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5423-刑侦前沿 >

第2章

5423-刑侦前沿-第2章

小说: 5423-刑侦前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还敢顶嘴?”教导员严肃中包含着关护,“少说话,快走!”    
    案发现场为两间平房,门窗被水浇过,尚有余烟。    
    屋内到处是水痕,地面有薄薄一层积水,踩上去有响声。


《刑侦前沿》 第一部分第一章 人生开局(2)

    一个老太太躺在地上,一根火筷子从嘴里穿进去,从脖子后透出,尖端插在土里。    
    老太太身上的棉裤有明显被火烧过的痕迹。火炉翻倒在地,煤球已经灭了火。地上散落着几颗伊拉克枣,还有一些枣核。    
    老太太双眼被她自己的腿带子捆着,气息尚存,不时发出呻吟。    
    这家人邻居不多,群众有一定常识,现场保护得较好。    
    这个家穷得叮儿当儿的,杀一个老太太干什么?    
    火筷子是烧红后扎进去的,直接拔下来可能会破坏大动脉,造成死亡。    
    挪开老太太的体位,连同火筷子一起,把老太太抬上救护车。局长说:“刘光庭和被害人一起去医院,其他人留在现场。”    
    到了医院,有人安排刘光庭到隔离室换衣服。    
    走出隔离室,刘光庭有点发蒙,手脚没地方放。外科主任急于抢救被害人,见有人站的不是地方,伸手掠过脖领子:“往哪儿站?!”有人向主任解释,说他是公安局的。主任有点不好意思地说:“你穿白大褂,又觉得眼生,我还以为你是新来的实习生呢。对不起,误会误会。”    
    如何拔下火筷子,大夫费了一番周折,刘光庭想到在部队时学到的常识:刺刀两侧各设一道风口,不仅便于向里插和向外拔,而且拔刀时会把风带进敌人体内,容易致其死命。受此启发,刘光庭向大夫建议拔火筷子时应该注意采取何种位置、角度,如何止血,大夫觉得有道理,表示肯定。    
    勘查现场有四个基本要求,即及时、全面、细致、客观。凡是能看到的地方都要尽量看到;凡是能走访到的人尽量走访到,其中包括报案人、当事人、受害人,如此便能找到线索来源,确定侦查范围,采取相应措施。刘光庭明白,他是侦查员,老太太是被害人,领导派他来,不是让他当陪床,而是让他寻找破案线索。    
    刘光庭琢磨,领导为什么叫我随被害人到医院来,难道仅仅为了给她做个伴吗?不会的。于是,他琢磨案情:    
    犯罪分子为什么捆住被害人的双眼?可能是熟人。     
    老太太是否感觉出这个人是谁?    
    万一人救不活咋办,能不能在她临死前,从她口里得到点线索?    
    即便她能救活,等她恢复健康再从她口中获取线索,罪犯逃窜怎么办?早一点得到线索,不是可以早一点破案吗?……    
    这才是领导的意图呢。刘光庭对自己的判断很自得。    
    处理完创口,刘光庭对大夫说:“我能不能问她几句话?”    
    大夫眼睛一瞪:“病人情况都看见了,你是想要她命啊?!”    
    几个小时后,老太太发出“啊,啊”的声音,似乎有话要说。刘光庭精神为之一振,他见大夫不在场,赶忙跟护士说好话,希望能通融一下。护士左右望望,见没别人,便与他一起向老太太问话。老太太断断续续地说:“枣……裤……”可供参照的东西太少,刘光庭始终未弄明白老太太想说什么。刘光庭指着裤子问:“裤子?”老太太摇头。刘光庭问:“你说的是哪个人的名字?”老太太已经失去知觉,没有任何表示。    
    刘光庭向领导汇报,说老太太死前只说了两个字,一个是“枣”,一个是“裤”。    
    枣肯定是指伊拉克枣,裤指的是什么?    
    经过排查,侦查人员将目标锁定老太太的儿子。老太太有一儿一女,女儿叫淑珍,儿子叫留库,乳名小库。联想到老太太临终前说“裤(库)”,又进一步证实了侦查人员的判断,案件出现重大转折,很快便真相大白。    
    老太太56岁,有一儿一女,女儿已结婚另过,她与儿子一起生活。到了谈婚论嫁年龄,儿子连谈几个对象,都一一告吹。小伙子长得溜光水滑儿的,没的挑,女方不同意是嫌他家穷。而且不仅仅穷,老太太还有癫痫病,说不上什么时候发作,抽起风来嘴吐白沫,人事不省。因为病的时间太长了,神经受了伤害,头脑也不怎么好使,半傻不呆,裤子总是潮乎乎的挂着尿碱。生活都不能自理,房间里盆碗朝天,简直没有下脚的地方,霉变味臊气味直冲鼻子。    
    最近,小伙子又谈了个对象,女的挺同意,但到家一看就犹豫了,吹吧,舍不得小伙子,不吹吧,实在接受不了他母亲。女方越不坚定,小伙子追得越紧,最后女方跟小伙子摊了牌:    
    继续谈下去也行,但要想结婚,得先把你妈处理了。    
    小伙子想,这回要是再吹了,这辈子只有打光棍了。他前思后想,觉得无路可走,于是就下了狠心。    
    这天,儿子给他妈买了半斤伊拉克枣,趁老太太吃枣的当口,他从背后把她双眼捆住。母亲挣扎双臂,好像想要什么东西,这时,儿子已经操起通红的火筷子,朝母亲嘴里扎进去……    
    陪被害人在医院里忙活好大半天,一句有用的线索没挖出来,人家侦查员那边案子已破了,自己什么有意义的工作也没做……刘光庭非常沮丧。    
    因为他是新手,工作中也没有什么值得责备的,公安局刑警队整天泡在案子里,一个案子办完,另一个案子又接上了,对他谁也没往心里去。可是,他自己心里那股别扭劲怎么也过不去。    
    那个时候,强调住集体宿舍,警员们轮班,3天可以回一次家。刑事案件有个规律,夜间发案明显高于白天,刘光庭还没结婚,没事很少往家跑,几乎天天住在队里,这样一来,他出现场的机会就多。工作中,他发现勘查现场非常重要,任何一个细节、任何一点蛛丝马迹,都可能对案件侦破起到预想不到的作用,因此他对现场的针头大的线索都格外留心,并且做到腿勤、手勤、脑勤。因没有家小拖累,刘光庭时间充裕,他经常下到派出所搞调查,了解社情,尽量多接触社会。委托商店、废品站,是贼销赃的地方,有空就去转转,发现问题更好,没有问题也能丰富知识,开阔眼界。


《刑侦前沿》 第一部分第一章 人生开局(3)

    1963年衡水发大水,天津杨庄子第一汽车运输公司运送的救灾物资里,少了40条汽车内胎。杨庄子归红桥区管辖,红桥公安分局接到报案后,立刻展开调查,并向全市各分局发出协查通报。    
    南开区靶挡道有个旧货市场,入夜开市,白天收摊子,人称“鬼市”,刘光庭接到协查通报后,几乎每天去那里转一趟。这天,他又起了个大早,天刚放亮就到了“鬼市”,想趁收市之前统统查看一遍。    
    忽然,发现有个人卖皮衩裤,刘光庭过去一看,是汽车内胎改造的。他伸手捻了捻,又抻了抻,说:“你这东西,摸着挺厚实,结实吗?”    
    卖皮衩那人乜斜着眼说:“你说嘛呢,不结实,你睁大眼好好看看,这是嘛做的?”    
    刘光庭问:“嘛做的?”    
    那人说:“得得得,您是外行,我不跟您说,您忙您的去吧啊!”    
    逛旧货市场,刘光庭总结出“三个对照”:一、卖的东西与卖主的身份相对照,即货物来源与卖主职业是否相称;二、把成件的东西改造之后,其价值是否相称;三、所卖货物与交易场所是否相称。    
    根据经验判断,皮衩来路不明,刘光庭打定主意稳住那人。    
    “您别着急,褒贬是买主。”他说,“你还有多少,少算点钱,我多买几条。”    
    那人问:“您想要多少?”    
    刘光庭说:“得看你货怎么样,价钱怎么样?”    
    那人说:“货你放心,价钱好商量。”    
    绕来绕去,刘光庭把那人给绕住了,答应带刘光庭跟他去看货。    
    那人把刘光庭领到家里,指着一堆汽车内胎说:“看看,都是这东西改的,质量还能错得了?你打算要多少吧,你走后我就下料,用不了几天就做出来了。”    
    “要订金吗?”生意谈妥后刘光庭说,“今天出来太急了,身上没带那么多钱,您要是信得过我,到时候我带钱来提货,您要是不放心,我这就回去拿钱。”    
    那人打了个怔,说:“不是我信不过呢,嘛事都怕有个想不到,你交了订金,我也就放心了。”    
    那人又补充说:“您也放心啊,再有多少人想要,我得先紧着您不是。”    
    那人要订金,正中刘光庭下怀,他立刻离开现场,到外边找了个电话,向领导作了汇报,然后潜伏下来,监视动静。    
    时间不长,刑警队的同事赶到,经刘光庭引导,将盗窃分子人赃俱获。    
    六十年代,我国警校不多,毕业生少得可怜,为数不多的警校毕业生往往被留在上级公安机关,能分到分局一级的可以说是很少。    
    分局只有半个法医,不是科班,需要鉴定时得去市局。有两三个技术人员也是由侦查员兼着,痕迹、法医、化验、照相,哪有窟窿堵哪。领导要求民警要一专多能,刘光庭对技术有兴趣,自然也不甘落后,现场勘查时主动往前上,因为他文化基础高,头脑清楚,技术上有工作也愿找他。久而久之,仿佛他就是技术人员了。有时候,领导征求他意见,让他谈谈看法,这便无形中给他增添了压力:好歹自己也是个大学生呢,领导一问三不知,脸往哪搁?    
    刘光庭发现,当个合格刑警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比如:    
    锁分多少类、多少种、多少型号,各种锁的名称、特点、性能、构造、外观、产地;    
    破门的方法有撬、拨、端、踹、撞,不同方法造成的痕迹有何不同?    
    犯罪分子常用的作案工具有哪些?开锁用什么?撬门窗用什么?砸保险柜用什么?这些工具在客体上会留下什么痕迹?    
    想要把一件事情表述清楚,需要有相关知识,最起码得知道各部位的名称。向领导汇报案情,说犯罪分子从窗户入室,首先你自己得清楚哪是棂、哪是框、哪是上档、中档、下档……否则就说不明白。生活中处处有学问,门门学问都说不定什么时候与案情有关。    
    当时立案标准,以月工资为限:盗窃财物折合人民币达到一个职工一个月的工资时,即可定为盗窃案。那时,人们的财物比较单一,盗窃分子偷盗手表、自行车较为普遍。自行车,全国就那么几个牌子,不难辨认。相对而言,手表就显得复杂了。经过阅读资料,走访业内人士,刘光庭得知,我国现有的进口表分为:一类一等、二等、三等;二类一等、二等;三类、四类、五类;六类一等主要是日本表;六类二等主要是法国表、英国表;还有苏联表。各类各等合起来不下二三百个品牌,刘光庭走访表店,辨别各种表的典型标志。    
    后来,刘光庭对铜器发生了兴趣,特别是古代货币,真正下了一番功夫,作了系统研究,从贝币、布币、刀币直到铜钱,都能讲出来龙去脉。为了学习文物知识,他曾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