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6071-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文化艺术 >

第12章

6071-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文化艺术-第12章

小说: 6071-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文化艺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围城》书成后在国内流传不久就销声匿迹了,备受几十年的冷落。墙内开花墙外香,《围城》在国外却享誉甚高。美籍华人,著名文艺批评家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说:“《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亦是最伟大的一部。”他的评价引发了许多西方译本的出现,钱钟书作为作家渐渐为世界所瞩目。


《文化艺术》 第一章、文人文学才女张爱玲

    才女张爱玲    
    现代女作家有以机智聪慧见长者,有以抒发情感著称者,但是能将才与情打成一片,在作品中既深深进入又有保持超脱的,除张爱玲之外再无第二人。    
    张爱玲(1920~1995),原名张煐,著名文学家。原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张爱玲系出名门,祖父张佩伦乃满清大员李鸿章之女婿。不过她的童年是黑暗的,生母流浪欧洲,剩下她和弟弟在父亲和后娘的监管中成长。    
    中学时期的张爱玲已被视为天才,并且通过了伦敦大学的入学考试。后来战乱迫使她放弃远赴伦敦的机会而选择了香港大学。在那里她一直名列前茅,无奈毕业前夕香港却沦陷了。关于她的一切文件记录尽数被烧毁。    
    此后张爱玲返回上海,因为经济关系,她以唯一的生存工具——写作来渡过难关。《第一炉香》和《第二炉香》却成为她的成名作,替张爱玲向上海文坛宣布了一颗夺目新星的来临。继之而来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金锁记》等等更奠定她在中国现代文学中重要的地位。    
    就在她被认定是上海首屈一指的女作家,事业如日中天时,她却恋爱了。偏偏令她神魂颠倒的是为大汉奸汪精卫政府文化部服务的胡兰成。战后人民反日情绪高涨如昔,全力捕捉汉奸。胡兰成潜逃温州,因而结识新欢范秀美。当张爱玲得悉胡兰成藏身之处,千里迢迢觅到他的时候,他对她的爱早已烧完了。张爱玲没能力改变什么,    
    她告诉胡兰成她自将萎谢了。然而,凋谢的不只是张爱玲的心,她惊世骇俗的写作才华亦随之而逝。往后的日子纵然漫长,她始终没再写出像《金锁记》般凄美的文章。    
    1995年中秋夜,曾经瞩目中国文学界的才女张爱玲卒于洛杉矶一公寓内,享年75岁。    
    张爱玲既写纯文艺作品,也写言情小说,《金锁记》、《秧歌》等令行家击节称赏,《十八春》则能让读者大众如醉如痴,这样身跨两界,亦雅亦俗的作家,一时无二;她受的是西洋学堂的教育,但她却钟情于中国小说艺术,在创作中自觉师承《红楼梦》、《金瓶梅》的传统,新文学作家中,走这条路子的人少而又少。    
    说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当不为过。文字在她的笔下,才真正地有了生命,直钻进你的心里去。喜欢张爱玲的人对她的书真是喜欢,阅读的本身就能给读书的人莫大的快感。阅读的快乐只有在她那里才可以得到,至少对我是这样。读别的书你或许能知道道理,了解知识,得到震撼,但是只有读张爱玲的文章你才是快乐的。即便是有点悲剧意味的《十八春》依然如此!    
    


《文化艺术》 第一章、文人文学武林至尊金庸

    武林至尊金庸    
    金庸阅历丰富,知识渊博,文思敏捷,眼光独到。他继承古典武侠小说之精华,开创了形式独特、情节曲折、描写细腻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侠义的新派武侠小说先河。    
    金庸,原名查良镛,生于1924年,浙江海宁人,查家为当地望族,历史上最鼎盛期为清康熙年间,以查慎行为首叔侄7人同任翰林。金庸祖父查沧珊是“丹阳教案”的当事人。    
    1937年,金庸考入浙江一流的杭州高中,离开家乡海宁。1939年金庸15岁时曾经和同学一起编写了一本指导学生升初中的参考书《给投考初中者》,畅销内地,这是此类书籍在中国第一次出版,也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书。1941年日军攻到浙江,金庸进入联合高中,临毕业时因为写讽刺黑板报《阿丽丝漫游记》被开除。    
    金庸1948年在数千人参加的考试中脱颖而出,解放前任《大公报》编辑和主持英语国际电讯广播。不久调任《新晚报》副刊编辑,主持《下午茶座》栏目,也做翻译工作,与梁羽生(原名陈文统)一个办公桌。1955年开写《书剑恩仇录》,成为专栏作家。后进入长城电影公司,专职为编剧,写过《绝代佳人》、《兰花花》、《不要离开我》、《三恋》、《小鸽子姑娘》、《午夜琴声》等剧本,合导过《有女怀春》、《王老虎抢亲》(用的艺名林欢)。1959年与中学同学沈宝新合资创办《明报》,共写武侠小说15部,1972年宣布封笔,开始修订工作。    
    1981年后金庸数次回大陆,先后受到邓小平、江泽民等领导人以最高规格的接见,后到英国牛津大学当访问学者,1994年辞去《明报》企业董事局主席职务,在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担任院长。    
    1999年,金庸以一元钱将《笑傲江湖》的版权卖给中央电视台;令同行惊奇万分。在当时他的每部作品版权费高达50万。为何厚此薄彼?在一次座谈会上,金庸笑言:“因为无线经常将剧情加很多改动,所以要多收一点。”这次金庸再度出售小说版权给无线,附带条件是不可以更改和增加剧情。他认为,只有当年王天林所拍的《书剑恩仇录》和《射雕英雄传》最符合原著。他曾因为电视台更改剧情气得不看,甚至致电给无线老板邵逸夫投诉,笑言谁改剧情就炒谁鱿鱼,如果对方写得那么好,就自己出书吧!相反,他象征性地以一元人民币的收费将《笑傲江湖》的版权售予中央电视台,因为他有信心中央电视台可以依照原著拍摄。金庸将这珍贵的“一元钱”装裱在一个有机玻璃镜框里放于自己的家中,这张一块钱人民币编号的尾数为25666666。    
    金庸博学多才,举凡历史、政治、古代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电影等都有研究,作品中琴棋书画、诗词典章、天文历算、阴阳五行、奇门遁甲、儒道佛学无所不包,是香港著名的政论家、企业家、报人,曾获法国总统“荣誉军团骑士”勋章,英国牛津大学董事会成员及两所学院荣誉院士,多家大学名誉博士。    
    金庸曾把所创作的小说名称的首字联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现在已经广为流传并多次被香港和中国内地拍成电视剧与电影,也是“金迷”的必读书目。


《文化艺术》 第一章、文人文学英雄古龙

    英雄古龙    
    1960年,武侠小说已成为香港等地最流行的大众文化消费品之一。金庸、梁羽生已经名满天下,其他大大小小“写家”也各显神通,各据要津。古龙靠自己独特的写法、自己独特的风格在短短的几年内写出了大量独特的作品、很快博得了台湾“四大名家”之一的称号,是武侠文坛中屈指可数的大家。    
    古龙,本名熊耀华,江西人;台湾淡江英专(即淡江大学前身)毕业(一说肄业)。少年时期便嗜读古今武侠小说及西洋文学作品,评家多以为他是受到吉川英治、大小仲马、海明威、杰克·伦敦的影响。故能日新又新,后来居上,且别开武侠小说新境界。    
    解放前夕,古龙随他的父母迁居到台湾。他的父亲曾担任台北市长的机要秘书,无须为温饱发愁。遗憾的是父母间的感情不能弥合,在不断的争吵中分道扬镳。倔强的古龙离家出走,过早地承担了自食其力的艰辛,过着食不果腹,困顿潦倒的生活。他一边拼命打工;一边又含辛茹苦地读书,居然以一个流浪少年的身份读完了高中和大学。就在这期间,他阅读了大量的欧美小说。    
    出版业的商业化使作家的写作也沾染上浓厚的商业色彩。古龙也尝试写作赚取稿费。大学毕业后,古龙对于文学很迷恋,使古龙做着这样的好梦:幽静的小茅屋,竹林,小溪,阳光灿烂,在窗前或树下、溪旁读书写文章。他喜欢的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是创造文字时的那种无限快乐,因而,他辞去了工作,在偏僻安静的瑞芳镇租了间房子,过起了自由写作人的生活。    
    古龙出手迅猛,不同凡响,很快在当时的武侠小说界产生了巨大影响,用“一举成名”形容再适合不过了,随之而来的就是金钱和荣誉。从1960年到1963年这4年间,他就写出了14部长篇小说;大约在1965年前后,古龙一口气创作了《情人箭》、《大旗英雄传》、《武林外史》、《名剑风流》、《绝代双骄》等作品,标志着他的武侠写作达到了新的高峰。    
    在生活中,古龙和他作品中的英雄一样崇尚美酒。燕青初见古龙时是这样回忆的:“我陪一位香港出版家到台北去。由于这位出版家经常介绍台湾武侠小说家的版权,十几位武侠小说家联合做东道主,在梅子餐厅吃宵夜,我也忝陪末席。在这一群武侠小说家中,有诸葛青云、卧龙生、曹若冰、慕容美等等。他们在席上谈笑风生,语惊四座,有一个人却默不作声,只是酒来必干,自得其乐。这个沉默不作声的人,引起我的注意,因为他长得五短身材,却是头大如斗。尤其是喝酒时。头一仰,便是一杯,那种豪迈酒量,使我看得暗暗心惊。”    
    他的朋友和学生丁情记载了古龙临终前的情景:对于酒的执着,大概没有人能比得上古大侠、他三番两次的因酒而住院,换了别人,早已怕酒怕得要命了。可是我们的古大侠却照喝不误。他死后,生前友好为纪念这个“酒国烈士”,特意花了30万台币购买近50瓶“XO”白兰地,陪同古龙羽化到另一个世界。    
    在古龙的小说里,他十分重视剖析和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大胆借鉴现代意识流以及推理小说的写作技巧。使人物形象更加深化,情节发展更加富于逻辑,作品意境更加虚实汇融,读来别有一番风味,可获得强烈的艺术美的享受。    
    《绝代双骄》无疑是值得赞赏的一部作品,时至今日,它也已成为古龙的代表作之一。它的故事是典型的古龙式的,它的人物也是古龙式的人物。整部小说以一个阴毒的陷阱为背景,在谜一样的气氛中展开情节。移花宫主设计杀死江枫夫妇,又领养了他们留下的双胞胎中的一个,而把另一个留给了江枫的结拜兄弟燕南天,为的是日后让这对同胞兄弟自相残杀。    
    《名剑风流》笔力不弱。小说写的是少年俞佩玉的成长历程,情节曲折,描写细腻,似乎注入了古龙自己的辛酸经历,读来非常感人。尤其是描写了一个真假颠倒的复杂世界,以及一个个谜一般的假面人物,表达了古龙内心深处很深的悲观情怀,特别引人深思。    
    金庸、梁羽生走的是“正路”,以历史意识、文化品味、哲理高度取胜。古龙最初也想走这条路,后来受日本文学和《007系列》、《教父》等西方文学影响,以人生况味、机锋智慧、诗意哲理取胜,以情节的悬疑和惊魂取胜,形成“新派”的独到之处。    
    金庸也曾说过,古龙的小说独创一格,构思奇妙,有成就。倪匡初读古龙的作品,惊为奇才,在香港大力推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