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诊断学第七版教材 >

第153章

诊断学第七版教材-第153章

小说: 诊断学第七版教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程中,可让针随呼吸摆动,不需要用血管钳固定穿刺针头,以免损伤肝组织。当注射器抽
满脓液时,应先钳夹橡皮管,再拔下注射器,排出脓液,再将空注射器与橡皮管连接,再
松开钳夹的橡皮管进行抽脓。
    6.注意抽出脓液的颜色与气味,尽可能抽尽脓液,如脓液黏稠,则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
后再抽;如抽出脓液量与估计不符,则应变换针头方向,以便抽尽脓腔深部或底部的脓液。
    7.拔针后用2%碘酊消毒,无菌纱布按压数分钟,胶布固定,加压小砂袋,并用多头
带将下胸部扎紧,术后观察同肝脏穿刺活体组织穿刺术。
附录一  临床常用诊断技术
    8.如脓腔较大需反复穿刺抽脓者,可经套管针穿刺后插入引流管,置管于脓腔内持
续引流脓液。
    【注意事项】
    1.术前检测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型。
    2.穿刺前进行胸部X线、肝脏B超检查测血压、脉搏。
    3.术前应向患者作好解释,嘱穿刺过程中切勿咳嗽,并训练深呼气末屏气的动作。
    4.术前1小时服地西泮10mg。
    5.术后应密切观察有无出血,胆汁渗漏、气胸、损伤其他脏器和感染的征象。
    6.肝穿刺抽脓时进针最大深度不能超过8cm,以免损伤下腔静脉。
(傅志君)
七、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
    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肾活检,renal biopsy)是诊断肾脏疾病尤其是肾小球疾病必不可
少的重要方法,为临床医师提供病理学诊断依据,对确定诊断、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均有重
要意义。肾活检技术应用已有50余年历史,其方法有开放性肾活检、经静脉肾活检、经皮
穿刺肾活检等,目前最常用的是经皮穿刺肾活检。
    【适应证】
    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1)急性肾炎综合征伴。肾功能急剧下降,怀疑急进性肾炎或治疗后病情未见缓解。
    (2)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3)无症状性血尿。
    (4)无症状性蛋白尿,持续性尿蛋白》1g/d。
    2.继发性肾脏病  临床怀疑但不能确诊或为明确病理诊断、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可
以行肾活检,如狼疮。肾炎、糖尿病肾病、肾淀粉样病变等。
    3.疑为遗传性家族性的肾小球疾病(Alpot’t综合征、薄基底膜病、Fabry’s病等)。
    4.急性肾衰竭  病因不明或肾功能恢复迟缓时应及早行肾活检,以便于指导治疗。
    5.缓慢进展的肾小管、。肾间质疾病。
    6.移植肾疾病
    (1)原发病再次导致移植肾发病。
    (2)移植肾的肾功能下降。
    (3)移植肾排斥反应。
    (4)环孢素等抗排斥反应药物引起的肾毒性损害。。
    【禁忌证】
    1.绝对禁忌证
    (1)孤立肾。
    (2)精神病,不能配合者。
    (3)严重高血压无法控制者。
    (4)有明显出血倾向者。
    (5)固缩肾。
574
附  录
    2.相对禁忌证
    (1)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结核、肾盂积脓、肾周围脓肿等。
    (2)。肾脏恶性肿瘤或大动脉瘤。
    (3)多囊肾或肾多发性囊肿。
    (4)肾位置不佳,游离肾。
    (5)慢性?肾衰竭,虽然原发病不一,但发展到肾衰竭期则肾脏病理基本一致,可以不
穿刺。如慢性肾衰时肾体积不小,基础肾功能尚可,肾功能损害存在可逆因素可以穿刺。
    (6)过度肥胖、大量腹水、妊娠等不宜穿刺。
    (7)严重心衰、贫血、休克、低血容量及年迈者不宜穿刺。
    【穿刺方法】
    1.穿刺针:有Me:nghini型穿刺针和Tru—cut型穿刺针等负压吸引穿刺针;也有手动、
半自动和自动穿刺针等,一人操作。
    2.经皮肾穿刺定位多用B超定位,测右肾下极至皮肤的距离及。肾厚度。一般先选右
?肾下极,约相当于第1腰椎水平,第12肋缘下O.5~2.Ocm,距脊柱中线6~8cm。近年
多用B超穿刺探头实时定位,采用自动穿刺针,直视下可见穿刺针尖部位,准确定位于。肾
脏下极,ls内自动穿刺针套管针快速自动切割。肾脏下极,组织长约1.6~2.Ocm,突出优
点是定位更为准确、并发症少,几乎无肉眼血尿。
    3.体位:病人取俯卧位,腹部肾区相应位置垫以10~16cm长布垫,使肾脏紧贴腹
壁,避免穿刺时滑动移位。
    4.常规消毒局部皮肤,术者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2%利多卡因作穿刺点局麻。
    5.根据B超测量的皮肾距离,于病人吸气末屏气时用腰穿针试探刺人,观察到针尾
随呼吸摆动后,退出腰穿针,边退边注入2%利多卡因,同时测皮肤至肾距离。
    6.穿刺针刺人,到?肾包膜脂肪囊时随呼吸摆动。令病人吸气末屏气(用负压吸引穿
刺针时,此时助手抽吸造成负压),立即快速将穿刺针刺入肾实质3cm左右取组织并迅速
拔出,嘱病人正常呼吸。助手加压压迫穿刺点5min以上。
    7.标本的分割与处理?肾脏病理应包括光镜、免疫荧光和电镜检查,对标本分割和保
存有不同要求。电镜:切割至O.5mm大小,用2%~3%戊二醛固定,4℃保存;免疫荧
光:切割至3~5mm大小,用生理盐水,一20℃保存;光镜:其余部分标本放入10%甲
醛固定液内用作光镜检查。
    【注意事项】
    1.术前准备  应作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血红蛋白及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凝血
酶原时间检查;训练病人呼吸屏气动作;尿常规、中段尿细菌培养排除上尿路感染。拍摄
肾区平片帮助定位,作肾B超排除孤立肾、多囊肾等。有严重高血压时应先控制血压。
    2.术后观察处理  可以选择使用砂袋压迫,腹带包扎腰腹部。卧床制动24h,密切观
察血压、脉搏及尿液改变。有肉眼血尿时,延长卧床时间,饮水。一般在24~72h内肉眼
血尿可消失,持续严重肉眼血尿或尿中有大量血块时,注意病人有可能出现失血性休克,
给予卧床,应用止血药,输血等处理;如仍出血不止,可用动脉造影发现出血部位,选择
性栓塞治疗,或采用外科手术方法止血。
    3.并发症  ①血尿;②肾周血肿;③感染;④损伤其他脏器(肝、脾);⑤。肾撕裂
伤;⑥动静脉瘘形成;⑦肾绞痛;⑧大量出血导致休克等。
(陈文彬唐万欣)
I乱蠹叠群影譬t擗雾蘩F
附录一  临床常用诊断技术
八、骨髓穿刺术及骨髓活体组织检查术
    (一)骨髓穿刺术
    骨髓穿刺术(b()ne!marrow puncture)是采集骨髓液的一种常用诊断技术。临床上骨
髓穿刺液常用于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也可用于造血干细胞培养、细胞遗传学分析及病原生
物学检查等,以协助临床诊断、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等。
    【方法】
    1.选择穿刺部位①髂前上棘穿刺点:髂前上棘后l~2cm处,该处骨面平坦,易于
固定,操作方便,危险性极小。②髂后上棘穿刺点:骶椎两侧、臀部上方突出的部位。
③胸骨穿刺点:胸骨柄、胸骨体相当于第1、2肋间隙的部位。此处胸骨较薄,且其后有大
血管和心房,穿刺时务必小心,以防穿透胸骨而发生意外。但由于胸骨的骨髓液丰富,当其
他部位穿刺失败时,仍需要进行胸骨穿刺。④腰椎棘突穿刺点:腰椎棘突突出的部位。
    2.体位采用髂前上棘和胸骨穿刺时,病人取仰卧位;采用髂后上棘穿刺时,病人
取侧卧位;采用腰椎棘突穿刺时,病人取坐位或侧卧位。
    3.麻醉  常规消毒局部皮肤,操作者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然后用2%利多卡因
做局部皮肤、皮下和骨膜麻醉。
    4.固定穿刺针长度  将骨髓穿刺针的固定器固定在适当的长度上。髂骨穿刺约
1.5cm,胸骨穿刺约1.Ocm。
    5.穿刺操作者左手拇指和示指固定穿刺部位,右手持骨髓穿刺针与骨面垂直刺入,
若为胸骨穿刺则应与骨面成30'’~40。角刺入。当穿刺针针尖接触骨质后,沿穿刺针的针体
长轴左右旋转穿刺针,并向前推进,缓缓刺入骨质。当突然感到穿刺阻力消失,且穿刺针
已固定在骨内时,表明穿刺针已进入骨髓腔。如果穿刺针尚未固定,则应继续刺入少许以
达到固定为止。
    6.抽取骨髓液拔出穿刺针针芯,接上干燥的注射器(10—m1或201n1),用适当的力
量抽取骨髓液。当穿刺针在骨髓腔时,抽吸时病人感到有尖锐酸痛,随即便有红色骨髓液
进入注射器。抽取的骨髓液一般为O.1~O.2ml,若用力过猛或抽吸过多,会使骨髓液稀
释。如果需要做骨髓液细菌培养,应在留取骨髓液计数和涂片标本后,再抽取1~2m1,
以用于细菌培养。
    若未能抽取骨髓液,则可能是针腔被组织块堵塞或“干抽”(dry tap),此时应重新插
上针芯,稍加旋转穿刺针或再刺人少许。拔出针芯,如果针芯带有血迹,再次抽取即可取
得红色骨髓液。
    7.涂片  将骨髓液滴在载玻片上,立即做有核细胞计数和制备骨髓液涂片数张。
    8.加压固定骨髓液抽取完毕,重新插入针芯。左手取无菌纱布置于穿刺处,右手
将穿刺针拔出,并将无菌纱布敷于针孔上,按压1~2min后,再用胶布加压固定。
    【注意事项】
    1.骨髓穿刺前应检查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有出血倾向者应特别注意,血友病病人
禁止骨髓穿刺检查。
    2.骨髓穿刺针和注射器必须干燥,以免发生溶血。
    3.穿刺针针头进入骨质后要避免过大摆动,以免折断穿刺针。胸骨穿刺时不可用力
过猛、穿刺过深,以防穿透内侧骨板而发生意外。
    4.穿刺过程中,如果感到骨质坚硬,难以进入骨髓腔时,不可强行进针,以免断针。
应考虑为大理石骨病的可能,及时行骨骼X线检查,以明确诊断。
    5.做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时,抽取的骨髓液不可过多,以免影响骨髓增生程度的判
575
附录。菇j00≥?≤lllill:i
断、细胞计数和分类结果。
    6.行骨髓液细菌培养时,需要在骨髓液涂片后,再抽取1~2ml骨髓液用于培养。
    7.由于骨髓液中含有大量的幼稚细胞,极易发生凝固。因此,穿刺抽取骨髓液后立
即涂片。
    8.送检骨髓液涂片时,应同时附送2~3张血涂片。
    9.麻醉前需做普鲁卡因皮试。
    (二)骨髓活组织检查术
    骨髓活组织检查术(bone marrow tfiopsy)是临床常用的诊断技术,对诊断骨髓增生
异常综合征、原发性或继发性骨髓纤维化症、增生低下型白血病、骨髓转移癌、再生障碍
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等有重要意义。
    【方法】
    1.选择检查部位  骨髓活组织检查多选择髂前上棘或髂后上棘。
    2.体位采用髂前上棘检查时,病人取仰卧位;采用髂后上棘检查时,病人取侧
卧位。
    3.麻醉常规消毒局部皮肤,操作者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然后行皮肤、皮下
和骨膜麻醉。
    4.穿刺将骨髓活组织检查穿刺针的针管套在手柄上。操作者左手拇指和示指将穿
刺部位皮肤压紧固定,右手持穿刺针手柄以顺时针方向进针至骨质一定的深度后,拔出针
芯,在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