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楚汉逐鹿人物正解 >

第24章

楚汉逐鹿人物正解-第24章

小说: 楚汉逐鹿人物正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邦感念当年吴芮派兵助战、相随入关的反秦之功,改封吴芮为长沙王,扩大地盘,让建都临湘(今湖南省长沙市),并颁诏表彰: “故衡山王吴芮与子二人,兄子一人,从百越之兵,以佐诸侯,诛暴秦,有大功。”另外还封越人君长驺无诸为闽越王,驺摇为东海王。在时代政治风浪中,吴芮及其僚属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吴芮在改封为长沙王的第二年离世,谥号“文王”。刘邦非常赞赏吴芮的处世之贤,向御史制诏: “长沙王忠,其定著令。”    
    吴芮的后代继国承嗣,五世后因无嗣而绝,是汉初八个异姓王中不以罪诛灭而历时最长的王国。班固在评价几个异姓王的政治作为时说道: “惟吴芮之起,不失正道”,认为在朝廷颁发的一等法令上彰显其忠,是当之无愧的。历史对于吴芮事迹的记载并不多,其在秦朝地方官吏的地位上就能赢得民心,并不失时机地与秦政权决裂,坚决地走上反秦之路,的确需要绝大的智慧和绝大的勇气。吴芮正是一个能把握历史方向和行动目标,富有胸怀和远见,能以个人行为赢得上下各方由衷敬佩的非凡人物。    
    


第二部分:谋道 天下共逐之赵佗:保境安民 阻断中原战火

    在陈胜起兵、海内大乱之际,处于今湘、赣、粤、桂省区边境的五岭(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之南的地区,曾脱离秦政府,出现了一个自守自保的南粤王国,其首领名叫赵佗。该国都城在今广州市,时称番禺。    
    南粤,也称南越,本为族名,指古代南方越人的一支。秦始皇嬴政于前221年初并天下的同时继续向岭南越人用兵,起先在番禺(今广州市)建南海郡。其后因前方进攻乏力,又征发内地各郡的逃亡者赘婿和商人为兵前往增援。前214年完全平定岭南后,增置了象郡(今广西崇左境)和桂林郡(今广西桂平)。其后又从中原迁徙数十万人与当地越人杂处,荒芜的珠江流域由此得到规模性开发。    
    赵佗是真定县(今河北石家庄市东北)人,嬴政时受派遣率领士卒自中原穿过五岭,参与戍守抚定南越,秦末时为南海郡的龙川(今广东龙川县西北)县令。当时同样来自中原的南海郡尉任嚣病重,临死前把赵佗叫来,对他说: “听说陈胜等人在内地作乱,各路豪杰叛秦自立。南海偏僻遥远,恐怕盗贼之军会打到这里。我本想兴兵切断道路,御敌自卫,以待诸侯之变,不巧病重。番禺之地背靠山险,濒临南海,东西延伸数千里,有许多中原人相辅,能成一州之主,可以立国。郡中官吏中没有谁值得同他说这些,因此请你来相告。”任嚣说完后当即假作诏书,颁给赵佗,赵佗就代行南海尉的职务。按秦制,边远蛮夷之地从兵镇抚,不设郡守,郡尉为一郡的最高军事长官。任嚣死后,赵佗便掌握了南海郡的最高权力。    
    由于地僻道远,加之五岭之隔,任嚣情况不明,对陈胜义举存有不准确的认识,但他对秦朝控制力失落的判断和对南越发展前景的预察还不失其正确性。任嚣从南海郡特定的地理状况出发,在天下大乱伊始的年代,提出了立国称尊、独立发展的战略设想,并为该设想的实施物色了一位自认可靠的领头人。他还假造诏书,任用赵佗,临死前用诡诈的手段实现了郡内最高权力的顺利交接,为南越的发展作了尽可能多的铺垫。如果说赵佗后来立国成功,使他成为后人仰慕的高大之人,那首先因为是任嚣让他站在了自己的肩上。赵佗掌权后,首先按照任嚣关于“兴兵绝道”的嘱咐,派人传递檄文,通知横浦(今广东北江东源浈水)、阳山(今广东阳山县东南)、湟溪关(今广东英德县西南连江注入北江处)各处说: “盗匪的军队就要到了,请赶快切断通道,聚兵自守。”这一措施避免了内地战争向岭南的蔓延,保证了郡内的安定。其次,赵佗按照任嚣关于要中原人辅助的提示,渐以刑法杀掉了秦朝所置的官吏,任用自己的亲信党羽为郡县官员或代理官长,不露声色地进行了人事置换,最终控制了郡内的政权组织。两条措施既是任嚣生前的部署,也是赵佗要在岭南立国的必然选择。因为赵佗只有堵防外来冲突,并整肃内部,才能保证自己在境内独立地施行权力。    
    秦朝灭亡前,赵佗在南海郡的权力已完全巩固,他向桂林郡和象郡用兵,并且兼并了两郡,遂于前206年在岭南建立王国,以“南粤”为名,自立为南粤武王,建都番禺(今广州市)。南粤自此成了与岭北隔绝的独立王国。    
    刘邦于前202年初定天下后,考虑到中原连年战乱,民众劳苦,因而没有追究赵佗的擅立行为。前196年,刘邦派使者陆贾前往南粤斡旋,汉朝立赵佗为南粤王,赵佗同时承认对于汉朝的臣属关系。双方剖符示信,互通使者。南粤国北边与吴芮为王的长沙国接境,汉朝让其和集各地越民,禁止南边患害。南粤由秦灭时的独立王国又演变成了与中央政府有一定依附关系的诸侯国,而它与汉朝的恩怨纠葛才刚刚开始。    
    


第三部分:寡道 霸王失手关于天下反秦的议论

    秦王朝的黑暗统治终于在大泽乡迸溅出了炽热的星火,并很快在关外形成了燎原之势。由陈胜等人点燃的反秦烈火最终把一个貌似强大的王朝顷刻焚毁。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壮举,代表着公正、民意和人类尊严的胜利。    
    这场轰轰烈烈的反秦斗争的胜利是由陈胜和楚怀王熊心两个政权中心推动完成的。以陈胜为首的张楚政权起事半年后即被秦朝的军事反攻所击败,反秦的烈火一时消退,但并未被扑灭,由项梁所扶持建立的楚怀王政权又联络义军,团结各方,互相支持,掀起了更为炽热的反秦浪潮。腐朽透顶、风雨飘摇的秦王朝终究未能逃脱覆亡的命运。    
    反秦斗争的兴起是秦朝统治时期各种社会矛盾的总爆发。秦王朝残酷压榨天下百姓,把民众逼到了难以求生的死亡绝境,怎能不激起民众的冒死反抗?秦王朝毁灭了六国宗庙,兼并了他们的土地,事隔十余年,六国的贵族宗亲依稀尚在,他们在反秦烈火点燃之时怎能不乘势而起,风助火威?秦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剥夺了本集团内部其他政治势力的预期利益,疯狂迫害士人,后期又大搞邪恶的“督责之术”,怎能在危急时刻防止文臣武将的阵前叛离和中下层官吏的趁火打劫?正是各种社会矛盾的交汇构成了反秦斗争的浩浩洪流。    
    由各种社会矛盾汇聚而成的反秦斗争也必然决定了反秦队伍成分的复杂性。有出身佣耕甚或为盗贼刑徒等社会下层的陈胜、吴广、武臣、韩广、吕臣、彭越、英布及其无数的义军兵卒,他们为秦朝的苛政所压榨,举旗反抗,要在灭秦中求得生存,其个人目标随反秦斗争的推进而逐步确立。另有出身于六国贵族的豪杰项梁、熊心、田儋、田荣、魏咎、魏豹、韩成、张良等,他们原有的利益被秦王朝所剥夺,现在要在灭秦中恢复自己失去的利益和地位。还有张耳、陈馀、李良、刘邦、吴芮等人,他们在秦时就有一定的地位,但感觉到了秦王朝的腐朽,宁愿对其保持不合作甚而反对的态度,希望能在反秦斗争中取得更大的政治利益。在这三层人群中,第一层人是反秦斗争的发起人和主力军,但由于他们在斗争进程中目标的游移,以及大部分人政治眼光短浅、社会威望低下,反秦运动的领导权逐步转于后两层人身上。政治目标的不一致隐藏着灭秦之后巨大的利害冲突。    
    以前207年秦朝灭亡为界,反秦领袖们的政治活动分为两个阶段。在前一阶段,秦王朝对他们构成巨大的生死威胁,他们虽有相互间的猜忌和对立,但基本上能汇集在反秦的旗帜下,为推动反秦斗争的胜利各尽其力;在后一个阶段,秦朝的灭亡使他们政治目标上的分歧公开化,最终演变成以楚汉相争为主要内容的全面冲突,其军事斗争的性质已由反抗暴政而成为争夺天下。楚汉逐鹿的序幕在他们的手头开启,在历史的曲折伸展之路上留下了他们人生活动的壮丽痕迹。    
    


第三部分:寡道 霸王失手作战勇猛 力敌万人(1)

    项羽: 以暴易暴——能煮熟鸭子却拿不    
    到手中项羽(前233~前202),又名项籍,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他是反秦斗争中重要的领军人物,以战功和威武成为秦亡之后天下的政坛霸主。在前206年开始的楚汉战争中,其力量逐渐削弱,前202年被刘邦所消灭。他二十四岁起兵,三年后以强力称霸,并试图独立支撑天下,最终江山失手,气咽身绝,他以生命谱写的英雄壮歌,在三十一岁时戛然而止,至今仍是令人惋惜的一曲悲歌。    
    一、 作战勇猛,力敌万人    
    项羽的祖父项燕是战国末年楚国的名将,他的叔父项梁是他人生的领路人。项羽少年时从项梁学习书和剑术,都无所成就。项梁很生气,项羽说: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术对抗一人,不值得学。要学对抗万人的本领。”项梁就教给他兵法,项羽很有兴趣,但略知大意,又不肯深学。他曾看见游览会稽的秦始皇嬴政,感叹道: “彼可取而代也。”项羽长大时,身长八尺有余,力能扛鼎,气力过人,地方上的子弟都畏惧他。看来项羽从小就有一种坚持主见不驯服和心高气傲的性格,加之他优越的身体条件和资质,使他具备了成长和发展的主观条件。    
    项羽像陈胜大泽乡起义拉开了反秦斗争的序幕,各地豪杰纷纷响应,出身贵族的项梁怀着极大的热情积极参与到这场斗争中,由此把年轻的项羽带到了反秦队伍中。项羽的人生一经和反秦斗争相结合,便呈现出无限的前景。他在反秦斗争中勇赴战场,攻城夺地无数,也曾取得过斩杀秦三川郡守李由的显赫战绩,但应该说,是三次大的行动使他的人生事业逐级走向辉煌。    
    第一次,在陈胜起义两月之后,会稽郡守殷通准备和项梁、桓楚一同起兵反秦,他让项梁安排人去寻找逃亡于水泽中的吴中奇士桓楚,项梁借机把项羽引荐给殷通,项羽按照项梁的安排,在殷通召见时突然拔剑,斩殷通之首,并一口气击杀殷通门下近百人,使郡府中的人畏服受命。这一行动使项梁转瞬间取得了会稽郡守的职位,项羽为副将。项氏叔侄自此掌握了一支属于自己的部队,他们以此举事,攻取属各县,得到八千子弟兵,构成项氏军队的基本力量,遂有资格渡江而西,参加到轰轰烈烈的反秦斗争中,并能取得后来各路将领归附和拥戴的地位。这次行动的策划人是项梁,但行动的主角无疑是项羽。没有项羽,项梁不会作出斩杀殷通、夺取郡守的决定;正因为有项羽存在,项梁才敢如此决策,也才能保证事后以威服的手段安定郡府,收服各县。    
    第二次,项梁在定陶之战中被秦军杀死,楚怀王熊心于前207年派上将军宋义率诸将北上救赵,宋义在安阳(今山东省曹县东南)逗留四十六日不进,坐观成败,并送儿子宋襄去齐国辅助齐王,在无盐(今山东东平县东南)饮酒高会。身为次将的项羽在自己催促出兵的意见得不到同意时只身拜见宋义,于营帐中挥剑斩宋义之首,并以“宋义通齐反楚,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