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剑桥中国隋唐史 >

第87章

剑桥中国隋唐史-第87章

小说: 剑桥中国隋唐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次冲突似乎对中国西部边境没有直接影响,但与吐蕃的关系不久在玄 
宗的朝廷成了一个政治问题。在725年封禅祭典以后,张说敦促玄宗与吐蕃 
长期议和以减少陇右和河西的大量边防开支。但玄宗征询了在724年已主张 
深入吐蕃领土进行打击的好战的河西节度使王君的意见。结果他没有采纳 
张说的和议意见,开始计划对吐蕃进行一次侵略行动。 
     725年,一些吐蕃人参与突骑施对塔里木绿洲的袭扰。从726至729年, 
敌对行动又在中国边境发生。吐蕃人屡次袭击河西走廊的中国领土,而中国 
人则再三打入青海湖区。从728年秋季起中国人取得了主动,军队赢得了一 
次次辉煌的胜利,并占领了几个主要的吐蕃要塞。吐蕃人求和,在以前因吐 
蕃人的背信弃义而仍对他们不信任的玄宗最后被说服同意议和。730年和约 
商定。吐蕃王承认中国的宗主权,吐蕃的边境将领奉命停止对中国领土的侵 
袭,一块刻有和约条款的石碑矗立在边境。和平持续了几年。两国互派使者, 
边界被划定,边界栅栏也被建立。此外,在这些年中,唐朝专心致志于同东 
北的契丹进行持续的战争。 
     但是,和平在736年遭到破坏。吐蕃人又进攻小勃律,虽经中国人抗议 
也未停止。帕米尔地区的形势甚至比722年更加危急。玄宗有好几年曾力图 
取得经帕米尔地区通往伊朗和西方的南方诸路的控制,因为粟特由于突骑施 

… Page 264…

的干涉和又受到来自阿拉伯人的压力而处于完全混乱的状态,同时传统的北 
方商路也受到威胁。这一对峙还有另一个形式。在734至735年,北庭 (准 
噶尔)的唐军与突骑施之间已爆发战争。突骑施的可汗娶了一名吐蕃的公主, 
而吐蕃王的一个妃子又是康国(撒马尔罕)的公主。这样,对吐蕃—突骑施 
的结盟或对更讨厌的吐蕃—阿拉伯在中亚的结盟的由来已久的恐惧又出现 
了。 
     由于无力阻止吐蕃对小勃律的进攻,中国就在东面发动进攻,吐蕃人在 
那里因被和约和中国与吐蕃将领之间的誓约所麻痹,对进攻毫无准备。737 
年中国人进犯肯海湖区,738年吐蕃的反攻被击退,河西、陇右和剑南诸节 
度使奉命与吐蕃人全面作战。中国人从甘肃深入今之青海省。四川的军队在 
开始时战果不大,但在740年得到当地羌族部落民的帮助,占领了关键的吐 
蕃要塞安戎,因为这些部落民对吐蕃的行政官的勒索已感到厌烦。尽管出现 
坚决的反攻,中国保持了战果,这样,唐朝又控制了在680年丧失的具有重 
要战略意义的地区。 
     739年,在拉萨保持一定程度的中国文化影响的吐蕃王后金城公主死 
去,741年吐蕃人试图利用在长安为她举行葬礼的机会缔结新的和约。玄宗 
没有同意,于是吐蕃人在741年夏季开始发起一系列果敢的进攻,并重新控 
制了青海湖区。他们夺回固若金汤的石堡城,并入侵甘肃边境的中国领土。 
     在以后几年,皇甫惟明及其继承人王忠嗣,进行了一次次的边境战争, 
稳步地加强了陇右和河西两镇的中国防御设施,这两个藩镇到742年时已控 
制了17个军,兵员共达14。8万人。皇甫惟明和王忠嗣都在宫廷的党争中被 
株连,747年陇右归突厥将领哥舒翰管辖。749年,他率领从陇右、河西、朔 
方和河东诸镇抽调的大军,最后攻占了石堡城,但中国人伤亡很大。该地成 
了新的中国军队的驻地,在以后几年中国人在西北新成立九支长驻军队,并 
开辟屯田来供养他们。753年哥舒翰再次大败吐蕃,收复了称之为九曲的黄 
河上游的大部分。 
     8世纪的40年代和50年代初期当中国人在吐蕃边境进行大规模战争 
时,吐蕃的西陲又形成了与唐朝直接对峙的形势。吐蕃在736年攻击小勃律 
后,稳步地巩固它在帕米尔的地位,许多山地小王国与长安断绝往来并成了 
吐蕃的属国。在塔里木的中国将领曾经不时攻击吐蕃人,但毫无结果。746 
年,在安西任职的高丽将领高仙芝对小勃律进行了一次引人注目的讨伐,他 
率领一万名骑兵通过帕米尔最高的几个山隘。吐蕃人被赶走,中国军队驻在 
小勃律,中国对帕米尔诸国的影响得以恢复。吐蕃这时又转而窥测小小的劫 
国,使驻在小勃律的中国军队的供应线有被截断的危险。750年高仙芝又进 
行一次讨伐,占领了吉查尔,最后遏止了吐蕃想在帕米尔建立统治的企图。 
     755年,吐蕃王死,吐蕃朝廷派使节前来,寻求与唐朝建立友好关系。 
中国使节也被派往吐蕃去册封新王和转达唐皇的吊唁。吐蕃的威胁不论在中 
国边境还是在西面,似乎都暂时被遏制了。但安禄山之乱的爆发和随之而来 
的中国军队在吐蕃边境的撤离,又揭开了中国吐蕃关系史灾难性的新篇章。 

                       中亚,突骑施族和阿拉伯人 

     自玄宗初年以来,伊塞克湖和巴尔喀什湖之间西突厥族各部居住的地区 
已被一个名突骑施的部落及其令人生畏的苏禄可汗所统治。虽然苏禄可汗已 

… Page 265…

在717年正式臣服于中国人,但在同一年他还是袭击了边境并进攻阿克苏及 
塔里木盆地的其他地方。719年,唐军已被赶出碎叶 (托克玛克)的哨所, 
丧失了在天山山脉之北的大片领土。 
     幸亏苏禄这时西进占领富饶的粟特诸城邦国。苏禄是在粟特最后建立阿 
拉伯统治的伟大的阿拉伯将领库塔伊巴死后不久崛起的。阿拉伯人坚决的推 
进暂时被挡住了;突骑施族前去支援粟特人进行抵抗。在724年,在阿拉伯 
史学家称为“渴日”的战斗中突骑施大败侵略河中地区的阿拉伯远征军。这 
一挫折使阿拉伯向东的扩张中止了约50年;从724至727年,突骑施深深地 
渗入粟特国境,远至康国(撒马尔罕)本土。726年,突骑施为防卫骨咄(帕 
米尔以西)而与阿拉伯人交战;阿拉伯人直到730年才开始认识突骑施的力 
量。 
     唐朝感到应该安抚苏禄,于是在722年安排把唐朝的“公主”(实际上 
是西突厥名义可汗的一个女儿)嫁出和亲。同时,中国的安西都护府(塔里 
木盆地)和北庭都护府 (准噶尔)的防御设施不断地得到加强。718年,安 
西成为一节度使驻节之镇,北庭在727年也照此办理。到8世纪30年代,它 
们各自拥有两万名的守军,给养部分来自屯田,部分地来自与中亚贸易的商 
人所缴的过境税。 
     这些预防措施之所以必要,不仅是由于苏禄本人明显的军事力量,而且 
是由于他与中国的两大最强大的宿敌东突厥和吐蕃联姻。725年,他插手支 
持于阗王的反唐叛乱。叛乱很快被平定,但苏禄与中国的安西副使结下私仇, 
他与吐蕃盟友一起掠夺塔里木盆地,围攻龟兹,进攻高昌区。但突骑施基本 
上仍只插手中亚事务,730年,苏禄与唐朝媾和。 
     突骑施的力量几乎完全依靠苏禄个人的领导和他给他的部落领袖提供无 
数掠夺物的能力。到8世纪30年代,他与诸子和酋长们的关系日趋紧张,同 
时他得了一次中风,一臂不能动弹。但他被迫继续征战。731年,他又进犯 
粟特,企图打败阿拉伯人和夺取富饶无比的康国(撒马尔罕城);他差一点 
成功,在被迫撤军前重创阿拉伯人。 
     在西面受阻后,苏禄又在735和736年进攻中国北庭和北塔里木的据点。 
这一次他遭到惨败,于是又被迫议和。因此他在737年又重新西撤,阿拉伯 
人已在那里进攻位于经过帕米尔的南路的要冲骨咄。苏禄与从粟特和吐火罗 
的几个属国抽调的部队渡过乌浒水,抵达阿拉伯主要的前沿基地巴尔赫。虽 
然苏禄的军队人数大大超过阿拉伯人,但他们被彻底击溃。 
     这是苏禄及突骑施力量没落的开始。部落的对立造成了危机;738年苏 
禄被一个争权者谋害。在随之而来的混乱中,这些部落中的一派请求中国人 
援助,于是中国人会同拔汗那 (费尔干纳)王平息了突骑施之乱。这一地区 
取得了全面的政治解决,拔汗那、柘支 (塔什干)和佉沙(基什)诸王都得 
到中国的封号。中国人企图在西突厥人中立一新可汗以便对突骑施进行控 
制,这又引起一次动乱,但744年的又一次讨伐最后打垮了突骑施人,并在 
伊犁河流域和碎叶区重建中国的权威。到750年,这里成了中国的强大的基 
地,高仙芝由此就能进一步向中亚扩张力量,最后在那里与阿拉伯人直接对 
峙。 
     被内部斗争搞得四分五裂的突骑施不再是唐朝的威胁。在8世纪50年 
代,他们日益受到住在巴尔喀什湖之南的北邻葛罗禄部的压力。葛罗禄部曾 
参与回纥人推翻东突厥之战,但后来又与获胜的回纥人不和,此时开始向西 

… Page 266…

南迁入突骑施的领地。 

                        东突厥的衰落和回纥的崛起 

     716年默啜可汗之死引起了东突厥人内部一段不稳定的时期,在此以 
前,他们已因许多臣服民族的变节而力量减弱。新的小可汗匐俱不久就被默 
啜之侄、杰出的将领阙特勤废黜,后者把除年迈的暾欲谷以外的默啜的家族 
及其衙官全部杀害。阙特勤以新可汗 (中国史料中称默棘连或毗伽)代替匐 
俱,新可汗从716年一直统治到734年。在716和717年,突厥领地瘟疫肆 
虐,于是与蒙古北部诸臣服部落的一系列血腥战争爆发了;结果乌古思诸部 
逃往中国避难。 
     毗伽成为可汗后,立刻想进犯中国,但被顾问们劝阻。他于是妄想使其 
部落民过定居生活,自己则想住在中国式的围有城墙的都城内。这一计划被 
暾欲谷劝阻,他认为这一发展会破坏突厥人的民族特点和使突厥人丧失对付 
中国人的力量——机动性。同时,毗伽建议与中国人媾和。玄宗予以拒绝, 
并在718年计划纠集东面的契丹和奚族、西北的拔悉蜜和黠戛斯以及臣服于 
突厥的形形色色集团,对突厥发动一次协同进攻。720年秋,进攻在中国将 
领王唆的指挥下进行。计划同时直捣突厥大营的行动是一个错误。拔悉蜜先 
于中国大军抵达,结果被击溃。突厥人于是开始袭击河西走廊的中国定居地 
和西面的北庭都护府。 
     在721至722年期间,和解终于达成:可汗同意事玄宗为父,突厥的朝 
贡使团和使节定期来中国朝廷。毗伽几次要求娶中国的公主。但始终没有得 
到同意。8世纪20年代后期出现边境纠纷时,吐蕃要求突厥人一起进攻中国, 
但毗伽拒绝,原因也许是中国人已在朔方建立大规模的边境集市,突厥人和 
其他边境民族可以在那里获得大量中国丝绸。 
     731年阙特勤死,玄宗派使者吊唁,并派中国匠人为阙特勤之碑刻汉文 
纪念。达成的亲切的妥协显然对突厥人和中国人都有利。734年,毗伽被他 
的一个大臣毒死。 
     在8世纪30年代初期,这一政治平衡受到契丹和奚族的叛乱的威胁(见 
下文),它们拒不接受中国属国的地位,转向突厥效忠。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