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常识打天下-伟大企业家不为人知的成 >

第32章

常识打天下-伟大企业家不为人知的成-第32章

小说: 常识打天下-伟大企业家不为人知的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他领域”也都是能够获得利润的。


第四部分企业必须赢利(1)

    企业必须赢利,而不是“赔本赚吆喝”。    
    无论如何,都要保证最低利润的获得    
    不管什么企业,要保证企业的命脉——利润,都要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确保最低利润”。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依靠利润来完成,即使在最不景气的时候;领导者也要有一个利润的底线。因为对于做生意来说,不赚钱,就是赔钱。    
    如果企业投资某个产业,利润连最低底线都没有达到,那不如放弃,节省资源,把它投资到更有价值的地方去。如果坚持下去,即使苦尽甘来,企业也已经元气大伤,得不偿失了。要知道,明智的撤退,也是伟大的成功。    
    有一次,松下对一个经销商说:“最近的生意不太理想,但千万不能因此而降价,没有利润的生意,做了也是白做,长此下去,公司会无法经营的。”    
    过了大约两个月后,松下又见到了那位经销商,他告诉松下:“我拜访了40家左右的零售店,以前我总是用减价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让大家惠顾我,但后来我发现,那样我真的无法经营。后来,我受到了启发后,就对他们说:‘非常抱歉,能再提高两分价钱买吗?’结果那40多家中的大多数都同意了。”松下认为这种做法是极其正确的,如果一个公司连最低的利润额度都保证不了,那它很可能就要关门大吉了。    
    每一个企业,每一个领导者,都希望企业能愈做愈大,钱赚得越多越好。无论这个企业从事的是什么行为,适当的收入都是必要的。“赚钱”这个词,好像是很多商家对客户的忌讳,他们觉得,如果客户知道他们赚了多少钱,客户心里就会不高兴,这种想法其实是大错特错的。钱并不是平白无故从客户手中获取的。正当的钱,是商家用服务和产品换来的,而商家也正是靠着这个来获利,来维持企业、发展企业,从而提供更好更深层次的服务。只有企业始终存在、不断发展,客户才能有保障地享受服务和产品。而企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就是确保最低利润的获得。    
    这个道理非常简单,但却有很多领导者都不明白。他们中有很多人正深陷在亏本生意的泥沼中不能自拔。他们认为这只是短期的赔,而一两次的赔根本没关系,以后还能再赚回来。而问题往往是,他们的公司在还没赚钱之前,就面临财务危机而倒闭了。    
    在经营某项生意时,领导者一定要坚守这个“最低利润”的原则,企业才会有发展的可能。    
    创新是实现利润增长的根本    
    利润是企业的命脉,而利润又是来自于产品——包括有形的产品和无形的服务,所以,也可以这么说:产品是企业的生命线。    
    任何产品都有一个生命周期,就像人都有一个生老病死的过程一样。一个新产品面世,如果适应了市场的需要,它就可以步入成长期,而后逐步扩大市场份额,最终达到高峰而步入成熟期,之后就开始走下坡路。当一个产品由成熟走向衰落时,精明的商家就会推出新产品,使企业的利润保持在某一水平之上。    
    市场竞争是残酷的,消费者是挑剔的,产品不会因为以前的辉煌而永远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不断创造适合市场需要的新产品,才能获取不断增长的利润,才是一个企业永葆生命力的最可靠保证。    
    创新必须是不断进行的,没有一劳永逸的。一个领导者,哪怕他以前再怎么有创新思想,哪怕他已经打造出一个多么强大的企业,一旦他不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迅速调整自己的产品或战略,那也只能被时代所淘汰。    
    霍尔公司创立于1940年,主要业务是服装零售。在战后经济复苏阶段,人们希望能够买到价格便宜的商品,霍尔公司顺应了这一需要,于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到1950年,公司已成为美国第二大服装连锁商店,也是惟一一家以非传统方式经营的服装连锁商店。    
    进入20世纪70年代,社会逐步繁荣起来,这时,对于那些追求时髦的年轻人来说,霍尔公司已不再能满足他们的购物需求——不管是地理位置还是服装风格。但霍尔的领导者却没有顺应市场的发展和顾客的需要及时调整营销政策,而是仍固执地坚持原有的做法。在墨守成规的背后,危机也悄悄地来临了。1975年,霍尔公司出现了2 160万美元的亏损,而1976年亏损额高达4 180万美元。尽管公司采取了改组最高管理层、更新商店形象等补救措施,但这些举措与持续了近10年的危机相比显然是杯水车薪。    
    一个有着辉煌历史的公司就这样被毁灭了。长期的成功带来的骄傲自满和不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致使霍尔公司失去了创新的能力,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财富》杂志在评选美国最受推崇的公司时,其标准除了要有良好的管理、产品质量和财务状况外,更重要的一条是创新精神。他们认为,创新是一种对新思想、变化、风险乃至失败都抱欢迎态度的企业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必须渗透于整个企业才能发挥作用。正是由于这种创新,企业才能保持领先地位,新产品才能层出不穷,满足利润的增长。正如韦尔奇所说,在目前这个竞争激烈的新经济时代,一个企业家最差劲的表现就是缺乏创新、不思进取。没有知识和技术创新,企业只有灭亡。    
    1999年3月美国《商业周刊》评出了美国业绩最优秀的50家公司。这50家公司在经营管理方面最突出的共性特点就是积极创新 :首先是公司领导人在经营方法上敢于创新;其次是高度重视科技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当然,还包括管理上的创新,即通过管理提高企业的创新力和创造力。    
    “数一数二”战略已被提出许多年了,它成为了韦尔奇的招牌战略之一,至今仍指导着通用电气的发展。但即使是这样一个堪称经典的战略,在执行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调整和创新。


第四部分企业必须赢利(2)

    随着时间的推移,韦尔奇发现,通用电气的经理们开始限定一个市场,让市场来满足数一数二的目标,从而确保自己的领导者地位。韦尔奇认识到这一点:“我一直倡导的数一数二的思想具有很大的制约性。人们可以将自己的市场界定得很小,以保证其数一数二。”    
    对于企业来说,为了“数一数二”而故意将市场定义得很狭小时,这个战略就已经流于形式,实现不了它的初衷了。    
    于是,韦尔奇对“数一数二”的战略思想做出了新的修正:各事业部将其总的市场份额限定在某一细分市场的10%范围内。    
    修正后的新战略不但扩大了市场份额,而且还产生了市场机会。例如,通用电气以前只为本公司的发动机提供配件与服务,而从1997年起,它开始为其他需要此类服务的企业提供服务和配件。通过这次变革,“数一数二”思想使通用电气在夺取关键市场时显得更具进取性。而且,思维放大之后,新开拓的业务还为通用电气带来了更加可观的利润。    
    同时,韦尔奇大刀阔斧地改革了内部管理体制。这一次管理上的创新将原来的8个层次减到4个层次,甚至3个,并撤换了部分高层管理人员。在短短几年间,砍掉了25%的业务,削减了10多万份工作,将350个经营单位裁减合并成13个主要的部门。    
    “瘦身”后的通用电气轻松地向前发展着,经过努力,通用电气的各项财务数字实质性地不断攀升,这些数字公正地显示着创新的威力。    
    “总是要想到变革是有好处的,不要彻夜不眠地担心变革会破坏秩序。变革总是好的,它每时每刻都会带来机会而不是危机。充分利用变革,领导变革,这样你的企业组织才不会因为变革而瘫痪!许多企业视变革为猛虎,怕得要命,我们要使变革充满活力、令人振奋。把握变革,适应变革,我认为这是我们公司的最强项。”韦尔奇告诫那些渴望变革却尚在犹豫或是根本还未有创新意识的经理人。    
    利润是企业生存的命脉,而创新则是持续获取利润的惟一有效途径。经理人在寻求企业经营方式时,切不可忽略创新和利润这两个最根本的要素,否则只能陷企业于危局。毫无疑问,通用电气的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韦尔奇却愿意将其归结于创新上:“正是对变革的热爱和渴望抓住变革的念头,才使通用电气像今天这样重要,有活力,与众不同。”    
    转变思维,获取高额利润    
    企业要想实现自己的终极目标——赚取利润,就必须了解以下几点:    
    (1)学习的速度,就是赚钱的速度    
    没有任何人能否认学习的作用,学习对企业同样重要。无数个鲜活的事例证明,善于创新、善于吸取新技术新信息的企业,都深刻地改变着经济的格局,引领着时代的潮流,当然也是最会赚钱的。    
    爱迪生的无数发明,奠定了通用电气的百年基业;    
    松下幸之助的经营之道,不仅为松下电气器创造了巨额利润,也为日本企业提升了商业哲学的根基。    
    苹果电脑凭借它的独特,一举抓住PC市场,实现了利润的爆发性增长;    
    比尔·盖茨通过不断创新的软件,成为了世界首富……    
    谁先抓住了最先进的技术和思想,并努力地去实现它,谁就是赢家。然而,靠什么抓住先进的技术和思想呢?只有学习和培训。    
    现代的社会是知识爆炸的社会,只有那些既把握了时代潮流,又善于在学习 上跟上时代的企业和领导者,才能成功。企业的赚钱速度,与学习的速度是等同的。    
    (2)做最赚钱的业务    
    一个企业,不论是靠产品还是靠服务来获取利润,都必须找到最赚钱的业务。    
    即使在同一个行业中,最赚钱的业务也会有所不同。有的行业最赚钱的是传统产品,有的则是新产品,还有的是零配件生产。    
    有两个相距不远的商店,商店中经营的产品几乎一样,而A店因为位置好,生意比B店要旺一些。但是奇怪的是,年终时A店却比B店的利润少一半。    
    A店的老板百思不得其解,因为两家店同类商本的进价和售价几乎一样,而且房租、水电、人力等成本也相差不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A店老板决定到B店去取经。    
    A店老板一到B店,就发现了不同之处:B店在最显眼的货架上摆放了某品牌的方便面,在同类产品中销量是第三,但厂家给的利润空间大。而同类产品中销量第一第二的,却只放在了不太显眼的地方。当顾客需要这类产品时,店员也总是极力推荐这个品牌,客人也一般不会谢绝。    
    A店老板恍然大悟,虽然他卖的商品数量多,但如果他卖两件商品的利润,才抵得上B店的一件利润的话,那他还是少赚很多。于是,他回到A店,也照B店的方法。同类产品中,他着重卖销量不错且利润空间大的,于是他的利润增长了。    
    企业获取利润的根本,就是要找到利润空间大的产品来做。


第四部分企业必须赢利(3)

    (3)不到万不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