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政治理论标准辅导全书 >

第38章

政治理论标准辅导全书-第38章

小说: 政治理论标准辅导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③金融寡头及其统治途径    
    金融寡头是指掌握金融资本,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最大的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金融寡头是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    
    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即通过层层参股的方式控制越来越多的企业的方式来实现的,在政治上的统治则是通过与政府的“个人联合”的方式实现的。    
    (3)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①资本输出    
    资本输出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和利息以及其它利益而对国外进行投资或贷款。    
    ②资本输出对金融资本的特殊重要意义    
    资本输出之所以对于金融资本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    
    第一,随着垄断的形成,金融资本攫取了大量利润,积累了巨额货币资本,急需为其寻找出路。但是国内利润率较高的部门已被垄断组织控制完毕,具有较高的进入成本。这样,大量的过剩资本急需到国外寻找投资场所,攫取高额利润,并带动其商品输出、垄断原料来源。    
    第二,殖民地和附属国经济落后,各种生产要素价格低廉,且资本有机构成低,因此利润率比较高;而且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把这些国家卷入了世界市场范围,使其商品经济和基础设施都有所发展,具备了相应的投资条件。因此殖民地和附属国为资本输出提供了有利的场所。    
    因此,资本输出对金融资本就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并迅速发展起来。    
    ③资本输出的形式    
    资本输出的主要形式包括: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④资本输出的后果    
    第一,金融资本借资本输出获得了高额利润,控制了世界范围内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第二,金融资本的势力从国内扩展到国外,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以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资本为中心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加强了金融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剥削和统治。    
    第三,加大了殖民地和附属国在经济上甚至政治上对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依赖性。    
    第四,在客观上促进了世界范围内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文化的交流。    
    (4)从经济上瓜分世界的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    
    随着资本输出的增加和垄断组织向国外扩张势力范围活动的加剧,各国最大垄断组织之间争夺国外市场的竞争空前激烈。为了避免在竞争中两败俱伤,各国垄断组织谋求暂时妥协,达成国际性协定,以资本输出为基础,形成了垄断世界市场的国际垄断同盟,其目的在于瓜分世界市场,制定垄断价格,控制生产规模,垄断原料来源,分配投资场所,以保证共同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国际垄断同盟的主要形式有国际卡特尔、国际辛迪加和国际托拉斯。    
    (5)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    
    对于垄断资本来说,殖民地无论在市场霸占方面还是在原料产地争夺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世界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向垄断阶段过渡的过程中,都曾不同程度地实行殖民扩张、抢占和瓜分殖民地,并由此形成了世界范围内的帝国主义殖民体系。世界领土被瓜分完毕是帝国主义时期的特点。    
    上述五个方面的基本经济特征中,最根本的特征和共同的基础就是垄断,五个特征都是垄断在国内和国际范围的具体表现。这表明,垄断已成为资本主义的重要经济基础。    
    2战后生产集中与垄断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生产集中与垄断的程度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从生产集中程度的提高来看,一是被兼并的对象从中小企业发展到大企业之间的相互兼并,甚至跨国兼并;二是兼并的形式从横向、纵向兼并发展到混合兼并,使生产集中向跨部门、跨行业发展。混合兼并是战后垄断资本扩大垄断势力和进行垄断竞争的重要形式。    
    从垄断程度的提高来看,一是垄断企业不但规模越来越大,出现了一些巨型企业,而且垄断集中的程度也在提高,即大公司在各部门生产或销售中所占份额的提高;二是垄断企业的经营方式日益向多样化、综合化方向发展,出现了跨地区、跨部门、多样化经营的巨大企业——混合联合公司。混合联合公司具有单部门经营企业不具有的多样化优势,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私人垄断的主要组织形式。    
    (四)垄断和竞争的关系    
    1垄断与竞争的并存    
    垄断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物而产生的。但是,垄断的产生并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竞争,而是与竞争并存甚至加剧了竞争。    
    垄断之所以不能消灭竞争,根本原因在于垄断并没有消灭产生竞争的私有制和商品经济。而且,世界上也不存在囊括一切的绝对垄断。    
    2垄断条件下竞争的分类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竞争可分为两大类:    
    (1)自由竞争。此时它只居次要地位,范围局限于没有参加垄断组织的中小企业之间。    
    (2)垄断竞争,即由垄断而产生的竞争。它占据主要地位。它又可具体分为:    
    ①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    
    ②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③垄断组织与非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3垄断条件下竞争的新特点    
    与自由竞争相比,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具有以下新特点:    
    (1)竞争的主要目的是要攫取高额垄断利润以及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垄断地位。    
    (2)竞争的规模比过去空前扩大。    
    (3)竞争的手段更加多样,无所不用其极。    
    (4)竞争的范围由经济领域扩展到各个领域、由国内扩展到国外。    
    (5)竞争程度更加激烈,时间更加持久,破坏性后果更加严重。    
    (五)垄断利润    
    1垄断利润    
    垄断利润是指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它是垄断统治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2垄断利润的来源    
    垄断利润的来源归根到底是本国工人、小生产者和其他国家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和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3获取垄断利润的途径    
    (1)加强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    
    (2)掠夺非垄断企业的一部分利润。    
    (3)加强对国外人民的剥削。    
    (4)通过资本主义国家的财政和信贷,对国民收入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家的再分配。    
    对垄断利润的追逐,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的惟一的目的和动机,是剩余价值规律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具体表现。    
    (六)垄断价格    
    垄断利润的获得是通过制定和执行垄断价格实现的。    
    1垄断价格    
    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在销售商品或购买生产资料时,凭借其垄断地位所规定的、旨在保证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垄断价格有垄断高价(售价)和垄断低价(购价)之分。    
    2垄断价格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垄断价格的形成,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原因在于:    
    (1)垄断价格的确定仍然要以价值为基础。    
    (2)全社会来看,商品的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仍是一致的。垄断价格并没有、也不可能增减商品所包含的价值。    
    (3)通过垄断价格实现的垄断利润,其来源依然是雇佣工人生产的剩余价值和其他劳动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    
    3垄断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垄断价格改变了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由于垄断价格是市场价格,所以,价值规律就通过垄断价格发挥作用。    
    (七)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私人垄断资本同国家政权相结合,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资本同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    
    私人垄断发展为国家垄断,是资本主义自身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这种调整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后,社会生产力获得较快发展,实现了生产和管理的全面社会化,资本主义私人垄断条件下的生产关系与这种更高程度的生产社会化的矛盾日渐明显。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正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进一步承认它的社会本性而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范围内所作的重大调整,即通过私人垄断资本同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相结合,强化和扩大国家的经济职能,促进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经常的、广泛的干预和调节。资产阶级国家就这样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参与者和组织者,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总资本家”。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原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伴随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需要国家出面加以解决的问题和矛盾,表现在:    
    (1)科技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客观上要求在全社会范围内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要求国家加强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    
    (2)市场问题日趋严重,经济危机频繁爆发,私人垄断资本家单靠自己的力量无力克服,要求国家采取“反危机”措施,刺激需求,帮助克服困难。    
    (3)对于一些投资多、周期长、风险大、收益小,但是发展经济必需的事业,如某些新兴产业和科技开发研究项目,私人垄断不愿或无力独立承担,需要国家投资和资助。    
    (4)国际竞争的激化使得各国私人垄断资本纷纷寻求各自国家政府的支持和扶持。    
    总之,为缓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克服私人垄断资本单纯追求高额垄断利润的狭隘界限,以及为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开辟道路等,促使一些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成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八)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双重作用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国家垄断主义的实质是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维护其垄断统治并保证获得稳定的高额垄断利润。它不包含任何社会主义因素。    
    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虽然在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实现形式等方面与其之前的资本主义相比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质上仍然是资本主义: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仍然是私人垄断资本经济。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私人垄断资本没有改变其资本的本质属性。    
    (3)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经济成分是资产阶级国家所有制,其资本主义性质没有丝毫改变。    
    2国家垄断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