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5423-刑侦前沿 >

第1章

5423-刑侦前沿-第1章

小说: 5423-刑侦前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案例一]:    
    1996年9月18日14时40分许,山西省临汾市大运公路尧庙派出所附近,发生了一起震惊省内外的特大涉枪杀人案件。    
    尧庙派出所治安联防队队员在巡逻值勤中发现一人背编织袋,内装的物品很可疑,状如枪支,于是对其进行检查,发现确系一自动步枪,决定将嫌疑人带派出所进一步审查。途中,突然蹿出一个人拿手榴弹砸击联防队员头部,接着拉动导火索将手榴弹投掷在人群中。“轰”的一声巨响,当场导致6人受伤,其中一人生命垂危,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歹徒乘机携枪逃跑。    
    约15时许,临汾市公安局接到报案,局长申公元立即命令全局民警集合,直奔出事现场。6名副局长及七十余名民警急速集中在9·18案件指挥部所在的尧庙派出所。申公元部署侦查方案,并上报省公安厅,顷刻间一张无形的法网在山西省内张开,随后周边省市接到了山西省公安厅的协查通报。    
    按照侦破方案的部署,干警们经过调查访问,很快收集到一条重要情报。群众反映两名案犯身高均在168m左右,操河南口音;其中年龄较大者40岁左右,着灰色上衣;年龄较小者二十多岁,穿黑衬衣,外套浅灰色夹克。两案犯作案后拦截一辆东风牌货车(牌号晋M110××)朝南逃跑,随身携带在爆炸中炸断枪托的自动步枪。    
    参战民警当即沿晋南各公路进行堵截,盘查可疑车辆。午夜11时许,在运城地区发现了该可疑车辆,经调查,犯罪嫌疑人早在大运公路王庄附近就跳车逃之夭夭。民警们前往王庄附近进行调查。    
    20日下午,了解到王庄以西的段店乡孙桥村一位老太太在自家棉花地里修整棉花时,发现一堆豆秧遮盖的泥土中埋有一支枪。    
    枪被迅速送到民警手中,经检验,正是爆炸现场的那支炸断枪托的自动步枪。由于该枪在多名群众手中传递过,指纹显现已无意义。枪支号码也早被犯罪分子锉毁,无法辨认。    
    没有枪号就无法确定枪源,案件进一步侦查遇到了困难。此时,副局长乔临生、朱复伟同时想到了利用技术手段显现枪号,确定枪支来源的办法。    
    事不宜迟,申公元当即派侦查人员携枪连夜驱车赶到千里之外的保定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找刘光庭……    
    [案例二]:    
    平遥县公安局报称:1983年8月19日,平遥火车站附近发生一起爆炸案,因排除及时,未造成后果。    
    爆炸案影响很大,虽然被排除,但仍然引起山西省公安厅高度重视。案发现场发现犯罪分子遗落了一只弹匣,上面的号码已被打磨得无法辨认。凌晨4时许,县公安局民警张×行进至平遥火车站时,发现有个人拿着个小包,行动做派鬼鬼祟祟的,张×嗅觉灵敏,感到此人可疑,便尾随跟踪。    
    走了大约有2公里,那人上了铁路桥涵,放下手中的小包,在保卫国家财产强烈责任感的驱使下,张×顾不得个人生命安危,大喝一声,一个箭步冲上去,与犯罪分子展开搏斗。犯罪分子掏出手枪,张×一把将手枪打落在地,犯罪分子没敢回头,从地上捡起手枪,慌忙逃窜。    
    因犯罪分子光顾了捡枪,弹匣却遗落在了现场。张×拾起弹匣,忽然想起犯罪分子放下的那个包,一定是爆炸物,他奋不顾身地冲上桥涵,抱起爆炸物拔腿就跑。跑了有40米开外,张×将爆炸物引爆了,这时一列火车开过去……平遥警方向刘光庭和处长展示了弹匣及在现场提取的引爆炸药的电池残骸。    
    听完介绍又查看了现场,刘光庭感觉不大对劲,便对处长说:“此案有疑点……”    
    [案例三]:    
    1998年6月,定州市公安局城区一派出所侦破一起盗窃案时,查获的赃物中有1辆摩托车,当时有两个人都自称是失主,争着认领。不可能有两个失主啊,但因车上的号码全都锉掉了,无法确认谁是真正的失主。怎么办?这时他们想到了刘光庭。    
    [案例四]:    
    1991年8月31日夜,蒿城市正公村张×家拖拉机被盗,通过摸排,兴安乡宫村张某(男,28岁)可疑,由于铝制出厂牌毁坏,没有任何证据,张某死不供认,此案久拖未结。    
    蒿城警方马上派人去找刘光庭……    
    人们不禁会问:刘光庭是谁?


《刑侦前沿》 第一部分第一章 人生开局(1)

    1934年1月,刘光庭出生在天津市南开区一个工人家庭。因家里穷,上学选在离家较远的广仁堂小学,那是个慈善机构办的学校,不用交学费。    
    一家三代人睡在一铺炕上,挤得翻不过身,夜里睡不安稳,早晨起不来,为此刘光庭常常迟到。为此,学校多次让他“叫家长来”。他自尊心强,觉得忒没面子,小学上到5年级就辍学了。    
    在家呆了一年,刘光庭还想上学,但不想上6年级,打算直接考初中。他在家那一年没闲着,始终坚持自学,考试榜文发布出来一看,名列第一。可是刚读了一年,母亲嫌这个学校收费太高,不想让他继续读下去,于是他再次辍学。    
    听说二中收费低,翌年,刘光庭报考二中,考了个第四名,插班到初中二年级。不料,初二年级未上完,又有了变化……    
    1949年2月2日,北平(京)和平解放,解放军组建南下工作团,一分团在北京,二分团在天津,边招募人马边培训。    
    那时,刘光庭还不满15岁,见解放军挺胸昂首步伐整齐地走在天津街头,引来无数羡慕的目光,心里直痒痒。可是,回家跟父母一商量,父母却不同意,说他还小,这一去不知千里万里,让大人不放心。    
    奶奶反驳说:“都十六(老人们都讲‘虚岁’)啦,该顶门立户了,还小?”    
    奶奶拉着刘光庭的手说:“走,奶奶送你去!”    
    刘光庭换上军装不久——1949年7月——即随军南下,取道郑州、武汉、江西樟树、吉安,到达赣州时,传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稍作休整后,进军广东。1949年10月18日部队开进广州,半个月时间解放广东全境。而后向西,打到桂(广西)越(越南)边界,又折回雷州半岛,渡海作战,解放海南岛。    
    仗打完了,国家需要建设。    
    1953年,刘光庭被保送到湖南农学院林学系。建国前提干,海南战役中荣立三等功,这些也许在部队算不得什么,但在地方,在学校,他这个不到20岁的年轻学子,头上有着如此光环,往往被人另眼看待。但他清醒地意识到,过去的一切属于昨天,今天自己是学生,功课学不好说别的都没用。由于顺利完成角色转换,刘光庭在校学习成绩优异。    
    毕业后,刘光庭分配到湖南省农林厅。    
    刘光庭善于把在学校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工作实践,同时,他勤于总结经验,并且使之提升到理论高度,其《慈利植桐经验》、《隆回松毛虫调查》等文章相继在《中国林业》杂志上发表。    
    人的情感是很微妙的,刘光庭忽然怀念起一个叫赵心水的人。    
    赵心水是43军129师宣传队队长,后来成为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曾导演过《冰山上的来客》。刘光庭在赵心水麾下的时候,只觉得他对部下管束甚严,并无过多依恋,现在,他们天各一方了,赵心水的形象在他心中却日益完美起来。50年后,忆起往事,刘光庭说:“赵心水有才华,白天部队发生的事,他晚上加个班,第二天节目就写出来了。”    
    由于对赵心水的崇敬,文艺创作像块磁石一样吸引着他。刘光庭开始订阅文学期刊,关注当代作家与作品,年届七十的时候,提起五十年代活跃在文坛的作家与流派,他仍像个老学究背诵“子曰时习之”般烂熟。    
    刘光庭下乡搞调查,一位领导的爱人要回家,正巧去同一个方向。领导对刘光庭说:“你们一起去吧,正好给我爱人做个伴儿。”    
    路遇一个老妇,领导的爱人热情地与那女人攀谈多时,分手后领导的爱人对刘光庭说:“刚才那女人是她表姨,小时候被卖到湖北,与家人失散多年,已经在外面结婚生子了。解放后,几经周折,才与家人取得联系,这次是和她男人一起回来探亲的。”刘光庭刨根问底,领导的爱人向他讲起了那个女人的坎坷经历。    
    到了目的地,刘光庭心情仍然不能平静,他以那个女人为原型,写了篇两千字的特写,题为《卖出去的姑娘回来了》,被《湖南日报》采用,随后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    
    从此,刘光庭的写作热情一发不可收,业余时间几乎全都用在了读书与写作上,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在省以上报刊发表各类题材的作品近十篇。他的小说《砍树》投给《新苗》,编辑觉得作品基础不错,建议他改一改。稿子没改完,反右运动席卷而来,那位编辑被打成右派,刘光庭因与那位编辑有通信往来,便成了罪状,说他搞什么文艺沙龙,组织裴多菲俱乐部,非要让他交待与右派分子的关系。    
    刘光庭不服,于是又让他端正对运动的态度。    
    刘光庭15岁参军,家庭出身清白,在他身上找不到缺口,虽然右派分子帽子在头上绕来绕去,但他终于逃过了这一劫。    
    反右过后,刘光庭心有余悸,扔掉了心爱的笔,发誓今生再不沾文艺的边儿。“文革”期间,他所在的ABC厂与北京来的一大批被打成牛鬼蛇神的文化人,同住山西省长治市漳头公社辖区,听说丁玲也在其中,他曾多次想前去拜访,但犹豫再三终未成行。若干年后,他仍心存遗憾。    
    刘光庭少小离乡,由于战斗、学习、工作紧张,政治环境宽松,倒也不怎么想家,有时想也是一时半会儿,转过头就忘了。经过1957年“反右”运动,虽然人还是那些人,单位还是原来那个单位,但气氛不同了,他感到压抑,感到心灰意冷,感到孤独,他开始想家了,想亲人,想海河两岸的那片故土……    
    刘光庭调到天津市南开区公安局,分派他到刑警队。人们从言谈话语中流露,受领导器重的都去干外事警,搞“政保”、“经内保”也比刑警高级,交通、消防、刑事三个警种都比较艰苦,不大有人愿意干,不被人瞧得上。刘光庭没有高级不高级的感觉,认为抓坏人、破案才是警察的“正宗”,干别的只能算辅助。刘光庭热爱刑警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刑警队有点像军队。    
    一天,夜里12点多,刘光庭刚睡下,就被喊去出现场。    
    案情发生在冰窖胡同5号,犯罪分子杀人后又放了把火。这里归万德庄派出所管辖,他们最先接到群众报案。按照程序,派出所应马上向分局刑警队值班室报案,再由值班人员酌情向有关领导报告。这次因为案情重大,派出所的人急了,直接把电话打到局长那里,过后才想到忘了通知局值班室,然后才又打电话把他找来。所以,刘光庭接电话时,局长、教导员已经到他跟前了。    
    “事先没接到电话呀……”刘光庭辩解说,“我刚撂电话,你们就进来了。”    
    “你还敢顶嘴?”教导员严肃中包含着关护,“少说话,快走!”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