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霍建起电影暖 >

第13章

霍建起电影暖-第13章

小说: 霍建起电影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兴奋了,他可能第一次拿这么大的奖。    
    那他跟你都说了什么?    
    霍建起:他在东京请我们几个人吃了顿饭,他是东京大学毕业的。父母都是日本著名的歌舞伎演员,全日本都知道的。我跟他在一起特别容易沟通。比如他的表演有点过,我就跟他解释,让他控制,他那种认真,我认为是一种文化。比如在植物园拍戏,我们吃饭,他总说好吃,没有一点毛病。我们分别的时候特依依不舍,还哭了。在东京做后期的时候,他去看了第一拷贝,马上眼泪就下来了,他说特别幸运能拍这部戏。一个特别好的人,按咱们的话说就是“德艺双馨”。    
    做过很长一段时间美工,与不同的导演合作,是不是一个学习积累的阶段?    
    霍建起:是这样的,我一毕业就和田壮壮合作,他的那种拍摄方式,那种艺术追求,对我影响很大。电影是需要经验的,当时觉得我做电影导演的条件还不具备,不是那种特别能张扬,能指挥千军万马的人。你要说单纯做一个导演我肯定不作,太累,我比较喜欢个人安静地去做一件事情。会学到他们的一些东西,会知道电影是这么一个过程,还会编织自己的故事。我们电影学院78班的同学,有一个好处,由于毕业时大家都在一起合作,不是说光给你做美术,把图画好啊,布景弄好了就没事了,我们在说电影本身,一部完整的电影如何去做。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用导演的眼光创作,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你从模糊不清变得清楚和有经验了,这样你才有所谓的本事做电影。    
    是不是很快就觉得自己行了?    
    霍建起:我用了十年,有的同学用了三四年就开始了。但是我特别不容易受别人的影响,我不会说别人都这样,我也这样,那时候我特别安于现状,我觉得做美术挺好的啊,我学了四年的美术,不做美术,觉得把我的行隔过去了。我就做了十年,是一点一点的开始,越来越想做。不是想成名,能指挥别人,就想表达,讲述自己的故事,就想把故事能呈现在胶片上。比如说睡觉时忽然醒了,是因为想到了某个故事的画面。你希望是这样的,那样的。这个时候慢慢就会想,自己是不是可以拍部电影。    
    78班很多都才华横溢,我们在采访张艺谋的时候,他说当时看陈凯歌、田壮壮都需要仰视的,你当时在那个人才堆里是怎样看那些同学呢?    
    霍建起:我觉得我们是一个整体,说实在的,电影学院这么多专业,加起来才一百多人,没有谁不认识谁,同学整体上年龄差距都那么大,但好像都是住在一个屋子,睡在一个炕上的感觉,太亲近、太熟悉。毕业实习都会在一起,只能说某个人跟谁更近一点,跟谁稍远一点。我觉得我们同学都挺有才华的,田壮壮、陈凯歌啊,当时张艺谋在我们学校摄影技术是非常高的。还有其他的一些同学包括吴子牛啊,都特别出色。因为导演系年龄比较大,阅历深,我们年龄小的其实很占便宜。因为跟大孩子在一起容易提高。十年聚会的时候,我特别高兴,没想到我的同学能获得这么大的成绩,特自豪,跟我自己得了成绩似的。他们都是我的同学,我牛着呢。那天的聚会可高兴了。而且我那时忽然觉得我需要努力,我也要拍电影,我也要做片子。    
    有没有考虑将来要拍一部主流大片?商业性比较强一点?    
    霍建起:我觉得看你怎么去理解商业片,比如《骇客帝国》是大片,《阿甘正传》也是大片,但我可能就是选择适合我的,大片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资金的基础,你要用这样一个主流的故事、明星的陈容、最强的制作,中国很多导演都在拍所谓的艺术片、文艺片,是因为没有拍那种片子的机会,如果有,每个导演都不会拒绝。但就目前我们的经济实力、拍摄条件而言,去做《泰坦尼克》那就是天方夜谭了。千万不要扬短避长。盖那么高的一个楼盖不成,盖了等于偷工减料。    
    有些并不很花钱,比如恐怖片。    
    霍建起:一个导演不能什么都拍,没有感觉是做不好的,我就觉得我不适宜做那样的片子,每个导演都有自己的聪明才智,你觉得你适合做什么就做什么。    
    《看电影》    
    2003年23期


第四章镜头中别一样的风景(1)

    霍建起、马智    
    我拍电影比较凭感觉,但我可能会抓住几个重点,就是我认为最能够细致描绘的点,其他的就自然地表达出来,包括将小的细节、过程表达出来。    
    曾以《赢家》、《那山,那人,那狗》、《蓝色爱情》、《生活秀》等力作在银幕上营造出清新恬美的风景和浸润观众心田的故事,并因此享誉中外影坛的优秀导演霍建起,今年又以其新作《暖》再次擦亮了人们的目光:在今年11月1日到9日举办的第十六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上,《暖》是所有入围参评的影片中惟一的华语影片,而在近日公布的第2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获评委会提名的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导演奖的名单中,《暖》和她的导演霍建起同样榜上有名。    
    我更重视对所拍摄的影片自己是否有感觉、有兴趣    
    记:得知你最新执导拍摄的影片《暖》已入围第1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影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怎么想到要拍这样一部电影?    
    霍:影片主要讲的是一个农村的青年在城里生活了10年,由于一件偶然的事情回到故乡,遇见了自己的初恋情人,由此牵出了一段情感往事。影片是根据莫言的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改编的,制片方找到我,我觉得内容不错,就拍了。    
    记:为什么将片名定为《暖》?    
    霍:作品中女孩儿的名字叫暖。另外,在原著中狗也是一个角色,后来我的影片中狗没有了,如果沿用原来作品的名字,就感觉不合适了。用《暖》做片名,一方面是由于影片是围绕着这个女孩儿的命运写的,同时也是在表达片中男孩儿对女孩儿“暖”的一种称呼和呼唤。再有,这个故事虽然有些伤感,但还是挺温暖的。    
    记:影片男、女主人公的扮演者是谁?    
    霍:女主角的扮演者叫李佳,男主角的扮演者叫郭小冬,都不是大家特别熟悉的演员,其实他们也是电影学院毕业的,跟赵薇同班,出来三四年了。    
    记:和你以往执导拍摄的影片相比,这部影片在哪些方面又做了新的尝试?    
    霍:也没有。我是想用一种比较朴实的风格表现一段情,一段逝去的、过去曾经有过的一段经历,从而表达人们对故乡的一种割舍不了的情怀。这中间有个人的情感,也有长驻于人一生的记忆中并引发情感反应的东西。《暖》讲述的一个追忆往日情感的故事,实际表述的是这么一种怀旧的心情。    
    记:到了你现在的年龄去拍这样的一部影片也许会比较有感觉,如果更年轻时去拍这样的影片,个中的感受可能会不一样。    
    霍:是这样。因为现在可能更接近于作品人物本身了,自己的年龄也在增长,对过去的一些事情其实是永远无法忘却的,所以现在拍这样的影片,会觉得自己的感受多一些吧,而不是仅仅在完成别人的东西。    
    记:我印象中你是在1995年拍摄第一部影片的,这些年你一直沿着自己的创作轨迹走,人们评论,霍建起的影片总是有他自己特有的风格和气韵,《暖》是否依然延续你以往作品的风格?    
    霍:我更重视对所拍摄的影片自己是否有感觉、有兴趣。我以为风格是个人进行创作的一种习惯,但根据每一部作品内容的不同,其风格也会不一样,风格还是要与作品的内容相适应,对作品要体现什么样的风格,我没考虑那么多,这部《暖》也不是很复杂、很前卫的东西,还是比较朴实的。    
    记:是不是可以说《暖》是一部比较怀旧、表述情感回归的影片?    
    霍:是这样。片中肯定有怀旧的情节,影片是在写一个人的一段情感历程,但从一个人整个的生命来说,会对过去有无法释怀的东西体现在其中,你今天会特别怀念童年曾经生活的地方。过去北京都是四合院,而现在人们都住在高楼里面,你的生活离过去越来越远了,但你还会想看看你过去住的地方,看看小时候你曾经踏遍的地方,比如像我,对北京百货大楼的印象,老东安市场的印象就特别深刻。昔日的景物虽然不存在了,但你会觉得它已成为心灵深处特别亲切的印记,就像一首老歌,很值得回味。艺术创作有这么一种情结,或者说人到一定的年龄会有这么一种情绪,因为记忆中的东西变成了一种很朦胧、很虚幻的感觉,体会对你现今身临其境的生活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面对那种带着情感的记忆的感觉却会格外强烈,感觉很美,那种美你会觉得更有魅力。    
    我希望把诗化、散文化的意境在电影中表达出来    
    记:你的影片都充满了比较美的东西,如《那山那人那狗》,仅片名就能在人们的脑海中映现出一幅美丽的图画,仿佛那种田野的恬静、清新扑面而来,是很有意境的一部影片。这种唯美的元素在你的影片中表现得十分细腻而丰富,这是否与你是搞美术的出身有关?    
    霍:有关系。搞美术的人的视觉感官比较敏感,对一个建筑、对季节的变化、对自然景观都会有感触,并会有表达的愿望。《那山那人那狗》就有一种用景致来表达人物情绪的因素在里面。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应该说主要还是个人的情趣爱好所致。作品内容也决定你应该用这样的方式去表达,或者你希望这么去表达,而不是农村戏就拍成那种土土的,它不是。因为文学艺术本身就是强调要诗化、散文化,如果用特别写实的手法,反而会失去影片的艺术魅力。所以我还是希望把这种诗化、散文化的意境在电影中表达出来。    
    记:我觉得你的影片无论是都市片,还是表现乡野的,都有那种情愫融于其中,也就是大家所说的霍建起的风格。很清新,很宜人,而且是天人合一的那么一种情调。在这种景致中,你对人物的感情刻画、心灵刻画同样是比较注重的,像《赢家》、《生活秀》等,都表达了很浓郁的人文情怀。    
    霍:我希望表达人的感受,这方面我比较重视。因为每个人都有感受,把人的感受表达出来就特别易于传递,通过视像、画面、电影去传递。我觉得对一部影片,大家会有一些共通的、共鸣的东西,我希望用我的视角将人们的这种共鸣表达出来。如果特别理性地去解释一个故事,它不易于感染受众,尤其是电影,它不是文字,就更需要那种充满情感的、富于艺术感染力的描绘,才能与观众交流。所以,我尽量把这种感受传达给观众,这种感受往往是很细微的。    
    记:具体到在影片的拍摄过程中;你怎样对人物的心灵、情感进行细腻的刻画?    
    霍:我拍电影比较凭感觉,但我可能会抓住几个重点,就是我认为最能够细致描绘的点,其他的就自然地表达出来,包括将小的细节、过程表达出来。这些东西也不是特别明确,我基本上是凭着自己的感觉去把握,这种感觉不会特别理性地像数学那样计算出来,因为艺术创作本身是非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