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读者十年精华 >

第1114章

读者十年精华-第1114章

小说: 读者十年精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光阴流逝,我们一家热切地关注着纳尔在事业上的进展。我们高兴地得知,她演唱的《卡门》,为她赢得了国际声誉。我们也从报上获悉,她在伦郭、米兰、旧金山、维也纳等世界各地的大歌剧院里的演出,获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我们默默地期望她能再到纽约的大都会演出。

  1955年的某个夜晚,这个时机终于来到了。我们又一次坐在大都会歌剧院里。这天晚上纳尔演的歌剧是《唐·卡洛》。当第三幕接近尾声时,舞台上就剩下纳尔一人。灯光打在她那蓝色的长袍上。她的头向后仰着,眼睛里闪动着迷人的光彩。

  咏叹调唱完,大幕落了下来。一阵沉默紧张的、令人难以忍受的沉默。我的心对着黑鸦鸦一片的观众,简直要吼叫起来:“难到你们连鼓掌也不会吗?赶快尽情地鼓掌吧!”沉默象是没完没了似的。突然,整个歌剧院不约而同地沸腾了起来,震耳欲聋的喝彩声响彻了大厅的每个角落。我们一直想做的事情,现在能够尽情地做了,我们站起来向着纳尔欢呼全场的观众都在向纳尔欢呼!我们尽情地鼓掌,要鼓多长时间就鼓多长时间,因为直到我们疲乏得手都抬不起来时,观众还在不停地鼓掌!

  我看着父亲,他此时却显得很冷静,只是眼睛里流露出自豪的神色。我真不知道他是如何克制住自己的感情的。我望着他那满头的银发,衰老的面容,耳边似乎又响起了他以前常对我们说的那句话:“只要勤奋努力,理想一定能够实现!”

Number:3879

Title:十五岁少年和他的九弟妹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53期

Provenance:妇女周刊

Date:

Nation:

Translator:黄莎莎

  1982年2月21日,已有九个孩子的日本妇女留美子(当时三十七岁)突然因脑出血昏倒了。当时,她已是临产之前。

  在被抬上救护车时,留美子对丈夫说:“钱放在衣柜里,请带来。”那里她为生孩子准备的住院费。

  留美子住院后一直昏睡不醒。医生果断地提出:“先保孩子吧!”父亲点头同意了。

  就这样,第十个孩子留理男获得了生命。而母亲却对他的出生毫无知觉,终于在二月二十四日永远地安息了。

  母亲的去世,对父亲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使他一度失去了工作的勇气,有时整天喝闷酒。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一年多。

  是孩子们使父亲恢复了生活的勇气,他又开始工作了。一九八四年七月,父亲就职的建筑公司迁往名古屋一带,他只好同孩子们分别,一个人离开了静冈县的家,每星期六回来,星期一清晨又返回名古屋。

  十个孩子的独立生活开始了。大哥贵浩今年十五岁,最小的弟弟留理男今年才三岁。

  “我回来了。”排行第四的二女儿千草从学校回到家。“今天做什么晚饭呢?”负责炊事的千草向大哥贵浩问道。

  “嗯……做咖喱饭吧。”

  “好,请给钱吧。”

  从哥哥手里接过茶色的小钱包,打开看看,里面仅放着几千日元的零钱,但作为今天的晚餐费已足够了。千草骑着自行车,到附近的自选商场去了。

  这时,三女儿千唉回来了,她一进家门就打开书本,开始做算术题。

  接着,孩子们一个个接踵而归。

  不一会儿,千草也气喘吁吁地回来了。

  “贵哥,今天花了2500日元,因为买了木鱼和香波。”

  一天花两千日元是贵浩的目标,今天稍稍超支了。

  155日元买的六个奶油面包是三个小弟妹明天的早点,103日元的午餐肉和245日元的油炸虾是三个中学生第二天午餐的菜肴。此外,还买了其他种种东西,全是早就周到地考虑好了的。

  在六叠的屋子里,四女儿叶子把堆如小山般的干净衣服按人分开,整整齐齐地折叠起来。洗晒衣服则是长女秋叶的工作。除了三儿子史和上保育园的三个小弟妹之外,其他的孩子都分担了一定的家务劳动。

  千草用菜刨子迅速地削掉土豆皮,然后将土豆、萝卜、洋葱头洗净、切好。洋葱头的辣味呛得她流出了眼泪,不由地背过身去,向后退了几步。

  今晚的菜谱是:没有肉的咖喱饭和酱汤,还有什锦酱菜。

  千草停下手,忽然说:“真的,肉实在太贵了。”

  十二岁的千草是顶事的主妇,她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今天本打算买牛奶,考虑了半天最后还是没买。平常一罐牛奶卖198日元到207日元,但每月总有几次大减价,才卖98日元,我想等减价时买三罐吧。今天去商场一看,大减价昨天就结束了,于是就没买。”

  从厨房飘来咖喱饭的香气。二哥国博站起身,开始摆饭桌。就餐的准备工作和浴室卫生由他负责。

  秋叶在厨房帮了会儿忙后,便开动了洗衣机。脏衣服已装满了三个洗涤剂空箱和两个洗衣筐,如果不边吃晚饭边洗衣服,就要加夜班了。最多时一次要洗六十件衣服。

  千草说:“每个人分担的家务都是爸爸决定的。我们不让爸爸看考试结果或者成绩不好,他都不生气;但如果谁没做好分担的家务,他马上就会发火。”

  饭做好了。千草将盛着咖喱饭的盘子送上餐桌,秋叶端上酱汤。

  “我吃饭了!”孩子们齐声喊道。

  不一会儿,四岁的三千惠和三岁的留理男拿着叉子玩闹起来。于是,大哥贵浩显示出“父亲”的威严:“不要打闹,好好吃饭!”

  三千惠喝完一碗酱汤,站起身自己去盛。仅仅四岁的三千惠……

  晚上八点开始洗澡。大孩子帮小孩子洗。留理男由大哥贵浩给洗了澡,穿着拖鞋满地跑。正在练习写汉字的千草赶快从衣箱里取出短裤给他穿上。

  秋叶晾好洗净的衣服,开始打扫厨房和走廊。千唉用吸尘器扫净佛堂,铺好被褥。

  一切家务都做好后,孩子们挤在一起进入了梦乡。

  十兄弟的事迹在报纸上报道后,各地寄来了许多鼓励信。其中有一封是现金汇款挂号信。拆开信封一看,内装十万日元的巨款。

  “我大吃一惊,但静下心来考虑之后,我写了答谢信,装进原信退了回去。能够得到帮助我很高兴,但也想到还有比我们更困难的人。”

  虽然没和父亲商量,但他想,父亲是会同意的。

  早晨六点三十分,大姐秋叶第一个起床。

  屋外下着雨,天气很冷。秋叶穿着方格花纹的红色运动衫,在厨房准备三个中学生带的盒饭。

  六点五十分,千草、千唉、叶子也起来了,还叫醒了小弟妹们。

  三千惠也开始自己穿衣服,只有留理男还躺在床上“耍赖”。

  “喂!快睁开眼睛!”叶子边穿衣服边对留理男嚷起来。

  大家都起床后,便开始吃早饭。小孩子们双手捧着奶油面包,边跑边吃。千叶吃着昨晚剩下的咖喱饭。史站着在吃撒了白糖的米饭。

  这时,电话铃响了。刚刚七点二十五分。

  叶子拿起话筒说了两三句后,便叫道:“三千惠,你的电话。”

  是身在名古屋的父亲打来的电话,每天早晚两次、像“班车”一样。

  “嗯,要当个好孩子。”爸爸在电话中叮嘱说。

  千唉紧张地忙碌着。今天轮到她送小弟妹们去保育园。因为赶上了下雨天,很是麻烦:雨鞋、雨伞都要带。一磨蹭就没时间吃早饭了。

  “快走吧。”千叶说着带领三个小孩子啪嗒啪嗒地走出家门。

  这天上学迟到了的是史:吃饭倒数第一,还一边唠叨着:“那个……我的袜子哪儿去了?”最后,只好从放脏衣服的箱子中拽出昨天穿过的脏袜子违反了家里的规定。

  由于他经常当“老末”,负责招呼大家出门的国博大怒,拿着带花纹的红雨伞径自走出门去。

  最后离开家的贵浩,向着空无一人的家如同向父母道别一样地喊道:“我去啦!”

  十个孩子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Number:3880

Title:世界上最富的人

作者:马克·贝那尔德斯

出处《读者》:总第53期

Provenance:万花筒

Date:

Nation:哥伦比亚

Translator:张学谦

  靠火药发家的杜邦

  杜邦,这个沿用法国姓氏的美国家族是当今最强大而又最古老的家族之一。他们投资生产的产品有1;000多项(其中有化工产品、合成维纤、炸药、凝固汽油、武器、汽车),估计资金有30亿美元之多。

  这个家族的发家史,要追溯到1792年法国革命的时代。创业人皮埃尔·萨姆埃尔是位众所周知的经济学家,由于托马斯·杰弗逊的推荐,再加正值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美国政府就委托他给美国军队供应火药。到1820年,杜邦一家已经是美国最大的火药制造商了。

  从皮埃尔·萨姆埃尔的儿子埃莱乌德雷·伊尔内起,这个家族的势力和钱财开始膨涨。埃莱乌德雷·伊尔内在威尔明顿开设了第一家黑色火药工厂。世上很多地方战争连绵不断(1854…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1861…65年的美国南北战争、两次世界大战、印支战争……),又没有竞争对手可以与他家相匹敌,杜邦一家大发了战争横财。

  但是,他们仍不知足。他们以硝酸钠为基础,混合上瑞典人诺贝尔从硝化甘油研制成的甘油炸药,改进了原先的黑色火药,又赚了许许多多的钱。

  根据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所使用的炸药的一半,都是杜邦家族所属工厂里生产的。1918年战争结束后,杜邦家族谋得的利润已经超过了1。2亿美元。

  杜邦家族看到世界上的战争要平息下来尽管他们也可以挑起战争于是就把手伸到工业生产的其他领域里去。他们生产钚·合成纤维、著名的杀虫剂DDT……由于他家还有“积蓄”,就把通用汽车公司的大部分股票都买了过来。

  埃莱乌德雷的儿子亨利·弗朗西斯继承了他的事业。亨利·弗朗西斯又把家产传给了女婿,化学家拉蒙特。拉蒙特的堂兄弟皮埃尔和阿尔弗雷德又做了杜邦王朝的继承人,把这一家族的财产经营成世界上最大的托拉斯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不久,这个家族的另一位化学家不会做生意的人是进不了这个家族的发明了一种新产品,远远超过了所有火药的威力,这就是全世界迅速而又广泛使用的尼龙。杜邦一家一直站在科技发明的前列,几年以后他们又发明了另外几种合成纤维,如今天早已人人皆知的奥纶和涤纶。这些产品象火药一样,使杜邦家族赢得了大量的财富。

  洛克菲勒和“黑金”的历史

  约翰·戴维·洛克菲勒是洛克菲勒王朝的开山鼻祖。戴维小的时候,和其他一些同龄的孩子一样,做过教堂里的侍童。他是否使用助人为乐的施舍箱干过什么事,人们并不知道,但在1846年,他才7岁的时候,就把自己的薪俸以7厘的利率借给了朋友们。为他作传的人说:“从小他就知道钱可以生钱。”

  洛克菲勒18岁的时候,和一个叫M·克拉克的爱尔兰人合伙开了一家运输行。不过,洛克菲勒的野心比这要大得多。离他开的运输行所在地克利夫兰不远的地方,偶然发现了油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