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相应部经 >

第69章

相应部经-第69章

小说: 相应部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七
  
    比丘!于前生我为刹帝利之灌顶王。比丘!我为刹帝利之灌顶王时,有八万四千之都城,拘舍婆提城为上首。
  
  十八
  
    比丘!我为刹帝利之灌顶王时,有八万四千之宫殿,达摩殿为上首。
  
  十九
  
    比丘!我为刹帝利之灌顶王时,有八万四千之重阁,摩诃由诃阁为上首。
  
  二十
  
     比丘!我为刹帝利之灌顶王时,有八万四千之床,乃牙之所成,坚材之所成,金所成,银所成。铺以深毛之黑毛毡,铺以白羊毛毯,以铺有花样之羊毛布,铺以迦达利鹿之最胜毛毯,于上具张盖,两侧有丹枕。
  
  二一
  
    比丘!我为刹帝利之灌顶王时,有八万四千之象,以金庄严之,以具金幢,金网覆于上,布萨象为上首。
  
  二二
  
    比丘!我为刹帝利之灌顶王时,有八万四千之马,以金庄严之,具以金幢,金网覆于上,婆罗诃马王为上首。
  
  二三
  
    比丘!我为刹帝利之灌顶王时,有八万四千之车,以金庄严之,具以金幢,金网覆于上,毗阇那难提车为上首。
  
  二四
  
    比丘!我为刹帝利之灌顶王时,有八万四千之摩尼珠,珠宝为上首。
  
  二五
  
    比丘!我……乃至……有八万四千之女,须跋陀妃为上首。
  
  二六
  
    比丘!我……乃至……有八万四千之刹帝利,从臣而主兵臣宝为上首。
  
  二七
  
    比丘!我……乃至……有八万四千之乳牛,以黄麻庄严之,具以之榨乳桶。
  
  二八
  
    比丘!我……乃至……有八万四千俱底之衣服,是刍摩细衣,憍奢耶细衣,钦婆罗细衣,古贝细衣。
  
  二九
  
    比丘!我……乃至……有六万四千之釜饮食,以供朝夕饮食。
  
  三十
  
     复次,比丘!其时有八万四千之都城,我唯居一都城,即拘舍婆提城。
  
  三一
  
    比丘!其时有八万四千之宫殿,我唯居一宫殿,则达摩殿。
  
  三二
  
    比丘!其时有八万四千之重阇,我唯居一重阁,即摩诃由诃阁。
  
  三三
  
    比丘!其时有八万四千之床,我唯用牙所成,或坚材所成,或金所成,或银所成。
  
  三四
  
    比丘!其时虽有八万四千之象,我唯乘一象,即布萨象。 三五
  
    比丘!其时虽有八万四千之马,我唯乘一马,即婆罗诃马王。
  
  三六
  
    比丘!其时虽有八万四千之车,我唯乘一车,即毗阇那难提车。
  
  三七
  
    比丘!其时虽八万四千之女,唯一之女奉侍于我,即刹帝利女,或耶罗美迦
  女。
  
  三八
  
    比丘!其时虽有八万四千俱底之衣服,我唯着一套衣,即刍摩细衣,或憍奢耶细衣,或钦婆罗细衣,或古贝细衣。
  
  三九
  
    比丘!虽有八万四千之釜饮食,我唯食一釜食,乃至那厘量之饭,及于此相应之羹。
  
  四十
  
     比丘!一切诸行皆为过去而灭尽所变易。
  
  四一
  
    比丘!如是诸行是无常也。比丘!如是诸行是无恒。比丘!如是诸行是不安。
  
  四二
  
    比丘!故应厌患、应离,应解脱于一切诸行。”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十(大正藏二、六七c)中阿经卷十一(大正藏一、四九六a)同卷三十四(大正藏一、六四五c)
    2 “相似永住”相似须弥山顶、大地、日月等之永住,而译(原注)。
  
  '九七' 第五 指尖
  
  一~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乃至……
  
  三
  
    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言:
  
  四
  
    “大德!有少分之色是常、恒、不变易法,而相似永住之应正住者耶?
  
  五
  
    大德!有少分之受……乃至…… 
  
  六
  
    大德!有少壑孚……乃至……
  
  七
  
    大德!有少分之行……乃至……
  
  八
  
    大德!有少分之识是常、恒、不变易法,而相似永住之应正住者耶?”
  
  九
  
    “比丘!无有少分之色是常、恒、永住,不变易法,而相似永住之应正住者。
  
  十~十三
  
    比丘!无有少分之受……想……行……识是常、恒、永住,不变易法,而相似永住之应正住者。
  
  十四
  
    时,世尊于指尖置少许之尘,告彼比丘曰:
  
  十五
  
    比丘!无有如是分之色是常、恒、永住,不变易法,而相似永住之应正住者。比丘!若有如是分之色是常、恒、永住,不变易法者,即无梵行者能正尽苦。比丘!然而,无有如是分之色是常、恒、永住,不变易法者,故有梵行者,能正尽苦。
  
  十六
  
    比丘!无有如是分之受是常、恒、永住,不变易法,而相似永住之应正住者。比丘!若有如是分之受是常、恒、永住,不变易法者,梵行住即不能正尽苦。比丘!然而,无有如是分之受是常、恒、永住,不变易法者,故梵行住能正尽苦。
  
  十七
  
    比丘!无有如是分之想……乃至……
  
  十八
  
    比丘!无有如是分之行是常、恒、永住,不变易法,而相似永住之应正住。比丘!若有如是分之行是常、恒、永住,不变易法者,梵行住即不能正尽苦。比丘!然而,无有如是分之行是常、恒、永住,不变易法,故梵行住,能正尽苦。
  
  十九
  
    比丘!无有如是分之识是常、恒、永住,不变易法,而相似永住之应正住者。比丘!若有如是分之识是常、恒、永住,不变易法者,梵行住即不能正尽苦。比丘!然而,无有如是分之识是常、恒、永住,不变易法,故梵行住,能正尽苦。
  
  二十
  
    比丘!汝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受……想……行……识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二一
  
    “比丘!是故于此处……乃至……
  
  二二
  
    如是观……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十四(大正藏二、六一七b)原本经名有nakhasikam应作nakhasik…ham。
    2 “比丘”原本bhikkhave是bhikkhu之误。
  
  '九八' 第六 清净(海)
  
  一~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乃至……
  
  三
  
    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言:
  
  四
  
    “大德!有少分之色是常、恒、不变易法,相似永住而应正住者耶?
  
  五~八
  
    大德!有少分之受……想……行……识是常、恒、永住、不变易法,有相似永住而应正住者耶?”
  
  九
  
    “比丘!无有少分之色是常、恒、永住、不变易法,相似永住而应正住者。 
  
  十~十三
  
    比丘!无有少分之受……想……行……识是常、恒、永住、不变易法,相似永住而应正住者。”
  
  注1 汉译未详,对经名不明白,参照前经。
  
  '九九' 第七 系绳(一)
  
  一~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轮回乃由无始来,众生为无明所盖,渴爱所系,流转轮回而不知其前际。
  
  四
  
    诸比丘!大海有干枯归无之时。诸比丘!而我不说无明所盖,渴爱所系,流转轮回之众生,有苦之边际。
  
  五
  
    诸比丘!须弥山王有崩落归无之时。诸比丘!而我不说无明所盖、渴爱所系、流转轮回之众生,有苦之边际。
  
  六
  
    诸比丘!大地有败坏归无之时。诸比丘!而我不说无明所盖,渴爱所系,流转轮回之众生,有苦之边际。
  
  七
  
    诸比丘!譬如狗坚固缚于绳,以系于杙柱,而彼轮转绕于杙柱。诸比丘!如是无闻之凡夫,不见圣人……乃至……不顺善知识之法。以见色是我……乃至……受……想……行……识是我。我乃识有,我中有识,识中有我。彼以绕色轮转,以绕受……想……行……识轮转而不解脱于色,不解脱于受,不解脱于想,不解脱于行,不解脱于识,不解脱于生、老、病、死、愁、悲、苦、忧、恼,不解脱于苦。
  
  八
  
    诸比丘!然而,有闻之圣弟子,见圣人……乃至……顺善知识之法。不见色是我……乃至……受……想……行……识是我;我乃识有,我中有识,识中有我。彼不绕色轮转,不绕受……想……行……识轮转。彼不绕色、不轮转,'不绕受……想……行……识不轮转'而解脱于色,解脱于受,解脱于想,解脱于行,解脱于识,解脱于生、老、病、死、愁、悲、苦、忧、恼,解脱于苦。”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十(大正藏二、六九b)。
  
  '一00' 第八 系绳(二)
  
  一~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轮回乃由无始来,众生为无明所盖,渴爱所系,流转轮回而不知其前际。
  
  四
  
    诸比丘!譬如狗坚固缚于绳,系于杙柱,彼坐者,顺杙柱而坐,卧者,顺杙柱而卧。
  
  五
  
    诸比丘!如是无闻之凡夫,见于色此是我所、是我、是我体。见于受、想、行、识此是我所、是我、是我体。若彼行者,即顺于五取蕴而行,住者,即顺于五取蕴而住,坐者,即顺于五取蕴而坐,卧者,即顺于五取蕴而卧。
  
  六
  
    诸比丘!是故,应常常观察自心,此心长夜染于贪欲、嗔恚、愚痴。诸比丘!因心受染故,众生受染;心净故,众生净。
  
  七
  
    诸比丘!汝等曾见名“行”之画2耶?”
    “大德!如是。”
    “诸比丘!彼名“行”之画乃心之所思。诸比丘!心比其“行”画更多彩。
  
  八
  
    诸比丘!是故应常常观察自心,此心长夜染于贪欲、嗔恚、愚痴。诸比丘!心受染故,众生受染;心净故,众生净。
  
  九
  
    诸比丘!我不见于他类如种种畜生之多样。诸比丘!畜生亦心之所思3。诸比丘!心亦此彼畜生更多种。
  
  
  十
  
    诸比丘!是故应常常观察自心。此心长夜染于贪欲、嗔恚、愚痴。诸比丘!心受染故,众生受染;心净故,众生净。
  
  十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