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抗战之责 >

第14章

抗战之责-第14章

小说: 抗战之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进一步研究处理西安事变的方针。中共中央于12月19日召开了政治局会议。毛泽东在会上强调指出:“目前问题主要是抗日问题.不是对蒋个人的问题。”“我们主要是要消洱内战与不使内战延长。”张闻天在会上提出:“我们的方针应确定争取成为全国性的抗日,坚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方针。”“我们应尽量争取时间,进行和平调解。”根据会议精神,中共中央在当天向党内发出的指示中,表明了解决西安事变的基本方针,即“坚决停正一切内战一致抗日的组织者与领导者的立场,反对新的内战,主张南京与西安间在团结抗日的基础上,和平解决。” 
  12月22日,宋子文、宋美龄等飞抵西安。在宋氏兄妹的开导下、蒋介石权衡利害关系,开始采取合作态度。他委托宋氏兄妹作为他的全权代表与西安方面谈判,并暗示愿改组政府,三个月后召开救国会议,改组国民党,同意联俄联共。同时他提出,对于商定的条件,以“领袖人格”保证执行而不作书面签字。 
  12月23日上午,南京方面与张学良、杨虎城、中国共产党三方面举行正式谈判。南京蒋方代表是宋子文。在基本8条谈妥后,周恩来于24日晚与蒋介石直接面谈。在《周恩来选集》73页中有以下记述: 
  蒋介石向周恩来作了三点表示: 
  (1)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统一中国.受他指挥; 
  (2)由宋子文、宋美龄、张学良全权代表他与中共解决一切; 
  (3)他回南京后,周恩来可直接去谈判。 
  1936年12月28日,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发表《关于蒋介石声明的声明》,针对蒋介石在12月26日发表的《对张杨的训词》,公布了蒋介石所允诺的条件。要求蒋介石不打折扣地实践诺言,真正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1937年1月8日,中共中央和苏维埃中央政府发出《为号召和平停止内战通电》、坚决要求南京当局立刻下令停止军事行动,召开全国救国会议,使国内和平立即实现。通电指出: 
  “蒋先生应挺身而出,制止祸国殃民之内战重新爆发。……因为蒋先生曾经担保中国内战不再发生,这次事变对于蒋先生之政治人格与其‘言必信,行必果’之格言,实为重大之试验。” 
  “1936年12月26日,当委员长安全回到南京的时候,举国欢腾的热忱是令人感动的。自从1926年北伐以来,蒋委员长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全国团结力量的震撼!但是'先安内后攘外'的既定政策却因此而改变。” 
  这个举国欢腾的热忱是因为蒋委员长安全回到南京呢?还是因为蒋接受了中共的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呢? 
  蒋委员长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全国团结力量的震撼,这个震撼所表达的意愿是什么?显然不是'先安内后攘外',而是“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作品相关 《一寸》中篡改的历史(二)
 
  《一寸山河一寸血》中篡改的历史'转帖来自铁血论坛' 
  Hcxy2000关于转贴前的话: 
  很遗憾,因为小说的原因,在书评里已经有了关于国共两党在抗战时期贡献的争论。作者的观点很明确,在抗战的人群里,只有中国人,只有华夏儿女,没有政党之分! 
  要抗战,必然需要自身的壮大,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共产党人抓住了机遇,也就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共产党人! 
  请时刻记住,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共产党人! 
  这篇文章是作者在铁血论坛上看到的。里面绝大部分观点我是赞同的。这些观点,可以全面回答目前为国民党鸣冤的问题。 
  基于以上理由,请准备再发关于这个争论内容的读者注意,如果你的观点已经在这个帖子里被反驳了,那么我将毫不犹豫地删除你的书评。 
  再次说一遍,我是赞同的是这篇文章里面的绝大部分观点,而不是全部观点。 
  本文来自铁血论坛,感谢转贴者安倚天 
  第六集《最后关头》 
  “1935年11月12日,他在国民党五全大会中发表著名的'最后关头'演说,同时提出:‘和平未到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亦决不轻言牺牲!’。。。这篇演说相比于23年,在'敌乎?友乎?'一文中,苦劝日本悬崖勒马的用心,虽然是一致的,但在态度上,则强硬多了。他强烈暗示日本,中国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这篇讲话,使中共认识到蒋介石还是要抗日的。从此从政治口号中去掉了‘反蒋抗日’,变成了‘拥蒋抗日’。 
  “田中内阁在他主持的'东方会议'中。。。所谓'田中奏折',。。。。。从历史角度看,基本上就不存在其真伪的问题。重点是自从民国18年,南京的'时事月报'首先披露了这份文件,把日本千万言难尽的侵华阴谋,浓缩于'田中奏折'四个字之中,而成为激发当时国人同仇敌忾的传播利器。这一点,蔡智堪还是功不可没的。” 
  “1932年,日本在东北成立伪'满州国'。第二年,由于国联拒绝承认,日本便退出了国联。1936年底,再退出与英美签定的'海军限备条约'。” 
  7。7芦沟桥事变 
  “219团全体将士,凭着简陋的武器和血肉之躯和敌人在小小的宛平城苦战了23天,他们以鲜血揭开了八年抗战的序幕。一吐九一八以来,积压在胸口的一团闷气。” 
  “1937年7月17日,蒋委员长在庐山宣布:芦沟桥事变是我最后关头,我国坚持最低限度立场,但仍希望日本悬崖勒马,不要酿成大错。但日本不予理会战斗持续进行。” 
  “1937年8月22日,军事委员会颁布命令,正式收编红军为国民革命军第8路军,后来改为第18集团军。。。。历经十年围剿的中共红军,从此换上了国军的制服,领取国军的粮饷和给养。” 
  这3万人的粮饷在40年即停止发放。 
  “如果说这是自1924年,中山先生容共以来,国共之间的第二度合作,是共赴国难的大势所趋。却也可以视之为国民党另一次灾难的开始。” 
  话确实可以这么说。在国难面前,共产党摆脱了国民党的公开打压,由此获得了与国民党平等竞争的机会。在共赴国难的过程中,虽然国民党掌握着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资源,共产党几乎要白手起家。但谁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得更好,谁就能获得人民更多的支持。 
  若当时国民党能在国家危急关头,放弃一党之私。切实落实中山先生“平均地权”的国策;扶持民族资本,而不是摧残民族资本;实行民主政治,将所有爱国政治团体拉在自己周围。战后的竞争,谁胜谁负,实难预料。 
  “南口一役,国军伤亡人数达一万五千余人。” 
  平型关战斗 
  “9月25日,我军分五路出击,其中第五路是林彪的115师。林部袭击了日军的一个辎重队,摧毁汽车80余辆,最后和友军共同攻占蔡家峪和小寨。28日,日军后援部队赶到,我军被迫后撤,放弃了平型关。” 
  当时,郭宗汾的71师并未按作战计划准时出击,给日军留下了反扑的机会。气得督军续范亭将军要阎锡山查办,后来不了了之。 
  郭宗汾部六个团于半夜出发,两纵队经涧头、迷回分进合击,不意遭到团城口、鹞子涧日军攻击。团城口、鹞子涧本为高桂滋师防守的一部,但高桂滋谎报军情,暗将团城口、鹞子涧弃守,而大本营并不知情。致使郭部仓促受敌,部队混乱,且被分割压缩于不利地形。 
  后八路军携平型关之战的余威,攻击东泡池之敌。东泡池日军粟饭大佐只有两个大队,一千余人,大部分兵力正在团城口、鹞子涧向郭部攻击,在八路军的压迫下,日军经团城口突围而出。 
  围歼战就在蔡家峪和小寨旁边打的,战前这两地并无日军,战中,从包围圈中突出的日军在这两处被八路军再次围歼。国军的当面之敌是东跑池的1000多日军,郭宗汾的71师没有向东跑池出击。 
  “有关平型关之役,曾经服役守军杨爱源部队的周国煌说:‘这个18集团军,共军跟他接触的,就是在蔡家峪这个地方来周旋过。他是袭击他。因为有人说平型关大捷,事实上我们可以这样想,我们不说它真的假的,大捷不大捷。因为红军的作战啊,这个毛泽东有所谓战略的思想,他说:宁打运动战,绝不打阵地战。所以真正说是平型关的防守作战啊,共军并没有出力。运动战在外面周旋周旋,是在那一带,是有的。但是,那构不成什么大捷。’” 
  “由此我们可以认定,平型关之役确实是一次成功的突击战,与中共大肆宣扬的'大捷',有一段蛮大的距离。但是,我们必须肯定,在那么艰苦的日子里,能有这么点好消息,对民心士气的影响。” 
  25日晨,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第3大队及辎重部队1000余人,乘汽车100余辆,附辎重大车200余辆,被115师围于平型关地区。日军第5师师团长板垣征四郎得知所属部队将被围后,急令其在蔚县、涞源的第42旅团速向平型关增援,均被第115师独立团和骑兵营阻击于灵丘以北和以东地区。被围于小寨至老爷庙之间的日军,在6架飞机的掩护下,以密集队形再次猛攻老爷庙及其附近地区,企图杀出一条生路。由于敌我短兵相接,日军飞机也无能为力,其反扑复被第686团击退。随后,第686团集中全力,在第685团和第687团各一部配合下,全歼了被围日军。13时,战斗结束。当日黄昏,第343旅向东跑池一带日军出击,由于国民党军未按预定计划出击,致使歼灭东跑池日军的计划落空。 
  此战,击毙日军精锐板垣师团第21旅团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辆,缴获轻重机枪20余挺,长短枪1000多支,及其他大批军用物资。这是中国军队第一次全歼日军,也是全国抗战以来所取得的第一个大胜利。粉碎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在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此战还粉碎了“八路军不打阵地战”的鬼话。115师以3个团的兵力打围歼战,以师独立团和骑兵营在灵丘打阵地战阻击日军。运动战中的围歼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必需靠外围的阵地战来获得必须的时间。没有必要的阵地战,则不可能实现围歼战。 
  正确的说,八路军是以运动战为主,阵地战为辅。阵地战是为运动战创造战机,赢得必要的时间才会使用,而且必须不惜代价的守得住才行。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被白崇禧浓缩为“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然而,以空间换时间,在两党的理解上却有很大的差距。在国民党这边,理解为节节抵抗的消极防御。而在共产党这边,则为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以大范围的机动,寻求有利的战机,积极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从作战指导思想上来看,中国军队在装备上处与劣势,节节抵抗式的作战,必然带来巨大的伤亡,而巨大的伤亡必然对士气产生消极影响。处与劣势的军队要保持士气不缒,必须要有胜利。而这胜利不是靠硬碰硬的死拼来获得,因为弱势军队是做不到的。胜利必须靠正确的战略战术来获取,也就是以地形,时间上的突然性等弥补装备上的劣势。在总体上,我方处于劣势,但我军则应依靠积极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