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普贤行愿品讲记+济群法师 >

第3章

普贤行愿品讲记+济群法师-第3章

小说: 普贤行愿品讲记+济群法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假如不向佛陀学习,还向谁学习呢?

  世界上尽管有成就、有道德修养的人也不少,像古代的圣贤,如孔子、老子,
佛教中的一些高僧大德,以及我们现前的师长等。虽然他们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但是我们从他们身上多多少少总能挑出一些毛病。总的来说,他们的道德是有缺
陷的,是不圆满的。然而,我们在佛陀的人格中,找不出任何的缺陷,佛陀的起
心动念、一举一动都是圆满无缺的。所以,普贤菩萨称赞如来的功德,胜过所有
的人。把如来的功德告诉参加华严法会上的许多菩萨,还有善财童子。但善财童
子是此次法会的当机者,因此特别提出善财的名字,向他说法。

  “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
相续演说,不可穷尽。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普贤菩萨在说
法前,对法会上许多听法的人,先叫了一声“善男子”。指以善财为代表,所有
参加这次法会的听众。如来的功德到底有多大呢?佛教认为:在宇宙中,不是只
有一尊佛,而是十方(东、南、西、北,还有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上方、
下方)世界都有佛陀的存在,就像微尘那么多,是无法用数字来计算的。普贤菩
萨告诉我们,这么多的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如
来的功德,还是演讲不完的。

  什么叫佛刹?刹,是梵语,是国土的意思。佛刹,是佛所住的国土。那么,
宇宙中有多少佛刹呢?宇宙中佛的国土,无法用数字来说明。一个佛刹,在佛经
里面叫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究竟有多大?佛教以须弥山为中心,一个太
阳,一个月亮,众多的星球构成一个世界。一千个世界为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
小千世界为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个大千世界,是为三千大千世
界。地球是人类所住的地方,地球主要由地壳、地幔、地核所组成。如果把地球
剖开,一直剖到最小的程度,化为众多的极微尘,那么试想,把一个佛刹,也就
说把众多的星球剖成微尘,这个数量是不是很大啊?实在是太大了!何况用这么
多的数目,来比劫数的长久。

  劫,是一个时间单位。一劫到底有多长时间呢?劫有大劫、中劫和小劫。佛
教所说的小劫,是怎样计算的呢?是根据人的寿命来计算的。佛教经典里说,人
的寿命从84000岁开始,然后每100年减一岁,一直减到人的寿命10岁为止,称为
减劫;再从人的寿命10岁开始,每过100年增加一岁,一直增加到84000岁,称为
增劫。把一减劫和一增劫加在一起为一小劫;二十小劫为一中劫,八十中劫为一
大劫。佛教所说的芥子劫,时间就更长了,长得难以计算。佛教只用比喻来说明,
就是在一座方圆40里的城市里,里面什么东西都没有,全部堆放的都是芥子,天
上的人每过五百年下来一次,从这里拿走一粒芥子,一直到拿完这座城里的所有
芥子为止。从拿走第一粒芥子,到拿走最后一粒芥子,这么长的时间,就是一个
劫,这叫芥子劫。现在说的是极微尘数劫,不是一个劫,那就可想而知这个极微
尘数劫的数目实在太大了,这种时间实在太长太长了。

  上边这一段经文的主要意思,简单总结和归纳就是:如来的功德无量无边,
倘使十方世界的许多佛,拿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的时间,接连不断地去
演讲佛的功德,还是永远讲不完的。换而言之,佛陀的功德简直大得不得了!佛
陀的功德不可穷尽,没有办法说尽和说完。所以,我们为什么要学佛呢?因为佛
陀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如何成就佛果功德

  那么如何才能成就佛陀的功德呢?这是佛教徒都很关心的问题。普贤菩萨告
诉我们:“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倘若有人要成就佛陀广大
无量的功德,应该要依普贤的十种广大行愿去修,从内心深处发出这样的十种大
愿,然后按照所发的大愿,至诚恳切地去修行、去实践。那么,就能够成就佛的
功德,可以成佛。  

  “何等为十?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
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
十者普皆回向。”这一段经文,是普贤菩萨接着上边所说的十种行愿,把每一种
的行愿说出来,像是一本书的目录,或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先让读者知道,到后
边再详细地讲解明白。

  普贤菩萨前面只说了十种广大的行愿,并没有说明是哪十种。那么听法的人,
一定急着想知道。所以普贤菩萨又接上面的话题说道:我上边说的十种广大行愿,
是哪十种呢?然后把这十种行愿的名目,一个一个地说出来。下文将对十种行愿
的内容进行具体介绍和说明。


第三章 礼敬诸佛愿

【善财白言:大圣!云何礼敬,乃至回向?

普贤菩萨告善财言:善男子!言礼敬诸佛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
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世尊。我以普贤行愿力故,深心信解,如对目前。悉以清
净身语意业,常修礼敬。一一佛所,皆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身。一一身,
遍礼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佛。虚空界尽,我礼乃尽;以虚空界不可尽故,
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如是乃至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礼乃尽;
而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
业,无有疲厌。】

礼敬的意义

  “礼敬”什么呢?礼就是顶礼、礼拜(问讯、合掌、低头、鞠躬)。礼的意
义在哪里?礼的意义表示恭敬,礼跟敬必须配合在一起。光有礼而不敬,行不行
啊?不行。

    记得《六祖坛经》有记载:永嘉玄策去参访六祖,他磕头的时候,头不点到
地上去。六祖说:“礼拜表达恭敬,本来是为了制伏我慢,可是你拜我,头都不
点地,这算什么礼拜呀?”这段话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就是说礼要跟敬结合在
一起,礼敬的意义主要在恭敬。我们学佛首先要对佛陀生起恭敬心,包括对三宝。
恭敬,也是人与人之间一种很平常的礼貌。就像世界上的人,对自己的长辈,或
是有德行的人,我们都要恭敬他们。所以,礼敬是一种很平常的法门,并不是佛
法特有的。

  修学佛法首先要对三宝产生恭敬心、虔诚心。因为只有在这样的状态下,才
能依教奉行。就拿社会上的人来说吧!一个学生,他在学校里,瞧不起他的老师。
那么,对老师讲课会不会接受,乃至会不会按照老师所说的话去做呢?我看是不
大可能的。一个孩子在家里对他的父母,没有丝毫的恭敬心,你说他会不会听父
母的话呢?自然也是不会的。同样的道理,我们学佛对三宝缺乏恭敬心,那么能
依教奉行吗?我看是很困难的;即使能的话,也要打折扣。恭敬的意义,主要是
为了我们更好的修学佛法。

拜哪些佛

  第一大愿:“礼敬诸佛”。诸,是所有、全部、众多的意思。诸佛,不是指
一尊佛或两尊佛,而是指十方三世一切佛。我们礼敬的佛陀,到底是什么样的佛
陀呢?一般社会上的人,由于不了解佛教的关系,对佛教徒的礼佛,往往会产生
一种误会,他们以为学佛的人是把木头、石头雕塑的泥像,作为崇拜的偶像,这
是对佛教极大的误会。其实,我们拜的并不是偶像,佛教寺院中之所以供着偶像,
那是佛弟子表达对佛陀的追思!同时也是仰慕佛陀的智慧和道德,起到见贤思齐
的作用。

  我们拜佛,应该拜哪些佛呢?“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
极微尘数诸佛世尊。”我们所拜的佛陀,不是一尊两尊,而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有很多人拜佛,只想着眼前的某一尊佛,如观音菩萨、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
只局限于拜某一尊佛。有的人甚至会用一种凡夫的心态去衡量佛的思想和境界。
担心现在拜观音菩萨,没有拜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会不会生气呢?在拜阿弥陀佛
的时候,没有拜大势至菩萨,大势至菩萨会不会生气呢?没有拜到其他的佛、菩
萨,如果得罪了他们,佛、菩萨怪罪下来怎么办呢?

  其实,这种担心和顾虑是多余的。因为我们拜佛着相,所以才会出现这种心
态。现在普贤菩萨教我们怎样去拜佛。普贤菩萨告诉我们:我们所拜的佛,不是
一尊二尊,而是拜尽法界,也就是整个宇宙中十方三世的诸佛。过去世诸佛,是
指已经圆寂的佛陀;现在世诸佛,是指正在十方世界转法轮,说法的佛陀;未来
世诸佛,是指未来世界将会出现的佛陀。十方三世诸佛,就像世界的极微尘数那
么多,所有的佛陀,都是我们要顶礼的对象。所以,我们在拜佛的时候,不能执
著于某一尊偶像,而是要观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这样一来,在一拜中一切诸佛
菩萨都拜到了,你想想,这种拜佛功德,比起以往执著于某一偶像,不知要大多
少倍?我看百千亿万倍都不止!

怎样拜佛

  有人可能会问:这么多的佛我应该怎样去拜?这么多的佛陀我怎么拜得过来
呢?“我以普贤行愿力故”,现在我们要用普贤菩萨的思想境界去拜,拜的时候
“深心信解,如对目前”,相信十方世界都有佛的存在,假如信心不足,那是不
行的。在相信、理解、接受十方诸佛存在的同时,还要观想十方诸佛都在我的面
前。

  “悉以清净身语意业,常修礼敬。”悉,是完全的意思。我们面对无穷无尽、
无法用数目可以计算的诸佛,身体拜佛、口念佛、意念想着佛,完全用一片恭敬
虔诚的心去礼拜。拜佛的时候,心里不存丝毫的私心杂念,当我们没有任何妄想
的时候,心才能清净。所以,要以清净的身口意三业,常常修礼敬诸佛的大愿。
为什么有的人拜佛能得到感应,有人却不能呢?这跟你的心清净不清净、虔诚不
虔诚有关系。因为佛陀不是有意要在你心中显现出来,佛也不是因为要你去拜他,
才跑到你心里。假如这个人拜佛,佛跑到这个人心里;另一个人拜佛,佛又跑到
他那里。假如同时有几千万个地方的人都在拜佛,佛肯定会忙得晕头转向,肯定
会累坏。

  佛不是有心示现,他完全是无心的。佛随着他的愿力,千处有求千处应,就
像天上的月亮。月亮一直挂在天上,什么地方有水,什么地方就有月亮。不过,
有的地方虽然有水,为什么却见不到月亮呢?因为水只有清净如镜的时候,月亮
才能在水中映出来;如果水是浑浊的,月亮还能显现吗?每一个人也像一潭水,
一般人总处在妄想状态中,这就犹如一潭浊水,佛陀自然不能显现在我们心中。
一个人通过修行,以清净三业拜佛,犹如一潭清水,那么,佛、菩萨就能显现,
这就是佛教中所说的感应道交。

  有这样一句话:“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什么地方有水,什
么地方就有月亮;天上什么时候没有乌云,什么时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