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309太平经 >

第40章

309太平经-第40章

小说: 309太平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赤帝神氣太平,六月也,黃帝神氣太平;秋也,白帝神氣太平;冬也,黑帝神氣太平。”“今
以何明之?”“然,太平者,乃無一傷物,為太平氣之為言也。凡事無一傷病者,悉得其處,
故為平也。若有一物傷,輒為不平也;二物傷,輒為被刑也;三物傷,輒為群物傷也;四物
傷,輒為四方傷也;五物傷,輒為五方傷,天下有大害也;六物傷,輒為惡究于六方也;七
物傷,輒為其害氣乃橫行也;八物傷,輒使人賢不肖異計,不並力也;九物傷,輒為惡究竟
陰陽,令物雲亂席轉也;十物傷,乃為大綱傷,天數終盡更數也。是故古者上拢耍饔^
天五帝神氣平未,輒自知治得失且平與未哉?”
    “願聞共平訣意。”“然,春物悉生,無一傷者,為青帝太平也。夏物悉長,無一傷者,
為赤帝太平也。六月物悉見養,無一傷者,為黃帝太平也。秋物悉成實收,無一傷者,為白
帝太平也。冬物悉藏無一傷者,為黑帝太平也。五帝太平一歲,人為其喜樂順善;二歲,地
上為其太樂;三歲,恩澤究竟於天;四歲,風氣順行;五歲,九神不戰,祆惡伏滅;六歲,
而究著六綱;七歲,乃三光更明;八歲,而恩究達八方;九歲,陰陽俱悅;十歲,萬物悉各
得其所。為數小終,物因而三合之,乃天地人備,故三十歲而太平也。今上皇氣出,真道至
以治,故十五年而太平也。如不力行真道,安得空致太平乎?此十五歲而太平者,乃謂帝王
以下及臣大小,案行真道,共卻邪偽,故十五年而平也。真人知之邪?
    “是故欲知將平與未平,但觀五帝神平與未,足以自明,足以自知也。是故凡象,乃先
見於天神也。天神不平,人安得獨稱平乎哉?是故五帝更迭治,可皆致太平。其失天神意者,
皆不能平其治也。是故謹順四時,慎五行,無使九神戰也,故當敬其行而事其神。今天第一
上平氣且至,故教真人敬四時五行,而令人大小共興用事其神事。古者但敬事四時五行,故
致太平,遲三十年致平。今乃並敬事其神,故疾十五年而平也。真人知之耶?”“唯唯。可
駭哉!可駭哉!”“然子已覺矣。”
    “願請問人行忠直有實,寧可知邪?”“善哉!子之所問也。與其交也,言行日若惡忿,
人長念之,反月善;月若惡忿,人反歲善;少時觀其所為作若最惡,老反最善也。人皆歸其
言,而樂其行,而好愛其道,是即忠信上善有實核之人。”
    “善哉,善哉!願眩垎柌恢倚咆校嗫芍埃俊薄叭唬芍病Ec之交也,觀其所言
行也,日月合于人心。若順善,長念用之,反月使人益惡邪;月若善,反歲惡;少時觀其人,
可為若善也,言若忠信,至老念用其所為,反最惡邪,是純為偽佞不忠信之人行也。至老長,
則窮其言與行,最賤矣。災及妻子,禍流後生。”“善哉,善哉!”
    效言不效行致災訣第一百四十一
    “太上中古以來,人多效言,乃不效行,故致災害疾病畜積,而不可除去,以是自窮也。
是故吾敬受此道於天,乃效信實,不效虛言也。執一行吾書道者,下古人且日言吾道惡無益
也,反月善;月言無益,反且歲善;歲言無益,反至老常善,久久不而去也。後生者以為世
學矣。不知疾行者,但空獨一世之間久苦耳。故吾教敕真人常眷眷勉勉也。道為有德人出,
先生與後俱與吾無有獨奇親也,吾受之等耳。故但得而力行之者,即其人也,無有甲與乙也。
子知之邪?”“唯唯。”
    “行,天道無親,歸於人;地德無私,付於謹民。人交無有先後,但愛於有實信。是故
古者帝王有宮宅以仕有德,不仕無功之臣。有德之人,天地所愛,可助帝王安萬物;無德之
人,天地所怨,陰陽之佟!薄昂纹渲匾玻俊薄白幼匀粲拊眨∪唬瑹o德之人,其行無數,乃逆
天地,故與天地為怨也;乃亂陰陽,故與陰陽為僖病W又埃俊薄拔ㄎā!薄靶腥ィ
眩龁枺茞嚎啥靡印!薄拔ㄎā!
    “行,為子悒悒,且為子分別解下古人之行。人人曰自言惠,且善曉事,而反其行徵也,
反月德惡。月月各自言有善行,不負於天,而反歲得災多,且兇惡夭死。少時人人自言善且
大賢,賢過其父與母,而行到老長,反無一善賢者,皆為不肖之人。貧賤且共,壽則日少,
無一知真道。夫下古之人,善惡、賢與不肖見於是矣。何須自言賢且曉事乎?但觀其徵,可
自知矣,可長明,可行真與偽矣。何須眩骊愔墒乱选酢酢U嫒艘晕釙氖局钍挂
覺悟,可天久迷與無地為重怨。行,吾辭小竟,後眩幸桑藖砉沧h之。”“唯唯。”
    右集難問太平訣人行有實與邪文
        §          〖JZ〗太平經卷九十四至九十五(己部九之十)
    闕睿
    神人語真人言,古始學道之時,神撸厝嵋宰匀e德不止道致仙,乘雲瘢埿刑扉T,
隨天轉易若迴圈。真人專一老壽,命與天連。陽道積專,日有單至信所致。無爭榮名,而居
高官,孝順事師,道自來焉。神乃知善,人與語言。夫師,開¤為道之端,君父及師,天下
命門,能敬事此三人,道乃大陳。不事此三人,室椋o門,福德皆逃,禍亂為憐。詳惟其事,
無失書言。父母生之,師教其交,居親仕之,可不慎焉。天下至士,去官就仙,仙無窮時,
命與天連。長吏治民,仙吏天官,與俗何事,其事異焉。長吏治民仙萬神,天下之事,各自
有君,努力思善,身可完全。以是遂去,不負祖先。吾圖書已盡,無眩申悾旅銓W詳情其
文。神人將去,故戒真人,慎之慎之,亦無妄傳,不得其人,慎無出焉。藏之深淵幽冥之間,
道不飲血,無語要文,外內已悉,無可眩浴
        §          〖JZ〗太平經卷九十六(己部之十一)
    六極六竟孝順忠訣第一百五十一
    “真人前,子共記吾辭,受天道文比久,豈得其大部界分盡邪!吾道有幾部,以何為極,
以何為究竟哉?”“文中有道,六極六竟。愚生今說,不知以何為六極六竟。”“咄,子其
愚不開,又學實自若,未大精也,故不知道之所到至也。”“有過負于天師,其責必不可眩
除,不嫌也。”“真人自責,何一重也?”“愚生聞:子不孝,則不能盡力養其親;弟子不
順,則不能盡力修明其師道;臣不忠,則不能盡力共敬事其君。為此三行而不善,罪名不可
除也。天地憎之,鬼神害之,人共惡之,死尚有餘責於地下,名為三行不順善之子也。常以
月盡朔旦見對於天,主正理陰陽。是尊卑之神吏,魂魄為之愁,至滅乃已。故自知不精,有
過於師不除也。”
    “善哉,善哉!子于何受此辭語乎?”“受之于先師也。又愚生瞥睹天師說,受天師之法,
見天象,天地乃是四時五行之父母也,四時五行不盡力供養天地所欲生,為不孝之子,其歲
少善物,為凶年。人亦天地之子也,子不慎力養天地所為,名為不孝之子也。故好用刑罰者,
其國常亂危而毀也。萬物者,隨四時五行而衰興,而生長自養,是其弟子也。不能盡力隨其
時氣而生長實老,終為不順之弟子。其年物傷人,反共罪過。其時氣不和,為時氣得重過。
民者,拢速t者之弟子也。今下愚弟子妄盜強說,反使拢速t者有過,名為共亂逆天道,其
罪至重,不可赦除,故愚生過不除也。風雨者,乃是天地之忠臣也。受天命而共行氣,與澤
不眨固煜虏黄健1热羧酥苊鼮榈弁踔迹成舷蛳拢眯囊獠徽{均,眾臣共為不忠
信,而共欺其上,使天下¤¤多變諍,國治為之危亂。比三事者,子不孝,弟子不順,臣不
忠,罪皆不與於赦。令天甚疾之,地甚惡之,以為大事,以為大咎也。鬼神甚非之,故為最
惡下行也。”
    “噫!真人久懷智而反詐愚,使吾妄說,說得過於天地也。吾之所說,不若子今且所言
深遠也。”“愚生意適達於是,今不能眩兴砸病!薄按笾t,然亦不失之也,下而不謙,
其過亦重。”“唯唯,不敢,不敢也。是故愚生為弟子,不能明理師道之部界,自知過重,
故說天象,以是自責也。”“善哉!子之言也,吾亦無以復加之也。今以子說況之,子已自
知也,書之部界矣,實不及之也。然子真不及之,為子具分別解之,使相次各有部界,萬世
不可眩病=裾嫒搜裕巳胁豁樞奚疲曰昶且妼O巧也,于何受是□□說哉?”“比
若天命會事先師,自言為上古真人戒。愚生以此言,又見天師書文中言,故□□重知之也。
愚生問,上古真人時,不知屈折有所疑。”“然上古真人言是也,吾無以加之也。”“今願
及天師問其是意,行明聽。”
    “然,所以月盡歲盡見對,非獨生時不孝不順不忠大逆惡人魂神也,天地神皆然。天以
十五日為一小界,故月到十五日而折小還也。以一月為中部,以一歲為大部。天地之間諸神
精,當共助天共生養長是萬二千物,故諸神精悉皆得祿食也。比若群臣賢者,共助帝王養長
凡民萬物,皆得祿食也。故隨天為法,常以月十五日而小上對,一月而中上對,一歲而大對。
故有大功者賜遷舉之,其無功者退去之,或擊治。此亂治者,專邪惡之神也,邪惡之神行與。
是故生時不善之人,魂魄俱行對,善人魂魄不肯為其使也。是故逆不孝不順不忠之人為其使,
共亂天儀,汙天治,故其惡神見收治,故並收治其客。比若反逆惡臣為無狀,乃罪及其客也,
此之謂之也。”“善哉,善哉!愚生已解矣。”
    “故人生之時,為子當孝,為臣當忠,為弟子當順;孝忠順不離其身,然後死魂魄神精
不見對也。子知之耶?”“唯唯。可駭哉!可駭哉!今唯天師幸哀開示,其天法象多少,願無
中棄,唯見示敕書文部界所到至也。然子問之大致數,吾猶當言也。如吾不言,名為妒道,
業學而止,而反得天適。”“諾。六真人安坐,為子分別其部署。凡有六屬一大集。夫守一
者,以類相從,古今守一,其文大同。大賢見吾文,守行之不解,策之得其要意,如學可為
孝子,中學可為忠臣,終老學之,不中止不懈,皆可得度世。尚有餘策也,行之不止,尚或
乃洞于六方八極也,萬事已畢,何不有也。上乃可助有德帝君,共安天地,其恩乃下,可及
草木也。萬物擾擾之屬,莫不盡理也。天地為之歡喜,帝王為之長撸В懬偕獦罚鵁o
眩龖n。子知之耶?”“唯唯。”
    “中賢守行之力之,旦夕惟思其意,亦可少為孝子,長為良臣,助國致太平,天下悉伏,
莫不言善哉。外謹內信,還各自責自正,不敢負於天地,不敢欺其上也。眾賢共案力行之,
令使君治,乃與天相似,象天為行,恩愛下及草木蚊蚋之屬,皆得其所。子知之耶?”“唯
唯。”“凡民守讀之,共強行之,且相易共好嬉之,不能自禁。令人父慈、母愛、子孝、妻
順、兄良、弟恭,鄰里悉思樂為善,無眩庂好浮酁暮ΑS腥吮M思樂忠順孝,欲思上及中
賢大賢,故民不知眩秊閮磹骸。壹胰巳耍噪纷灾危士蔁o刑罰而治也。上人中人下人共
行之,天下立平不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