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

第121章

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第121章

小说: 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迫使美国的决策人开始提出疑问:中立态度能否自动地提供保护免受卷入战争之害。如果希特勒征服英国,然后控制大西洋——这在当时似乎决不是不可能的事——征服计划中的下一个目标会不会是美洲大陆? 

    这些因素使华盛顿断定,避免卷入战争的最好办法是向那些仍在与德国作战的国家提供除战争外的一切援助。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美国会签订《驱逐舰与基地的交换协议》(1940年9月2日)、从中立立场逐步转入非交战立场,为什么美国会制订《租借法》(1941年3月旦日)、签署《大西洋宪章》(1941年8月12日)和发布若干命令(1941年8…9月,这些命令要求美国海军为纽芬兰和冰岛之间的所有交战国和中立国的商船护航,并要求美国海军一看到出现在这些水域中的轴心国军舰就立即向它们开火),从非交战立场转入不宣而战立场。 

    罗斯福总统在努力限制轴心国在西方的扩张的同时,还试图制止日本在太平洋的侵略。然而,一届又一届的东京政府由于欧洲事态的发展所提供的所谓的良机而变得越来越好战。希特勒的胜利使法国、英国和荷兰在东亚和东南亚的富饶领地几乎没有设防。因此,1940年9月27日,日本同德国和意大利签订了《三国条约》。这一条约承认德国和意大利在欧洲、日本在亚洲的霸权,要求在任何一个签约国遭到美国进攻时互相提供充分的援助。 

    不过,日本人对欧洲的战争不直接感兴趣。他们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于1941年4月13日与苏联签订了一个条约,在这个条约中,双方保证,如果一方“成为一国或其他几国的进攻目标”,他方将保持中立。1941年6月,当希特勒侵略苏联时,他曾要求日本与他合作,从东面进攻苏联。日本人怀疑德国人在亚洲的目的,拒不答应这一要求。此外,他们还看到了东南亚的更迷人的地区,那里正动荡不安,为他们提供了明显的机会。到1941年夏时,他们已占领法属印度支那上的基地,同泰国签订了联盟条约,并且,正要求获得荷属东印度群岛的石油和橡胶产品。那时,英国人在欧洲的处境非常困难,所以他们撤离了上海,只在香港和新加坡保留了一些毫无战斗力的部队。因此,只要美国不干涉,日本人占领整个东亚和东南亚的时机似乎已经成熟。 

    日本领导人在与美国的关系这一问题上意见不一。陆军准备直接向英国、法国和美国挑战,但海军、外交家和实业家多半不同意这种做法。1941年10月,赞成与美国和解的首相近卫又麿辞职,于是出现了转折点。“剃刀脑袋”东条英机将军接替了近卫,组织了一个由陆、海军军官组成的内阁——据说这是一个“充满火药味的内阁”。东条决定,通过外交或武力手段,在这年年底之前跟美国算帐。日本驻华盛顿大使野村吉三郎海军上将和来栖三郎特使一起同美国国务卿科德尔·赫尔在这最后时刻举行了一系列会谈。双方的立场相差甚远,因此,达成和解根本不可能。 

    当时,东京政府每天的决定赫尔都知道,因为日本的电台密码已被破译。因此,一份份“注意戒备”的警告送到了珍珠港,送到了驻扎在菲律宾的美国远东军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的手中。12月7日,参谋长乔治·C.马歇尔将军从华盛顿向珍珠港发出了最后一份警告。由于静电故障妨碍了美军电台的使用,因此,这一消息只得通过商业渠道传送。在火奴鲁鲁岛,这份电报交给了一位骑自行车的邮差。当他还在送信途中,即上午7点刚过,日本的炸弹已开始落在这座岛屿上。几小时之内,除三艘巡洋舰和三艘驱逐舰被炸毁外,珍珠港上的八艘战列舰中有五艘被击毁。与此同时,日本另一支特遣部队摧毁了美军在菲律宾的大部分飞机。 

    遵照《三国条约》的条款,德国和意大利向美国宣战。这样,美国不但在欧洲,而且在亚洲,完全卷入了这场战争。此时,在华盛顿围绕要战争还是要和平这一问题展开的激烈争论突然停止了。总统向这时已团结起来的全国人民发表了讲话,他宣布:“我们现在已处于战争之中。我们一直都在这场战争之中。每一个男人、女人和孩子都是我们美国历史上这一最巨大的事业的参与者。”美国作为参与者的作用就是成为“各民主国家的兵工厂”。1943年至1944年,这家“兵工厂”的最高生产纪录是每天生产一艘船,每五分钟制造一架飞机;6年的战争中,它生产了87,0O0辆坦克、296,000架飞机和5,300万吨位的船只. 

    1942年:轴心国胜利的一年  1942年,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几乎在各处都取得了胜利。强大的攻势蹂躏了苏联、北非和太平洋的大部分地区,就象一只带有三个爪的巨大爪子在抓取欧亚半球。与此同时,德国的潜艇和水面舰船正威胁着同盟国的航线,1942年,同盟国船只的损失平均每月为40万吨位左右。 

    日本人取得了最为惊人的胜利,他们迅速征服了太平洋广大地区,从阿留申群岛扩张到澳大利亚,从关岛扩张到印度。日本人之所以获得成功,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每次都是在对手实际上不可能进行抵抗时发动进攻。法国和荷兰已被占领,英国正在为自己的生存而拼命斗争,美国则刚开始从和平时期的经济转向战时经济。这样,日本人便进入了一个真空,他们迅速而又轻易地填满了这一真空。西方列强将它们的殖民地作为原料的提供者和制成品的消费者的传统做法,也有助于日本的成功。尽管这种安排对母国也许有利,但它却阻碍了殖民地地区的经济发展。即便是印度这样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的国家,也不能生产一辆吉普车、一架飞机或一艘登陆艇。这意味着所有基本的军用物资都必须从几千哩以外的欧洲或美国运来。殖民国家传统的政治政策也在这最后较量的时候使它们自食其果:普通的印度人、缅甸人或印度尼西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他们应该为保卫他们心目中的暴虐的异族政权而战斗。他们在没有积极地欢迎和帮助日本侵略者的同时,采取了一种你们两家都该死的态度。日本人狡猾地利用这种感情,提出了诸如“亚洲人的亚洲”之类的口号。十分有意义的是,日本人只是在菲律宾群岛才遇到了有力的抵抗,菲律宾群岛后来于1946年成为一个自治共和国,拥有一支自己的、10万人的国民军队。 

    就在珍珠港事件发生三天后,日本人又取得了一个胜利:他们的以地面为基地的飞机在暹罗湾击沉了英国战列舰“威尔斯亲王号”和战列巡洋肌“击退号”。因为这是两艘由精选的船员操纵的新军舰,所以,它们的损失给英国人的打击与珍珠港事件给美国人的打击一样大。“在整个战争中”,丘吉尔后来写道,“我从未受到一个比这更直接的打击……多少努力、希望和计划与这两艘军舰一起沉没了。……在印度洋和太平洋上,除珍珠港幸存的、正急忙驶回加利福尼亚的美国军舰外,再没有英国和美国的主力舰了。日本在所有这些浩翰无垠的水域上都是至高无上的,而我们在各处都是较弱的、无防备的。” 

    到圣诞节时,也就是珍珠港事件发生两个多星辨后,日本人已占领了关岛、威克岛和香港。他们侵入了以往一向被认为是坚不可摧的马来半岛的丛林。由于有多年与中国游击队作战的经验,日本人已使他们的官兵学会绕过敌军阵地,从两翼和背后发起进攻。他们携带轻型迫击炮和给养,利用轻型坦克、自行车和当地的运输工具,在地面交通很差的地区迅速行进。这些战术证明是非常成功的,到1942年2月15日,随着8万士气沮丧的英国、澳大利亚和印度军队向5万日本军队投降,新加坡这一大要塞陷落了。丘吉尔将这一失败描写为“英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灾难和最大的投降。”不仅仅如此,新加坡长期以来一直是西方帝国主义在亚洲的光辉象征。它的沦陷对20世纪后半世纪的影响同苏联在对马海峡的失败对20世纪前半世纪的影响一样重大。 

    实质上,这同样的格局也在缅甸和印度尼西亚重演。1941年12月10日,日本军队越过了缅甸边界。到4月时,他们已占领了仰光和曼德勒,英国、印度和中国联军沿着隐蔽的丛林小道逃到了印度。在印度尼西亚,荷兰军总司令于3月8日在万隆率部投降。1月2日,日本人在菲律宾登陆并占领马尼拉时也没有遇到更大的麻烦。但是,美…菲联军在麦克阿瑟和韦恩赖特将军的先后领导下,在多山的巴丹半岛上一直坚持到5月6日。日本人再进一层,占领了印度洋上的安达曼群岛和阿留申群岛中的阿图岛和基斯卡岛。这样,在5个月内,日本人只伤亡15000人就赢得了一个拥有1亿多人口、能提供世界95%的橡胶原料、90%的大麻和三分之二的锡的帝国。正如丘吉尔向众议院秘密吐露的那样:“……日本的暴行、凶猛、技术和能力远远超过了我们原先所预料的一切。” 

    其时,在苏联战场上,希特勒于1942年6月又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由于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在前一年已被证明是坚不可摧的,因此,他这时命令部队南下。他的目标是到达伏尔加河和里海,由此将苏联分成两半,切断苏联红军的来自高加索的石油供应。正如在1941年那样,装甲师首先迅速地席卷了平坦的草原地区。7月初,他们占领了克里米亚的塞瓦斯托波尔大要塞,7月底,又重新占领了罗斯托夫。然后,他们渡过顿河,东南朝高加索油田、东北朝伏尔加河畔的斯大林格勒,呈扇形展开。到8月22日时,纳粹的坦克已占领迈科普石油中心,不过,他们没能占领格罗兹尼的大油田。希特勒派了大量的装甲部队去参加高加索方向的进攻,不过,爱德华·冯·克莱斯特将军后来说:“我不需要装甲部队的援助,它们堵塞了我正要使用的道路。”据克莱斯特说,他们本来“无需战斗”就能在7月底占领斯大林格勒。但是,直到一个月以后,从高加索姗姗来迟的装甲师才推进到斯大林格勒略北的伏尔加河。这时,苏联人已将大量增援部队调入这座城市,它已不再是一座能攻克的城市了。然而,1942年被德国人占领的领土的总面积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柏林,希特勒宣布,他的部队已到达苏联心脏地区的伏尔加河两岸,而且永远不会被击退。 

    在北非,1942年也是德国人取得胜利的一年。这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英国人因不幸地试图阻止德国人进入希腊而削弱了自己在北非战线上的力量。同时,英国地中海舰队被水雷和潜艇摧毁了一大半,而纳粹德国空军十分猛烈地轰炸了马耳他,使这座岛屿一时不能用作空军和海军基地。此外,希特勒在1941年初就已决定,派他的最有才干的指挥官埃尔温·隆美尔将军去北非,支持正在动摇的意大利人。隆美尔虽然不是普鲁士军事阶层的成员,但由于他在法国战役中的突出功绩而晋升得很快。作为一位精明的战略家和有闯劲的领导人,他迅速地把他有名的非洲军团训练好。1941年3月,他发动了一次进攻,迫使英国人穿过利比亚向埃及边境撤退。1942年5月,他继续发动进攻,越过边境进人埃及,到达离亚历山大只有5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