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诊断学第七版教材 >

第86章

诊断学第七版教材-第86章

小说: 诊断学第七版教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血和挤压综合征等。另一类较常见的是凝溶蛋白,见于多发性骨髓瘤、浆细胞病、轻链
病等。
    5)组织性蛋白尿(histic proteinuria):由于肾组织被破坏或肾小管分泌蛋白增多所
致的蛋白尿,多为低分子量蛋白尿,以T。H糖蛋白为主要成分。
319
320
释。。惫瓷饕攀遂0jj j鋈穗攀j00j?|jj
    6)假性蛋白尿(false proteinuria):由于尿中混有大量血、脓、黏液等成分而导致蛋
白定性试验阳性。一般不伴有肾本身的损害,经治疗后很快恢复正常。肾以下泌尿道疾病
如:膀胱炎、尿道炎、尿道出血及尿内掺入阴道分泌物时,尿蛋白定性试验可阳性。
    2.尿糖
    【原理】  正常人尿中可有微量的葡萄糖,当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一般为8.88mmol/L
或160mg/d1)时或血糖虽未升高但肾糖阈降低,将导致尿中出现大量的葡萄糖。
    常用的尿糖定性检测方法有班氏法、试纸条法;定量检测方法有邻甲苯胺法和葡萄糖
氧化酶法等。
【参考值】尿糖定性试验阴性,定量为O.56~5.Ommol/24h尿。
【临床意义】  尿糖定性试验阳性,称为糖尿(glycostlria),一般指葡萄糖  ;
尿(glLICOSuna)。
    (1)血糖增高性糖尿:血糖超过肾糖阈为主要原因。①糖尿病最为常见,因胰岛素分
泌量相对或绝对不足,使体内各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率降低,血糖升高,超过肾糖阈出现
糖尿。尿糖除作为糖尿病的诊断依据外,还可作为病情严重程度及疗效监测的指标。②其
他使血糖升高的内分泌疾病,如库欣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肢端肥大症
等均可出现糖尿,又称为继发性高血糖性糖尿。③其他:肝硬化、胰腺炎、胰腺癌等。
    (2)血糖正常性糖尿:血糖浓度正常,由于肾小管病变导致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降低
所致,即肾阈值下降产生的糖尿,又称肾性糖尿,常见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间质性
肾炎和家族性糖尿等。
    (3)暂时性糖尿:①生理性糖尿:如大量进食碳水化合物或静脉注射大量的葡萄糖后
可一时性血糖升高,尿糖阳性。②应激性糖尿:见于颅脑外伤、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
时,…肾上腺素或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或延脑血糖中枢受到刺激,可出现暂时性高血糖和
糖尿。
    (4)其他糖尿:乳糖、半乳糖、果糖、甘露糖及一些戊糖等,进食过多或体内代谢失
调使血中浓度升高时,可出现相应的糖尿。
    (5)假性糖尿:尿中很多物质具有还原性,如维生素C、尿酸、葡萄糖醛酸或一些随
尿液排出的药物如异烟肼、链霉素、水杨酸、阿司匹林等,可使班氏定性试验出现假阳性
反应。
    3.酮体
    【原理】酮体(ketone bodies)是0一羟丁酸、乙酰乙酸和丙酮的总称。三者是体内脂
肪代谢的中间产物。当体内糖分解代谢不足时,脂肪分解活跃但氧化不完全可产生大量酮
体,从尿中排出形成酮尿(ketonuria)。酮体的检测实际上是测定丙酮和乙酰乙酸。常用
的检测方法有朗格(Lange)法、酮体粉法和试纸条法。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
    (1)糖尿病性酮尿:常伴有酮症酸中毒,酮尿是糖尿病性昏迷的前期指标,此时多伴
有高糖血症和糖尿,而对接受苯乙双胍(降糖灵)等双胍类药物治疗者,虽然出现酮尿,
但血糖、尿糖正常。
    (2)非糖尿病性糖尿:高热、严重呕吐、腹泻、长期饥饿、禁食、过分节食、妊娠剧
吐、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等,因糖代谢障碍而出现酮尿。
    4.尿胆红素与尿胆原
    【原理】  由于肝及胆道内外各种疾病引起胆红素代谢障碍,使非结合胆红素及结合胆
红素在血中潴留,后者能溶于水,部分可从尿中排出为尿胆红素(urine bⅢrubin);结合
。i一||?||i}蠹    j    j灞渺l,)
铎四蕈j摊、世颧、分泌勘及体澈埝溅|:ik鱼邕
  …0  i    l—l|。  ?|0|、、。
胆红素排入肠道转化为尿胆原(urobilinogen),从粪便中排出为粪胆原,大部分尿胆原从
肠道被重吸收经肝转化为结合胆红素再排入肠道,小部分尿胆原从肾小球滤出和肾小管排
出后即为尿中尿胆原。尿胆原与空气接触变成尿胆素。尿胆红素、尿胆原和尿胆素三者共
称尿三胆,前二者称尿二胆,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检测项目,常用的检测方法是试纸
条法。
    【参考值】正常人尿胆红素定性阴性,定量≤2mg/L;尿胆原定性为阴性或弱阳性,
定量≤10mg/L。
    【临床意义】
    (1)尿胆红素增高见于:①急性黄疸性肝炎、阻塞性黄疸。②门脉周围炎、纤维化及
药物所致的胆汁淤积。③先天性高胆红素血症Dubin—Johnson综合征和Rotor综合征。
    (2)尿胆原增高见于肝细胞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尿胆原减少见于阻塞性黄疸。
    (四)显微镜检查
    尿沉渣检测是对尿液离心沉淀物中有形成分的鉴定。传统的尿沉渣检测包括用显微镜
对尿沉渣进行定性、定量检查以及各种有形成分的计数检测;现在可用尿液分析仪(试纸
条法)及尿沉渣自动分析仪,对尿中某些有形成分进行自动检测。
    尿沉渣检测标准方法为:取新鲜混匀的尿液10ml于离心管内,以1500r/min离心
5min,弃去上清液,留取O.2m1沉渣液,混匀后用下列方法检查:①玻片法:移取1滴
(约,50/;1)混匀的尿沉渣液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后,低倍镜(10×10)下观察20个视
野,管型以每低倍镜视野(I。P)平均数报告;高倍镜(10×40)下鉴定管型类型,细胞
以每高倍镜视野(HP)平均数报告。有时以+、++、+++、++++分别表示细胞
数5~10个/HP、10~15个/HP、15~20个/HP和大于20个/HP。②尿沉渣定量分析板
法:本法是用特制的尿沉渣定量分析板(如FAST—READlO)替代玻片,并以每扯l尿沉
渣中各种成分的数量报告之。③尿沉渣定量分析工作站(如DiaSys corporation)法:可
对制备好的尿沉渣液自动定量取样、混匀和涂片,镜检后自动冲洗,作定量报告。必要
时,可对制备的尿沉渣液进行染色,使沉渣中某些成分显色,提高镜检的灵敏度和可靠
性。尿沉渣检测可提供许多有用的信息,这是试纸条法不能取代的,主要检测细胞、管型
和结晶等。
    1.细胞尿内常见的各种细胞(图4—4—1)
    (1)红细胞
    【原理】尿沉渣中不染色红细胞(erythrocyte)典型形状为浅黄色双凹盘状。但受
PH、渗透压及红细胞来源的影响,可发生变化。碱性尿中红细胞边缘不规则,高渗尿中
红细胞因脱水皱缩,呈表面带刺、颜色较深的桑葚状;低渗尿中红细胞因吸水胀大,并可
有血红蛋白逸出,呈大小不等的空环形,称红细胞淡影(blood shadow)。肾小球源性血
尿(glomerular hematuria)时,红细胞通过肾小球滤过膜时,受到挤压损伤,在。肾小管中
受到不同pH和渗透压变化的影响,呈多形性改变。非肾小球源性血尿(non—glomerular
hematuria)时,红细胞形态类似外周血中的红细胞,呈双凹盘形。
    【参考值】  玻片法平均O~3个/HP,定量检查0~5个/“l。
    【临床意义】尿沉渣镜检红细胞》3个/HP,称为镜下血尿。多形性红细胞》80%
时,称肾小球源性血尿,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炎、慢性肾炎、紫癜性肾炎、
狼疮性。肾炎等。多形性红细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