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血沃轩辕 >

第173章

血沃轩辕-第173章

小说: 血沃轩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刻,吴三桂的确是产生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然而,在他短暂的兴奋之后,不能不想到,崇祯这次破格优赏意味着什么,他凭自己多年的经验,意识到崇祯慷慨加封必有用自己之处!
  再深入一层想一想,他感到形势变得严重起来,已到了十分危机的程度,否则,崇祯怎么会突然把“平西伯”的赐封加到自己身上?他身居辽东,封号不加“平辽”、“征辽”字样,却加了“平西”两字,这不明明白白地告诉他,准备打西边的贼军吗?
  果然,才到了下午的时候,崇祯又特使太监谢文举星夜驰至宁远,向他下达了旨意。令其弃守宁远,以吴三桂、蓟辽总督王永吉、蓟镇总兵唐通、山东总兵刘泽清率部入京“勤王”。
  将圣旨给朱斌看了之后,朱斌也不敢怠慢,又和吴三桂详细商议了如何部署,一旦发生变化如何联络,江南军和关宁军如何呼应等等之类,朱斌当即告辞,星夜赶回江南,以做万全之策。
  朱斌前脚一走,吴三桂立刻叫来林庆宗,吩咐了撤离事宜之后,又下了一道奇怪的命令:“把我吴家所有的产业,都给我放在宁远!”
  林庆宗呆在了那里:“总镇,这可是吴家几代人的心血,咱们这一走,清军很快就会进入宁远,难道您要把这些东西全部留给他们?”
  “不错,我就是要留给清军。”吴三桂微笑了一下:“东西只不过是死的,一旦吴家都没了,还要这些身外之物做什么?可是,我却要看看大清的朝廷是如何对待我留下的这些东西……”
  吴三桂所部精兵四万,辽民七八万,如果仅是撤军,自然容易,但还要撤走当地百姓,那就麻烦多了。
  而吴三桂生长于辽东,他的部属也多系辽东人。由于长期同清兵仇杀,一旦失去辽兵和吴三桂的保护,处境可想而知。所以,辽民和士兵家属不愿留在宁远。吴三桂也不能不为他的部属着想,便决定把宁远及其附近的兵民全部迁入关内。
  尽管形势紧急,刻不容缓,但他为准备撤退仍耽搁了数日,撤离诸事完毕,三月初十,吴三桂率军民二十万众撤离宁远,遗弃明朝苦心经营近两百年的宁远孤城,向山海关进发。
  百姓离家乡随军逃难,妇幼老少啼号,拥塞于道,每天行路不过五十里。此时,吴三桂如急国家所急,本来可以选出精锐,亲率他们兼程疾驰,是能够早日抵达北京的。
  可是,他仅以部分步骑兵先入关,他自率精兵殿后,随百姓缓缓行进,他并不急于进兵。如为护卫百姓安全,免遭清兵袭击,不能疾行,也不无道理。事实并非如此。
  清兵破了中后所等三城,很快撤军,没有占领。因为中后所三城处于山海关与宁远之间,清朝担心腹背受敌,宁可弃城而不守,仅对宁远施加军事压力,时加侦探。
  这次宁远军民撤离,一路上没有受到清军的阻击或拦截,任其离去。事后才得知,防守锦州的清将艾度礼等从难民口中获悉宁远一带,人心震恐,闻风而遁。至三月十六日才将这一消息传达到盛京,满清决定修整军器,储粮秣马,俟四月初大举进讨……
  清朝在得知吴军撤离宁远后,并没有追击或拦截他进关的企图,也没有立即夺取宁远的企图,而是作为准备,等到四月时再进兵。因此,吴三桂颇有意拖延时间,不愿意捷足先登,他宁愿让其他各镇兵先行北京与贼军一战,而后坐收渔人之利,既保全了自己的实力不受大损失,又得与各镇总兵分享“勤王”之功。
  从宁远至山海关两百里,骑兵日行可达一百余里,如日夜兼程,一日夜便可到达山海关。吴三桂并没有这样做,在路上行了五天左右,迟至十六日才入关,而贼军先头部队已过昌平,进入北京郊外。
  吴三桂还是不急于进京,特向朝廷兵部“请马一万,安歇家口五日”。
  救兵如救火,崇祯虽心急如焚,又有何办法!
  可吴三桂总算还是发兵勤王了,相比于其他将领好了不知多少。崇祯发出征召全国兵马“勤王”,却几乎无人响应。刘泽清谎报坠马,脚受伤,借故不奉诏。只有唐通部离北京近,率八千人马先到北京。这真是杯水车薪,怎能救得了明朝的危亡!
  况且唐通其人“口辩无勇略”,也是无济于事。崇祯视之如救星,当即给予重赏,封“定西伯”。唐通慷慨激昂,表示不辱君命。不料他与监军太监杜之秩率部赴居庸关防堵贼军时,投降了李自成,居庸关不守而破。此关是北京的门户,此后贼军能够一无阻挡地直趋北京。
  自从劝说吴三桂之后,朱斌心犹如焚,快马加鞭,连夜启程,行至天明,人困马乏,朱斌下令卫士暂且休息一个时辰。
  “关涛,你观吴三桂此人如何?”接过新任卫士长关涛递来的水,朱斌喝了一口问道。
  关涛稍稍想了下:“我看平西伯倒是很有忠义之心……”
  朱斌漠然摇了下头:“不,你看错了,其实我也看错了,我总以为能够改变一些人,可是,有些人的本性是很难改变的……鞑子写给他的那些书信,他都完整地保留着,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因为那是他将来的退路啊……”朱斌自问自答地道,忽然他把面孔转向了关涛:“我问你,要是京师被贼军攻陷,吴三桂又把山海关献给了满清,这大明可就剩咱们江南在独自作战了,又要对付贼军,又要对付满清,你怕不怕?”
  “我不怕,但王爷您错了。”关涛忽然出人意料地说道:“就算京师和山海关都丢了,我相信咱们也不是孤军奋战。咱大明有投降的贼子,可也一样有像王爷您,像卢象升这样的忠臣,只要这些人团结在一起,咱大明就还有希望!”
  朱斌大声笑了起来:“是,是我错了!我朱斌一个人能成什么事,咱大明还有千千万万的子民,我就不相信,满清和贼军还真能把咱大明亡了!”
  忽然,一名卫士急匆匆地过来道:“王爷,大事不好了,有数百人正悄悄地向我们这围来,属下已经探查过了,这些人身手矫捷,而且全部带着兵器,看他们的样子怕是冲着王爷来的……”
  朱斌皱起了眉头:“我们离开江南何等机密,又是谁泄露出了风声?”
  “小七子!”关涛忽然低低叫过了一名卫士:“和王爷把衣服互相换上!”
  这小七子的长相看起来和朱斌竟有几分相似,原来,自从关涛负责保卫朱斌之后,他心思缜密,特意找了小七子这长得和朱斌很像的人,以为朱斌替身。
  “王爷,事急矣。”不待朱斌反应过来,关涛和几名卫士一起,强行帮朱斌和小七子替换了衣衫:“你可在此处勿动,我等自行冲杀出去,以吸引敌人注意。王爷,我看敌人此次有备而来,各处必有伏兵,王爷千万要小心了……”
  “不是各处都有,有一个地方肯定没有他们的伏兵。”朱斌用力拍了拍部下的肩膀,看着远方说道:“他们做梦也不到我会跑去那里,京师!”


  第242章 皇宫森森
  “抓朱斌!抓朱斌!”
  “抓住朱斌,格杀勿论!”
  四周忽然响起了一片叫声,两百多名伏兵再也不顾及什么,大呼小叫着从各自藏身的地方出来,气势汹汹地向着朱斌这里冲来。
  “王爷,咱们去了!”将朱斌强行推进了一个隐蔽的地方,关涛笑道:“王爷,咱在江南的家眷,就委托给王爷了!”
  说着他翻身上马,厉声道:“小七子,兄弟们,咱们走了!”
  “走啊!”小七子大声叫着,第一个策马冲了出去:“武英王朱由斌在此,挡我者死,避我者生!”
  这十骑如风,似电,明知必死而死,没有半分的畏惧。从成为武英王卫士的第一天起,他们所接受的信条,就是随时随地为了武英王而献身……
  朱斌默默地趴在那,一动不动,这些人都是他的部下,他最优秀的部下,现在,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为了牺牲。
  这时候的朱斌,心里出奇地平静,他一直在想,是谁把自己来到这里的消息泄露了出去,这些杀手又是谁派来的?贼军尚在北京,大明朝廷也没有这个功夫来刺杀自己,是满清?
  应该是满清鞑子,只有他们现在还称呼自己是“朱斌”,而不是“朱由斌”,但满清怎么会如此消息灵通,自己前脚离开宁远,后脚追兵就到了?时间上居然拿捏得如此准确?
  现在已经没有空再容他仔细想这个问题了,显然关涛他们的计策是成功的。杀手们看到十骑冲来,最前面的那人可不正是他们要追杀的朱斌?杀手们大声叫着,恶狗一般地从四面八方涌来……
  注意力已经被完全吸引过去了,在朱斌的附近再看不到人,趁着这个机会,朱斌跨上战马,最后一次看了一眼远处,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猛力鞭策战马,战马发出长声嘶鸣,向着一个方向飞奔而去:
  ——北京!
  是的,朱斌要去京师,即将被贼军攻击的京师。这些杀手们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朱斌会去那里,会去那就快被战火淹没的地方……
  ……
  关涛忽然发现自己已经无路可逃了,周围都是敌人,那些随他为了掩护王爷,一起冲杀出来,自己亲手挑选出来的兄弟,大半都倒在了敌人的刀下,现在他的身边,只剩下了小七子!
  “哥,没地方跑了啊。”小七子擦了下额头上的汗。
  “是没地方跑了,可咱们也不用跑了。”关涛的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这都半个时辰了,咱们也和他们玩够了,王爷早就安全了,这帮傻鸟,还和咱们在这纠缠不清……”
  看着虎视眈眈围上来的敌人,小七子叹了口气:“可惜,咱倒不是怕死,咱就是没机会再去江南军里了,咱可想了好几年了……”
  忽然无数箭枝向他们射来,关涛和小七子奋力格挡,可箭实在是太多了,先是战马发出了哀鸣,将他们从马上摔了下来,接着,两人的身上都中了几枝箭,鲜血很快大量地流出,关涛勉强从地上爬了起来,他看到,面前已经站满了敌人……
  “兄弟,上路啦!”关涛笑着,一边流血一边笑着,他摇摇晃晃地举起了战刀,艰难的,一步步地走到了一个敌人的面前,然后一刀软绵绵地向着对面的敌人砍下……
  那人很轻易地就躲过了这刀,关涛听到了这人发出一声叹息:
  “南人,你真是一条好汉子,咱螯拜打心眼里佩服你……”
  “兄弟,上路啦!”关涛并没有完全听清螯拜在那说些什么,他早已失去了全部的精力,但却依然执着顽强地举起刀来,又是一刀勉力砍下……
  这次螯拜并没有躲避,因为在他的身边,已经有无数的刀枪刺进了关涛的胸膛!
  “朱斌,这次你再也逃不掉了吧?”
  走到垂死的小七子面前,螯拜的脸上并没有什么得意。他自从接到了命令,带领精兵偷袭朱斌,就一直安静地潜伏在这。可是说实话,他心中对朱斌也很有一些佩服,想到一个将领,不能死在战场之上,却死在了这样的方式之下,心里多少还是觉得有些遗憾,遗憾不能在疆场取了敌人的性命……
  “狗贼,睁大你的眼睛看看爷爷是谁!”小七子忽然放声大笑起来,哪里还像一个濒死之人:“你奶奶的,想杀我家王爷,你们等下辈子吧!”
  看清了这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