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二战全景纪实 >

第175章

二战全景纪实-第175章

小说: 二战全景纪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军其他几个军:第15军、第12军、第20军、第5军、第19军也从这个缺口涌入。
  根据原先的约定,美军于8月1日组成第12集团军群,由布莱德雷任司令,下辖巴顿的由4个军(第8军、第15军、第20军、第12军)组成的第3集团军和霍奇斯的由3个军组成的第1集团军(第5军、第7军和第19军),共90万人。
  蒙哥马利的第21集团军群由加拿大第l集团军和英国第2集团军组成,共66万人。
  两路盟军共156万人。
  第3集团军一成立,巴顿立刻命令通过阿弗朗什的美军呈扇形展开,一个军直奔布列塔尼半岛顶端的布雷斯特,其余各军则分别杀向南特、勒芒。
  德军诺曼底防线被砸开了。
  巴顿精神抖擞,在前线来回奔忙,像魔术师般地灵活指挥着他那庞大的军队,如旋风一样,横扫诺曼底,朝克鲁格元帅B集团军群背后杀去。
  一天,他爬上一座小山,望着断垣残壁的农庄、燃烧的田野和几百具僵硬的德军尸体,不禁大喊:“与战争相比,人类一切都相形见绌!上帝啊!我多么热爱战争!”另一个人也热爱战争,但已被自己挑起的战争弄得狼狈不堪,快山穷水尽了。
  这个人就是希特勒。
  希特勒在7月20日的爆炸事件中侥幸逃生,变得更疯狂,更多疑。
  他不想眼睁睁地看着美军从阿弗朗什涌入,把德军整个防线打得土崩瓦解;他想挽回诺曼底败局。
  他拒绝了把诺曼底的德军撤到法德边界的建议,命令克鲁格集中全部装甲部队从维尔和莫尔坦之间进攻阿弗朗什,把突入布列塔尼和法国中部的巴顿包围起来消灭。
  8月2日,希特勒把这个名为“吕希特”的作战计划发给克鲁格:“法国战役的胜负决定于‘吕希特’的成功……
  西线总司令有一个独一无二、永不再来的机会:突入一个非常暴露的敌占区,使战争形势彻底改观。”
  希特勒拼凑了300架飞机,命令克鲁格元帅以8个装甲师向西进攻,突破美军只有一个步兵师和一个装甲师防守的莫尔坦,占领阿弗朗什。
  深知西线情况的克鲁格元帅一眼看出了这个计划的危险,立刻回电希特勒:”……进攻如果不成功,将使整个西线暴露给敌人,在西线被切断。”
  他接着指出:为了集结装甲部队,他必须从卡昂调兵,其结果是他无法阻挡英国人从卡昂向法莱斯发起的进攻。
  希特勒没有退让,宣布给克鲁格140辆新坦克和60辆装甲车。
  但克鲁格仍指出:这个进攻只能以灾难告终。
  希特勒决意要孤注一掷,对克鲁格的忠告置之不理,只是命令他在8月6日发起进攻。
  此时的克鲁格知道自己参与暗杀希特勒的事早晚会被发现。
  这位精明能干却唯唯诺诺的元帅,没有隆美尔的胆量,现在只想把这场仗打好,挽救其在希特勒心中的地位。
  他知道这次进攻凶多吉少,却不知盟军情报部门完全破译了他和希特勒之间的电报,为他安排了一个大陷阱。
  希特勒和克鲁格之间的电报、克鲁格与部下之间的电报,在几小时内就被破译,并译成英文,送到艾森豪威尔、布莱德雷和蒙哥马利的桌子上。
  三位将领立刻发现了一个百年不遇的战机:当巴顿的第3集团军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向克鲁格的B集团军群侧后时,希特勒不仅不让克鲁格撤退,反而命令他向与巴顿进军方向相反的方向进攻。
 


15。血战诺曼底(9)15。血战诺曼底(9) 
  

  这真是送上门来的一大块好肉。
  三将立刻决定:由美军第30师坚守俯视莫尔坦的战略要地317高地,并在维尔和莫尔坦之间展开5个师,再以3个师作预备队,以备不测。
  蒙哥马利麾下的加拿大第1集团军继续从卡昂向法莱斯进攻,占领法莱斯后继续向南推进;巴顿率第3集团军先快速进军勒芒,然后挥戈北上,在阿尔让唐以南与加拿大军会师,消灭整个B集团军群。
  布莱德雷下达完这个计划后,兴高采烈地对部下说:“我们来尝尝大火鸡吧!我准备尽吃肉。”
  8月7日,德军向莫尔坦发起进攻。
  德军绕过317高地,先占领了莫尔坦,推进到距阿弗朗什仅11公里的地方,被美国装甲部队挡住。
  破晓后,317高地的美军第30师居高临下,把德国坦克打得七零八落。
  中午时分,浓雾散去,盟军的“台风”式攻击机和“飓风”式战斗机飞临莫尔坦。
  一阵轰炸,60辆德国坦克和200辆卡车变成废铁,余下的没命地钻入树林。
  当日夜,加拿大第1集团军发动了攻势。
  1000架英国轰炸机铺天盖地,投下炸弹和照明弹。
  加拿大军队乘势以坦克和装甲车占领了德军第一道防线,并在第二道防线打开一个缺口。
  克鲁格见势不妙,急令取消对莫尔坦的进攻。
  希特勒气得破口大骂,从克鲁格手中夺过指挥权,从千里之外的东普鲁士,指挥在诺曼底的战斗。
  克鲁格服从了,但做了手脚,把2个装甲师调到法莱斯阻挡加拿大军。
  德军向莫尔坦进攻毫无结果,局势越来越险恶。
  巴顿的第3集团军如脱缰之马,一路如入无人之境,像一个巨大的车轮,横碾过法国中部,于8月8日占领勒芒,又挥师扑向北面的阿尔让唐。
  8月13日下午,到达与蒙哥马利的分界线阿尔让唐以南12公里的地方,距加拿大军仅40公里。
  这时,布莱德雷遇到了一个难题:美军是否应越过分界线,占领阿尔让唐和法莱斯?
  加拿大军此刻正在法莱斯以北苦战,推进速度极为缓慢。
  布莱德雷决定停止进攻,并下令撤回已越过分界线的部队。
  他考虑:第一,法莱斯是英国人一直追求的目标,也是加拿大人的目标。
  如果让巴顿占领法莱斯,等于在关键时刻给了盟友一个耳光。
  第二,巴顿左翼过于薄弱。
  第三,越过分界线会遭友机的误伤。
  巴顿对布莱德雷这个决定极为不满。
  14日清晨,他在电话中与布莱德雷激烈争论,说:“让我继续向法莱斯前进,把英国人赶回海里,再来一个敦刻尔克大撤退。”
  布莱德雷被巴顿这不负责任的话气炸了,断然拒绝了巴顿的要求。
  不过布莱德雷对这个著名的“法莱斯缺口”极为不安,他暗自抱怨蒙哥马利没有派久经沙场的英军进攻,而派了没有经验的一个新到的加拿大师和一个波兰师,也不派装甲部队增援。
  他希望能解决这个问题,使两支铁钳尽快合拢。
  当天上午,布莱德雷来到蒙哥马利的指挥所,与艾森豪威尔一道讨论这个问题。
  不料蒙哥马利提出一个全新的计划:由他率领全部盟军,沿英吉利海峡北上,经比利时、荷兰进入德国。
  这个计划从根本上违反了“霸王”计划的战略方针。
  两人都很吃惊。
  就在这时,三人收到了一份通过破译德军电报而得出的情报分析。
  这个情报分析说:法莱斯以西包围圈里的德军已乱作一团,不管是否得到希特勒的批准,都开始向东撤退,并说:“很难说包围圈里还有多少敌人,逃走了多少人。”
  布莱德雷极其失望,觉得失去了百年不遇的战机,因而更加埋怨蒙哥马利。
  为了亡羊补牢,布莱德雷命令巴顿留下了3个师准备与加军会师,其余的向东北方向迂回,争取捕住逃敌。
  蒙哥马利同意将分界线改在阿尔让唐。
  第二天,即8月15日,情报部门发现德军并没有撤退,在阿尔让唐有5个装甲师!布莱德雷大吃一惊,急令奔向东北的美军返回,但太晚了。
  德军在次日(16日)开始突围,猛攻阿尔让唐的美军。
  美军勉强挡住了德军,但与刚刚占领法莱斯的加拿大军还有15公里的缺口。
  这个缺口有2条乡间小道。
  德军2个集团军的坦克、汽车、马车和人员挤满了小道,趁着天气恶劣、盟军飞机无法出动,拚命外涌。
  建制完全被打乱,乱作一团。
  8月17日,天气放晴,盟军飞机蜂拥而出,无情地屠杀往外涌的德军。
  德军尸横遍野,但仍撑着不到10公里的缺口。
  德军官兵丢掉车辆,有的沿公路,有的穿过田野,拚命想穿过盟军飞机和大炮的火网,向东逃跑,结果成千成百地被打死。
  艾森豪威尔谈及这场怵目惊心的大屠杀时,写道:毫无疑问,法莱斯战场是战争领域里曾出现过的最大的屠宰场之一。
  那一带的小路、公路和田野上,到处塞满了丢弃的武器装备以及人和牲畜的尸体,甚至要通过这个地区也极为困难。
 


15。血战诺曼底(10)15。血战诺曼底(10) 
  

  那个缺口闭合后48小时,人们领我步行通过该地区,我所见到的那幅景象,只有但丁但丁(1261—1321)是中世纪意大利诗人,他的名著《神曲》中有关于地狱的描写,景象极为凄惨。
  ——作者注。
  能够加以描述。
  一口气走上几百码,而脚步全是踩在死人和腐烂的尸体上,这种情况确确实实是可能的。
  没有人知道有多少德国人逃过了法莱斯缺口。
  8月19日,美军终于同加拿大军队在阿尔让唐和法莱斯之间的尚布瓦、特兰会合,把12个师的德军(其中一半是装甲师)扎在口袋里。
  但袋口兵力太薄弱,一些德军还是溜走了。
  留在包围圈里的德军第7集团军和第5装甲集团军(原西线装甲集群)的残部,被关在越来越小的口袋里,遭到盟军飞机、大炮、机枪的轰击射杀。
  法莱斯以西成为一口血肉沸腾的大锅,德国人后来把它称为“法莱斯开水壶”。
  德军绝望了,放下了武器,向盟军投降。
  一位英国士兵这样写下了他见到的情况:成百上千个人正向我们走来,他们是德国人。
  他们来自法莱斯口袋。
  我再也不想看到像他们那样的人。
  他们浑身是土,蹒跚地走过来……
  他们对什么都不关心,一个个因疲劳而弯着身子。
  他们除了身上褴褛的军服,一无所有。
  他们又绝望又萎靡。
  战斗使他们完全麻木了。
  德军在法莱斯有2—5万人逃走,1万人被打死,5万被俘。
  自6月6日D日开始,盟军损失20万人,其中阵亡37万人。
  德国与盟军对峙的60万人,损失了50万人,其中一半被俘;1500辆坦克只剩下200辆,此外还损失了2万辆汽车,1500门大炮。
  与盟军对垒的B集团军群已名存实亡。
  西线德军被打断了脊梁骨,从法莱斯逃出的德军惊魂未定,丢盔弃甲,抱头鼠窜;开着汽车,骑着自行车,赶着抢来的法国马车,像受惊的兔子拚命向东狂窜。
  希特勒垂头丧气,把8月15日称为他“最倒霉的一天”。
  克鲁格元帅在8月17日被撤职,回到巴黎附近的指挥部,准备次日动身回柏林。
  他知道自己的前程完了,更知道希特勒不会饶了自己,因为自己与那个想杀希特勒的密谋集团有着人所共知的关系。
  他回想起自己的戎马生涯,想起那些与自己共事几十年的朋友,想起自己的软弱,想起那些在东线与苏军拼搏的将士们,知道自己只有一条路了。
 


16。进军东欧(1)16。进军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