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朝好女婿 >

第343章

明朝好女婿-第343章

小说: 明朝好女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这次却都没有为难苏木,交接很顺利。
  而且,看众人的模样,好象都是有气无力的样子。估计是顾三公子做了驸马一事,将所有人都给震撼了。
  做了皇家驸马,对一个读书人来说,简直比杀了他还难受。
  据说,如今的顾三公子已经被顾家关在一间小院的阁楼上,阁楼的楼梯也被拆了,每日只靠一口吊蓝运送所需用品。不到出阁之日,不得下楼来。
  “出阁……”这个词通常是用在大家闺秀身上,一般来说,大户人家的女孩子在定了亲之后,就会住在绣楼里,不到结婚那天不出阁楼来,因此,出嫁又叫“出阁”想不到这个词却着落到顾三公子头上。
  真真叫人苦笑不得啊!
  不过,旋即,苏木对他又抱有极大的同情。实际上,说起来,做皇家的驸马就是入赘,跟出阁又有什么区别呢?
  封建礼教害死人。
  交接完盐司的公务之后,接下来就该轮到发展银行了。
  说来也怪,太康却不想参与,只说她最近有其他事情要忙,叫苏木自己做主。
  没办法,苏木只好将银行所有的人都招集在一起,说自己要回北京长住,以后每年能来沧州一次就算好的了。这次回北京,说不定要在北京弄一个总号,以后沧州这边每月报一次帐目到北京总号即可。
  孙臣和宗真自然晓得苏木的真实身份,知道他这次回京城主要是为应付来年三月的会试,这可是关系到他是否能够进入官场的最后一场考试。相比起个人的前程,沧州这边的生意却也算不得什么。
  而且,孙臣和宗真也巴不得苏木能够得个一官半职,有他在朝中做官,银行的生意只怕会更加壮大。
  苏木和太康都要离开沧州,所以,沧州的生意也只能交给这两人。
  宗真做为本地的土族,大掌柜一职肯定是跑不掉的,负责银行运营。
  孙臣这负责管理所有来往帐目,监督银行的所有事务,算是一个财务总监吧。
  至于其他人的工作以后该怎么办,苏木都有安排。
  等到一切弄妥,本以为该上船回家了,一个劲爆的消息传来……阳建忠被抓了,家也被人抄了。
  作为沧州盐商的首领,商贾的地位虽低,可因为他背后站着寿宁侯张鹤龄,在沧州也算是一个名人。
  他这次倒台,可谓是轰动一时。
  据小道消息说,阳建忠这人没别的爱好,就喜欢打叶子牌,而且打得很小,每一注不过一文钱,一场下来,也就几钱银子的输赢。对于一个大盐商来说,这点胜负不过是九牛一毛。
  可他这人在赌博上非常节制,说“小赌可以怡情,大赌却是要败家的。”
  无论赌友怎么劝,都不肯往大里打。
  这次阳建忠和两个牌友正在打叶子牌,为一文钱扯得脸红筋涨的时候,一群锦衣卫和东厂的番子冲了进来,当场就将他拿住,说是赌博违法,得带回京城侯审。
  然后,阳家商号也被查封了。
  又据人说,当时就从商号里抄了两百二十万两白银,满满地装了好几条大船。锦衣卫说了,阳建忠聚众赌博,按照《大明律》要砍去左手,抄没家产,子孙流放云云。
  说完,传八卦的人感叹一声:“什么小赌可以怡情,大赌败家,小赌一样败家!”
  “想不到法律之中竟然还有这么一条,看来,这钱是不能耍了!”
  ……
  如此,这段时间之中,沧州城中的风气为之一肃,再看不到满街满巷玩色子的闲汉。
  听到这个消息,苏木吃了一惊,立即就明白,这肯定是太康搞的鬼。
  这小丫头有两个特点他是领教过的,记恨。
  在一件事上吃了亏,无论过去多长时间,总会找回来的。
  当初他苏木在画舫赛诗赢了她一场,最后,太康还是找机会赢了回去。当然,后面被人揭穿她的才女身份全靠抄袭《红楼梦》却是另外一件故事。
  前次在阳家商号,阳建忠对太康无礼,小丫头能不将场面找回来吗?
  得罪了普通人还好,得罪一个皇家公主,阳建忠死定了。
  太康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就是贪财。
  盐商富得流油,阳建忠家资巨万,公主殿下能放过他吗?实际上,在封建社会,你就算再有钱,在官家的眼里都是一条肥猪,养肥了,自然要杀了吃肉。明朝初年的沈万山就是这样。
  看来,不做官是不成的了。你若没有一个官职,就算再有钱,一个小小的知县就能将你给收拾了。所谓抄家的县令,灭门的知府。
  苏木这个时候,突然对明年三月的会试有了强烈的期待。
  阳建忠的案子很是热闹了十几天,总算办完,所抄的家产也送走了。
  苏木正呆得无聊,太康公主这才带信过来说:“可以回京了。”
  时间已经到了十月底,天气彻底地冷了下去。
  苏木和太康等人独自占了一条大官船,大运河上冷雾弥漫,河风吹来,冷得他一个哆嗦:“冬天到了啊!”
  “要过年了。”太康嗲嗲的声音传来。
  苏木:“殿下这次要过一个肥年了,老实说,阳建忠是不是你办的?”
  太康公主:“君子以直报怨,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他种了因,就得承受后果。”
  “只怕没这么简单吧!”苏木又笑了笑:“若阳建忠只是一个普通人,就算得罪了殿下,也不至于抄家灭门,怪只怪他是个盐商。殿下这次得了多少好处?”
  在苏木这个老搭档面前,太康公主也不隐瞒:“本殿与皇帝哥哥一人一百万。”
  “那可是寿宁侯的产业,殿下这么做,张侯面子上须不好看。”
  太康淡淡道:“不过是换一个盐商而已,舅舅那边本殿自去说。实在说不通,让太后出面。这次本殿有个心得,愿与苏木你共享。”
  苏木:“还请教。”
  太康:“这次本殿动用了东厂和锦衣卫,还不是因为本殿是皇家公主。否则,上次在阳建忠那里,你我都要吃大亏。还有,这回灭了阳建忠,主要是因为他是家产巨万的盐商,抄了,直接就能为天子筹集一笔大婚费用,而刘太监又立功心切。否则,只怕他也未必肯买本殿的帐。”
  太康叹息一声:“本殿毕竟是个女子,虽说是皇家公主,可在世人眼中又算得了什么,还比不上一个王爷。若本殿是皇子,又或者是储君,该多好啊!”
  说着话,她那双美得不食人间烟火的脸从船舷处探出去,好象是要将眼前混沌一片的白雾看穿。
  苏木心中一凛:这小丫头是尝到权力的滋味了,而权力有是一种最蛊惑人心的毒药,真真叫人欲罢不能。
  有人心中的猛兽苏醒了。
  却不知是好是坏?
  (本卷终)
    
    
第五百零三章 温故弘治十六年

      北京的天比沧州冷得早,也比现代社会冷得早。
  在苏木等人启程回京城的时候,北京城中迎来了一场连天大雪。
  眼见着还有一个月不到,弘治十六年就要过去,然后就进入正德年这个新的时代了。
  套用后世的一句话:刚过去的那一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
  年初的时候,在位十六年的弘治皇帝驾崩。那一夜也是同样的大雪,同样的冷。然后,更加惊人的消息传来,司礼监首席秉笔东厂大太监徐灿,连同淮王带兵入内作乱。最后,有太子朱厚照坐镇,一场**总算被镇压下。
  徐太监、淮王被罚跪在雪地里一夜,被活生生冻死。
  与此同时,京城戒严,在京所有藩王被勒令出京归藩。
  弘治大行,太子朱厚照按制接位,并定下年号,是为正德皇帝。
  只可惜正德帝还没有满十六岁,不能亲政。但国不可无主,因此,迫不得已,只能请张皇后垂帘听政,并由刘健、谢迁和李东阳辅政。
  如此一来,朝政基本完全由文官集团把持。
  再接下来,桃花汛下来之后,一场大水冲了真定几个州县,超过十万百姓流离失所。朝廷国库空虚,逼不得以,只能命长芦、两淮、浙闽三大盐场解库银赈济。
  可万万没想到的时候,长芦盐场的银库中却空得可以跑马,一场惊天贪腐大案就这样浮出水面来。
  整个长芦盐运使司,上至同知、副转运使,下到门房走卒,被一网打尽,相干人等也被解送京城,分别关押在刑部、东厂、锦衣卫北衙得各处。
  要知道,年初长芦盐运使司的转运使就因为和淮王关系密切,被摘了官帽。
  到现在,整个盐司彻底停摆动。
  没办法,朝廷只能叫扬州推官暂时代理转运使一职,先将整个衙门维持下来,等着新的转运使上任。
  长芦的贪官们既然已经归案,那么,按照朝廷制度,就该由三法司会审,定罪,然后追缴赃款。
  但就在这个时候,更加竟然的消息传来。
  刘孔和、杨自烈、景亭三个主犯竟然在东厂的监狱中畏罪自杀了。
  人死在监狱里,又关系到两百万两库银的去向,三法司如何肯依。于是,就派出精干人员去东厂查验。这一查,才发现这三人身上都是窒息而死,身上也看不到任何伤痕。
  东厂的人说这三人是投缳自尽的,可若是上吊,脖子上自己没有绳子的印记,而且,颈椎骨也完好。
  显然,他们是被人谋杀的。
  这个消息一传出来,群臣大哗,纷纷上表弹劾东厂厂公刘瑾,要求朝廷严查。
  可说来也怪,张太后却下了旨,说既然主犯已经畏罪,此案就这么完结。
  大臣们还是不依,又找到内阁,内阁却保持了沉默。
  最后,除了三个主犯自杀,家产被抄检之外,其他从犯或杀或流,这件新君登基以来的第一大案总算是彻底审结了。
  这纯粹就是葫芦官乱判葫芦案嘛,朝中的所谓的正直敢言之士,依旧不停地将折子呈上去,却都被张太后留中不发。
  张太后越是不表态,大臣们越是来劲,正酝酿这再闹出些声势来。
  这个时候,一个人的出现吸引了朝官们的注意力。
  原来,扬州推官代理长芦盐运转运使吴世奇在沧州生出事来。为了凑集赈济银子,这人竟然无故扣押盐商,软禁在衙门里,不给钱就不放人,活生生地从他们身上割下来三十多万两银子,解了朝廷燃眉之急。
  按说,吴大人也算是为朝廷立了一件大功劳。可这念头能够做盐商的,谁不是跟朝廷里的大姥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于是,吴大人的底子被大家起了个彻底。再听说这人是举人出身,竟然做到正七品的朝廷命官。又为了盐司转运使一职,将脸扯了不要,丑态毕现。
  这种小人竟然还有脸做官。
  于是,正人君子们的注意力就从盐司贪墨大案上转移到吴大人身上,开始上表弹劾这个小人。
  正闹得起劲,吴大人又干了一件漂亮事。他用盐司的官盐做担保,在沧州发行盐票,半年之内竟然将以前的亏空彻底补上,尽显高超的理财手段。
  问题是文官们觉得这人就是个桑弘羊,未来的*臣坯子,这种人将来得了势还得了,弹劾之声更盛。
  张太后大约也是招架不住,免去吴世奇的代理转运使一职,调回京城通政司做经历。
  至于长芦盐司的转运使、同知和副使,叫朝廷廷议决定。
  为了这三个官位,大臣们掐成一团,这才放过吴大人一马,否则,吴老先生还不知道怎么下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