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二战全景纪实 >

第213章

二战全景纪实-第213章

小说: 二战全景纪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湔ǖ奶跫拢⒓丛谌毡镜墓愕骸⑿〔帧⑿聺暫统て樗母龀鞘兄醒≡褚桓瞿勘辏吨捞刂终ǖ
  7月26日,重巡洋舰“印第安纳波利斯”号把原子弹的心脏部分运送到马里亚纳群岛中的提尼安岛。
  这是一个直径约18英寸、高约2英尺的金属圆筒,重量有好几百磅。
  里面装着金属铀的衍生物铀235,外面有铅罩保护着。
  8月1日,在提尼安岛上一个有空调设备的炸弹仓库内,原子弹装配完毕。
  它长10英尺,直径28英寸,外形很像一个普通炸弹,只是大小不同而已。
  8月6日凌晨2时45分,一架携带原子弹的B—29轰炸机由保罗·蒂贝茨上校指挥,从提尼安机场升空,向日本飞去。
  在此之前,三架气象观察机已先行起飞,以便察看几个城市上空的天气。
  另外两架载有科学仪器和照相器材的护卫飞机,与主机约好,于黎明后几分钟在硫黄岛上空会合。
  1945年8月6日早晨,天气晴朗,气候闷热。
  7时零9分,美国飞机数架飞到广岛上空,盘旋几周,即行离去,并未轰炸。
  这是气象观察机。
  8时整,两架B—29又从高空进入广岛上空。
  广岛市民有很多人未进入防空洞,而在外面仰看飞机。
  8时15分,一架美机投下降落伞后,立即产生了令人眼花目眩的白色闪光,广岛市中心随即发生震耳欲聋的大爆炸。
  爆炸高度离地面660码,形成一个直径为110码的大火球。
  火球放射出来的热量只延续了几分之一秒,但热度高达摄氏30万度,使爆心(即直接在爆炸下面的地方)半径1000码内的花岗石都熔化了。
  屋顶上的瓦也都软化,由黑色变成橄榄色或棕色。
  顷刻之间,城市上面突然卷起巨大的蘑菇状烟云,全市立即被黑暗的烟云所掩没。
  可怕的冲击波也随之出现,2英里内所有的建筑物几乎全被摧毁,只有几幢特别坚固的、防地震的建筑物仍安然无恙。
  这时广岛人口为343万人,靠近爆炸中心的人大都死亡。
  当日死者计为78150人,负伤和失踪者为51408人。
  全市建筑物总数是76327幢,全毁者48万幢,半毁者22178幢,受灾人数为176987人。
  8月6日下午,设在广岛的日本第二总军司令部,经由吴镇守府转报东京:“敌人使用了具有从未见过的破坏力的高性能炸弹。”
  8月7日,日本收听美国广播,其中杜鲁门总统声明:“7月26日在波茨坦发出的最后通牒旨在拯救日本人民免遭彻底的毁灭。
  他们的领袖迅速地拒绝了这个最后通牒。
  如果现在他们还不接受我们的条件,他们的毁灭将自空中而降……”
  在美国广播之后,日本陆海军统帅部才从广岛和吴镇守府接到了关于新型炸弹造成危害的稍为详细的报告。
  这时,日本有些人士对在广岛爆炸的是否为原子弹还有怀疑。
  8月7日,参谋本部还组织了一个调查委员会,于8日下午到广岛做实地检验,立即证实新型炸弹确为原子弹,并报告东京。
  在东京,东乡茂德外相已与首相铃木贯太郎商妥,决定上奏天皇。
  8日下午,东乡在皇宫地下室晋谒天皇,奏上美国关于原子弹之声明及其有关事项。
  天皇面谕:“敌既已使用此种武器,则战争之继续更不可能,为获得有利条件起见,不得丧失结束战争之时机,关于条件,当有协商余地,应努力迅速结束战争,可转告铃木首相。”
  铃木首相决定立即召开最高战争指导会议,但因部分成员未在,没有立即召开。
  8月8日下午11时(莫斯科时间为下午5时),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召见日本驻苏大使佐藤尚武。
  日本方面早已吁请苏联斡旋和平,佐藤就是希望会见莫洛托夫,得到一个肯定的答复。
 


26。最后的冲刺(5)26。最后的冲刺(5) 
  

  但出乎他的预料,莫洛托夫对佐藤说:“日本仍在继续进行战争,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
  因此,日本政府请求苏联调解远东战争的建议已失去了一切根据。
  鉴于日本拒绝投降,盟国已与苏联政府接洽,提出参加同日本作战的建议,以缩短战争时间,减少伤亡,为尽快恢复和平作出贡献。
  作为一盟国,苏联政府恪守其义务,接受盟国的建议,加入盟国7月26日宣言,宣布从8月9日起,苏联与日本处于战争状态。”
  苏联参战对日本统治集团震动极大。
  “敌在广岛投下原子弹后,又继有苏俄之参战,致使天皇陛下、木户内大臣、铃木首相、米内海相、近卫公爵、重光前外相,以及其他历来支持提早终战的要人,更加决心认为,除迅速接受波茨坦公告以结束战争外,别无他途。”
  9日上午8时,东乡外相访铃木首相于其私邸。
  这时铃木已接到苏联参战的报告,他在听取东乡外相说明关于迅速结束战争的决心后,立即表示同意,并向外相等表明决心说:“由本内阁来结束(战争)吧!”9日上午10时30分,最高战争指导会议在皇宫举行。
  正当与会者在皇宫进行激烈讨论时,9日上午11时30分,美国空军又在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
  这时长崎人口约为27万,当日死者为23753人,伤者为43020人。
  但据1992年8月9日日本哀悼长崎被炸死难者会议宣布,美国原子弹炸死长崎的日本人是95845人。
  两颗原子弹的投掷和苏联出兵对日作战,加速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溃败,促进了日本政府迅速投降。
  早在德黑兰会议上(1943年11—12月),苏、美、英领导人就达成协议,美英军队于1944年春天在法国登陆,开辟第二战场;斯大林答应,一旦德国最后垮台,苏联就把增援部队调到远东,与盟国共同打击日本。
  1944年10月,在丘吉尔访问莫斯科期间,斯大林同英国军政领导人以及美国驻苏大使哈里曼、驻苏军事使团团长迪恩少将举行会议。
  这年夏天,美军攻打塞班岛,日寇顽强抵抗,宁死不降,使美军伤亡惨重。
  所以美国渴望苏联参加对日战争。
  在这次会议上,迪恩奉华盛顿指示,急于了解苏联在打败德国之后何时能对日本作战,并向斯大林直接提出了这个问题。
  第二天,斯大林做了明确答复。
  他说,苏联60个师在远东的时候,苏联就将对日开战。
  就是说,除已在那里的30个师以外,再增加30个师,如果美国肯帮助增加这样一支军队所需的物资供应,同时如果苏联参战在政治方面获得的结果能明确化的话。
  10月17日,斯大林交给美国人一份清单,载明苏联军队为进行拟议中的对日作战所需的物资——一支由150万军队、3000辆坦克、75万辆机动车和5000架飞机所组成的兵力所需的两个月的粮食、燃料、运输装备和其他物资。
  总数为860410吨干货和206万吨燃料油,全部要在1945年6月30日以前交货。
  迪恩说,虽然俄国人单子上开列的有些物资缺货,但美国人还是做出努力,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了80%的货物。
  根据雅尔塔协定(1945年2月),在德国法西斯战败投降3个月后,苏联实施对日作战。
  1945年4月5日,苏联政府向日本发表声明,废除苏日中立条约(1941年4月13日签订)。
  与此同时,苏联开始从欧洲调遣部队和重武器到远东地区。
  远东作战的主要目的是消灭日本关东军,把中国东北几省、朝鲜北部、南库页岛和千岛群岛从日本侵略者手中解放出来。
  为了实施苏军最高统帅部的战略目的,大本营特地成立了远东苏军总指挥部,由华西列夫斯基元帅任总司令,下辖3个方面军:远东第l方面军(原为滨海部队集群),司令员为麦列茨科夫元帅;远东第2方面军,司令员为晋尔卡耶夫;后贝加尔方面军,司令员为马利诺夫斯基元帅。
  此外,苏联太平洋舰队和红旗阿穆尔河(即黑龙江)分舰队也归华西列夫斯基统一指挥。
  苏联3个方面军计有诸兵种部队131个师和117个旅以及21个边防区。
  苏联陆、海、空三军总计174万多人,约3万门火炮和迫击炮,525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5170架作战飞机,93艘作战舰艇。
  蒙古人民共和国有一支机械化骑兵部队参战,由后贝加尔方面军统一指挥。
  盘踞在我国东北和朝鲜北部的是日本关东军,号称“皇军之花”,曾是日本最精锐的部队。
  1941年夏天在试图进攻苏联时,关东军曾达到百万人以上,可谓鼎盛时期。
  随着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很多精锐师团纷纷南调,有4个师团调回本土,到1945年初,关东军实力空虚,“皇军之花”已成历史陈迹。
  为准备对苏作战,日本大本营又进行所谓“彻底的满洲总动员”,搜罗25万在乡军人(即退伍军人)充当炮灰,拼凑8个师团、7个独立混成旅团,使关东军又膨胀起来。
  到1945年8月初,关东军拥有24个师团和9个独立混成旅团,总兵力约为75万人。
  这些新建兵团的编制、素质、装备都很差,训练也不够。
 


26。最后的冲刺(6)26。最后的冲刺(6) 
  

  武器很缺,计缺野炮400门,机枪236挺,掷弹筒4900个,刺刀约10万把。
  日本的权威著作认为,关东军的实际战斗力“换算成过去的驻满常备师团,实际上仅为85个师团。
  所以,关东军的增强,可以说是一种表面膨胀而内容空虚的浮肿”。
  8月8日夜间,苏联百万雄师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快速、强大攻势,从西、北、东三个方向,在广阔的战线同时突入中苏国界,击溃日军的边防部队,进入内蒙古和中国东北。
  空军轰炸机群对哈尔滨、长春、吉林的日军军事目标进行大规模轰炸。
  太平洋舰队开进日本海域,切断日本与朝鲜以及中国东北的联系,封锁朝鲜北部的港口,并从海上和空中对其进行打击。
  从8月9日到14日,后贝加尔方面军的部队摧毁敌人的抵抗,越过大兴安岭和察哈尔的无水沙漠地带,深入内蒙古和中国东北240—400公里,继续向主要军事—工业中心挺进。
  第1远东方面军突破滨海地区的防御,前出交通枢纽和大城市牡丹江。
  日军指挥部为阻挡苏军向中心城市哈尔滨和吉林推进,在这里集中了重兵。
  苏军为了加快进军速度和同后贝加尔方面军会师,遂绕过这个防御地段,从南部迂回。
  方面军司令员麦列茨科夫迅速把预备队(3个军)拨归第25集团军指挥,令其攻克吉林,截断北朝鲜同中国的联络通道,不让日军向南撤退,并与第5和第1红旗集团军协同作战,消灭敌人。
  第25集团军左翼应对朝鲜沿海地带进行打击,与太平洋舰队的舰艇和陆战队协同作战,参加解放朝鲜。
  主要打击应针对日本侵略者在朝鲜北部的主要海军基地和港口雄基、罗津、清津、罗南。
  第2远东方面军与红旗阿穆尔河分舰队协同作战。
  该方面军部队越过小兴安岭,前出佳木斯,到8月14日傍晚,深入中国东北120公里。
  日军阻止苏军前进的企图彻底失败。
  美国原子弹在广岛、长崎的爆炸,和苏联出兵对日作战,使日本政府陷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