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

第138章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第138章

小说: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愿都圆满都实现了,阿弥陀佛在西方世界示现成佛,再看底下第十六章。

  “我作佛时。生我国者。善根无量。皆得金刚那罗延身坚固之力。”

  到这个地方是第三十二愿。

  “身顶皆有光明照耀。成就一切智慧。获得无边辩才。”

  这是第三十三愿。

  “善谈诸佛秘要。说经行道。 语如钟声。”

  这是第三十四愿,后面这一句是总结,我们一一的来看,第三十二愿是那罗延身愿,那罗延是金刚神的名号,经上常常也说,金刚力士,在此地是形容他这个身体永远不坏,像经上所讲的清虚之身无极之体,金刚不坏身啊!可是这一愿我们要整个合起来看,才晓得这金刚不坏身是怎么成就的,愿文一开头,生我国者,可见得它是真正的平等,无论从那一道,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不管是那一土,不管是什么样的品位,统统都一样的,善根无量啊!这是说明,凡是往生的人,实在讲都是善心坚固,不怀疑,这样的人才能往生,无论在什么环境之下,特别是遭遇挫折, 遇到大的苦难,决定不退心,念佛求生的心,反而愈来愈坚固,这是善心啊!诸位同修要知道,一切善心,第一善心就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是第一善心,没有比这个更善,因为这个心决定成佛,成佛之后是普度众生,你想想看,那有比这个心更善,这是因,因为这个因,才得金刚不坏身的果报,坚固之力是讲身体起用,身殊胜,古德在注解里面跟我们说,金刚那罗延就是金刚萨埵,金刚萨埵是谁呢?是密宗创教的教主,密宗是龙树菩萨开铁塔,见到金刚萨埵菩萨,把这个法门传授给龙树,龙树传到人间,这个密宗是从这里来的,就是普贤菩萨的化身,前面跟诸位报告过了,那么由此可知,一个人要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密宗里面所说的成就大圆满法身,确实这就是这个意思,密宗到究竟圆满,在那里究竟圆满呢?到西方极乐世界圆满,这才能得究竟圆满,古德这个说法非常好,这是黄念祖老居士注解里头都引用的有,诸位看看就能看到,那么底下第三十三愿,光明慧辩,身顶皆有光明照耀,佛光,佛有光,有圆光,这顶上有圆光,身有光,全身都有光,有常光,有放光,佛有,我们想想那往生众生的人有没有,如果要没有那就不平等了,那跟阿弥陀佛的本愿就不相应了,佛光,众生光,主伴不二啊!生佛不二,那么皆以这个光宣扬妙法,法即是光,光即是法,不离此光而说此法,这就是成就一切智慧,获得无边辩才,正智圆满的成就,辩才。佛经常在经上把它归纳为四大类,叫四无碍辩才,这是性德自然的流露,这个不是能学得来的,学得来的叫世智辩聪,那是学来的,这是性德自然的流露,那么这个四类呢?就是一般经上所讲的法,义,辩,乐说,前面三种属于智慧,属于智,后面一种属于慈悲,有智没有慈悲,他不说嘛!有慈悲没有智慧那就乱说,那也就不行啊!必须是悲智双运啊,可见得这个说法实在是不容易,一定要开智慧,智慧从那里开呢?智慧从清净心里开,换一句话说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那么要想自己本性里面般若智慧现前,最好的方法是少打妄想,也就是说不要用心,为你那个心都是妄心,不用妄想,不去胡思乱想,让这个心定下来,那是真正的定,心定,外面境界不是不明了,外面境界要是不明了,那是无明,那不是定,外面境界明了,就胡思乱想,那叫作邪见,那也是病,外面境界清清楚楚, 里面的心如如不动,这叫做定。如果不会修, 那你就念佛,这一句佛号接着一句佛号,那就是念佛三昧,这个就是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觉而不迷,我们的经题上,清净平等觉,就是圆满的戒定慧,三无漏学,戒学是清净,定学是平等,慧学是觉而不迷,统统在经题上,这个经的好处是很容易就看出来,你依照这个方法修,准没错啦!这一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句接着一句,就是清净平等觉,那我们平常在生活当中,总有许许多多的事务都要去做,要学着做事也不妨碍念佛,这一面念佛是一面做事,一面做事一面念佛,这个要练习,换一句话说,以清净心应付外面的境界,到心地清净相当的程度,那叫照见啊!智慧就现前了,智慧现前你不怕没有辩才,决定有辩才,为什么呢?这辩才是性德嘛!智慧也是性德,性德流露啊!那么由此可知学佛不管你学那个法门,那个宗派,修定非常非常重要。念佛或者是你用无量寿经,用弥陀佛经,或者是用佛号,修什么呢?修一心不乱,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本经里面所讲的就是修清净平等觉,就修这个,那么要特别提醒的,凡是让我们的心不清净,凡是让我们心不平等,这都叫魔障,魔障现前啊,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境界,生了欢喜心了,换一句话说魔障,欢喜魔来了,不高兴的时候,这是烦恼魔来了,贪魔来了,嗔魔来了,嫉妒魔来了,那都是魔王啊!魔境一现前一句佛号魔就没有了,只要佛号一提起,魔就没有了,佛号要不提起,那个魔愈来愈厉害,愈来愈凶啊!那是力量愈来愈大呀!你就免不了要造业,又要受果报,所以古德常说,修行人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是妄念,妄念起来不怕要觉,这个妄念起来了,第二念头就觉,什么是觉呢?阿弥陀佛,我第二个念头就阿弥陀佛,就把妄念伏下去了,就把妄念打断,这叫做功夫,这个叫作得利,你这个佛号念的得力了,佛号如果念的控制不了妄念,那个没有用处,念的再多也没有用,就是古人所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功夫得力了,就是这个佛号能够把妄念打掉,所以心清净了,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辩才,所以学佛一定是先断烦恼,断烦恼是定,再学法门,我们在一生当中每一位同修,我都常常听到,都来讲真心话,什么真心话,唉呀!罪业太重,这真心话是真的重,罪业很重,我们这一生有没有力量消除,都没有把握,那晓得这个事实真相,这个念佛就要认真,念佛消罪业,消业除障,念佛你就要认真去念,要好好的去念,至于学法门就不必着急,我在这一生当中,我这个念佛的功夫成就了,利益得到了,得到就烦恼轻,智慧长,可以学一点法门。如果妄想执着还是伏不住,我就干脆死了学法门的心,不学了,到西方极乐世界再学,我这一生当中,只要这一句佛号,把烦恼伏住就好,这叫真智慧呀!决定往生没有障碍呀,妄想执着不断,你念一辈子佛,怕的是临命终时,这个妄念又现前了,往生就没有把握了,那就非常非常的可惜,不如把这个学法门的念头打断,我到极乐世界再学,这是好主意啊!再看底下一愿,善谈诸法秘要,这一愿是总说,秘是深秘,凡夫二乘,权教,不容易体会的,要是扼要,是精要,那么诸位想想,诸法秘要是什么呢?就是这一部无量寿经,就是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不容易啊!难信之法,难信之法你能够说得叫人相信,这叫善谈诸法秘要,这个不是别的,这一句阿弥陀佛秘中之秘,禅中之禅,真中之真,圆中之圆,这都是隋唐时候,古大德所说的,这话千真万确的事实,说经行道,说经是言教,行道是身教,生到那里,自己做不是光说,真的依教奉行,把经里面所讲的统统做到,语如钟声,这个是形容,这一句里面含的意思非常之深,钟的声音能够听得很远,能够警愓人心,所以佛门的暮鼓晨钟,能够提起人的警觉,这个还是接着前面这一句来的;也就是说无论你是说法,无论你是念佛,一一声中皆有无量的妙义,就像那个钟声远闻,听到声音的人,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这个唐朝,寒山寺的这一首诗看起来很容易懂,真正的意思,懂的人不多,所以中国诗词,它里面含蓄,含蓄的很深,实在讲呢,它这个里面是无量义,欢喜的人读了,他是一种喜悦的感受,在那个有忧虑,有烦恼的人听到的时侯,触起他的愁肠,个人感受都不一样。所以你问他,有没有意思,它真的是无有意思,它有无量义,每一个人看了,每个人的感受都不相同,就像清晨听这个钟声一样,一切众生每一个人听到的感受都不一样,那么这个地方是以这个来形容,经与佛号含无量义,能够普遍觉悟九法界一切有情众生,那么以上这个三愿,也圆满成就了,所以阿弥陀佛就示现成佛了,这个三愿是总说下面呢, 这个愿文是别说,别说就是细说,我们看底下一章。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为众生故。被弘誓铠。教化一切有情。皆发信心。修菩提行。行普贤道。虽生他方世界。永离恶趣。或乐说法。或乐听法。或现神足。随意修习。无不圆满。”

  那么这一章里头有两愿,前面是一生补处愿,后面是教化随意愿,这个两愿非常重要,你看,紧接着前面所讲的,光明慧辩,善谈法要,所有众生,这是说所有众生生到极乐世界,都是菩萨,即使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菩萨,而且统统是普贤菩萨,初信位的普贤菩萨,二信位的普贤菩萨,一直到等觉普贤菩萨。所以那个世界是普贤菩萨的法界,平等法界,所以他们个个都是圆解圆修,一地一切地,初信位就是等觉,彻后,等觉就是初信,彻前,彻前彻后这才平等,否则的话,怎么平等得起来,因此身阶不退啊!顿超阶次,菩萨阶位有没有,有!虽有它是圆融的,华严上讲,行布不碍圆融,圆融不碍行布,行布是次第,从初信到等觉五十一个位次,像楼梯一样,阶梯,它确实有,虽有它是圆融的,好像坐电梯一样一下子上来,一步也没有踏,那个阶梯一步也没有踏,他就上来了,有没有经过呢,经过,统统经过,一级也没有漏掉,西方极乐世界修行就像坐电梯啊!其它世界修行要爬楼梯啊!所以这是我们要好好的去想一想,因此它能够顿超圆证,这个地方就是圆证,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究竟必至一生补处,这个究竟必至,这四个字非常重要,我常常跟同修们说,我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很多人问我,你怎么说的这么肯定,你有什么把握,我说我已经拿到保证书了,阿弥陀佛保证书发给我了,我当然肯定,保证书在那里,就是究竟必至啊!这是给你保证啊!你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你决定证得一生补处,一生补处是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普贤菩萨,跟他们平等你一定可以证得,一生当中证得,这就是一生补处愿,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一个不成佛的,这是当生成佛的法门,直捷稳当啊!怎么能够怀疑呢?下面经文是第三十六愿,教化随意啊!‘ 除其本愿。为众生故’ 我们晓得每一个人,我们的意愿都不相同,这就是人与人之间不容易相处,虽然同在一个道场,还勾心斗角,还要在打架,还要在争吵,是意见不相同啊!所有菩萨,菩萨的意愿也不相同,有的菩萨是我赶快成佛,成了佛再度众生,有的菩萨说,唉呀!众生太苦了,我先度众生,我慢慢再成佛吧,这就很不相同的,前面一愿就是我先赶快成佛,再度众生,这一愿呢?就是我先要度众生,以后慢慢再成佛,像地藏菩萨一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