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二战全景纪实 >

第174章

二战全景纪实-第174章

小说: 二战全景纪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隆美尔准备联合克鲁格向希特勒发出最后通牒。
  7月15日,他的参谋长、密谋分子斯派达尔将军给西线总司令克鲁格起草了一份形势报告,请隆美尔审阅签字。
  隆美尔读罢,又加了一段:“我军在各处英勇抵抗,但这场敌众我寡的战役即将接近尾声。
  在我看来,最后采取政治措施已势在必行。
  作为集团军群司令,我认为我有责任说明这一点。”
  接着一挥笔,签上名字。
  克鲁格元帅也签了字。
  7月16日中午,隆美尔的一位老部下询问局势真相。
  隆美尔说:“实话全告你吧!克鲁格元帅和我已给元首送去最后通牒,讲明我们在军事上赢不了这场战争。
  敦请他做出决定,考虑后果。”
  “要是元首拒绝怎么办?”
  “那我就敞开西线。
  现在关键的问题是,英国人、美国人必须先于俄国人到达柏林!”第二天,即7月17日,隆美尔来到党卫队第1装甲军司令部。
  军长迪特里希是希特勒最忠实的走卒。
  隆美尔故意当着他人的面问他:“您愿永远执行我的命令吗?
  甚至这些命令与元首的命令相抵触的时候?”
  “您是头儿,”迪特里希伸出手向隆美尔说道:“我只听从您的,不管您干什么。”
  两人密谈了一阵。
  隆美尔驱车回自己的指挥所。
  隆美尔沉默了一阵,对副官说:“我已把迪特里希争取过来了。”
  但两个小时后,2架英国飓风式战斗机突然飞临头顶。
  一阵炮弹过后,车子翻进沟里,隆美尔被抛出汽车,躺在人行道上。
  他头部受伤,一块头皮被弹片掀起,已不省人事。
  克鲁格接过了隆美尔的职务。
  3天后,希特勒在东普鲁士的“狼穴”里遭炸弹谋杀,险些丧命。
  就在这时候,盟军正准备给德军致命一击,突破诺曼底海岸阵地。
  盟军在一个多月的海滩争夺战中,伤亡惨重,损失了52万人,但占领了整个科汤坦半岛、圣洛和卡昂。
  盟军虽未突破德军的封锁,却大大扩展了滩头阵地,更多的生力军源源登上诺曼底。
  其中有巴顿的第8军、第15军、第20军等;柯林斯的第7军攻克瑟堡后已挥师南下,抵达圣洛附近。
  英军在卡昂的桥头堡像磁石一般,把德军吸在卡昂周围。
  德军遍体鳞伤,可还在使出吃奶的劲儿,想顶住这扇通向巴黎的大门。
  盟军将领艾森豪威尔、蒙哥马利和布莱德雷仔细分析了战略形势,认为突破德军封锁的时机已到,决定蒙哥马利从卡昂发起攻势,占领法莱斯,砸开通往巴黎的大门;布莱德雷集中兵力在圣洛西南方突破德军防御,尔后让巴顿的第3集团军穿过突破口,直扑布列塔尼半岛根部的阿弗朗什,然后向左转动巨大的车轮,冲向南特、勒芒,进入法国腹地,迂回到诺曼底的德国B集团军群后面。
  显然,巴顿不能老呆在英国而不了解在法国的战况;而离开英国时间一长,肯定会被德国人察觉,发现其中的秘密。
  如何才能让“坚韧”计划继续欺骗德国人呢?
  1944年7月6日,巴顿乘一架飞机在“奥马哈滩”附近的一个简易机场着陆。
  巴顿一下飞机,就站在一辆吉普车上,向几百名热情洋溢的美国士兵发表了一番演说。
  他一开始就提醒士兵们不要说曾在法国见过自己,因为他是“盟国的秘密武器”。
  之后说:“我为能在这里与你们并肩作战感到骄傲。
  让我们把那些德国佬打个落花流水,向柏林进军。
  到了柏林,我要亲手用枪打死那个纸糊的杂种(指希特勒),就像打死一条蛇一样。”
  巴顿到了法国,坐立不安,怒气冲冲,担心“所有的光荣都被别人拿走,而自己却无事可做,只能看着树上的苹果长大”。
  他向新闻记者阐述他的理论:在密集炮火的掩护下,在圣洛突破德军防线,突入法国中部,包围德国。
  这种想法正好与艾森豪威尔、布莱德雷和蒙哥马利的计划一致。
  以此为由,巴顿被“撤职”了,发配到法国,“第1集团军群”司令由老将麦克莱尔中将担任。
 


15。血战诺曼底(7)15。血战诺曼底(7) 
  

  麦克莱尔是美国陆军中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是潘兴将军的部下。
  二战时;在美国参战后只用了2年时间就把一个小型的职业陆军,变为1000万人的庞大战争机器,因而闻名遐迩,一直受到德国人的关注。
  但没有人愿意去指挥“纸老虎”。
  7月初,马歇尔将军让麦克莱尔将军充当这个角色。
  当他从马歇尔的办公室里出来时,有人“注意到他因愤怒而脸色苍白,没有任何人像他那样怒不可遏,灰心丧气”。
  当然,德国人没有察觉到美国参谋部里的事。
  7月18日,蒙哥马利指挥英国第2集团军发起代号为“古德沃德赛马场”攻势,想从卡昂出发,用3个装甲师、700辆坦克,碾平德军工事,冲入法莱斯平原。
  为了取得成功,盟军出动2200架飞机,投弹7000吨,其中500吨是在45分钟内投下的。
  小城法莱斯在爆炸和硝烟中消失了,德国兵受到强烈的震撼。
  盟军坦克在钢铁碰撞和炮弹的呼啸声中,冲向德军。
  但是,隆美尔在受伤前已在这里设下重重陷阱,令盟军装甲兵魂飞魄散的88毫米高炮群,密集排列,无边无际。
  在轰炸时,德军将火炮和坦克隐蔽起来。
  轰炸一过,又将火炮推出,把英国坦克打得纷纷爆裂、起火。
  英军不顾伤亡,连续猛攻72小时。
  突然,天降暴雨,被炮弹、炸弹反复犁过的地面顿成泥塘,蒙哥马利只得鸣金收兵。
  英军坦克损失过半,达400多辆,步兵也被大量杀伤,却只楔入德军阵地7英里,未进入法莱斯平原。
  蒙哥马利精心组织的进攻失败了,但把德军的注意力和部队吸引了过来,为布莱德雷在右翼完成突破创造了有利条件。
  蒙哥马利发起攻势后,美军于7月18日占领圣洛。
  之后抓紧时间补充弹药、兵员,准备发起猛攻。
  布莱德雷这次进攻的代号是“眼镜蛇”,准备以空军的饱和轰炸开路,在圣洛以西,圣洛——佩里埃公路以南砸开德军防御的坚硬外壳。
  美军同蒙哥马利攻势不同之处在于轰炸地区十分狭窄,是一个长56公里、宽16公里的长方形地区。
  布莱德雷准备用2246架飞机(其中重型轰炸机约1500架),在最短的时间内投下4000吨炸弹。
  尔后以柯林斯的第7军为先锋,穿过这块地区,突进阿弗朗什。
  为了对付树篱,有位士兵建议在坦克前面装一个“人”字形大钢刀,刀下有一排耙齿,耙松土堤,砍断树根,开出通路,推着砍断的树丛当隐蔽物。
  这个发明十分有效,立刻被推广。
  为了防止饱和轰炸误伤自己,布莱德雷专程赶到英国,与空军司令马洛里将军协调。
  布莱德雷要求飞机轰炸航线与美军战线平行,并使用100磅以下的小炸弹,以免炸出大弹坑,成为地面部队进攻的障碍。
  但马洛里认为平行进入轰炸区会把飞机最大程度地暴露给德军高炮。
  双方争执起来。
  空军要求地面部队后退2000米,而布莱德雷只同意后退730米。
  最后双方达成妥协:空军以平行航线轰炸,地面部队退后1100米。
  轰炸计划在7月24日13时开始。
  这天天气晴朗。
  中午时分,一片乌云飘到目标区上空。
  空军司令马洛里急令取消轰炸,但为时已晚。
  有400架飞机没有接到命令而投下了炸弹。
  许多炸弹落到自己人头上,炸死25人,伤131人。
  布莱德雷担心这会暴露意图,其实大可不必。
  德B集团军群司令克鲁格虽认为这是盟军进攻的开始,但不过是佯攻,主攻还在卡昂方向。
  7月25日上午,1500架重型轰炸机、380架中型轰炸机和550架战斗机,共2430架飞机飞临目标。
  但轰炸机违反了事先达成的协议,以同战线垂直的航线,投下4000吨炸弹和燃烧弹。
  炸弹落在自己人头上的报告像流水一样传到布莱德雷的指挥所。
  美军死111人,伤490人,其中有“第1集团军群司令麦克莱尔中将。
  这位倒霉的将军当时正在前线视察。
  一位军官记下了当时的情景:很可怕。
  地面上硝烟弥漫,地动山摇,飞溅的泥土遮天蔽日。
  我们好几十人被击中,尸体从战壕里被抛了出去。
  美国步兵眼花缭乱,惊恐万状。
  许布纳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说,这是他所见到的最可怕的战斗……
  一颗炸弹正好落在麦克莱尔所在的战壕里,把他抛到60英尺以外,混身血肉模糊,除了衣领上的三颗将星外,什么也认不出来了。
  大轰炸给德军造成的破坏和震撼则大得惊人。
  美国陆军官方历史这样记载:炸弹掩埋了敌人及其装备,击毁了坦克,切断了电话线,炸坏了无线电天线,迫使通信员逃进猫耳洞或近处的弹坑。
  敌人前后方的通信联络全部中断。
  轰炸把敌主要防线变成一道新月形的恐怖地带……
  “眼镜蛇”计划的轰炸至少要歼敌1000人。
  约有1/3的敌人有生力量被打死或打伤,幸存者如惊弓之鸟。
 


15。血战诺曼底(8)15。血战诺曼底(8) 
  

  只有十多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还能使用。
  装甲部队3个营级指挥所被摧毁。
  3个配属的空降团实际上被消灭。
  德国守军第17集团军参谋长拜尔莱因估计,目标地区70%的德国守兵丧失了战斗力——不是被炸死、炸伤,就是被吓得神志不清,呆若木鸡。
  中午,柯林斯将军下令美国第7军的3个师——第9师、第4师和第30师,开始进攻。
  被自己的炸弹炸得晕头转向的美国兵,小心翼翼地进入被炸得如同月球表面似的轰炸区,以为会遭到顽强抵抗,但发现脚下的土地和四周已经没有了生机。
  美军很快越过圣洛——佩里埃公路,前进了55公里。
  柯林斯决定提前投入装甲部队。
  此时柯林斯的右邻第8军和左邻第19军也发起攻击。
  26日,美军推进了8公里。
  装有“人”字形大钢刀的坦克大显身手,推开了重重树篱,砍碎了躲在树篱后的德兵。
  美国坦克装了发光识别板和专用对空联络电台,一遇抵抗就呼唤在头顶盘旋的战斗轰炸机支援;飞机发现目标后,立即向地面部队指示目标。
  由于空地配合默契,让美军付出万条生命的诺曼底灌木树篱,成为德国兵的丧身之地。
  7月27日,美军的推进速度迅速加快,第8军沿海岸冲向库汤斯,第7军杀到珀西后挥戈西进,与第8军一道,把党卫队第17装甲师夹在中间。
  德军想夺路而逃,但未成功,又遭盟军的猛烈轰炸。
  7月30日,这个德国装甲师全军覆没,在库汤斯以南的田野上,丢下几百辆坦克和数不清的死尸。
  当晚,美国第8军占领阿弗朗什,进入布列塔尼半岛,打开了进入法国腹地的大门。
  美军其他几个军:第15军、第12军、第20军、第5军、第19军也从这个缺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