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乌托邦影录 >

第1章

乌托邦影录-第1章

小说: 乌托邦影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下午,廷刚刚陪新任女友看过电影《英雄》,正争论着面红耳赤。俩人第一次出来看电影,居然为了片中什么“天道”、“王道”争得彼此下不了台,真是非“人”非“道”也!    
    还好,雅打来电话:“我们不是约好晚上9点在红茶坊见吗?”    
    救命的雅!都忘了!原来还有这么个约会。虽然让女朋友听到约了这么个老土的约会地点,但毕竟是有台阶下了!好吧,就去那里泡“红茶”。    
    “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    
    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    
    何谓礼?纪纲是也;    
    何谓分?君臣是也;    
    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    
    ——《资治通鉴》    
    “礼、分、名;纪、纲、臣。”雅口若悬河地谈论着今天历史课上的题目。真够面子!女友全没听懂!廷于是借机:上下五千年,史贯东西方,彻底来了次“乌托邦”!    
    因为言出必通鉴“古今”,语必资治“历史”,当服务员来续茶时,居然也没有收住文辞:小姐,给历史续杯红茶!原本是要给身边女友献殷勤,却把女友二字换成了历史。所以,泼出的水怎能收回?也只能,让诸位跟廷一起上火,续杯红茶吧!    
    雅的古文今译:贵为天子,其最终的权责是礼,而礼又不能超过分,分又不能超过名。那什么是礼呢?就是那三纲五常,就是礼仪,那什么是分呢?就是君是君来,臣是臣,是哪个位置就占哪个坑。那名是什么呢?就是臣下边各位官员:公、侯、卿、大夫。用现在的话来解释,就是说:你是什么位置你就必须遵守你的仁、义、礼、智、信,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用所谓的礼来治天下,只有这样社会才是稳定的。    
    参考历史电影SHOW    
    人物传    
    《左拉传》《曼德拉》《美丽心灵》    
    历史真相与道德的辩证    
    《我不是坏女孩》    
    挑战白人霸权    
    《祖鲁战争》《小巨人》《与狼共舞》    
    大屠杀及历史纪录片    
    《辛德勒名单》《安妮日记》    
    《南京大屠杀》《意志的胜利》    
    从儿童的观点省视以巴冲突    
    《美丽天堂》(美、以、巴合导)    
    从儿童的观点成人的政治    
    《爸爸出差了》(南斯拉夫)    
    父亲…祖国…认同    
    希腊导演安哲罗普洛斯系列——    
    《尤里希斯生命之旅》    
    《雾中风景》    
    《鹳鸟踟蹰》    
    《永远的一天》    
    穿透威权的枷锁    
    《Z》(希腊)    
    《官方说法》(阿根廷)    
    《致命档案》(英)    
      参考影视SHOW    
    《末代皇帝》    
    《甘地传》    
    《英雄》    
    《火烧圆明园》    
    《刺杀肯尼迪》    
    《肯尼迪刺杀证明》    
    《密西西比在燃烧》    
    《走向共和》    
    《贝隆夫人》    
    《地球瘟疫》    
    《28天》    
    《12猴子》    
    《恐怖地带》    
    参考广告SHOW    
    LEVIS牛仔裤广告    
    Juliette广告    
    安泰人寿保险广告…偶然篇    
    南华早报广告…招聘大内篇


给历史续杯红茶——历史影像SHOW历史电影SHOW(2)

    廷(ting)    
    历史对于后人之功效在于借鉴与省察。曾有部电影叫《地球瘟疫》,让我至今依然相信现实远远无法超越人类自身的想象。有些艺术主题本身就像是一个预言。《28天》、《12猴子》等就是对传染病的描写。    
    中国人经历了非常时期后,再回味这些作品,“非典”也并非什么尤物,恐惧之后,给人带来的是更多的警醒与新活法。例如看了《恐怖地带》片子后,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灾难见人性。    
    雅(yall)    
    多年前,刘震云在《温故一九四二》中,用精辟和轻松语言就把那种场面通过文字艺术表达了出来。    
    叶永烈的小说《没有推迟的演出》现在看来也带有很近似的小说预言。    
    廷(ting)    
    很多人喜欢读《资治通鉴》。我们还是先从这“正史”说起。    
    西方人拍中国的“正史”,好莱坞的《末代皇帝(溥仪)》不可不说。    
    那是西方人眼中的东方末代帝国。    
    雅(yall)    
    他们换了一个角度看历史。因为他们是中国和日本的“旁观者”,第三者的眼睛往往看的问题更加客观。    
    片中,给我触动最大的是:一个庞大的紫禁城,外面革命闹得轰轰烈烈,而“一国之君”却什么都不知道。    
    廷(ting)    
    因为有墙。这堵墙是人内心中的,那时人人都有那么一堵心墙。    
    这墙也禁锢着四万万人的头脑。    
    雅(yall)    
    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连门都不能打开,只是在自己的这个围城里,作威作福。    
    溥仪是一个活生生的可悲人物。一个时代结束的祭品,只有接受,没有选择。    
    我不知道外国人怎么看这个片子,三岁的孩子是国家至高权利的象征,而他的父亲还要向他叩头请安,这意味着什么呢?    
    廷(ting)     
    意味着落后,意味着不可理喻。但“无知”的少儿终有长大一天。当他开始有了“正常”智慧的时刻,他能做什么?首先是背叛。    
    雅(yall)    
    你知道吗?上大学时,我们曾研究过中国历史上多次的“婴儿治国”与“老人治国”时代。每到这个时期,中国王朝就会出现混乱,而百姓是最大的受苦者。    
    廷(ting)    
    一个女人让中国整整落后了一百年,一个王朝的辉煌和鼎盛,促使中国封建意识达到了顶端,而妄自尊大又致使一个民族几乎与外界隔离。    
    雅(yall)    
    我不同意,怎么会是一个女人让中国落后,是整个制度、社会、文明,男人们的唯我独尊的思想,也是中国落后的因素。    
    你看看《走向共和》里那几个朝野人物,难道只是慈禧一个人的错误吗?我想说,女人的整体素质也代表着国家的水平。女人的进步才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    
    廷(ting)    
    《走向共和》却是近几年荧屏史剧里难得火爆的一场戏。引起众人关注的是重新给几个关键人物定了位。    
    那个李鸿章在洋人面前绝对是“气宇轩昂”了,但这不影响他的整体形象。慈禧更人性了一些,以前给她的批评实在太多,所以这剧集中“平反”的也最多。    
    袁世凯是所有这些人物中最还原的一个,错与对,是与非表现得淋漓尽致。孙中山不像以往的剧中人物那么伟岸,是落魄了些。加上对光绪皇帝,康有为,梁启超等等比较丰富的人物描写,我想更多的观者会得出一个结论:历史不是一个人的历史,历史是一群人在“偶然”行动后的“必然”。    
    雅(yall)    
    影视的功能就应该让更多的人直观地了解历史,思考历史,更人性和客观地去评价历史。我们现在终于意识到了这一点,还不算晚。    
    《末代皇帝》获得了九项奥斯卡的荣誉,却揭了一个民族最痛的伤疤。    
    廷(ting)    
    不完全是。《末代皇帝》好就好在它是一个“人性化”的电影。片中的溥仪皇帝是一个丰满“人性”的人物,他“恋”着自己的奶妈,因为他想“喝奶水”;受御用的洋老师熏陶,他向往去牛津读大学,在校园里自由恋爱。同样,他的妃子也希望跟她离婚,跟爱自己的人过一夫一妻制的现代生活。    
    雅(yall)    
    它展示了溥仪人性的进步,却宣告了一个腐朽体制的消亡。    
    溥仪人性中自由意识的萌发,使他试图想向传统的“三纲五常”宣战。    
    “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王道的政权其根基“礼”都没了,一个朝代的灭亡是必然的。    
    从这个片中,我们可以看到:适应时代的变革才是不落后的法宝。我们要学会包容。包容是生存的技巧。    
    《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剧照略)    
         
    溥杰对溥仪说:你不是皇上了。    
    溥仪气愤了:你证明给我看!    
    爬在墙上,    
    少年溥仪看到了威风的民国总统,    
    当然,还有那令他惊奇的小轿车。    
         
    受洋教师的熏陶,    
    成为割辫子的皇帝,    
    让人感觉更象是热血的“革命青年”。    
    但命运选择他只能是 “被革命者”。    
         
    西洋的熏陶不仅仅是思想,    
    还有西化的生活方式。    
    这是溥仪被逐出紫禁城前的最后一个发球。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溥仪和碗容两个恋人最希望的是去西洋留学。    
    能在牛津的校园谈情说爱是他们的“梦想”,    
    但这最后的探戈之后,    
    他成了日本人的傀儡。    
    在政治立场上,溥仪只能算个“低能儿”。    
    出卖江山的同时,也失去了恋人。


给历史续杯红茶——历史影像SHOW历史电影SHOW(3)

    廷(ting)    
    那么我们再来看另一部电影《英雄》。    
    雅(yall)    
    这纯属于一个中国人在拍一个自己老祖宗的事。    
    廷(ting)    
    但拍得却入木三分。那个残剑、无名,充分发扬了中国儒家思想的精髓…遵循王道,成全了秦王的一代伟业。一代代就这样开始了,直到大清王朝。    
    《英雄》是一个时代的开始,《末代皇帝》是一个时代的终结。王道至此被共和了。    
    雅(yall)    
    王道成全了王朝,也葬送了王朝。    
    廷(ting)    
    葬送的太晚了,如果没有外力,中国人依然还是喜欢那个紫禁城的。一个时代没了,但是人们的王道思想,怎么可能这么快葬送掉呢?    
    上个世纪初混乱局面就足以说明,人民没有根本的变化,一切的改变都是权宜之计而已。    
    雅(yall)    
    历史让我们有了借鉴,但改变又是何其难呀!    
    廷(ting)    
    看过《火烧圆明园》的中国人都带着伤痛的心去看这段国耻。我一直不敢去触摸那段历史。所以一直没有勇气走进圆明园遗址。无数次地从圆明园遗址的城墙边经过,无数次进出一墙之隔的清华园,但总是不敢去那个“国耻园”,怕刺痛了自己的“国耻神经”。    
    但在1997年,我终于敢踏进去了。    
    那是香港回归的当日,朋友买好了圆明园“庆回归”的游园票,而且是盛情之下。我本想逃避,但突然转念一想,今天可恰恰是雪耻日呀!自己干嘛要避开国耻园呢?应该是进去的时候了。心理平衡了,脚也跟着迈进了那片园。    
    雅(yall)     
    之后呢?    
    廷(ting)    
    之后,就改变了我对那段历史的认知。出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