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血沃轩辕 >

第345章

血沃轩辕-第345章

小说: 血沃轩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铎感念其忠贞,下拜道:“此非多铎拜你,而是多铎待大清拜你。此战若能得胜,我大清满朝军政皆交平西王之手。多铎只愿辅助平西王,此生足矣!”
  吴三桂淡淡笑了一下,此去是胜是败,他根本一定把握也都没有。自己能够做的,也就是尽自己的努力而已。可是这风雨飘摇的大清,还能够维持多少时候呢?
  当吴三桂离开军营后,苏克萨哈皱着眉头对多铎说道:“王爷,吴三桂手中尚有两万五千精锐之汉八旗未曾动用。若是他将汉八旗一齐参战,或许胜面更大一些。此刻他前来,既要与南人决战,又不肯动用自己的部队。是为何意?”
  多铎苦笑了下:“难道你还看不出来吗?他要用全部的满八旗士兵冲击明军阵地,最大限度地消耗明军火器。等到咱们人死得差不多的时候,也就是他汉八旗建功立业的机会了。”
  看到苏克萨哈勃然大怒,多铎按住了他道:“我虽然明知他的用意,但这个时候却又不得不用这一个人。现在大清最忌讳的是内乱。等到这场战斗结束了,只要咱们还活着,就总有机会把朝政重新夺回来。而现在,咱们能做的只是耐心等待而已!”
  得到了兵权的吴三桂,却把那些满人将领们聚到一处。但他并不是要说什么军情,说什么明日之战如何迎敌。他而是指着军帐周围,问道:
  “我与诸位共处之处是何处?”
  众将不知其意,谁都不敢抢着回答他的话。吴三桂笑了一下却说道:
  “这不是一座军帐,而是一艘船。这船已经漏了,又当风浪之中。若睡的自睡,坐的自坐,上下离心,为日间一场失败而惶惶不安,思前想后,疑虑重重,各不同心,任凭着船被风浪打翻击碎,却不一个个都是溺死的下场?
  遭此大清危难之机,便是累世的仇人,杀父的凶手,既然现在都在一条船上了,说不得平日里素不相识,说不得平日里有什么仇怨,彼此需怀共患共难之心,掌舵者掌舵,掌帆者掌帆,同心共力,将这船冲过了险滩去……”
  众将各有所思,吴三桂又笑道:
  “兵法云,‘必死则生,幸生而死,置诸亡地而后存’。如前些日子之惨败,一遇明军炮击,各将俱都心慌,接战不利则惶惑奔走,所谓惧战者俱死,刀斧于前不生者俱生。刀斧于前不惧,水火在后不恐,临阵合死,奋不顾身,故出百死,全一生。此所谓捐生者必生也!
  我今就举近事为喻,这实是尔等所应知之者。我今重申,明日一战,切不可因小胜而喜之,因大败而沮之,军令森严,皆以我吴三桂号旗而勇猛向前。贪生怕死者,裹足不前者,杀!遵我号令,勇猛向前,始终无怠,决死突击,则明虽有火器之利,胜必在我大清!”
  众将无不凛然,齐声而道:“我等皆愿遵平西王爷号令!”
  吴三桂满意地点了点头。时至生死存亡之机,只要上下一心才可以度过这场危难。他素知道满人骄横,向来不把汉人放在眼里。这番自己掌握军权,这些满人们未必便会心服了。而自己这一番话,或者对明日之大决战会有帮助……
  而在吴三桂积极调兵遣将的同时,明军也发现了清军意图决战的动向。前几日的炮击,已经最大程度地打击了满人的信心。而这次明军盼望的决战,则是解决问题的时候了。
  朱斌将明军全部主力安插在了第一线,这其中就包括了致命武器连珠铳,二十挺的连珠铳,当出现在战场上的时候,带个敌人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
  而朱斌则亲自带着两千火突骑随后押阵。他要告诉所有的明军将士,自己就在后面看着他们,整个大明都在看着他们。灭清之战,在此一举!
  他有些期待与吴三桂再次在战场上碰面,那是他曾经的兄弟。他们一起在战场上出生入死过,一起为了同一个目标而浴血过。现在两人走上了两条不同的道路,但朱斌也不知道为什么,思念吴三桂的心情却一天比一天更加急迫。
  有的时候自己甚至有些羡慕吴三桂。每每大战来临,总能看到吴三桂挺刀跃马,率先冲锋。而战场上本来已经处于下风的士兵,只要看到吴三桂亲自出马带着他们厮杀,低弱的士气总能在一瞬间大幅提升起来。但自己过去总做不到这一点。
  自己过去更多的是靠动脑筋来赢取胜利,而后来自己也开始渐渐的亲临第一线,直至到了后来,在山海关纵马挥刀,在蜀地李定国在战场上刀枪相交,舍生忘死地搏杀。也许这一切都是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吴三桂的影响吧……
  黄溪如同一个幽灵一样出现在了朱斌的面前,说道:“王爷,刚才硕托派了人来,他请求带着一万士兵,在决战开始之后,从侧翼对敌人进行打击,他请求王爷批准。”
  “想趁机拣便宜吗?”朱斌鼻子里冷哼了一声:“告诉他,他的部队明天决战时不动。再派人去通知何墨,等这场战斗结束后,他没有必要再继续呆下去了。是回来的时候了。”
  “王爷想解决硕托和富绶了吗”黄溪很快领悟了朱斌话里的意思:“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属下即刻就去安排。”
  朱斌伸了一个懒腰:“洛莫果尔在蒙古对多尔衮发起了攻击,我们在这与盛京的鞑子决战,难道硕托和富绶还有存在的必要吗?不管什么时候,鞑子的朝廷,一个也不许在这世上存在!”
  黄溪点了点头,他没有问如何处置硕托和富绶。其实他也不必问,因为王爷对待满人的态度,在前些日子的战斗中已经很清楚地说明了。也许这仅仅是开始,更加让人心惊的事,很快就会发生了吗……
  ……
  时值三月上旬,辽东大地尚未春光灿烂。早晚寒气袭人,明军大军在雾气中慢慢列阵,迎接那即将到来的大战。衣服和武器上都会不经意地结上一层霜花!
  当晨曦初露时,武英王出现在了战场之上。他的衣服上绣着的盘龙,因为覆上了霜花,显得晶莹亮丽。看上去婉转盘绕,好像活了一般。忽然有一名士兵发现了这一奇特的景象,指着惊叫起来:
  “龙!快看王爷身上的银龙!”
  旁边的将士都把目光聚集到了武英王的身上,人人眼里都露出了不可思议的目光。黄飙乘势厉声吼道:
  “龙为君像,天命归我。大明必胜!”
  “万岁!万岁!!万岁!!!”
  将士们竟然同时爆发出了这样的呐喊,几万将士的呼声穿透云霄,声彻天地。
  “日月昭昭,天佑吾皇!”
  “日月昭昭,天佑吾皇!”
  那些武英社的中坚力量们,又借着这个绝好的机会大声呼了出来。
  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特性,任何奇特的景象,都会被视为一个伟大人物诞生前上苍赋予的征召。本来朱斌身上这条所谓活着的“龙”,只不过是因为气候的原因而结成。但大明的将士们却把其看成是一个时代的即将来临,一个伟大君王的即将诞生……
  朱斌笑了一下,他似乎已经习惯于这样的事情了。既然这样能把将士们的信心提升到极至,那就随他去吧。胜利,在这个时候高于一切。
  他看了看周围,将士们在兴奋中已经完成了集结。决定大明和满清命运之战,很快就将爆发。他慢慢地抽出了他的铁血宝刀,对着大明忠诚的将士们说道:
  “今天,就在今天,大明一切的屈辱都将在今天结束。二十八年的仇恨,二十八年的痛苦,在今天将走向终点。大明忠贞的将士们,前进!”


  第418章 火器和骑兵的对决
  战场上的气氛一片肃杀,战旗在各字的阵中迎风招展。双方士兵整齐地排列在那,脸上都不约而同的露出了紧张的神色。大战一触即发,空气也因此而变得凝重起来。只有战马耐不住寂寞而发出的响喷,才能显示出几万人的厮杀即将开始!
  一万两千名清军骑兵,已经整整齐齐地排列在了那。这些扎着辫子的士兵们,紧紧握着手里雪亮的战刀,等待着最后冲锋命令的下达。“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这是他们心里从老祖宗那流传下来的信念。他们坚信这一万两千名士兵足以冲垮敌人的任何防线。
  战场上有些冷,吴三桂动了动冰凉的手,握住了那把一直陪伴着他的大刀。他看向对方明军的眼神里,很明显的有些疑惑。对面的明军为什么会是如此的装扮?一色铁灰色的军服,穿着铮亮的皮靴,甚至身上连个护甲都没有。
  吴三桂隐隐猜测出,这是明军士兵为了行动上的方便这才如此装扮。但就算他们火器上占据着绝对的优势,难道朱斌自信到,凭借着火器的凶猛,真的就可以不用短兵相接了吗?还有,他们腰间悬挂着的是战刀还是其它什么东西?
  吴三桂有些迷茫地摇了摇头。边上的雷大同鼻子里冷冷哼了一声:“狂妄自大的朱斌,就算火器再厉害,能挡得住上万骑兵的冲击?等我们的军队冲到了面前,他们手里的火枪,到了那个时候和烧火棍也没有任何的区别了。”
  “我心里总还是有些担心,朱斌不是那么大意的人。”吴三桂皱着眉头说道:“不过,现在来来不及弄清楚这些了。记得,先让满八旗冲击,等把明军实力消耗得差不多了,咱们的部队从左右两翼方向,同时发起攻击,一举击溃对面之明军!”
  雷大同对吴三桂充满了崇拜:“王爷妙计,一定能大获成功。右翼由方彪那小子指挥,左翼由我亲自指挥,王爷尽管放心好了。只是,这战哪怕打胜了,女真骑兵只怕也得消耗光,我怕王爷在朝廷里,不太好对那些女真人交代啊……”
  “去吧。”吴三桂略显疲惫地挥了挥手。
  号鼓隆隆响起,像是天上的雷神正在挥动手中大锤。开始,吴三桂心里默默地念着。他把手中的大刀高高地举了起来,用尽全身的力气喊道:
  “前进!”
  他第一个冲了出去,周围万马奔腾,上万匹战马踏在大地之上,卷起滚滚烟尘,遮天蔽日,震动山河。在这一瞬间,吴三桂忽然产生了一种错觉,仿佛他现在指挥的不是满人骑兵,而是当年自己在山海关时,一手调教出来的,最最精锐的关宁军。
  “吴”字大旗飘扬在军中,指引着一万两千名骑兵悍不畏死地冲锋。那把雪亮的大刀,泛出雪亮的光芒。吴三桂胯下那匹通体乌黑的战马,就如同它的主人一般,不冲到敌人的面前,不用铁蹄践踏死敌人,就绝对不会停止冲锋的步伐。
  看着蜂拥而上的女真骑兵,朱斌古怪地笑了一下。一将奋死,三军用命。吴三桂还是当年的那个吴三桂,身上的胆气和勇猛并没有随着岁月的流失而减少半分。在他指挥下的不管什么样的军队,无疑是最可怕,最有战斗力的部队。
  可惜明军已经不是昔年的明军。将领勇猛与否,不再是最主要的了。他们需要的只是对战场形式敏锐地判断,从容地调度,而不是永远冲锋在前。朱斌似乎有些为吴三桂惋惜地摇了头,然后淡淡地对身边的将领说道:
  “开始吧!”
  火炮随着这一声命令,纷纷张开了狰狞的炮口,炮声在潮水一般冲击过来的满清骑兵中,不断地发出轰天巨响,不断地像从地府中出来的无常,勾取着一个个人的性命。
  硝烟弥漫之中,隆隆的炮声中,不断的有女真骑兵从马上跌落。有的人的身子被炸上了半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