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诊断学第七版教材 >

第2章

诊断学第七版教材-第2章

小说: 诊断学第七版教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症状和体征  症状(symptom)是患者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
觉。如瘙痒、疼痛、心悸、气短、胀闷、恶心和眩晕等,这种异常感觉出现的早期,临床
上往往尚未能客观地查出,但在问诊时则可由患者的陈述中获得。症状是病史的重要组成
部分,研究症状的发生、发展及演变,对作出初步诊断或印象(impression),可发挥重要
的作用。
    体征(sign)是患者的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可察觉的改变,如皮肤黄染、肝脾肿大、
心脏杂音和肺部哕音等。症状和体征可单独出现或同时存在。体征对临床诊断的建立可发
挥主导的作用。
    3.体格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  是医生用自己的感官或传统的辅助器具(听诊
器、叩诊锤、血压计、体温计等)对患者进行系统的观察和检查,揭示机体正常和异常征
象的临床诊断方法。进行体格检查时应做到既不使患者感到不适,又能获得准确结果,以
期尽早达到明确诊断的目的。
    4.实验室检查(1aboratory examination)  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实验室方法
对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细胞取样和组织标本等进行检查,从而获得病原
学、病理形态学或器官功能状态等资料,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全面分析的诊断
方法。当实验室检查结果与临床表现不符时,应结合临床慎重考虑或进行必要的复查。实
验室检查偶尔阳性或数次阴性的结果,均不能作为肯定或否定临床诊断的依据。
    5.辅助检查(assistant examination)  如心电图、肺功能和各种内镜检查,以及临床
上常用的各种诊断操作技术等,这些辅助检查在临床上诊断疾病时,亦常发挥重要的
作用。
二、诊断学的学习要领
    医学生学习诊断学时,临床课程尚未开始讲授,仅在学习病理生理学和病理学时初步
回毯0鬻0滚。瀵瀑骥鬻糕攀攀
地了解到某些疾病发生时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形态的改变,或仅能应用一些病理生理基础知
识对临床上出现的某些症状和体征作出一定的解释。因此,在这个最初阶段不应该也不可
能要求医学生在学习诊断学时对临床上各种疾病作出准确而全面的诊断。诊断学的任务更
主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接触病人,如何通过问诊确切而客观地了解病情,如何正确地运用
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和嗅诊等物理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方法来发现和收集患
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而了解这些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以阐明哪些征象为正常生理
表现,而哪些属于异常病态征象。联系这些异常征象的病理生理基础,通过反复推敲和分
析思考,便可得到诊断疾病的某些线索,从而提出可能发生的疾病。
    临床资料是诊断疾病的基础,病史、体征、化验和辅助检查结果的收集与正确判断
至关重要。临床资料的获得重要的是要亲自掌握和全面了解。某些局限于系统器官的疾病
可有全身性的临床表现。而某些全身性的疾病也可反映出某局部器官的临床征象。因此,
学习诊断学需掌握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并结合病史分析才可能发现重要的线索。例如问
诊时患者诉头痛,那么必须注意该症状是否由于工作紧张,睡眠不足所致的大脑生理功能
紊乱,或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如颅内炎症或肿瘤等病变导致的颅内压力升高和脑水肿
之故。又如视诊时发现患者皮肤黄染,那么可能会考虑到患者近期是否进食大量胡萝卜素
含量较高的食物引起的生理性皮肤黄染,或是由于胆道疾病所致的胆汁淤积性黄疸,或为
肝病造成的肝性黄疸;抑或由溶血性疾病发生的溶血性黄疸。又如触诊时于右上腹触及包
块,那么其病理生理基础可能是肿大的胆囊,也可能是来自肝脏的肿瘤。再如叩诊时发现
患者两侧胸部均为清音,此系正常肺部的叩诊音,然而,如发现患者一侧下胸部叩诊浊
音,则必须考虑是否存在肺实变、肺不张、胸腔积液或胸膜增厚的病理生理改变。此外,
听诊时闻及患者两肺均为肺泡呼吸音,此为正常生理状态下的呼吸音,但如于某肺野听及
支气管呼吸音,该体征除正常情况下可于气管和主支气管区域闻及外,则应考虑到该区域
有实变的可能。如于某肺野闻及湿性哕音,则可能局部肺泡或支气管内有渗出液滞留,其
病理生理基础多系支气管一肺炎症或有肺水肿存在等。总之,在问诊和体格检查过程中所
发现的每个症状和体征、大多存在着正常生理性、功能性表现或异常病理生理改变的可能
性,在综合分析和思考这些临床表现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正常与异常的鉴别,也会涉及异
常的临床征象间的初步鉴别诊断(differential diagnosis),最后提出可能的诊断来。
    必须强调,诊断学课程中所涉及的诊断。与临床医学各科对疾病的诊断有着一定的区
别。例如内科学对疾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或特
殊检查结果的特点,应用正确的临床思维进行综合、整理、分析和鉴别,最后提出比较符
合患者客观表现的临床诊断。然而,如果要求尚未开始学习临床课程的医学生来掌握如诊
断内科疾病一样来学习诊断学,那么,势必会造成脱离实际,不但诊断不了疾病,而且会
影响对物理检查和一般实验室检查基本技能和方法的掌握。因此,过多地增加有关临床各
学科的内容于诊断学课程中,应予避免。临床医学专业三年级的学生,其实验诊断的教学
内容应有别于检验医学专业,主要是实验的临床应用,而不是检验技术方法的研究和改
进。实验诊断的教学原则应是让学生掌握概念性、普遍性和实用性的内容。因此,实验诊
断教学的重点应使学生掌握实验项目选择的原则,实验结果的分析,以指导疾病的诊断。
至于特殊性、复杂性和高精尖的内容可留待临床各科的教学和继续教育的过程中予以
完成。
    当前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突出表现在诊断领域高新技术的应用,如影像诊断方面有
计算机体层扫描(cT)、仿真内镜、磁共振肠道造影、计算机放射摄影系统(corrlputer
radiography)、数字放射摄影系统(digital radiography)、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正电
子发射断层摄影术(positron eml‘ssion tomography)等。分子生物学方面有DNA重组技
j漤矮穗繁攀j|饕漤溪睡
术、荧光定量PCR技术、基因诊断及计算机生物芯片技术等。这些新技术无疑会给我们
作出诊IN带来巨大的帮助。使我们能更及时、更准确地诊断疾病,从而作出正确的治疗方
案,极大地提高了临床诊断水平。然而,这些检查手段虽能提供更微观,更细致的病理改
变或图像,甚至可以作出病因学或病理学的决定性诊IN,但基本的物理检查方法,如视诊
时检查者视觉所能感受到的直观改变,触诊时检查者经触觉所获得的特殊信息,叩诊时所
发现的叩诊音的变化,以及听诊时所闻及的杂音、哕音的真实音响等,尚难从上述的高新
技术的检查中如实地反映出来。另一方面,据有关研究认为,目前大规模应用高、精、尖
检查技术诊断疾病,虽能解决不少问题,但尚不能完全取代问诊、一般的物理检查和常规
的实验室检查,更不能取代临床医生的诊断思维。因此,如果放弃了最基本的全面系统的
体检和规范的思维程序去考虑和分析问题,不进行成本一效益(cost—effective)分析,盲
目追求高新技术检查,这不仅会扰乱诊断思维,造成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还可能使
诊断陷入误区。所以,对于医学生来说,学习诊IN学既然是为学习临床医学各课程诊断疾
病奠定基础,那么,强调正确熟练地掌握物理诊断和常用一般化验的基本功是不容忽视和
十分必要的。
    从一个医学生到一个临诊时能提出初步诊断的临床医生,是需要经历许多临床实践才
能逐步实现的。学习诊IN学只是一个涉及临床医学课程的重要开端,或仅为步入学习临床
学科的起点或前奏。必须明确,临床医学为实践性极强的一门科学,不可能通过一次学习
即可立即掌握和应用,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反复实践和不断训练,必须由学习诊断学开始,
直至担任见习医生和实习医生乃至住院医生的整个过程中,自始至终地不断反复和继续巩
固。这样才是名副其实地使诊断学不仅成为奠定学习内科学,诊断内科疾病的基础,而且
也是学习临床医学其他各专业课程的基石。
三、建立和完善正确的诊断思维
    一个诊断的正确与否,关键还在于是否拥有正确的临床思维。目前,流行病学和循证
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已蓬勃兴起,给传统的诊断学带来了新的变革。在医学
迅猛发展,临床实践日新月异的今天,临床医生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从众多资料中有效地挑
选出符合客观实际的证据,以作出合理的诊断。因此,如何掌握正确的诊断思维,并将其
运用于I临床诊断中,是每位医学生在学习诊断学时必须注意和开始锻炼的问题。
    面临大量的临床资料,如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地分析和思考问题,是每位临床医师
所必须应对的严峻挑战。症状、体征、化验和辅助检查的结果是一不可分割的整体,不能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抓其一点不及其余,或只见现状不顾历史地去分析和判断问题,否
则,十有八九会发生错误。临床医师之所以要以临床为主,主要在于他面临的是病人、环
境、社会相互作用和动态变化的有机整体。如仅依据某种局部征象或某一检验或辅助检查
的结果贸然作出诊断,往往就会顾此失彼,造成抓不住主要矛盾的局面。目前,一些发达
国家已将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的结果作为临床制定诊治指南的主要依据。即按
照某特定病种的诊断、治疗方法,全面收集所有相关、可靠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结果,并进行科学的定量合成或荟萃分析(meta…analysis),从而得出综
合可靠的诊断或治疗结论。
    正确的临床思维有时不是依靠独立思索而形成的,临床会诊、咨询、讨论等均可起到
互相启发、诱导和取长补短的作用。各级医师在临床实践中所掌握资料的深度、知识面的
广度、分析问题的角度及临床实践的经历均有所差异,某些情况下他人的意见可能正是自
己的疏忽所在。医学领域的范围很广,个人的毕生精力毕竟有限,精通只能是相对而言。
特别是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信息数量成倍增长和专业分科越来越细的今天,专科医师的知
延甏:鬻溪瓷0j蕊鬣麟矮添熬滋然惹遂0j
识更新,更有赖于其他各科和各级医师间的相互渗透和相辅相成。
    一个完整的诊断除需了解解剖学、功能学和影像学的诊断外,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要
尽可能作出病理学、细胞学和病原学的诊断。否则将会造成治疗上的盲目性或延误病情。
临床医师不能满足于或仅停留于临床诊断,亦不能将功能诊断和影像诊断来取代病理学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