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1748-人一生要读的60篇小说 >

第18章

1748-人一生要读的60篇小说-第18章

小说: 1748-人一生要读的60篇小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则她有时很觉悟到这种情形,她却还不肯浪费她底财产,在她是以为既然牺牲了毕生的幸福以获得此产业,那么惟有刻意保持着这产业,才比较的是实惠的。否则,假如她自己花完了,她底牺牲岂不更是徒然的吗?这就是她始终吝啬着的缘故。    
    但是,对于那被牺牲了的幸福,在她现在的衡量中,却比从前的估价更高了。一年一年地阅历下来,所有的女伴都嫁了丈夫,有了儿女,成了家。即使有贫困的,但她们都另外有一种愉快足够抵偿经济生活底悲苦。而这种愉快,她是永远艳羡着,但永远没有尝味过,没有!    
    有时,当一种极罕有的勇气奔放起来,她会想。丢掉这些财富而去结婚罢。但她一揽起镜子来,看见了萎黄的一个容颜,或是想象出了族中人底诽笑和讽刺底投射,她也就沉郁下去了。    
    她感觉到寂寞,但她再没有更大的勇气,牺牲现有的一切,以冲破这寂寞的氛围。    
    她凝看着。旁边的座位上,一个年轻的漂亮的丈夫,一个兴高采烈的妻子,一个活泼的五六岁的孩子。她们商量吃舒适菜肴。她们谈话。她们互相看着笑。他们好像是在自己家里。当然,他们并不怪婵阿姨这样沉醉地眈视着。    
    直等到侍者把菜肴端上来,才阻断了婵阿姨底视线。她看看对面,一个空的座位。玻璃的桌面上,陈列着一副碗箸,一副,不是三副。她觉得有点难堪。她怀疑那妻子是在看着她。她以为我是何等样人呢?她看得出我是个死了的未婚夫底妻子吗?不仅是她看着,那丈夫也注目着我啊。他看得出我并不比他妻子年纪大吗?还有,那孩子,他那双小眼睛也在看着我吗?他看出来,以为我像一个母亲吗?假如我来抚养他,他会不会有这样活泼呢?    
    她呆看着坚硬的饭颗,不敢再溜眼到旁边去了。她怕接触那三双眼睛,她怕接触了那三双眼睛之后,它们会立刻给她一个否决的回答。


中国卷第24节 春阳(2)

    她于是看见一只文雅的手握着一束报纸。她抬起头来,看见一个人站在她桌子边。他好像找不到座位。想在她对面那空位上坐。但他迟疑着。终于,他没有坐,走了过去。    
    她目送着他走到里间去,不知道心里该怎么想。如果他终于坐下在她对面,和她同桌子吃饭呢?那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在上海,这是普通的事。就使他坐下,向她微笑着,点点头,似曾相识地攀谈起来,也未尝不是坦白的事。可是,假如他真的坐下来,假如他真的攀谈起来,会有怎样的结局啊,今天?    
    这里,她又沉思着,为什么他对她看了一眼之后,才果决地不坐下来了呢?他是不是本想坐下来,因为对于她有什么不满意而翻然变计了吗?但愿他是简单地因为她是一个女客,觉得不大方便,所以不坐下来的。但愿他是一个腼腆的人!    
    婵阿姨找一面镜子,但没有如愿。她从盆子里捡起一块蒸汽洗过的手巾,揩着脸,却又后悔早晨没有擦粉。到上海来,擦一点粉是需要的,倘若今天不回昆山去,就得在到惠中旅馆之前,先去买一盒粉,横竖家里的粉也快完了。    
    在旅馆里梳洗之后,出来,到那里去呢?也许,也许他——她稍微侧转身去,远远地看见那有一双文雅的手的中年男子已经独坐在一只圆玻璃桌边,他正在看报。他为什么独自个呢?也许他会得高兴说:    
    ——小姐,他舍得这样称呼吗?我奉陪你去看影戏,好不好?    
    可是,不知道今天有什么好看的戏,停会儿还得买一份报。他现在看什么?影戏广告?我可以去借过来看一看吗?假如他坐在这里,假如他坐在这里看……    
    ——先生,借一张登载影戏广告的报纸,可以吗?    
    ——哦,可以的,可以的,小姐预备去看影戏吗?……    
    ——小姐贵姓?    
    ——哦,敝姓张,我是在上海银行做事的。……    
    这样,一切都会很好地进行了。在上海。这样好的天气。没有遇到一个熟人。婵阿姨冥想有一位新交的男朋友陪着她在马路上走,手挽着手。和暖的太阳照在他们相并的肩上,让她觉得通身的轻快。    
    可是,为什么他在上海银行做事?婵阿姨再溜眼看他一下,不,他的确不是那个管理保管库的行员。那行员是还要年轻,面相还要和气,风度也比较的洒落得多。他不是那人。    
    一想起那年轻的行员,婵阿姨就特别清晰地看见了他站在保管库门边凝看她的神情。那是一道好像要说出话来的眼光,一个跃跃欲动的嘴唇,一副充满着热情的脸。他老是在门边看着,这使她有点烦乱,她曾经觉得不好意思摸摸索索地多费时间,所以匆匆地锁了抽屉就出来了。她记得上一次来开保管箱的时候,那个年老的行员并不这样仔细地看着她的。    
    当她走出那狭窄的库门的时候,她记得她曾回过头去看一眼。但这并不单为了不放心那保管箱,好像这里边还有点避免他那注意的凝视的作用。他的确觉得,当她在他身边挨过的时候,他底下颔曾经碰着她底头发。非但如此,她还疑心她底肩膀也曾经碰着他底胸脯的。    
    但为什么当时没有勇气抬头看他一眼呢?    
    婵阿姨底自己约束不住的遐想,使她憧憬于那上海银行底保管库了。为什么不多勾留一会呢?为什么那样匆急地锁了抽屉呢?那样地手忙脚乱,不错,究竟有没有把钥匙锁上呀?她不禁伸手到里衣袋去一摸,那小小的钥匙在着。但她恍惚觉得这是开了抽屉就放进袋里去的,没有再用它来锁上过。没有,绝对的没有锁上,不然,为什么她记忆中没有这动作啊?没有把保管箱锁上?真的?这是何等重要的事!    
    她立刻付了账。走出冠生园,在路角上,她招呼一辆黄包车;    
    ——江西路,上海银行。    
    在管理保管库事情的行员办公的那柜台外,她招呼着:    
    喂,我要开开保管箱。    
    那年轻的行员,他正在抽着纸烟和别一个行员说话,回转头来问:    
    ——几号?    
    他立刻呈现了一种诧异的神气,这好像说:又是你,上午来开了一次,下午又要开了,多忙?可是这诧异的神气并不在他脸上停留得很长久,行长陈光甫常常告诫他底职员:对待主顾要客气,办事不怕麻烦。所以,当婵阿姨取出她底钥匙来,告诉了他三百零五号之后,他就检取了同号码的副钥匙,殷勤地伺候她到保管库里去。    
    三百零五号保管箱,她审察了一下,好好地锁着。她沉吟着,既然好好地锁着,似乎不必再开吧?    
    ——怎么,要开吗?那行员拈弄着钥匙问。    
    ——不用开了。我因为忘记了刚才有没有锁上,所以来看看。她觉得有点歉仄地回答。    
    于是他笑了。一个和气的,年轻的银行职员对她微笑着,并且对她看着。他是多么可亲啊!假如在冠生园的话,他一定会坐下在她对面的。但现在,在银行底保管库里,他会怎样呢?    
    她被他看着。她期待着。她有点窘,但是欢喜。他会怎样呢?他亲切地说:    
    ——放心罢,即使不锁,也不要紧的,太太。    
    什么?太太?太太!他称她为太太!愤怒和被侮辱了的感情奔涌在她眼睛里,她要哭了。她装着苦笑。当然,他是不会发觉的,他也许以为她是羞赧。她一扭身,走了。    
    在库门外,她看见一个艳服的女人。    
    ——啊,密司陈,开保管箱吗?钥匙拿了没有?    
    她听见他在背后问,更亲切地。    
    她正走在这女人身旁。她看了她一眼。密司陈,密司!    
    于是她走出了上海银行大门。一阵冷。眼前阴沉沉地,天色又变坏了。西北风。好像还要下雨。她迟疑了一下,终于披上了围巾:    
    ——黄包车,北站!    
    在车上,她掏出时表来看。两点十分,还赶得上三点钟的快车。在藏起那时表的时候,她从衣袋里带出了冠生园的发票。她困难地,但是专心地核算着:菜,茶,白饭,堂彩,付两块钱,找出六角,还有几个铜元呢?    
    作品赏析    
    《春阳》是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的佳作。小说细致描写了中产阶级妇女隐秘的内心活动,塑造了一个在封建道德和资本主义金钱双重奴役下的不幸女性形象。十二三年前,婵阿姨在未婚夫病亡之后,抱着牌位成亲,从而继承了大宗财产。但她却孤苦一人在族中人虎视眈眈的窥视中生活,时刻担心财产被人瓜分,丧失了挣脱旧生活的勇气。她去上海的某日,明媚的春阳诱发了她潜意识中的爱欲,她渴望得到男女之间的幸福,然而她钟意的年轻行员却称她为“太太”,这使她愤怒,旋即离开上海,只有在保存产业中寻求精神寄托,沿着为资产殉葬的道路走完自己的人生旅途。小说用重笔描写婵阿姨的苦闷和变态的心理,逼真细腻地表现出她潜意识的流动,但不扑朔迷离,其爱心与财权的交战、感情的起落十分清晰。景物描写与人物心理谐调一致,明媚的阳光映衬着婵阿姨渴望爱情与幸福的热切,而阴沉沉的天色则是她灰暗、冷却了的心态的写照。


中国卷第25节 海角的孤星

    ‖作者简介‖    
    许地山(1893~1941),原籍福建龙溪,生于台湾,中国现代作家。1917年入燕京大学学习。1921年与茅盾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1923年先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宗教学。1927年回国后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执教。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解放者》,散文集《空山灵雨》等。    
    一走近舷边看浪花怒放的时候,便想起我有一个朋友曾从这样的花丛中隐藏他的形骸。这个印象,就是到世界的末日,我也忘不掉。     
    这桩事情离现在已经十年了。然而他在我的记忆里却不像那么久远。他是和我一同出海的。新婚的妻子和他同行,他很穷,自己买不起头等舱位。但因新人不惯行旅的缘故,他乐意把平生的蓄积尽量地倾泻出来,为他妻子定了一间头等舱。他在那头等船票的佣人格上填了自己的名字,为的要省些资财。     
    他在船上哪里像个新郎,简直是妻的奴隶!旁人的议论,他总是不理会的。他没有什么朋友,也不愿意在船上认识什么朋友,因为他觉得同舟中只有一个人配和他说话。这冷僻的情形,凡是带着妻子出门的人都是如此,何况他是个新婚者?     
    船向着赤道走,他们的热爱,也随着增长了。东方人的恋爱本带着几分爆发性,纵然遇着冷气,也不容易收缩。他们要去的地方是槟榔屿附近一个新辟的小埠。下了海船,改乘小舟进去,小河边满是椰子、棕枣和树胶林。轻舟载着一对新人在这神秘的绿阴底下经过,赤道下的阳光又送了他们许多热情、热觉、热血汗。他们更觉得身外无人。     
    他对新娘说:“这样深茂的林中,正合我们幸运的居处。我愿意和你永远住在这里。”     
    新娘说:“这绿得不见天日的林中,只作浪人的坟墓罢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