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由说甚深缘起门中称赞无上上师善说 >

第5章

由说甚深缘起门中称赞无上上师善说-第5章

小说: 由说甚深缘起门中称赞无上上师善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者,即有先承认其有而今坏灭一点。

五  颂

    首二句是故二字,意谓以上述相违过患故,于世尊教中极端赞叹能见依分别
心假名安立而起之缘起。盖仅依一异等理智抉择,尚不能远离二边;必依缘起即
性空以抉择之,始能远离二边,因依一异抉择,仅能通达空性,而不能通达甚深
空义谛;必依不共缘起理乃能通达甚深空义谛。通达甚深空义即通达缘起,必如
此乃能善巧安立俗谛、能作所作诸法。经云:若见缘起即见诸法,见诸法者即见
如来。此语盖即缘起见性空,见性空,即通达见如来道路之意,故缘起法即佛经
宝藏中之如意宝,若有见缘起清净法者,即见如来智慧法身。

五颂后二句五六颂

    彼字指性空即缘起诸义。彼诸义之意,非谓内外诸法一切皆无,亦非谓内外
诸法是自性有,固不如,上述待因缘牵合,分别假名安立之法,直如空中之花毕
竟是无,故一切法必有所依,无依之法,简直非有,空花虽亦有名,实无安立花
名处所,凡无安名处所之法,毕竟是无,故须承认一切法必定待缘,若见内外诸
法皆无,则破斥太过,对于正见恰为相违之障,若见内外诸法实有,则承许太过,
对于正见亦为相违之障。故有无皆有二对,有方二对:一名言有,一自性有;无
方二对;一名言无,一自性无。应当承认一切法自性无、名言有。心经所云无色
声香味等等均指自性无而言,不过文略未尽耳。而于八千颂则结云所谓无色声等,
是说其真谛无,非说俗谛,名言无。总之凡经教所说之无,皆说无自性,非说无
名言。初业行人对于真谛相违之处,未善抉择,少有见地即觉一切皆无,易入断
见。故凡修行人之量天尺,即须承认一切法是有,而自性是无。换言之,因一切
法自性是无,故一切法是名言之有。反之如见一切法皆无,则与性空即缘起之量
相违。如见一切法是自性有,不但与性空即缘起量相违,即单对空性一面,亦属
相违。盖一切法如有自性,即不待因与缘乃至假名安立,而自体便能成就。月称
入中论言:如瓶本性能自生,何待众缘与作者。文意谓缘起者违自成,而待他成。
然唯识家、经部、有部亦以违自成、待他成为缘起,彼有何咎。须知唯识家等所
谓缘起,仅能了解违自成一面,而不算甚深缘起。此处所说其深缘起,系于安立
名字处所,须待分别心安立名字乃为缘起。如立名处不须分别心立名即能成立之
法,此法即有本体,有自性。如法有自性、有本体,即与见空性之道路相违,必
如何而后合于中道乎。即对于任一法上、一面知其为自性空,一面知其为名言有、
空有二心,同时互助,由达其性空,即知其为缘起,由知其为缘起,愈达其为性
空。如于任何处所而言,我穿衣、我吃饭诸有法上,知其为假名安立,同时即知
彼诸有法其性是空,愈知彼诸有法惟有假名安立。总之我穿衣、我吃饭、凡俗所
称之我,尚非必须破除之自性我。如于凡俗我能加体认,即能引起无自性我之正
当了知。如能了知无自性之我,则更知凡俗我不须破除,以其无害于无自性我也。

    己二,说一切法自性空  分二  一、正说法无自性二、与一切法不相违

    共三颂

    一、是故破缘起  更无有少法  故说离性空  亦无有少法
    二、若法有自性  则说无涅槃  及无戏论灭  自性无灭故
    三、故于智众中  发大狮子吼  数唱离自性  善说谁能难

初二颂

    一切法由分别心于安立名处安名而后起,除以分别心于安名处安名之外,无
有少法可得;此即言一切法惟依分别假名而起,无非性空,离性空外无有少法可
得。大般若等经,常言不生不灭无生等究竟谓何?楞伽云:大智者汝当知,吾见
无自性生故说无生,故知说无自性乃为佛之究竟意思。初转法轮说一切色法有自
性。中转法轮说一切色法无自性。末转法轮说一切色法有:有自性者,有无自性
者。三转法轮所说不同,而究竟意思,仍为楞伽所说无自性生。中观人依中转法
轮注重在知无自性一义。何以必依中转,听法人恰合甚深法要之机。初转则此类
机感尚未具备故,楞伽无自性生语,佛常常说之,如问法何故性空,答缘起故,
假如承认法有自性,则对于我执与虚妄分别戏论,即不能灭;因自性之法,无灭
之之可能,则亦无涅槃可得。众力经云:设若诸法有自性,胜者声闻,应现知,
恒法不应般涅槃,智者永无离戏论,盖法若有自性,则生死轮回中众生,天应永
天,人应永人,即无转变。此偈所说为成立法性本空。

    若法有自性句,在藏文内尚有一凡字,意谓法如有少自性,则无涅盘,自性
是不变义。法有自性,六道即无转变。又法有自性,无明亦有自性,即不可灭。
根本颂云:

    「法若有变迁,即与自性违」

三  颂

    此颂大意,因上文听说义,故佛数数于有智大众中发大无畏、作狮子吼,特
唱无自性,是为善说,任便何人无能遮难。数唱者,初证道时,在菩提树下,天
人请法,即说法无自性。初转法轮,仍说法无自性。中转在灵鹫山说大中小般若,
正说法无自性。末转,亦说法无自性。大智众者,指机应法、根已成熟者言。即
指解达中观,智慧辟众,言其非此根器之人,则为说其他诸法。善说者,所说悉
与法要相合,所举无自性之理与喻,亦皆属于清净正知。如欲求其不合法要、不
属清净正知之过以唯之,实不可得。此亦法无自性所以能成立之一证。狮子依山
发吼,震惊百兽。人间狮子则依慧度,发无自性吼,折服一切邪外。否则一切邪
外,如谟底等拨无前世后世,即以眼不见前世后世为证,其力甚大非可易伏,惟
有无自性吼声,乃能推彼与其同类无有遗余。初转佛说:我说色法有自性,若不
依我甚深义,此说即为诤论端。说一切法自性空竟。

    己三:说自性空成就能作所作  共四颂

    说无少自性  及依此此生  建立皆成立  二不违随顺
    即由缘起因  说不依边见  此善说即是  尊无上说因
    此皆自性空  缘此此果起  二决定更互  无障为助伴
    除此更有何  为甚奇希有  以此理赞尊  成赞非由余

    初二颂承上文缘起即性空义而申之,所谓空者即无自性义,有问如法性是空,
一切能作所作如佝成立。答、性空不但与能作所作不违,且正相合,无少自性者,
从真谛俗谛两方推寻,皆不得少有自性之法。依此此生者,依此因即有此果,亦
即依此分别假名安立,即有此分别假名所安之事。建立者,说真俗两方面之建立,
即缘起与性空两方之建立。不违随顺者,於一法上即能显见此缘起性空二者,不
但不相违而反随顺。又所谓不违随顺者,指真俗之体性而言,非指言说与形相皆
无区别。即真俗所依之本体是一。如有为法与无常,凡有为之法,初生即有变灭。
换言之,凡无常之法,其成立必待因与缘,而属於有为。故有为与无常,无常与
有为,系属一体。又如心经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亦
即此意。意谓色之本性,原来是空,亦可谓色之缘起即是空义谛。换言之,色之
空性,即是色之本性体。亦可谓色之缘起,即空义谛之空,亦即是色之缘起。总
之不外说明真谛与俗谛是一体。色之缘起,不与空性相关者无有,色之空性,不
与缘起相关者、亦无有。又可谓色之本性体即空,空之本性体即色。因色之本性
体即空故,可以将色安于空一方面;同时色之自性空之处,亦依於色。如色之自
性不空,则包不依他生而自有色,则对於有法(恶波)。所谓,能成事之功能恰
成相反,即是无色。若色且无,则色之法性即性空亦无。以无色即无安立假名处
所也。如法不由分别假名安立而有者,即非空性所摄。故色一成其为色之时,即
空性成其为空性之时。换言之,色之空性一成其空之时,即色成其为色之时,故
吾人之心显见俗谛时,即能显见真谛。显见真谛时,即能显见俗谛。由缘起为因,
即能远离常断二边之见,除佛以外无能说此正因者,故佛说为无上说。经云:智
者通达缘起法,是则不依诸边见。此处智者,指甚深中观人而言。若自续派以下,
不依於常,则依於断矣。总而言之,怫见性空於能作所作皆相依顺。此由见缘起
为因故。此因即是佛说无上之正因。

    三四颂皆字指一切法,自性空是一种决定义。缘此因即有此果起,又是一种
决定义。故于空性起决定时,须于缘起不相害,而反相助;换言之於缘起起决定
时,须于空性不相害而反相助;故除此以外则无希有之法矣。释菩提心论云:知
此诸法空,而依业果者,甚奇此甚奇,希有此希有。即其证也。复次,依缘起而
决定性空以除常见,依性空而决定缘起以除断见,此一希奇也。应成派云:依缘
起决定性空,同时除断常二见,此又一希奇也。宗喀巴大师云:由有除常边,由
空除断边,此则不共说法也。自续派则云:依有除断,依空除常。宗喀巴大师之
意,由有不但能除断,亦能除常;由空不但能除常,亦能除断。再补充数语,任
何一法皆具二谛。如瓶有假名安立一分,即是俗谛;遣除不依假名安立而自性威
立之自性以后所显现之空性,是真谛。又如空性亦可安立二谛,空性名言属於俗
谛,遣除不须假名安立而自成之空性以后所显现之空性,属真谛。一云何空性亦
以名言而成俗谛,因性空空性云者,仍未离世俗名言故。凡依世俗名言安立,其
对境亦属於世俗方面者,皆为俗谛。今此空性既依世俗假名安立,则由此假名安
立而起之见,及其所对之境,皆属於世俗,故得力俗谛也。反之若真证空性者,
遣除不依假名安立而自成立空性之见,於此即得空见。由此空见所见之一切对境,
亦皆为真谛矣。

    又颂所谓决定更互者:一、决定自性本空。二、决定一切法于蕴之安立名处,
依分别心安立假名而有。三、决定法自性空即缘起理,由是知缘起是假名安立,
并知缘起即是性空,此是回互决定,本此决定,以深解性空故,得除断见;以深
解缘起故,得除常见。诸家以空除常,以有除断,是内外道共法。大师即空除断,
即有除常,此是中观应成派特唱,不与诸内外道共者,最希有者。仍为释菩提心
论偈:知此诸法空,而依业果者,二句,於空性中建立因果,一一不错。由缘起
除常见者,所除为自性有之常见;由性空除断见者,所除为毕竟空之断见。又复
当知依缘起建立方法,可遣二边,依缘起凭证亦可遣二边。藏文敦则二字,义为
依靠因缘和合生起。既有依靠有和合而后生起则为有此遣断执,反之不依靠、不
和合而自生起之自性空去则为空,此遣常执。藏文东巴泥,义为自性空。不依因
缘而起之自性空,则非断空,此遣断执,不依因缘而起之自性既空,则必有依因
缘而起之有此遣常执,又依俗谛有,可断常边;依真谛无,可这断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