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心仪-书梦重温丛书 >

第14章

心仪-书梦重温丛书-第14章

小说: 心仪-书梦重温丛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切。它没有尽头、循环往复。。


抚摸

后来,他的双目失明了。

他不得不更多地依靠抚摸。触觉告诉心灵,心灵感知广漠。那种探触、
小心翼翼、仔细辨别,正好契合了他这个特异的生命。与其他诗人不同的是,
这种触摸其实从很早以前就开始了;也就是说,他几乎这样进行了一生。

远在双目炯炯有神的时候,他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也依赖于这种抚摸。
他所经过之处,万事万物都印遍了指纹。他温煦地猜测和照料自己的世界,
既抚摸身外的事物,又抚摸自己的内心。即便是阳光灿烂的日子,他也仍然
依赖自己的手指去触碰和探询。

有很长时间,他在图书馆里工作。四壁尽是叠起的书籍,他抚摸着它们,
感知着扑扑的脉动。那些陌生而又熟悉的远远近近的生命,像星辰一样缀在
夜空,一颗一颗,闪着光束。他的手指碰到了这些垂挂下来的光束,感受它
的光滑与冰凉。他的手指切割着这光束,又任其淋漓,如同春雨浇洒万物,
渗入黝黑的泥土。

太阳升起的时刻,草芒上的晶莹在缓缓蒸腾,弥漫大地。

与这些繁密的星辰对话是再有趣不过的事了,他闭上眼睛就可以看到对
方射来的温暖的目光。这目光在他的身上划过,缠绕徘徊,久久不忍离去。

人类的星辰,智慧的星辰,永不消逝的旋转的星辰。日月西去之时,它
们就变得一片茂密,像原野之花,像海面上的水浪,一层层翻卷。多么辽阔、
活跃、奔腾,一片生命的激越和灿烂。

其他的诗人只是瞭望——走向大地,登上山巅,在开阔的视野下,一切
尽收眼底。他们会望得高远、宽广,可是却没有抚摸般的亲近和熨贴,没有
那一丝一丝的感知。那种具体的、带着体温的挨近也许被我们过分地赞扬了;
可是我们真正激赏的,却总是那些瞭望和奔走的诗人,是那种粗犷而奔放的
歌唱。我们有时是、常常是,忽略了居于一隅、伸开十指抚摸这个世界的诗
人。

于是我们的视野里缺少了那种极度内向的、极度自我的、面向自己的寓
言家和守护者。我们被触目的风景所吸引:大而无当的渲染,不负责任的倾
泻。我们找不到生命的激扬与轻率冲动之间的区别。好像一切都差不多,都
同样喧嚣、浮躁。我们无力识别那些谄媚和跟从,那些对世俗时尚完全没有
自尊的称颂——盲目而愚蠢的激动以及丝毫不顾及明天的、痴狂的呓语和情
感的夸张。。这一切充塞了我们的精神空间。

到哪儿寻找一个安静的角落、一个自尊而沉默的诗人?

他们似乎都规避了这个时代,自甘作一个背时的人物,躲在一些不为人
知的角落里,在那里编织自己的锦绣。

即便是那些驰骋万里、名垂史册的歌手,也有自己颤抖的、温柔的、充
满安慰的抚摸的手指。他们无论怎样还具有感受时光之流从指缝间缓缓流过
的细微;也正是这种特征,他们才拥了一个丰富而曲折的情感世界。

生命和时光的隐秘有时真的要用十指去滤出。内心的贮藏太多,要撑破
和流溢之时,他们才会开始自己的倾吐,来一次酣畅淋漓的渲泄。那是一种
烂漫天真之歌,痛苦欢乐之歌,是穿破精神雾霭的明亮尖利的闪电。他们于
是成为一代浪漫的歌手,传奇的精灵。

他与他们也许真的不同。他只是默默燃烧,微露光点,烘托着自己的温


馨。在不可理解的重叠而繁复的思缕中,在那层层积累的记忆的尘埃中,他
不倦地开拓。这劳作只在自己的感知和把握之中,没人能够替代,也没人能
够目击。他只是在进行自己独一无二的工作。

他把所遭逢的那些事物的关节拆卸数遍,凭触觉去梳理它们,组合它们。
在更为安静的时刻,他生出自己的幻想。这幻想可以飞出藏身的窄小角落,
去寻找绿地和草原。它们获得了一次解放、自由往来和咏唱,结交百灵、彩
云和狂放不羁的河流。

它们沿着河流走向海洋。海天一色之处是他的诗心投向之处。那一线混
沌包容了一切。他伸开十指,仿佛抚摸到了芬芳的彩云。

没有谁比他更能沉迷于一片墨香。这密挤的、叠成的神奇之物,这沉重
而又轻灵的、散发着灵魂气息的纸页,为何如此微妙?那些漂荡或驻留的灵
魂来自四面八方,有的飞过了大洋彼岸,甚至是出自丛林和大山褶缝;有的
直接从幽深的邃道钻出;它们还源于神圣的教地、山匪出没之地、金光闪耀
的皇宫、烁烁天堂,未知的恐怖之地、淫荡之地、喧哗之地和死寂之地。。
如今全被收拢一处,在同一个空间里栖息或徘徊。。它们的灵寄于形,码在
架子上,堆在木箱里,连墙角地板也叠起许多。。他把世纪的尘埃轻轻拂去,
微闭双目,鼻翼轻轻翕动,嗅着它们劣质烟草似的气味,开始了抚摸。

这有点像东方医学宝库中至为重要的“号脉”术一样,先是搭上手指;
然后轻按,感觉脉跳。跳动的节奏、力度,一一捕捉。。脉流连接那个遥远
的、梦中曾经出现过的生命。

远方有颗灵魂,它生出了这节奏,这一鼓一跳的生动。

需要照料和感觉的后来者和陌生者太多了。它们简直堆得越来越高,越
来越密,簇拥着,使他深陷其中,不得挣脱。他伸长双臂,十指颤栗,不停
地抚摸,就像午夜走入了丛林。

好一座茂密的丛林。他跌跌撞撞,举步艰难,不停地辨别、感知。他愈
走愈深,愈走愈远,从丛林的一端深入了腹地,还在继续往前。

结果痴迷忘返,与这片浩瀚结为了一体。

他成为一个会移动的、喃喃自语的、它们之中的一棵。

他组成着人类的丛林,化入了茂长的灵魂。


无为而有为之书

我们相信,人世间必有一批沉默清寂的诗人。

他们的吟哦和记录好像纯粹为了自己的心灵,为寻一种安慰,是生命得
以温暖的炉火。他们吟唱,除此而外再没有更多企图。如此结下的果实必有
另一种甘美。他们的吟哦和抒发几乎是“无为”的,但却因此留下了一部或
数部“有为”之书。

这些书对于诗的历史和人的历史,都产生了广泛而巨大的影响,它们甚
至参与塑造了历史,而不仅仅是开辟了诗的长河。

想到了日本女作家紫式部,一个奇异的东方天才。现在已无法得知她如
何写下这样一部奇怪的、包罗万象的、无比缠绵的美丽之书,只是享受了她
栽种的果实、那部长长的《源氏物语》。

那种华丽如丝绸、绚烂如彩虹的巨幅长卷,就是她生命奥秘的总括。在
坎坷而庸碌的宫廷生活中,她究竟花费了多少时日、寻找了什么机会,才书
写出这部长达百万言的巨著?这种记录和描摹肯定使她获得了空前的快乐。
就为了这快乐、这抒发、这暗自叹息、这极为纯粹的诗人行为,她成全了自
己。

她生活在工整的、忧郁的文字之中,着迷于琴棋书画之间。在和歌与汉
诗的簇围下,她成为我们所熟知的那一类温煦娴淑、天资非凡的才女。火热
的情感、美好的想象、无尽的心愿,都化为这记录和讲叙。对于生活,特别
是日常生活的玩味,在她看来是何等重要,简直须臾不可间离。它们使她安
静、从容;使她增加了微笑、谅解和达观。她不由得要去追溯时代奥秘,从
惊心动魄的历史推演未来、可能有的和已经产生的巨大变迁之迹。她也不得
不多少沉浸在这无尽的缠绵之中——那些贵族公子、女子、皇室里俊美的异
性,他们之间充满悲欢的过往;她的揶揄、会心的微笑、长长的叹息,我们
现在完全听得到;她的美好心灵、劝慰、深切同情,我们也都看得到;巨大
的遗憾,对情感世界的不圆满所发出的惋惜之声,也那么清晰可闻。

她那个现实世界的生活也许是没有多少魅力的,可在充满了人性和烟火
气的情感世界里,却无一例外是魅力无穷的。她抓住了它,咀嚼吟味,让人
久久感动。

日本是东方一个奇怪岛国,那怪异和神秘既不同于中国,又不同于印度。
那种特别的阴柔、奇幻,古怪的种族、融合了众多文化的岛上风俗、阴森悠
长的往昔,都深深吸引着我们。收进书中那些说不完的爱恋、沉沦、冲动,
亘古至今的欲望,结构着一曲奇特而平凡的生活。书中不乏刀光剑影、沧桑
巨变的记述。可是这记述的间隙又被一些难以改变的男欢女爱所充填。记录
不厌其烦,玩赏饶有兴致,在不断重复的一个个场景中,滋生出无限意味。
无边的欢爱,无数的短诗:它或出自白居易,或出自日本和歌。书中仅引用
的白居易诗大约就有一百多处。第一帖中即引用《长恨歌》,使人马上捕捉
到那种悲凄哀婉的基调。

只有一个女子的记录才会如此细腻多情,娓娓道来。在人生的寒夜,这
该是最好的读物。它的平缓丰富、斑驳陆离、宫廷生活,都使之产生出奇妙
的吸引力、难以摆脱的磁性。书写者的初衷也许非常简单;她想必没有现代
人的企图,声名利禄何等遥远。她起码没想将这一叠文字凝成一方敲门的砖
块。


写作仅是她生命的一部分,她的生活,她灵魂的安慰。

一部无为而有为之书就这样完成了,以至成为一种不朽。在文字的、精
神的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无为”之书都闪射着夺人的光芒。它们是那样不
可取代。一个纯粹的人,守住了一种品格的人,才会留下这样的文字。动机
与结果就发生着这样微妙的连结。

这会深深启迪我们:任何一个诗人,后人仍然还是没法离开他的品格和
资质去谈论他的吟哦。我们或许可以嘲笑“为自己而吟哦”这个提法,可是
那些淳美的诗人难道不是在“为自己”吗?他发出了声音,这只是他灵魂的
回响。这是他生命之舞的伴奏,他将在这伴奏中走完自己的全部旅程。他可
以咏唱大千世界,可以指点万物,但这一切都将淹没于他的灵魂之水中。

世界上只要存在着无为而有为之书,那么就必定存在着有为而无为之
书。博大的目的,攻讦的强烈和喉舌的锋利,也同样可以锻造出刚劲有力之
歌。但这也必须是一个纯粹的诗人所为。苟且和投机者即便依仗才华,也未
必能写下有为之书——想象会被强烈的主观愿望给压迫,天才的火花被窒
息,自然之声由于用力屏气而失声走调、嘶哑变质。。

多么不可思议的长篇巨著,伟大历史和风俗的画卷。人情世故、自然景
物,何等真实生动。宫廷中的行幸、游猎、饮宴、画展、诗会、午乐、讲经、
礼佛以及花花色色的庆典,都讲述得惟妙惟肖,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慨。我们
仿佛看到了百花盛开的春季、满目凄凉的秋天、凛冽的北风、风雪狂作的冬
日、繁花树木、高山大川、鸟禽虫鱼,黄昏、正午、清晨,一切都在眼前闪
回、跃动。一个作者要有多么强烈的人生趣味,怎样丰富的情怀,才会有如
此动人的记录和如此迷人的吟唱。我们相信,作为一个纤纤女子,紫式部即
便在艺术形式本身大概也无意惊动世人,无意争夺名头,无意开创什么、标
志什么。她在这些方面也同样是“无为”的。可也就是这种“无为”,却留
下了一部结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