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朝好女婿 >

第342章

明朝好女婿-第342章

小说: 明朝好女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妻妾制这个恶劣的法律却给了太康公主收拾阳建忠的机会。
  听到太康公主这个安排,田青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如此,也绝了阳建忠东山再起的可能。否则,搞不好阳建忠的妹妹哪一天给侯爷生了一个小侯爷,张侯心中一高兴,又重新起用他了呢!
  不过,仅仅是剥夺了阳建忠的盐商资格,田青还是觉得有些不满意。
  叹息一声:“这个阳建忠狗眼瞎了,竟然惹到了殿下和苏先生头上,这次受了整治,固然人心大快。只可惜姓阳的做了这么多年盐商,早就积下了百万家产。就算什么也不做,八辈子人都能过上富比王侯的日子,这老天是没眼了吗?”
  太康心中一动,问:“阳建忠究竟有多少家产?”
  田青低声问:“殿下的意思是……”
  太康:“你先回答本殿的问题,我需要资料。”不知不觉中,她已经学会了苏木的口头禅。
  田青:“阳建忠自从拿到盐商的牌照之后,已经在这行里做了十一年,以每年五十万两的收入计算。扣除侯爷所拿的六成,他还剩余二十万两入项,如此看来,阳家商号起码有两百多万。”
  这一算,连田青自己都吓了一条:盐商人还真是富有啊,阳建忠才干了十一年就积累了这么大家业,那些祖祖辈辈都以此为业的,也不知道富豪到何等程度?
  太康:“本殿再问你,这次随你叔叔田侍郎来沧州宣旨的还有什么人?”
  田青:“回殿下的话,除了田侍郎,还有一个中官和两个锦衣卫北衙的百户军官。”
  “中官……是谁?”
  田青:“内宫监刘英刘公公。”
  太康沉吟:“这人本殿倒是识得,是个老人,先帝在时他就时候在太后驾前,难怪这次会派他过来赐婚。田青,去把他宣来,就说本殿叫他去办一桩案子。”
  所谓内宫监,掌木、石、瓦、土、搭材、东行、西行、油漆、婚礼、火药十作,及米盐库、营造库、皇坛库,凡国家营造宫室、陵墓,并铜锡妆奁、器用暨冰窨诸事。〃由此看来内官监相当于外庭的工部。
  这次刘英之所以来沧州,除了他得太后信任之外,更重要的任务是采买皇帝和太康公主大婚所需的器具。
  田青心中一动:“殿下的意思是?”
  太康哼了一声:“田青,问这么多做什么,你去把人给本殿宣来,到时候你就知道了。放心好了,阳建忠的家产中少不得你一份。”
  田青:“小人怎敢,这就去宣刘公公过来觐见。”
  太康:“记住了,别叫其他人知道本殿在沧州。”
  “是。”
  过了半天,田青和刘英过来了。
  刘太监在确定眼前就是太康公主之后,老泪纵横地跪在地上,不住磕头:“殿下,殿下啊,你竟然在沧州。自从你出宫巡游之后,太后她老人家整日以泪洗面,咱们这些做奴婢的也跟着哭了许多场。如今,知道你的消息之后,也不知道太后老人家会欢喜成什么样子。”
  太康:“刘公公,起来吧,多点人啦,别哭哭啼啼的,实话告诉你吧,本殿早就写信给太后和天子了,说是这次同你们一起回京城。”
  刘英这才止住悲声,问:“刚才听田青说殿下要办一桩案子?”
  太康:“是,想问问手头可有得用的人?”
  刘英:“奴婢这次来沧州,手头带有两个东厂的番子,锦衣卫那边还有几人,都是可以办案执法的。奴婢想请问,殿下想办谁?”
  “好!”太康大为振奋,她在沧州隐名埋姓大半年,玩得很开心,可因为没有皇室身份,有些事情却不能纵心所欲,这次决定回京,有的事情也管不了那么多:“好叫刘公公知道,本殿被人欺负了,这个场面要找回来。”
  刘英大惊,气得鸭公嗓子都尖了:“什么人好大胆子竟然欺负殿下,不怕抄家灭门吗?”
  “一个盐商,叫阳建忠。”太康公主说:“刘公公,陛下这次大婚,筹备仪式想必需要不少钱,这个盐商本殿已经查得明白,有两百万家产,若是抄了,可解万岁燃眉之急。”
  刘英大为惊喜:抄家,这可是一件大好事啊!特别是这种大富大贵的人家,抄检之后,随意伸伸手,就有不菲的收入。这事若是放在京城,内官为了这件差事,不争得打破头才怪。况且,万岁爷手头窘迫,连大婚的钱都拿不出来一事在紫禁城中已是公开的秘密,若是能解君父之忧,乃是奇功一件。如此看来,这个姓阳的盐商就算没罪,咱家也得给他按上一条。
  刘英:“殿下放心好,只要你吩咐下来,奴婢这就叫人把那阳建忠给拿了。”
  太康点点头:“这样,抄了阳家之后,本殿和万岁各拿一百万,剩余部分。你、田青还有东厂和锦衣卫的人平分了吧!”
  田青和刘英相互看了一眼,彼此都在对方眼睛里看到了惊喜。
  刘英:“不过,殿下,这罪名,还得好好斟酌斟酌。”
  田青也插嘴:“是,得师出有名,否则无法服众,反伤了皇家体面。”
    
    
第五百零一章 初露峥嵘

      太康公主深以为然,就道:“你们说说,该怎么弄?”
  刘英有心为皇帝立下一件大功劳,他是看明白了,如今的正德皇帝虽然胡闹,却是一个英明神武的君主。
  不像以前的弘治皇帝柔和宽厚,又信任文官。虽然有很好的名声,可以后的时候未免不被文官们给忽悠住了。
  而如今的正德皇帝,对于读书也没任何兴趣,这样一来,对文官们的那一套治国理论也非常不感冒。
  就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有为之君来看,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务实。
  什么是当今最实在的政治,一个字…钱。
  在以前,大明朝表面上看起来可谓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一派大治风光。一提到弘治朝,大家都会说弘治盛世。可一场真定大水却将这个表象给彻底撕破了,真到要拿出真金白银赈济灾民的时候,户部没钱,皇帝的内库也没钱,到长芦盐司来解银的时候,依旧没有钱。
  一文钱不但要难到英雄汉,也会难到皇帝。
  如今,眼见着皇帝的大婚因为实在寒酸,就要潦潦草草地对付过去。若是自己能够给皇帝送去一百万两银子,立时就会简在帝心。
  当然,他个人还能得不少好处。
  所谓关心则乱,听到公主问,刘英抢先道:“这事还不简单,依奴婢来看,也管不了这么多,先去封了他的家。然后在他库房里放件龙袍,杀他满门都足够了。反正,官字两张口,怎么说还不由得咱们。”
  说到后面,刘公公一张脸都扭曲了,满是疼疼杀气。
  看到刘英狰狞的表情,太康摇了摇头:“这法子太简单粗暴,本殿可不想干这种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事情,况且,我一个女孩子,可不想手头粘血。”
  同苏木接触了大半年,这个女文青此刻同她的皇帝哥哥一样,也是满口的现代语言。
  太康公主觉得这个刘公公也没什么本事,就将目光落到田青身上:“田青,你说说。”
  田青也觉得刘公公卤莽无智,心中也是鄙夷。
  听太康公主问,坐直身体,斟酌着语气道:“殿下,据小人所知,这盐商们虽然有盐引,可都会夹带些私盐谋利,或许可以在这上面着手。如果能够拿到阳家商号所走的私盐,再找到认证,拿掉一个阳建忠也不难。”
  见田青要抢自己的风头,刘公公有些不高兴,“依咱家看来,田管家这个法子不妥当。”
  田青:“敢问,刘公公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妥?”
  刘英也说不出个理由,只得道:“反正不妥。”
  太康:“其实,还真是不妥当。首先,若是要拿到证据,也不知道要等多长时间,别忘记了,咱们可不能在沧州呆太久。你这事拖延的日子太长,将所以的希望都寄托在阳建忠可能走私盐上面,本身就是下下策。”
  刘公公:“对对对,却是下下策。”
  田青倒是服气了,心想:太康殿下看起来不过十五六岁年纪,看问题却看得如此之透,果然是个人物啊!
  太康缓缓道:“其实,要办一个小小的盐商容易得很,你们都把事情想复杂了。本殿倒有一个法子,可让阳建忠万劫不复。”
  刘太监和田青同时问:“殿下有什么法子。”
  “赌博。”太康缓缓说。
  “什么?”刘、田二人不解。
  太康:“本殿听人说,这个阳建忠喜欢赌博,你们找个人约他耍钱,到手下手拿人就是了。”
  田青小心问:“公主殿下,一个赌博罪,又能治得了阳建忠什么罪。如今这满大街都是耍钱的闲汉,无论去拿家酒楼茶社,都能看到色子和叶子牌,就连衙门里的公差也在玩。”
  刘英却若有所思地说:“奴婢好象明白点什么了。”
  太康:“衙门之所以不管,那是因为民不举官不究,而且,有的法律因为时代不同,又或者年生太久被人忘了。可法律就是法律,犯了法,该办就得办,还得依照里面的条条款款来办。”
  “这个法子好,真是妙啊!”刘英突然惊叫一声:“高,实在是高!”
  田青一脸的迷惑:“还请教。”
  刘英满面赞叹:“依照《大明律》,赌博,尤其是赌后犯,罪加一等。不但籍没家产,其成年的子孙要被罚作苦役或发配充军,而且,还得砍掉左手。咱们到时候拿了阳建忠,按照里面的文字办就是了。”
  “啊,竟然有这样的规定?”田青吃了一惊。
  “不是规定,是法律。”太康公主淡淡道:“有的法律虽然已经不合时宜,官府和民间都不当真,而且,因为是祖宗家法,不能轻易更改,且放在那里当个样子,可不实行并不表示不存在。”
  明朝开国初年,因为经过多年战乱,需要恢复生产,尤其是农桑。所以,太祖实行的是抑制商业的政策。又因为天下还处于动荡之中,所施法律都非常严酷。
  耍钱赌博,不事生产的地痞流氓更是在他严厉的打击范围之内。
  据传说,明朝建都南京后,朱元璋曾下旨在今淮清桥北建造一座“逍遥楼”。楼中富丽堂皇,配有多种赌具,他下令将赌博者关押其中,任他们纵情去赌,不给吃喝。赌棍们饿极之下无心恋赌,纷纷醒悟惟有自食其力才是人生正途。同时朱元璋又下令严惩一批赌头,直接砍手抄家,使得京城内外赌风静止,广受朝野称道。
  听太康解释完,田青心中大为震撼。倒不是公主殿下的手段又多狠辣,实在是这法子太妙了,有理有据,叫别人也挑不出半点错来。
  这份心性和智谋,当真是令人可敬可惧。
  还好殿下是个女人,若是男儿,却不知道又是什么光景?
  田青以前也是读过书的,一刹那,无数个历史女名人的名字在自己脑海中回旋:武后、太平、韦后……
  殿下才十五六岁,可内心中好象有峥嵘已经苏醒过来。
  他不敢再想下去。
    
    
第五百零二章 归去

      苏木本以为最多两日就能够坐上回北京才官船上。
  时间紧迫,沧州这边还有许多事情需要了结。首先,盐司的所有文书档案都要移交,衙门里的书办、幕僚和官吏们同苏木一样不合。
  可这次却都没有为难苏木,交接很顺利。
  而且,看众人的模样,好象都是有气无力的样子。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