真正有德行的人?要知道,圣贤是人做的,佛菩萨也是人做的,他能成圣成贤、成佛成菩萨,我为什么做不到?他怎么做到的?他放下万缘做到的,我为什么放不下?放下就做到了。放不下,还有贪瞋痴慢,那就是凡夫。放下贪瞋痴慢,先要从对象上放下,从财色名食睡放下。这个东西,我们有肉身在这个世间,不能没有,适可而止,不能有贪心。所以知止,知止就近乎道。你看看佛菩萨,在这个经上我们读过的,菩萨成佛之前都在兜率内院养道,养什么?养知止。兜率的意思就是知足,兜率天就是知足天。我们人一切都知足,将来就生兜率天,不知足的人,那个天上不去。这就告诉我们,真正知止,百分之百的知止,这个人就成佛了。中国古大德常给我们讲,知足常乐,那是真的,他没有忧虑,他很快乐,一点点东西他就很满意,他就不再希求了。

  下面这句话讲得非常好,“以无边功德,不外自心”,这句话讲得好,无量无边的功德都是你自心成就的。诸佛如来从来不求人,我们中国谚语也说得好,“人到无求品自高”。凡夫,特别在现前这个社会,总希望对这些信息,无论是善是不善的,总想多知道一点。真正修道人需不需要?不需要,善修自心,功德就圆满,这是一定的道理。常常保持自心的清净平等,清净平等都是属于定,清净是没有染污,平等是没有动摇,这是禅定的功夫。“随顺真如,修一切法,则能具足无边功德。”真如就是真性,你要不知道真如是什么,就是经题上“清净平等觉”,这就是真如,因为它不是假的。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跟真如相应,都跟真相应就叫如。换句话说,跟清净平等觉相应,起心动念心地清净,没有染污,心地平等,没有动摇,这就相应;言语造作也跟清净平等相应,这个心住在戒定慧中。

  戒是自自然然的不逾矩,像孔老夫子。孔老夫子不容易,他说他到七十岁才做到这个功夫,“随心所欲不逾矩”,矩是规矩,就是戒律,随心所欲,跟戒律自然相应,丝毫勉强都没有,自自然然相应。这个境界,释迦牟尼佛表演给我们看,老人家说法四十九年,做出来了。孔子到这个境界,七十岁才都做到,这也都是佛菩萨示现,表演给我们看的,是个普通人。释迦牟尼佛表演的,那是上上根人,他不是普通人,他一开悟的时候就做到了,三十岁出来教学,就随心所欲不逾矩了。孔子告诉我们他修学的进度,“三十而立”,就像我们现在读书一样,三十岁博士班毕业,拿到博士学位,这而立;“四十不惑”,能够跟智慧相应,不迷惑了;“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耳顺是什么?什么都看得惯,什么都听得惯,平等心现前;“七十随心所欲”,得自在了,不要勉强,自自然然跟真如就相应,自然相应,七十岁才到这个境界。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表演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就到这个境界,他给我们表演了四十九年,一直到他老人家圆寂,“随顺真如,修一切法”。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部经里面所说的就是真如,就是教导我们如何随顺真如,修一切法。这个一切法就是指日常生活,起心动念、待人接物不离清净平等觉,这个样子就能够具足无边功德。

  “是故从诸佛刹中皆能示现以下,标显文殊智德。”我们前面念的这段经文,“诸佛刹中,皆能示现”一直到“善立方便,显示三乘”,这段经文都是讲文殊菩萨的智德。“例如”,他这举个例子,这个例子下面会解释,“譬善幻师,现众异相”,这是随缘,后面这两句“于彼相中,实无可得”,这是文殊智慧,在一切现相里面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为什么?知道这个现相,相有体无。菩萨知道当相即空,现相在我面前,知道它是空的,了不可得,所以他不起心动念。凡夫不知道,以为相是真有,所以分别执着,就造作罪业了,不知道当相即空。这是真实智慧,这叫文殊智慧。这四句,前面两句可以说是普贤行,“譬善幻师,现众异相”这是普贤行,后面两句,“于彼相中,实无可得”这是文殊智。没有文殊智,他就造罪业,造业了,有文殊智不造业。这个“等”,就是一直到下面“善立方便,显示三乘”这段经文,“俱表从文殊妙智,圆满普贤胜行”,这就是说,圆修万行不离定慧,这个意思非常重要。

  我们再看,下面就要一句一句跟我们解释,前面这一段是讲大意。“诸佛刹中,以下共八句,显会中菩萨智德”,这个大会当中,所有的菩萨都有文殊智德。经文里面,“诸佛刹中,皆能示现(见唐译),表诸大士普门示现之德”。普门,通常我们看到这两个字,就想到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普门示现。实际上,只要是明心见性的菩萨都有这个能力,没有一个不是普门示现。普是普遍,门是法门,无量无边无数无尽,众生有感,他就有现;这个德就是能力,他有能力示现。“不但于此国土示现八相,亦于十方世界普现八相”,示现八相是做一个代表,就是示现成佛。“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里面讲,“应以佛身而度脱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这句经文的意思是举一个例子,菩萨能现佛身。佛身尚且能现,何况其余,菩萨、声闻、缘觉,到童男童女、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