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烽戎底定(第二部) >

第138章

烽戎底定(第二部)-第138章

小说: 烽戎底定(第二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计划。其实萧达览扬言收复三关只是个引子,他真正的目的是想一举灭掉宋朝,把契丹国的边境伸到东海南海,他认为只有这样,才算得契丹国史上无可比拟的大功臣。就在这个当口儿,驻扎在宋朝北境镇州的大将军柴禹锡突

  “元帅!”耶律奴瓜威风凛凛走进大帐,朝萧达览行了军礼。“末将听候吩咐!”

  萧达览已经考虑成熟,把耶律奴瓜叫到地图前,指着望都县东北的康村镇问道:

  “知道这个地方吗?”

 
 
 
  “康村。”

  “废话!本帅问的是地形!”

  耶律奴瓜对此地不十分了解,但知道这是个西靠山东临水的镇子。他估计萧达览要在此处做一篇大文章,于是说道:

  “请元帅发令,末将全力以赴!”

  萧达览习惯性地捋了捋花白的胡子,狡黠的目光盯着耶律奴瓜,说道:

  “李继隆带了几千人已经过了康村,进了本帅布下的大口袋,这一回他肯定是有来无回了!怕就怕老将荆嗣及时赶过来,与李继隆合兵一道,那就不好对付了。”

  “末将明白,元帅的意思是让末将在康村把荆嗣消灭,确保望都大捷!”耶律奴瓜应声说道。

  萧达览用力拍了拍耶律奴瓜的肩膀,说道:“只要你死死拖住荆嗣,李继隆就成了瘸腿儿将军。收拾完了李继隆,荆嗣就是有天大本事,也挡不住我大军南下了!”他在帐内踱了几步,还有些不放心,又转回耶律奴瓜面前说:“宋朝的大将,自从潘美、党进死后,堪称雄才的,只剩这个荆嗣了!”

  耶律奴瓜听出这话的分量,不假思索,朗然答道:

  “请元帅放心,末将不但要把荆嗣死死拖住,还要把他的首级交到元帅脚下!”

  萧达览半信半疑地注视着耶律奴瓜,似乎在问:“你真有这个本事?”又像是在寄予厚望:“你真能把荆嗣擒到手,本帅还有何愁!”

  “整军去吧,天黑以前出发!”

  “遵命!”耶律奴瓜高声应答,说罢转身,大步出了帅帐。

  萧达览之所以把这件最棘手的事交给耶律奴瓜是有道理的,他认为在契丹所有年轻将领中,此人是最善打阻击战的,不但作战勇猛,还特别善于利用地形地利,将敌手置于被动的地位,然后聚而歼之。且说耶律奴瓜率领一部精锐,趁着月色急行,天亮之前,来到望都县东北濡水边的白城镇,此镇离康村只有几十里。耶律奴瓜命兵马在镇外扎营休息,自己带着几个亲随沿濡水往上游走,边走边察看地形。望着西边隐隐可见的山峦,他心中有数了。回到营地,校卒们刚好吃完早饭。耶律奴瓜把几路军校唤到面前,一一分派作战任务。所有军校都领了命,惟有他侄儿耶律黄皮始终没得到安排。直到军校们都走尽了,耶律黄皮才怔怔地问道:

  “奴瓜叔,侄儿不参战了?”

  “傻话,不参战让你来看耍猴儿?”耶律奴瓜朝黄皮招招手,让他近前,接着说道:“我把最精良的一部留给你,就守在白城,一步也不准离开。等我把荆嗣引到你这儿,你就把他赶进濡水,让他好好泡个澡,不过得留神别把他呛死!”

  听耶律奴瓜说得如此自信和轻松,黄皮有点儿疑惑:

  “荆嗣是个老将,他就这么听咱的话?”

  耶律奴瓜得意地笑了几声,说道:“不信你就等着瞧!”

  这一天天气十分晴朗,小风儿一阵接着一阵,既不冷也不热。契丹军队吃饱喝足,在耶律奴瓜的率领下,沿濡水一直向西走。也不知是耶律奴瓜果真神机妙算,还是上天安排得巧,契丹人赶到康村镇刚刚站稳脚跟,探卒便飞奔到耶律奴瓜帐里:

  “禀将军,宋军兵马正朝康村开过来!”

  “走到哪儿了?”耶律奴瓜不紧不慢地问。

  “离这里还有一二十里。”

  “正好!”耶律奴瓜用力拍了拍大腿站起来,对身旁的侍卫说:“传令各部,按本将军的计划埋伏起来,听候本将军命令!有谁敢闹出声响儿惊动了荆嗣,本将军把他脑袋拧下来当球踢!”

  不到半个时辰,契丹军队便埋伏定了,康村镇就像从未来过任何人,一切都十分平静。此时太阳已经偏西,老将荆嗣一马当先,带领着锐卒朝康村开了过来。部队行到康村桥外,荆嗣命全军在此打火炊饭。士卒们走了大半天,十分劳累,除了一些士卒忙着舀河水支锅灶之外,大部分人都歇在河边,有四仰八叉躺着的,有靠在树下脱了鞋晾脚丫子的。荆嗣在军中巡视,不断地给士卒鼓劲:

  “打起精神来,只要再坚持一天,就能和李继隆将军会师。这一回咱们一定要杀进幽州,给皇上争口气!”

  副将骑马奔到荆嗣身边,低声说道:

  “荆将军,辎重粮草落在后头了,这一顿将士们还得喝稀粥。”

  荆嗣皱皱眉头,问副将道:“还要等多久?”

  “大概得等一个多时辰。”

  “一个多时辰?”荆嗣仰头看了看天,又看了看三三两两的疲卒,自语道。“再等一个多时辰,天都黑了!”

  副将听出荆嗣话里的不满,连忙解释道:

  “将军千万别怪押粮官,是咱们走得太快了!”

  荆嗣何尝不知道辎重落在大军之后的原因,可如今军情如火,能不飞速行军吗?他正在考虑是否要等辎重部队赶到再让将士们饱餐一顿,猛听得有人惊呼:

  “契丹人来了!”

  “什么?”荆嗣大惊,朝呼喊的方向看去,果见村西山脚下涌出成片的敌军,黄尘腾起处,马蹄声越来越清晰,不大一会儿,这声音又被宋军的嘈杂慌乱声淹没了,方才还三五成群懒懒散散的士卒们像受了惊的鹿群,一时间东奔西窜。荆嗣连忙大叫:“休要惊慌,各队成列!”

  校卒们惊魂不定地跑回各自所属的队列,那些起火做饭的士兵把锅灶抛下,也奔到队中。荆嗣匆匆看了看地势,将钢枪朝西一指,吼道:

  “冲过去!”

 
 
 
  他所指的方向没有出现契丹骑兵的黄尘,那里是濡水从山里流出之处,荆嗣想借这样的地势从濡水窄处渡到对岸,甩开契丹伏兵,再继续往东北方向挺进,与李继隆会合。随着荆嗣的命令,宋军飞速地朝西奔去。眼看着契丹伏兵穿插到宋军南侧,荆嗣心中暗暗叫苦:后面的辎重补给被契丹人彻底切断了!可现在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先渡过濡水,再寻找给养。

  离山口越来越近,传令官不停地向士卒们喊叫:“快!快!”荆嗣一马当先奔向山脚附近的一片丛林,就在这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丛林中突然传出一阵震天的锣鼓,鼓声未尽,契丹大将耶律奴瓜飞马跃出林边,挥动着一柄鬼头长刀,迎到荆嗣面前。

  “喂喂,花白胡子,你是不是荆嗣?”耶律奴瓜一副揶揄的口气问道。

  荆嗣把马勒住,紧紧攥住手里的长枪,下意识地回头望了望自己的队伍,他怕校卒们再乱,这时候最怕的就是乱!好在校卒们不但稳住了神,士气也高了起来。他舒了口气,与耶律奴瓜四目对视,反唇相讥道:

  “多谢你认得本帅,可本帅不认得你!”

  这是嘲笑耶律奴瓜乃无名鼠辈。耶律奴瓜也不气恼,呵呵大笑,说道:

  “本将军认得你就足够了!”

  “此乃何言?”

  “本将军在此恭候你多时,怕擒错了人。既然你敢应承你就是荆嗣,那就等你做了我的俘虏,再细细打听本将军姓名不迟!”耶律奴瓜话音刚落,便将长刀一挥,身后步骑跟着冲出林外,嗷嗷呐喊着朝宋军冲杀过来。荆嗣朝校卒们大吼:“放箭!”怎奈契丹人早已做好准备,虽然射倒了几个士卒几匹马,但没能阻挡住敌军的脚步,一阵乱箭过后,耶律奴瓜跃马向前,与荆嗣交起锋来。

  尽管宋军人数不少,但一路疲惫,又乏又饿,怎当得契丹军以逸待劳?荆嗣虽然老当益壮,毕竟长途奔袭,交手数回合,也渐渐支撑不住,且战且退。耶律奴瓜见宋军处在弱势,越发来了精神,紧紧咬住荆嗣,沿着濡水一路追杀。乱箭之中,宋军损失惨重。就这样一直被追到天色灰暗下来,才接近了白城镇。荆嗣传令副将把队伍撤进镇里,再与契丹人决战。副将带领校卒朝镇里奔去,离镇子还有一二百步,埋伏在镇中的耶律黄皮冷不丁杀了出来!此时宋军两面受敌,既无援兵来,又无险可守,骤然间处于绝境之中。副将策马来到荆嗣身边,问道:

  “荆将军,怎么办?”

  荆嗣不甘地摇了摇头,仰天叹道:

  “荆某一生经历战斗已过百场,从未落入如此险境。如今我军已无路可退,告诉将士们:能脱逃为民者不以罪论,让他们逃命去吧。至于荆某,只有以死谢大宋皇帝了!”

  副将听得心酸,不忍离开荆嗣。

  “荆将军!”

  “还不快去!”荆嗣厉声喝道。

  “是!是!”副将驱马回到阵前,把荆嗣的话传达一过,谁知士卒们竟没有一个愿意弃甲逃生。眼看契丹东、西两路越压越近,把宋军挤到了濡水岸边。耶律奴瓜和耶律黄皮双双站在荆嗣面前。

  “荆将军,你也想学韩信背水一战吗?”耶律奴瓜说罢,呵呵大笑起来。笑声刚住,耶律黄皮便指挥所部朝宋军猛冲,好一场厮杀,濡水岸边死伤如积。荆嗣纵马挥枪直奔耶律奴瓜,两人刀枪相对,战了一二十合,一枝冷箭突然射中了荆嗣的战马,那马哀鸣着倒在地上,把荆嗣掀出老远。耶律黄皮挺枪要刺,被耶律奴瓜挥刀拦下:

  “休要伤他!”

  眼看主帅被围,副将带领士卒前来营救,可怜都被契丹人杀死。此时荆嗣已被契丹人捆得无法动弹,剩下的校卒有的泅水过河,有的筋疲力尽,拼杀而死,数千宋军,就这样被耶律奴瓜打得一人不剩!

  此时萧达览和宋朝大将李继隆在望都决战,战况并不理想,契丹人损失了几百人马,连萧达览也被李继隆一枪戳伤,庆幸的是没伤到要害。就在耶律奴瓜、耶律黄皮押解荆嗣与萧达览会合的同时,萧达览又得到消息,说驻守安肃军的宋将杨延昭发兵前来。为了避免损失,萧达览决定暂时撤军,因为这一战虽然没能夺回三关,但意外地俘虏了宋朝当今第一名将荆嗣,足以让他感到脸上有光了!

  萧达览小心翼翼地绕道回国,不过路过安肃军时,还是被杨延昭从屁股后面狠狠地咬了一口,吃掉了他二百多兵马。不多几日,回到了幽州。此时萧太后和皇帝耶律隆绪正在炭山打猎,听说萧达览俘虏了荆嗣,立即驱车沿黑河赶到了幽州,次日一早,便命萧达览把荆嗣请到州衙。耶律隆绪今年快三十岁了,但因自小依赖太后,所以许多场合,仍是萧太后拿主意。萧太后年已五十开外,不但风韵犹存,而且精神很好,一见荆嗣被捆着双臂,立即命耶律奴瓜道:

  “你们岂能如此对待南朝名将?还不快给荆将军松绑!”

  “遵旨!”耶律奴瓜应声走到荆嗣身后,将绳索去掉,还给荆嗣赔了个礼:“末将是个粗人,荆将军休要见怪!”

  荆嗣也不理他,甩了甩发麻的双臂,冷冷地瞅着萧太后和耶律隆绪。

  “荆将军坐呀!”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