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亲历日本侵华战争的最后一批人 >

第10章

亲历日本侵华战争的最后一批人-第10章

小说: 亲历日本侵华战争的最后一批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腾冲战役后留下的日军尸体    

  邱天培县长临阵逃跑之后登台的是张问德县长。《答田岛书》是张县长的杰作。  表现侵华日军可耻下场的照片在中国的其他抗日战场的资料中几乎没有。而活埋中国人、枪杀中国人、轰炸中国人、击溃中国人、调戏中国人、侮辱中国人、奴役中国人、占领中国大片国土的耀武扬威的侵华日军照片却比比皆是。这些照片多是侵华日军在中国东北、华北、华中地区自己照的。而《血色记忆》填补了这一空白,实在让中国人扬眉吐气。侵华日军在中国战场死伤154万人,《血色记忆》记录了侵华日军在腾冲城最后的状态。  “面对日本人不承认战争罪行的恶行,我们采取的行动只能是拿起自己的笔,不断充实、细化我们自己的各种书籍;认真教育我们的后代。因为,历史的悲剧不能再重演。我们希望的只是从历史的灾难中汲取教训,从历史的胜利中获得力量,从历史这面镜子中获得新生。  “我真希望更多的人看腾冲人自己写的《血色记忆》这本书。”  以上内容就是我给《血色记忆》一书写的《序》的结尾。  《血色记忆》中有关于《答田岛书》的篇章,这是极其重要的章节。  《答田岛书》之所以流芳百世和彭文广生身父亲田岛寿嗣有直接的关系。  邱天培县长逃跑之后是张问德临危受命当了腾冲县的县长。当时驻在腾冲县日寇的首领是田岛寿嗣,他扶正了一个叫钟镜秋的伪县长,这个伪县长成了被中国人嗤之以鼻的侵华日军的走狗。田岛寿嗣发现逃跑的县长或者是扶植的伪县长都没有在腾冲城之外坚决抗日的张问德县长影响大。于是,1943年8月31日,驻腾冲日寇行政班本部长田岛寿嗣给张问德写了一封信,要求在腾冲小西乡董官村董氏宗祠与张县长会面。田岛寿嗣的信笺其表面意思是借口要“对腾冲人民生活的坦诚商谈”,其阴谋是要离间抗日军政双方的团结、对张县长招降纳叛。张问德县长于9月12日写了《答田岛书》,严词驳斥田岛寿嗣的一派胡言。信中历数了日寇侵入腾冲以来犯下的罪行,最后严正指出:  “余为中国之一公民,且为腾冲地方政府之一官吏,由于余之责任与良心,对于阁下所提出之任何计划,均无考虑之必要与可能。然余愿使阁下解除腾冲人民痛苦之善意,能以伸张——仅有请阁下及其同僚全部返回东京……余拒绝阁下所要求择地会晤以作长谈,而将从事于人类之尊严、生命更为有益之事。痛苦之腾冲人民,将深切明了彼等应如何动作,以解除其自身所遭受之痛苦。故余关切于阁下及其同僚即将到来之悲惨末日命运,特敢要求阁下作缜密之长思。”


田岛寿嗣和他的儿子《血色记忆》和《答田岛书》(3)(图)

《答田岛书》石碑刻文    

  这封义正辞严的回信,经过当时云贵监察使李根源先生转呈国民党中央,并先后登载于《腾越日报》、《大公报》、《扫荡报》、《中央日报》,还被中国各省报纸转载,并且,作为抗日历史的佐证被选入国史馆资料中。张问德先生所表现的与侵华日军不共戴天的凛然正气,得到中国各族人民的敬佩。《答田岛书》也作为全国重要文史资料流传后代。当年国民党军部部长陈诚代表蒋介石召见《答田岛书》作者张问德,称誉他为“全国沦陷区五百多个县长中之人杰楷模,不愧为富有正气的读书人”。蒋介石还题赠“有气节之读书人也”匾。张问德在1946年被国民党政府授予“光华”甲种二级银质奖章。  由一封书信引起的荣辱,进而把侵华日军军官的名字刻在石碑上以警示后人,这在中国近代史上实属罕见。  一份书信给书信人带来一生的荣誉,这可能是张问德本人在给侵华日军军官田岛寿嗣回信时也没有想到的事情吧?  中国人祖祖辈辈都喜欢雕刻石碑,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与历代遗留的石碑有密切的联系。中国老百姓至今还说一句口头禅叫作“不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答田岛书》已经被雕凿在中国腾冲县的国殇墓园的石碑中。看来,关于侵华日军军官田岛寿嗣和侵华日军罪恶的故事会广泛在中国社会流传了。  我衷心希望来中国云南省观光的日本国游客不仅去滇东的瑞丽、大理和昆明,滇西的战争遗址也可以看一看。侵略战争实际上就是一把双刃剑,它先伤害别人再消灭自己。  我衷心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田岛寿嗣的家属尽快和中国云南腾冲县的彭文广先生取得联系,早日商谈血脉之谊。毕竟,侵华战争的血雨腥风已经飘过去60年了,中国人也好日本人也好都应该勿忘历史、面向未来。


杨仲山最后的人生夙愿高大威猛的坦克团长变成老叟(图)

60年前的八路军杨仲山    

  高大威猛的坦克团长变成步履蹒跚的老叟  八路军老战士杨仲山最后的人生夙愿,就是在有生之年,能见见他在1940年8月在战争中救下来的日本小姑娘美穗子。  今年是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纪念日,65年前的1940年8月,被八路军战士杨仲山救护的加藤美穗子5岁,而17岁的杨仲山那时刚刚参加八路军。现在的杨仲山82岁,当年的日本小姑娘,现在的美穗子也已经69岁了。杨仲山这个人物我很熟悉,我认识杨仲山也有40多年了吧,原来我只知道他与日本鬼子血战过,并没听说他还救过日本人的命。杨与我要采访的其他对象不同,他是我早就认识和尊重的长者。当我还撅着屁股和小朋友们满地玩弹球的时候,他已经是北京某坦克团的团长了。因为杨家和我家是街坊,所以,杨仲山的老三杨胜军是我小学的同班同学。小的时候,我常去杨家玩儿,亲密无间。我们是同窗,他爸是八路,我爸也是八路,而我又是研究、报道抗战人物的。所以,我能以老朋友的身份继续到杨家“混吃混喝”。杨仲山老头子现住在天津军队的干休所,大姐杨素兰和我一同从北京坐火车去天津采访杨老爷子。因为我们事先没打招呼,搞了突然袭击,所以,杨老头儿很高兴。他说:“你就别走了,住几天。我的家就是你的家,你随随便便的。”  我告状说:“胜军太不像话,当了大官就不理人了。”  “你怎么样?”杨老头儿笑着问。  “我下岗好几年了,收入一点儿钱。”我一脸的惨相。  杨老头儿大为吃惊:“是吗?你?下岗?”  杨夫人一脸的不屑:“你听他的?!我们不和你借钱!”  我笑着说:“如果下岗的比高干挣得多,那不都争着下岗啦?”  我参观了杨老头子天津的家,我还是第一次来。杨老头儿这个家有100多平方米,四室一厅,有冷热水,有洗澡间,窗明几净,高大通风。杨家阳光明媚,装修考究,又简单合理,体现出一个戎马一生老军人的风格和好恶。杨老头子高兴,他颤颤巍巍地领我把军队干休所的前前后后都参观了一遍。这个天津军队干部退休居住的地方整齐划一,条件优越,充分体现了政府对保家卫国老军人们的尊重和爱护。  多年不见,杨老头子一只眼睛看不见了,耳朵也背了,走路使用拐棍还慢慢腾腾的。  我和他说话需要对着他戴助听器的耳朵大声喊。  需要他看什么,要先递过去一只放大镜。  我扶着老人在明媚的阳光里慢慢地走着,心里不觉涌上一丝的悲伤。  但是,杨老头儿思维可清楚了,尤其是说抗日战争的事情。  我感叹:高大威猛的坦克团长变成步履蹒跚的老叟了。  杨仲山老军人也感叹:岁月不饶人呀。


杨仲山最后的人生夙愿采访老街坊(图)

被八路军战士杨仲山救出的日本小女孩美穗子    

  我问杨老:“我小学5年级的时候,看您还高大,怎么现在成这个样子了?”  “再过几年就更不成了。”他说,“82和28能一样吗?”  “杨叔叔,”我对着他的耳朵喊,“您为什么当八路?”  杨仲山想了想说:“我们家乡在河北蔚县,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时我14岁。那时,我已经懂事了,眼看着中国东北军、华北军节节败退,日本人举着太阳旗,刺刀闪着光,烧着浓烟翻滚的火把,和着蹄尘翻滚的马队、车队,就着大炮的轰鸣往前开进……”  杨仲山说他的老师是一位爱国主义者,给他们讲外国列强对我们中国人的侮辱、欺辱。那时,他就萌发了去参加抗日军队的想法。  当时抗战的军队有几种:一是八路军。二是国民党正规军、地方军,像参加卢沟桥事变的二十九军就人人皆知。三是民团性质的游击队。四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五是游离于抗日派与投降派之间的国民党军队以及甘当汉奸走狗的中国军队。  当时的情况是:参加八路军,日本鬼子和伪军不干;参加伪军,八路军、游击队及广大的群众不干。这个“不干”表现在对付家属上,八路的家属就深受日本鬼子和傀儡政权的迫害。而老百姓对有血债的汉奸、伪军家属也不客气。  杨老回忆说:“我们河北省蔚县是‘拉锯’的地方,白天,日本鬼子和伪军来了;晚上,八路军武工队、抗日游击队又来了。”  杨老抓抓头发不多的头皮回忆道:“我参加什么部队呢?我就仔细观察。国民党军队的官兵分明,打骂士兵是家常便饭。国民党军队的士兵多数是抓来的。当官的吃得好,而当兵的吃得极差。”  杨老对着我兴奋地说:“我发现八路军官兵平等,穿衣、吃饭、睡觉都一样,没有打骂士兵的现象。所以,八路军转移的时候,我就悄悄地参加了八路军。”  “为什么不光明正大地参军呢?”我问。  “我担心家人的安全呀!”杨老说,“一下就是9年,我没有回家。抗战胜利了,我才捎信告诉我的老娘,我参加八路军了。听说,我的母亲天天在村口张望,她老人家不知道我的下落,心里着急呀。1949年部队路过我们蔚县,我才回家看望父母住了一天。那时,我在解放军当到了营的教导员。”  我问:“您戎马一生,什么事情记忆犹深?”  杨仲山老人回答:“在战火中救日本孤女美穗子。”  我问:“65年过去了,您没有和她会过面吗?”  杨老说:“没有。但是,我们通过信件。”  我问:“您想见到美穗子吗?”  杨老说:“当然想,抗战胜利60周年,我82岁了,美穗子69岁了。65年前,在战火纷飞中我救了她,而我们现在还活着,多么不容易呀!所以,我人生最后的夙愿是希望见见当年我从战场上救护下来的日本小姑娘美穗子。”  我发现,杨仲山老人虽然没有见过美穗子却有一大堆关于美穗子的资料。  杨仲山老人自己对会见美穗子也没有信心。一是两人都老了。二是经费紧张。他听说美穗子生活得也并不富裕。三是中日关系这两年趋于紧张,日本国方面主持日中友好的团体都在反华的浪潮中沉寂下去。——没人帮助,难圆其梦。  我也认同杨老的分析,杨老人生最后的夙愿难以实现。


杨仲山最后的人生夙愿在战火中救出美穗子(1)(图)

八路军战士给美穗子喂饭(右边是聂荣臻)    

  我仔细记录了八路军老战士杨仲山老人抗战经历的回忆。他这样说:  1940年8月,我八路军在敌后发动了闻名中外的百团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