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诊断学第七版教材 >

第70章

诊断学第七版教材-第70章

小说: 诊断学第七版教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血病患者MI’V减低;@)Mt’V随血小板数而持续下降,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指标之一。
    2.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  反映血小板容积大小的离散
度,用所测单个血小板容积大小的变易系数(CV%)表示。PDw减少表明血小板的均一
性高。PDw增高表明血小板大小悬殊,见于急性髓系白血病、巨幼细胞贫血、慢性粒细
胞白血病、脾切除、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栓性疾病等。
    (三)外周血血小板形态
    正常血小板胞体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2~3肛m。胞质淡蓝色或淡红色,
中央含细小的嗜天青颗粒。中型血小板约占44.3%~49%,小型占33%~47%,大型占
8%~16%,巨型O.7%~2%。血小板形态变化的意义:
    1.大小的变化  血小板明显的大小不均,巨大的血小板直径可以大至20~50ixm以
上,主要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粒细胞白血病及某些反应性骨髓增生旺盛
的疾病。
    2.形态的变化  正常人血小板为成熟型,也可看到少量形态不规则或畸形血小板,
但所占比值一般少于O.02。颗粒过多、过少的血小板一般比值不超过O.07。异常血小板
的比值超过O.10时才考虑有临床意义。正常幼稚型增多见于急性失血后,病理性幼稚型
增多见于特发性和反应性血小板疾病。当骨髓巨核细胞增生旺盛时,尤其是ITP出现血小
板减少危象和粒细胞白血病时,可以见到大量蓝色的、巨大的血小板。
    3.血小板分布情况  功能正常的血小板在外周血涂片上常可聚集成团或成簇。原发
性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聚集成团可以大至占满整个油镜视野。再生障碍性贫血时,血小
板明显减少。血小板无力症则不出现聚集成堆的血小板。
五、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ete,ESR或血沉率)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
件下沉降的速率,它受多种因素影响。①血浆中各种蛋白的比例改变,如血浆中纤维蛋白
原或球蛋白增加或清蛋白减少;②红细胞数量和形状:红细胞减少时血沉加快,球形红细
胞增多血沉减慢。
    【参考值】男性O~15/1h末;女性O~20/1h末。
    【临床意义】
    1.血沉增快临床常见于:
    (1)生理性增快:12岁以下的儿童、60岁以上的高龄者、妇女月经期、妊娠3个月
以上血沉可加快,其增快可能与生理性贫血或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有关。
    (2)病理性增快
    1)各种炎症性疾病:急性细菌性炎症时,炎症发生后2~3天即可见血沉增快。风湿
热、结核病时,因纤维蛋白原及免疫球蛋白增加,血沉明显加快。
    2)组织损伤及坏死:如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沉增快,而心绞痛时则无改变。
    3)恶性肿瘤:增长迅速的恶性肿瘤血沉增快,可能与肿瘤细胞分泌糖蛋白(属球蛋
白)、肿瘤组织坏死、继发感染或贫血等因素有关。
261
∈;i纛四篇0j攀验j诊i断i。?i ij寨00蒸谳豁jj000j;ijjj
    4)各种原因导致血浆球蛋白相对或绝对增高时,血沉均可增快,如慢性肾炎、肝硬
化、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淋巴瘤、系统性红斑狼疮、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黑热病等。
    5)其他:部分贫血患者,血沉可轻度增快。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
黏液水肿等患者,血中胆固醇高,血沉亦见增快。
    2.血沉减慢一般临床意义较小,严重贫血、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和纤维蛋白原含量
重度缺乏者,血沉可减慢。
六、血细胞比容测定和红细胞有关参数的应用
    (一)血细胞比容测定
    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又称血细胞压积(packed cell volum,PCV)是指
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用抗凝血在一定条件下离心沉淀即可测得。
    【参考值】
    微量法:男O.467±O.039L/L;女O.421土O.054L/L
    温氏法:男O.40~O.50L/L(40~50v01%);平均O.45L/L
    女0.37~O.48L/L(37~48vol%);平均O.40L/L
    【临床意义】血细胞比容测定可反映红细胞的增多或减少,但受血浆容量改变的影
响,同时也受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影响。
    1.血细胞比容增高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液浓缩,血细胞比容常达O.50以上。临床上
测定脱水病人的血细胞比容,作为计算补液量的参考。各种原因所致的红细胞绝对性增多
时,血细胞比容均增加,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时,可高达O.60以上,甚至达0?80。
    2.血细胞比容减低  见于各种贫血。由于贫血类型不同,红细胞体积大小也有不同,
血细胞比容的减少与红细胞数减少并不一定成正比。因此必须将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和
血细胞比容三者结合起来,计算红细胞各项平均值才更有参考意义。
    (二)红细胞平均值的计算
    将同1份血液标本同时测得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和血细胞比容3项数据,按以下
公式可以计算出红细胞的3种平均值。
    1.平均红细胞容积(1Tlean corpLISCular、vollJme,MCV)  McV系指每个红细胞的平
均体积,以飞升(f1)为单位。计算公式如下:
MCV一
生盘查邃主鱼绁堕出查一
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
意孺t,
RBC×10“/L一
    *1L一10”{l
    【参考值】手工法:82~92fl(82~92pm。);血细胞分析仪法:80~100t‘l。
    2.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ean COI?puscular 1~emoglobin,McH)  MCH系指每个
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白的平均量,以皮克(Pg)为单位。计算公式如下:
    McH一笔糟铸燃一型高铲Pg
    *1g一10”Pg
    【参考值】手工法:27~31Pg;血细胞分析仪法:27~34Pg。
    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 pLISCI~tlar: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
  MCHc系指每升血液中平均所含血红蛋白浓度(克数),以g/L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McHc一器尝瓣麓勰一器等兹g/L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测
【参考值】320~360g/L(32%~36%)。
【临床意义】根据上述3项红细胞平均值可进行贫血的形态学分类,见表4—2—4。
表4—2—4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括号内为正常参考值(血细胞分析仪法)
    贫血的形态学分类取决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和血细胞比容测定的准确性。典型
的形态学改变有助于贫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但形态学分类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对贫血患
者的血涂片进行红细胞形态的观察仍然是十分重要的。
    (三)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测定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是反映外周
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由血细胞分析仪测量而获得。其原理是红细胞通过仪器内计
数小孔时,因细胞体积大小不同,得到一个相应大小脉冲,脉冲信号经计算机统计处理获
得RDw值。RDw对贫血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多数仪器用所测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变异系
数(coefficient of variabmty),即RDw—CV来表示,也有的仪器用RDw—SD的报告方式。
    【参考值】  RDW—CV 11.5%~14.5%。
    【临床意义】
    1.用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不同病因引起的贫血,红细胞形态学特点不同,Bassma.n
提出了按McV、RDw两项参数对贫血的新的形态学分类法(见表4—2—5),对贫血的鉴别
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表4—2—5根据MCV、RDW的贫血形态学分类
    2.用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缺铁性贫血和轻型8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均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患者RDw增高,而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
者88%为正常。缺铁性贫血患者在缺铁潜伏期时RDw即有增高,治疗后贫血已得到纠
正,RDw仍未降至正常水平,可能反映体内贮存铁尚未完全补足,故RDw对缺铁性贫
血治疗中的动态监测可能有一定的价值。
七、血细胞直方图的临床应用
    20世纪50年代,coulter研制了电阻抗法血细胞分析仪。血细胞为不良导体,用等渗
电解质溶液稀释的血细胞悬液通过两侧有稳定电流的小孑L时,由于细胞导电性质较电解质
溶液低,小孑L感应区内电阻增加,瞬间引起电压变化而产生一个脉冲信号,称为通过脉
冲。电压变化的程度取决于细胞体积,即细胞体积越大,产生的脉冲越大,脉冲振幅越
高。脉冲信号经过放大、甄别、整形后,送入计数系统,而得到细胞计数结果,同时还提
供细胞体积分布图形。这些显示细胞群分布情况的图形,称为细胞分布直方图(n()too—
gram)。直方图是由测量每个细胞通过小孑L感应区的脉冲累积得到的,与细胞计数同时进
行分析测量。直方图的横坐标表示细胞体积,纵坐标表示细胞的相对数量。体积数据以飞
升(f1)为单位。
    (一)白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
    白细胞经过特殊的溶血剂处理后,细胞失水皱缩,各群细胞之间的体积差异增加。仪
器计算机部分可将白细胞体积在35~450f‘l范围内分为若干通道,细胞根据其大小分别分
配在不同的通道中,从而得到白细胞体积分布的直方图(图4—2—4)。
    白细胞可以根据体积大小区分为三个群,在直方图上表现为三个峰(区)。
    1.第一群是小细胞区(35~90f1)
WBC
RBC
PLT
    图4—2—4血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
胞出现,需要进一步作血涂片显微镜检查,
    (二)红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
主要为淋巴细胞,包括成熟淋巴细胞、
异型淋巴细胞。
    2.第二群是中间细胞区(90~
160f1)  包括单核细胞、原始细胞及幼
稚细胞,以及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
细胞。
    3.第三群是大细胞区(160~
450f1)  包括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以及杆
状核和晚幼粒细胞。
    根据各群占总体的比例可计算出各
群细胞的百分率,如再与该标本的白细
胞总数相乘,即可得到各类细胞的绝
对值。
    白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的图形变化
并无特异性,因图中细胞分群只是根据
细胞体积大小来区分,在1个群体中,
可能以某种细胞为主,如小细胞区主要
是淋巴细胞’,大细胞区以中性粒细胞为
主。由于细胞体积之间有交叉,同一群
中可以包括多种细胞存在,其中任何一
种细胞增多,均可使直方图产生相似的
变化。因此,白细胞直方图只是粗略判
断细胞比例的变化或有无明显的异常细
进行细胞分类计数及形态观察。
红细胞直方图体积分布曲线的显示范围从24~360f1。仪器将大于36fl的颗粒计为红
第j二章=?临昧虹液津槛鹬
细胞,直方图上反映的是生理状态红细胞的大小。在典型的直方图上,可以看到两个细胞
群体:①红细胞主群:从50fl偏上开始,有一个近似两侧对称,基底较为狭窄的正态分布
曲线,又称“主峰”。②小细胞群:位于主峰右侧,约分布在130~185fl区域,又称“足
趾部”。它是一些二聚体、三聚体、多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