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分类名联鉴赏辞典 (全本)上辞版 >

第22章

分类名联鉴赏辞典 (全本)上辞版-第22章

小说: 分类名联鉴赏辞典 (全本)上辞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看良辰美景怎安排?醉眠芳草地享受一番。棟花风,你慢一步吹吧!下联大意,清明寒食一过,暮春来临,真是春宵一刻值干金!杜鹃说回去罢,黄莺说一分一秒且抓住的好。唐李贺《送春》诗”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时犹是春“也含此意。全联扣紧节令、物候的变换,描述了春景的美好、珍贵,表达了作者惜春恋春的思想感情。联语吸收了传统的诗词曲等典故、词语,运用了叙述、描写、呼告、对话的手法,一唱三叹,几乎是一曲优美的春之歌。  (唐 音)

  杭州西湖问花舫
  熊香海

  试看他春如醉,秋如醒,合四时间变幻景光,尽消凝晴姿雨态,夕霭朝晖,雪映霞酣,星初月午,安排着诗酒琴歌,话南渡当年,过去漫牵无限感
  恰好这山为迎,水为送,买一篷儿拓开怀抱,遍探寻邃馆岑台,回楼古刹,名泉秀石,宠柳妍花,狎玩些烟波鱼鸟,算西湖此日,到来俱是有情人

  上联从”时令变幻“角度描绘问花舫所见景色之美。围绕这个焦点,开头先总提一句”春“和”秋“的”醉“和”醒“,接着就大力铺陈:睛、雨、朝、夕、雪、霞、星、月,都消凝在诗酒琴歌活动过程中,把四时景光变幻刻划如一幅幅系列动画风光影片,又回溯当年南渡景象,用历史感慨加深今日游览的印象。下联从”拓开怀抱“角度描绘问花舫之游给人感受之深。围绕这一焦点,开头先总提一句”山“和”水“的”迎“和”送“,接着大力铺陈:台、馆、楼、刹、泉、石、花、柳,都奔赴到一篷儿(代指小船)里外,包括烟波鱼鸟,供探寻,供狎玩,如此幽胜,令每个见到的人都不能忘怀。到来,经过。杜甫《万丈潭》诗:”孤云到来深。“上下联分别从景和情角度铺叙出西湖问花舫登临景物之美,是此联主题,而铺叙、排比、对偶和”雪映霞酣“”星初月午“”名泉秀石“”宠柳妍花“等富有装饰性的词的创用,更加强了联语的表现力。  (何以聪)

  杭州西湖西泠印社
  吴昌硕

  印岂无原,读书坐风雨晦明,数布衣曾开浙派
  社何敢长,识字仅鼎彝瓴甓,一耕夫来自田间

  西泠印社在杭州孤山,是研究金石篆刻的学术团体,建于1913年。上联写对西泠印社及浙派的回顾。从篆刻艺术来源、组织者的成员以及它的风格流派说明印社创立的宗旨。原,同源。
  印,印章,这里指金石篆刻艺术。晦明,日日夜夜。布衣,没有官职的平民。浙派,著名的篆刻流派之一,山清乾隆时杭州人丁敬开创,继起者有蒋仁、黄易、奚冈、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等七人,皆浙人,世称西泠八家,他们的特点是宗秦汉而取众家之长,多用切刀法,形成浙派风格。下联作者自我介绍。社何敢长,吴昌硕自创一派,曾任西泠印社社长,”何敢“是自谦之词。﹒鼎彝瓴甓,指古代钟鼎彝器和陶砖瓦缶等,上面都刻有文字,常被作为篆刻仿效的范本。一耕夫,吴昌硕自称,作者出身贫穷,青少年时代曾历尽饥寒,也可以理解为一生耕耘于书画篆刻的艺术田野问。此联可作为西泠印社创立宗旨来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个在我国篆刻史上有重要地位的艺术团体组织,而作者又是该社第一任社长,因此更有其史料价值。联语上下首句巧妙地嵌入”印社“两字。  (吴关镛)

  杭州西湖西泠印社四照阁
  叶翰仙

  面面有情,环水抱山山抱水
  心心相印,因人传地地传人

  四照阁位于孤山之巅,花木扶疏,为西泠印社重要景点。上联赞地。说西湖环抱孤山,绕湖诸山又环抱西湖。四照阁的周围山色送青,湖光澄碧,显得面面有情。”环抱“两字,写活了湖山的相依状态。下联颂人。心心相印,原为佛家语,意为彼此契合、心意相投。这里一语双关,犹说以印(篆刻作品)相知,以印生情。歇拍的”人“指印社同仁,”地“谓西泠佳地,犹说印以佳地而传,佳地又因印社闻名,希望印社代出传人。  (张君宝)

  杭州西湖孤山公园
  陶 镛

  故宫寥落认前朝,天下为公,莫忘怀四部图书,一园草木
  胜迹登临容我辈,人间何世,试极目东西浙海,南北峰云

  孤山在杭州西湖的里湖与外湖之间。公园即今之中山公园。
  这里曾是封建帝王的行宮所在。”此联为登高望远、俯仰兴怀之作。
  天下为公,见《礼记﹒礼运》,意指君位不为一系所私有,借以指政权、事物归一般平民所共有。四部图书,指乾隆年间编纂的《四库全书》,其中一部就藏于孤山南麓的文澜阁。上联犹说,清朝已经灭亡,文澜阁和帝王行宫等终究归天下民众共有。下联即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局势的关注。首句用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诗意。结句“南北峰云”,指南高峰、北高峰,语意双关,因为当时南方虽有孙中山的国民政权,但北方仍为军阀所统治,世道并不太平。东西浙海,指浙东浙西,旧时有两浙之置。“人间何世”四字反映了作者忧世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张君宝)

  杭州西湖西湖天下景亭
  黄文中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亭在中山公园内。取苏轼“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诗句意。
  联语抒写了对西湖山水的感受。出句化用袁枚《过桐江作》“明秀渐多奇险少,分明山色近杭州”诗意。从总的印象来写:西湖处处山容明媚,水色秀丽。对句化用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诗意,则从游览角度来写:西湖晴时固然美好,雨时也觉奇妙。联语的写法脱胎于孤山花神庙联“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这副叠字对,也是回文对,读成“秀秀明明,处处山山水水;奇奇好好,时时雨雨睛晴”,也十分流畅自然。  (蒋竹荪)

  杭州西湖孤山寺

  不雨山常润
  无云水自阴

  此为五言短联,写西湖孤山寺景。西湖素以山光水色名驰天下,孤山在里湖与外湖之间。上联写山光,一个“润”字,写出了山的丰腴多泽;下联写水色,一个“阴”字,写出水之平静深沉。把眼前山容水貌浓缩于联中,短小精悍,精神自出。  (何禹昌)

  杭州西湖孤山梅亭
  林則徐

  世无遗草真能隐
  山有名花转不孤

  亭在西湖孤山北麓。元代人为纪念林和靖,修葺其墓,并植梅数百株,又建梅亭。林和靖,名逋,北宋诗人。居孤山二十年,种梅养鹤,有“梅妻鹤子”的传说。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咏梅名句流传至今。林逋也是名副其实的隐士。他在七言绝句《自作寿堂因书一绝以志之》中有“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用汉武帝求司马相如遗稿得封禅书的故事,表白自己不曾写过封禅书那一类阿谀文字。上联表现林逋是一位洁身自好的真正隐士。下联是说梅花使孤山“不孤”。联语借景抒怀,旨在赞颂林逋的人品。在艺术上巧而不华,意境高远。  (王明珍)

  杭州西湖苏公祠
  华秋槎

  泥上偶然留指爪
  故乡无此好湖山

  苏公祠在杭州西湖孤山中部。全联均集自苏轼诗词:上句见《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下旬见描写西湖的《六月廿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我本无家更安在?故乡无此好湖山”。联语用苏氏口气,既感叹在杭时间的短暂,又赞西湖的美景。苏于北宋神宗及哲宗年代,先后两次被贬杭州,一任通判,一任知州。他寄情山水,为民排难解纷,颇有惠政。上联谓前后五年,在一生中,只不过是泥上留爪。下联谓家乡四川眉州虽风景如画,但与杭州比,也显得逊色了。  (周世达)

  杭州西湖六一泉

  湖两山孤,此处有泉可漱也
  天一地六,先生自号无说乎

  六一泉,在西湖孤山西南麓。泉池面积约2平方米,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元祐四年(1089年)任杭州知府时,为怀念他的老师、散文家、诗人欧阳修而命名。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因有《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酒一壶、棋一局、琴一张及自身一老翁,故名。
  上联览胜。湖两山孤,点出西湖“一山两湖”的独特景致:孤山将美丽的西湖分成里西湖与外西湖,进而引出泉水,清凉的泉水可任游人尽情饮漱。山、湖、泉融和成一幅人间天堂的胜景。下联怀事,追溯欧阳修的自号,点出“六一泉”命名的由来,不由使人缅怀古贤,观物情生。“湖两山孤”与“天一地六”既是句间对,又为句中对。其中数词的选用尤为精巧,“孤”字既替代“一”,与“两”相对,又恰与山名吻合;“天一地六”,既嵌进了泉名,又融入了《易经》中“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阴阳八卦之说,使联语显出典雅神秘气氛。对联用语看似平常,细细玩味,情韵无穷。  (谢燕华)

  杭州西湖曾子祠

  衍一人忠恕之心传,学惟省贯
  开万世治平之事业,道极明新

  曾子名参,孔子学生。掘宋儒程颐说,《大学》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虽未能证实,但观《论语》全书,其他弟子都称名,只对曾参一人称“子”,可见曾参在孔学承传中的地位。上联说,推演孔子忠恕之道的精义,做学问就要内省和贯通。衍,音yan,展延。
  心传,师徒递相传授,精义相传。省,反省。《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贯,贯穿、融会贯通。《论语﹒里仁》:“参乎,吾道一以贯之。”下联说,开辟万代治国平天下的事业,其途径是努力发扬美德,做崭新的人。治平,《礼记﹒大学》;“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明,《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新,《大学》引《康诰》曰:“作新民。”联语赞扬了曾子承传孔子学说的功绩与对后代社会政治的影响。写得庄重肃穆,用词亦极谨严。  (唐 音)

  杭州西湖苏小小墓(一)

  桃花流水杳然去
  油壁香车不再逢

  苏小小,南齐著名歌妓,家住钱塘(今杭州),常乘油壁车。《乐府诗集》卷八五收有《苏小小歌》。墓在杭州西湖西泠桥南垛。上句集自唐李白《山中问答》“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下句集自宋晏殊《寓意》“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油壁车,古代妇女所乘,用油涂饰的轻车。联语慨叹一代美人之逝,用“桃花流水”的一去不回以及“油壁香车”之不再遇为喻,寄托了无限的怀想和追思。  (周世达)

  杭州西湖苏小小墓(二)
  王成瑞

  灯火珠帘,竟有佳人居北里
  笙歌画舫,独教芳冢占西泠

  北里,旧时泛指娼妓集中的地方。画舫,装饰华美的游船。联语凭吊苏小小。上联写生前。灯红酒绿、珠帘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