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正信的佛教 >

第25章

正信的佛教-第25章

小说: 正信的佛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尼姑」一词,也是中国人的俗称,并不合乎佛制的要求,所谓尼姑,是指佛 
教的出家女性。                                                           
                                                                         
    本来,印度以尼(ni)音,代表女性,有尊贵的意思,不限佛教的出家女性所 
专用。佛教的出家女性,小的叫沙弥尼,大的叫比丘尼,意思是女沙弥及女比丘。 
                                                                         
    到了中国,每以未嫁的处女称为姑,故将佛教的沙弥尼及比丘尼称为尼姑,并 
没有侮辱的意思,所以在传灯录中,佛门大德尝以师姑称尼姑;但到明朝陶宗仪的 
辍耕录中,以尼姑列为三姑六婆之一,那就有轻贱的意思了。因此,晚近以来,尼 
众姊妹们很不愿意人家当面称她们为尼姑。
                                                                         
    根据梵文,尼即女音,加上姑字,即成女姑,以文训义,根本不通,女别于男 
,既有女姑,难道尚有男姑不成?如果一定要称为姑,那该有个比例:女道士称为 
道姑,打卦女称卦姑,女比丘当称为佛姑;同时,耶教的女修士,中国人也该称她 
们为耶姑,否则,就有厚此薄彼之嫌了。                                     
                                                                         
    「居士」一词,也非佛教的专有,在中国的礼记中就已有了「居士锦带」一语 
,那是指的为道为艺的处士,含有隐士的意义。                               
                                                                         
    在印度,居士也不是出于佛教所创,梵语称居士为「迦罗越」,不论信不信佛 
教,凡是居家之士,便可称为居士。                                         
                                                                         
    佛教对在家信徒尊称为居士的由来,大概是出源于维摩诘经,维摩诘共有四个 
尊称;方便品称为长者,文殊问疾品称为上人及大士,菩萨品等则称为居士。因据 
罗什、智者、玄奘等大师的解释,维摩诘是东方阿ㄔㄨ\佛国的一生补处菩萨,示
现在家相化度众生,所以用居士一词称在家的佛教徒,也含有尊为大菩萨的意味在
内了。
                                                                         
    可见,一个名副其实的居士,便该是一位大乘的菩萨,决不是带有灰色气氛的 
处士或隐士。                                                             
                                                                         
    然在长阿含经中,唯将四大阶级的第三阶级吠舍种称为居士,并将轮王的主藏 
(财货)大臣,称为居士宝,那末居士者,相当于商人、经理或者是实业家了。   

转载注:「阿ㄔㄨ\佛国」的「ㄔㄨ\」应为「门」内三个「人」

§禅师、律师、法师是甚么?                                               
                                                                         
    在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一三中,比丘分为经师、律师、论师、法师、禅师,一共 
五类。长于诵经的为经师,长于持律的为律师,长于论义的为论师,长于说法的为 
法师。长于修禅的为禅师。但在中国的佛教中,经师与论师,未能成为显著的类别 
,律师、法师及禅师,倒是风行了下来。                                     
                                                                         
    禅师,本来是指修禅的比丘,所以,三德指归卷一说:「修心静虑曰禅师」。 
但在中国,有两种用法,一是君王对于比丘的褒赏,比如陈宣帝大建元年,尊崇南 
岳慧思和尚为大禅师;又如唐中宗神龙二年,赐神秀和尚以大通禅师之□号。另一 
是后来的禅僧对于前辈称为禅师。到了后来,凡是禅门的比丘,只要略具名气,均 
被称为禅师了。                                                           
                                                                         
    律师,是指善解戒律的比丘,学戒、持戒,并且善于解释处理以及解答有关戒 
律中的各种问题者,才可称为律师,律师在佛教中的地位,相当于法律学者、法官 
、大法官,一般的比丘、比丘尼要求持戒不犯,未必通晓全部的律藏。所以,比丘 
如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律师,实在不简单。                                   
                                                                         
    法师,是指善于学法并也善于说法的人,这在一般的观念中,以为法师是指的 
比丘,其实不然,佛典中对于法师的运用,非常宽泛,并不限于僧人,比如法华经 
序品中说:「常修梵行,皆为法师」。三德指归卷一说:「精通经论曰法师」。因 
明大疏上说:「言法师者,行法之师也」。又有说以佛法自师并以佛法师人者称为 
法师。因此,在家的居士也有被称为法师的资格,甚至善于说法的畜类如野干(似 
狐而小),也对天帝自称为法师。基于这一理由,道教受了佛教的影响,也称善于 
符□的道士为法师;于晚近成立的理教,也受佛教的影响,把他们的教士称为法师 
,可见,法师一词,并不是佛教比丘的专用称谓了。                           
                                                                         
    根据佛制的要求,我以为:佛教的出家人对俗人自称,应一律用比丘(沙弥) 
或比丘尼(沙弥尼),或用沙门;在家信徒称出家人,一律用阿□梨(或称师父) 
,居士自称则一律用弟子,不愿者,即仅用姓名,有用学人自称者,但照经义,那 
是初二三果的圣者;出家人称出家人,长老则用长老,上座则用上座,平辈则互以 
尊者或亲切一些用某兄某师来称呼对方,佛世的比丘之间,均可称姓道名;比丘对 
于尼众可以称为姊妹,尼众自称长老上座,可比照比丘的用法,平辈则互以姊妹相
称;教外人称比丘及比丘尼,自可由其随俗。如果比丘而确有禅师、律师、法师的 
资格,当然可以接受教内外的名副其实的称呼,否则,像今天的佛教界,凡是僧尼 
,不论程度资质的高下,一律被称为法师,实在不合要求。                     
                                                                         
§罗汉、菩萨、佛陀是甚么?                                               
                                                                         
    是的,许多人对于罗汉、菩萨、佛陀的意义,不能明确的了解,甚至信佛多年 
的佛教徒们,也有捉摸不清之感。                                           
                                                                         
    佛教的法门,照北传系统的看法,有大乘与小乘之分,小乘是专修解脱道的, 
大乘是修菩萨道的。菩萨道是人天道及解脱道的相加,也就是说,解脱生死而仍不 
离生死,以便随类化度有缘的众生者,便是大乘的菩萨道。                     
                                                                         
    解脱道的最高果位是阿罗汉,简称罗汉,罗汉是小乘圣人,小乘的最高果位有 
两种:一是声闻圣者,由于听闻佛法,从佛的言教而修四谛法(苦、集、灭、道) 
及三十七菩提分而得解脱道的,那就是罗汉;一是生在无佛之世,自修十二因缘法 
(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而自悟解脱道, 
自了生死的,那便称为缘觉或辟支迦佛。声闻与缘觉,同属于小乘,小乘分为声闻 
乘与缘觉乘,所以又称小乘为二乘。这二乘是自求了生死,自求入涅盘的,他们绝 
对厌离人天的生死道,所以不愿再来度众生,不能称为菩萨,也不能成佛。       
                                                                         
    如果要成佛,必须要行菩萨道,菩萨道的主要法门是六度法(布施──财施、 
法施、无怖畏施,持戒──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忍辱──难忍能忍、难行能行,精 
进──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禅定──心摄一境、不动不摇,智慧──清明朗澈、 
自照照人),三聚戒(无一净戒不持,无一善法不修,无一众生不度)。从最初发 
最上心──大菩提心、慈悲心、空慧心,经过三大无数劫,便可达到成佛的目的。 
大乘的菩萨道,只有菩萨所行,不共小乘,所以称为一乘。                     
                                                                         
    人天道是为生到人间天上而修的善法,小乘道虽不贪恋人天道,也不否定人天 
道的价值,小乘的解脱道乃是人天善法的升华超拔,人天善法也是菩萨一乘道的根 
基。因此人乘及天乘的善法──五戒及十善,乃是二乘与一乘的共通善法,故称人 
天善法为五乘(人、天、声闻、缘觉、菩萨)的共法。                         
                                                                         
    小乘或二乘的解脱道,也是菩萨道的共通法门,菩萨不修解脱道,那便不是菩 
萨道而仅属于人天道,所以小乘的解脱道称为三乘(声闻、缘觉、菩萨)的共法。 
                                                                         
    唯有菩萨道,才是大乘或一乘的不共法。                                 
                                                                         
    为了便于记忆,现将五乘区别列表如下:                                 
                                                                         
                        ┌人  乘┐                                       
      ┌凡  夫─世 间 法┤      ├五乘共法─修五戒十善───┐           
      │                └天  乘┘                          │           
      │                                                    │           
五  乘┤                ┌声闻乘┐            四谛十二因缘  │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