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姐姐北大 妹妹清华 >

第7章

姐姐北大 妹妹清华-第7章

小说: 姐姐北大 妹妹清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个孩子的计算能力从此突飞猛进,思维敏捷度明显提高,自信心也大大增强,对数学的兴趣也浓厚起来,以至她们的数理化成绩非常突出一路领先,我总觉得与这个训练有一定关系,我不敢独享这个“机密”,说出来与广大家长朋友们共同分享,不妨对您的孩子一试,或许有所收获呢。    
    对任何事物、任何数据能做出快速反应,是衡量一个人智商高低的重要参数,而这一重要能力的具备,需要经常不断地锻炼。掰着手指头教幼儿学数数,教稍大一些的孩子念2、4、6、8、10等;对再大一些的孩子,让他们快速、准确说出简单数列3、6、9、12、15后面更多的数字,而且要随着年龄的增加,不断加大难度,这套行之有效的训练办法,有助于孩子学习效率的提高,能够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家长朋友应当因势利导,全面挖掘孩子的潜能。    
    我经常和孩子们一起玩“成语接龙游戏”,常常对不过她们,那小嘴儿快着呢。    
    玩是孩子的特权,做游戏是孩子们的天然功课。孩子正处在这个阶段嘛!理应让他们玩。其实玩并不简单,它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学问。孩子们游戏做得越多,知道的东西就越多,学习的兴趣就越浓,成功的机会就越大。意大利蒙台梭利说:“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食物的需要更为强烈。”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索性让他尽情地玩,玩个够!    
    玩对孩子们来说,绝对不是浪费时间,是一种趣味性学习,是一种“不见其长却日有所增”的能力培养,是一种更积极意义上的主动学习。会玩的孩子一定是聪明的孩子。孩子的潜力是在玩耍中激发出来的,他们在玩耍的过程中,发挥着超乎寻常的想像力,不断地更新着玩的内容,变换着玩的方法,小脑袋瓜也越来越好使。两个女儿在玩耍中增长了见识,扩大了视野,在玩耍中陶冶了性情,磨炼了意志,在玩耍中增强了体质健康成长。    
    家长和孩子一起玩,是父母教育子女的时间投资、感情投资,是沟通和增进两代人感情的最好桥梁,有利于挖掘孩子的潜质、激活孩子的天性、强化孩子的优势,何乐而不为呢?亲爱的家长朋友,不要吝啬时间,不要借口工作忙而推卸做家长的责任,教育孩子不也是一种事业吗?    
    成年人不可能和孩子有完全一致的喜好,但作为父母应该保持一点童心,尽可能接近孩子们的兴趣和爱好。多一种与孩子共同的爱好,便多了一条通向孩子心灵深处的途径。孩子们太高兴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经常和他们一起玩耍。生活中,爷爷辈与孙子辈的相处更和谐、更快乐一些,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人年纪大了,出现“返老还童”心理,和孩子们能玩到一起,想到一起。一位老爷爷对孙子说自己有一次走丢了的经历,小孙子兴奋得出奇,他觉得这时候的爷爷最亲最好最可爱。    
    童心不是装出来的,也模仿不了,是不受客观影响的自然流露,是对孩子设身处地的理解和深切的关爱。一个人最大的成功不是别的,是当真的长大后,童心依旧在。妈妈总说我孩子气,长不大,担心我做不了妈妈,恰恰相反,童心不改是做一个好妈妈的基本品质与最大优势,是与女儿心心相印的通灵宝玉,只要是孩子们喜爱的游戏,我都喜爱,都能完全地投入其中,那时候的我,哪里是什么妈妈,完全是一个大姐姐!    
    


第二部分同伴相师很重要

    同龄人之间的相互教育是一笔可行性资源。美国坦斯福丁大学校长坦言道:一个人真正从老师那儿学到的东西并不很多,有一半东西是从同学身上学到的。鲁迅先生则恳切地劝导大家:“青年又何须寻那些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不如寻朋友!”    
    德国小儿科医生内特尔第一个关注独生子女这个特殊群体。1906年,他写了《独生子女及其教育》一书。他觉得独生子女一系列问题在于:一是家长特别是母亲的溺爱;二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缺少教育的重要因素———儿童伙伴关系。    
    今天的孩子们虽然吃得好,穿得好,生活条件优裕,学习环境舒适,可另一方面,孩子们好可怜、好孤单,他们完全生活在成人的世界中,生活在六位长辈的包围圈中,过多的呵护使他们无所适从。    
    还有另外一种情形:一些父母尤其是私营业主,每天忙得昏天黑地,连和孩子说话、见面的机会也没有,只能通过留言条、打电话向年幼的孩子发号施令、安排生活,这时候的孩子孤苦无助,感觉自己被父母所忽略,像只小蚂蚁,被人踩死都不知道。    
    “没有同伴玩,没有欢笑声,只有做不完的作业”,构成大多数孩子普遍的生存状态。尤其是城市儿童,被严严实实禁锢在四角房子里,壁垒森严的防盗门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切断了他们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资料显示:我国有6000万对父母承认自己教育子女失败。许多家长面对激烈竞争,不惜高额投入,把年纪很小的孩子送到这个培训班,那个学习班,家教请到家里来,培养特长,激发兴趣,提高技能,其良苦用心可见一斑,可痛心疾首的是此做法无情地剥夺了孩子与同伴之间交流学习的机会,导致孩子人格基础训练的严重缺失,不利于孩子良好个性的形成,是得不偿失的一件事。    
    孩子们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不大懂得别人的内心感受是什么,往往以自己的幻想去要求对方,如果对方不买帐,于是打架、斗殴、争吵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但这不一定是坏事,这是孩子成长必须缴付的学费。在习以为常的争吵打闹中,不善言词的孩子学会据理力争,胆小怕事的孩子学会勇敢,任性的孩子学会谦让,霸道的孩子懂得收敛……    
    孩子们在一起做游戏,是接受同伴教育的最好时机。孩子的潜力是在玩耍中被激发出来的。    
    游戏也有规则,不是谁想怎样就能怎样的。如果每个孩子只想当公主不想当丫环,只想当好人不想当坏人,结果只能是谁都玩不成。为了玩得成,玩得好,他们不得不妥协退让,或者轮流尝试各种角色,体验其中的滋味。    
    玩耍是孩提时代的一门重要功课!在与同伴的玩耍中,他们学会独自决定、独自选择、独自行动,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从而产生责任感,建立自信心,增强独立性。他们以一颗纯洁稚嫩的童心,一点一滴地感觉生活、理解生活;他们认真地感受痛苦、感受被欺侮、感受成功、感受真诚,从而激发起“维护真善美、憎恨假恶丑”的美好情感;他们在失败中克服内心的弱点,建立积极向上不怕困难的人生观;当他们得到同伴的肯定、尊重与由衷赞美时,会形成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在与同伴的交往中,热爱集体、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渐渐养成,健康的兴趣爱好日益形成,各种技巧、技能得以良性发展,辨别真假判断是非的能力大大提高。他们在成长中学习成长,如同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游泳中学习游泳一样。    
    教育专家认为:孩子从两岁开始,就需要和他们同龄或略大一些的孩子一起玩耍。理性的父母应当努力创造条件,把自己的孩子坚决地毫不含糊地送到孩子们中间,那是一个纯正无邪、真诚友爱、鲜活生动、充满信任的极乐世界,令人神往。即使有条件不送幼儿园的家庭,也还是要让孩子过过集体生活,远比被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手带大的孩子有更大的相融性。    
    或把小朋友请到家,或把孩子放出去,让他们完全融合在一起,增进了解,加强沟通,惟此为大。    
    婷婷最好的朋友宋玮非常出色,特别优秀,现在读复旦大学研究生。为了让独生女儿独而不孤,她的爸爸妈妈不惜血本,别出心裁,每年冬天都要储备好多好多水果,让上小学的女儿搞“水果外交”,用红红的大苹果、黄黄的雪花梨去“勾引”别人家的孩子到家里来玩,她们家常常是“小朋满座”,三个、五个不等,邀请人数最多的一回一共八个。一次,妈妈到外地出差,爸爸有事要出去,粗中有细的爸爸洗了两大盘苹果作“诱饵”,“教唆”女儿“诚招天下客”,几个小朋友欢欣而至,边吃边玩,捎带做作业,叽叽喳喳,七嘴八舌,乐不可支。从下午4点一直闹到晚上7点,小宋玮以种种优质服务款待众多小宾客。当孩子们不客气地吃完苹果表示要离开的时候,小宋玮急了,她使出浑身解数,说我们家的苹果多着呢,已经顾不上洗不洗了,只要能把伙伴们留下来就成,每人再一个,再一个,再再一个,当每个孩子吞下去第六个苹果,谁都说“如果再吃一点点,小小肚皮就该‘放炮’”的时候,小宋玮没招了,只有含着眼泪送走自己尊贵的小客人。    
    


第二部分把孩子送到孩子们中间

    这个学费没有白出,小宋玮与同学的交往十分广泛,和同学们的关系特别和谐,长大后的宋玮落落大方,热情奔放,性格开朗,在同学中如鱼得水,人缘极好,威信蛮高。    
    小学生对爸爸妈妈很信任、很依赖,有什么事儿总愿意讲给爸爸妈妈听,希望得到指导帮助。上初中后的孩子就大不一样了,他们的内心对父母、对师长往往封闭起来,对同学却完全开放。他们在与同学的朝夕相处中,学会真诚表达,学会友善待人,学会密切合作,这些是从书本上学不到的。    
    孩子们同龄,容易被小伙伴认同、接受,他们在一起很开心,同时他们又缺乏生活、社会经验,容易产生矛盾,发生纠纷。这没有多大关系,家长不要以成人的目光去看待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不要太多地介入到他们正常的矛盾之中,不要轻意对他们说长道短指手划脚。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希望大家坚持“以儿童去教育儿童”的原则,假如孩子之间有了隔阂,让他们自己去消除;有了问题,让他们学着处理;有了矛盾,鼓励他们想办法化解;有了困难,让他们自己去面对。    
    法国作家莫罗阿说:“学校里的同学比父母是更好的教育者。”抗战时期,陶行知到战区流亡小学参观,老师们全吓跑了,孩子们自动组织起来互教互学,陶先生很受感动,他即兴作诗一首:“有个学校真奇怪,大孩主动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生在。”大家看了十分赞赏。一个9岁的小男孩看后反问道:“只是大孩教小孩吗?小孩没有教过大孩吗?”先生听了十分高兴,连连夸奖孩子问得好,即刻把第二句改成“小孩主动教小孩”,只改了一个字,就把这首诗改活了,有画龙点睛之功效。    
    闲暇时常想:婷婷的学习为什么比姐姐格外轻松?为什么娉娉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要比婷婷多得多,婷婷的智商真的高出姐姐很多很多吗?诚然,婷婷聪慧过人,但娉娉的思维质量也很好呀,会不会婷婷是在不留意中对姐姐的课程有所了解呢?有时她会不经意地说:姐姐的书我大部分都会,我想这应当是婷婷学习一直很轻松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我也经常思索这样一个问题:两个女儿为什么能够同步发展共同进步呢?完全在于她们年龄相仿,成长环境一样,心理特征相近,她们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