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二十一世纪--都做情人,谁做妻子 金琳 >

第31章

二十一世纪--都做情人,谁做妻子 金琳-第31章

小说: 二十一世纪--都做情人,谁做妻子 金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照顾、教育小婷婷。这也正是婷婷父亲那句话,当初就不该把她生下来。
  有些读者看到这里,会说这和“情人”现象有什么关系呢?殊不知这正是“情人”潮涌来时的最大后患。离开家庭的孩子境遇都是相似的,而“情妇”和“情夫”
  来取代孩子亲生父母的位置,这件事本身就极端地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使得孩子仇恨着继父或继母,他们之间根个就没有和好的可能,这比起前面的故事,孩子的苦难会更多……为了孩子,为了明天的太阳,拥有“情人”的父母,再认真考虑一下离婚的问题,考虑一下你们的行为是否将要或正在伤害你们的孩子吧!
  (二)
  他本是一位农民的儿子,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于是,他刻苦读书,考上了县城的重点高中,随后又考上了大学。
  在大学读书期间,本已年迈的父母已是病魔缠身,家里的农活更是少了一名强劳动力,生活的担子更重了。他原是个孝顺的孩子,当父母作主给他说了一门亲事后,他仔细考虑了一下家中父母的情况,觉得有个人照顾两老是当务之急,就同意了。
  从此,他未来的媳妇常常帮他家里干农活。她喂猪,种地,锄草样佯都是把好手,而给他写信,却是错字连篇,令人无法一下子读懂信的内容。
  大学毕业后,他分回县城的政府机关办公室,成了一名国家干部。而此时,他也应该按照农村的规矩成亲了。他没有推辞,也不能推辞,否则,在村里人眼中成了“陈世美”,他还不要紧,他的父母今后怎么做人?父亲是老实本份的庄稼人,把信任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况且,在他们眼里,这个媳妇娴慧,孝顺,五官也端正,有哪一点不好呢?
  他在大学里有一位同学,俩人关系很好,只差一点就转化为恋人的那种好法。
  但暑假他把她带回家时,父母把他狠狠地骂了一通,而她呢,当然是死了这条心。
  但他却在心里抹不掉她的影子,结婚那天,他喝了很多酒,稀里糊涂地就成了一家之主。成了那个老写错别字的女人的丈夫……春去秋来,一切顺里成章,他和她生下了两个儿子,他庄在县城,每周末回去。她住在乡下,一边干着农活,一边抚育着孩子。
  他受到乡亲们的交口称赞,说他有出息,将来一定他当大官,尤其是他没有当“陈世美”,更使他的父母受到普遍的尊敬。而她成为全村女人的楷模,是女人们羡慕的焦点。夫荣妻贵,丈夫的文章常见诸报端,她虽然看不懂,但感到非常自豪,这是她丈夫的文章哩。于是她甘愿为他洗衣做饭,生儿育女,侍候公婆。
  按理说,这样的日子过得平平静静,懂得生活的真谛,一旦他心里总象少点什么,总觉得有些痛苦。直到遇见了她,他才恍然大悟,他的生活中缺少爱情。
  他们的重逢也是上大注定,本来那位大学的同学分在遥远的一个县城,但因工作的调动就偏偏调到了他所在的这个县城里。
  从此,他们天天见面;从她那里,他得知她刚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好在尚未生育,了无牵挂。调到这里来,本来就是为了逃避。
  或许还有一层意思吧,他想,她是为他而来的。
  旧日情复燃是可能的,他本来就没有忘记她,况且是她采取的主动。他们的工作也为在一块提供了良好的借口和场所。
  几个月后,他的母亲去世了,而他的父亲一年前就已先走了一步。他回去奔丧,极为悲痛,但心里有时竟有了一种轻松的感觉。因为阻碍他离婚的最后一个障碍消除了。
  他提出了离婚,她觉得自己的青春年华都是奉献给了父母,现在就是他争取幸福的最后一个机会了。他愿意放弃一切家产,只求解除婚姻,和他一直爱着的女人结婚。
  乡下的妻子被他的举动吓呆了,她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十几年的含辛茹苦,竟换回这样的结果,她想不通。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当他和她的事终于传到她耳朵里时,她一切都释然了,原来丈夫是被一个狐狸精迷住了。于是,她满腔的恨都倾泻在狐狸精的身上,而她丈夫是没有什么错的。
  她她不是一个撒泼刁蛮的女人,她苦苦哀求丈夫回心转意,苦苦哀求那个狐狸精放过她的丈夫,但一切都没有效果。于是,她想到了死。只有以一死才能表达她对忠贞、表达她对那个狐狸精的憎恨。
  当她在县城一中读书的15岁的大儿子回来吃了她亲手做的最后一顿饭后,她上吊自杀了。人们第二天在树林里发现她时,她早已尸体冰凉。
  她去了另一个世界,她听不到她养育的两个儿子哭得好伤心。
  暮地,她的那15岁的大儿子脑子里想过一个念头:妈妈是被那个狐狸精害死的,她应该为妈妈偿命!
  于是,他红着眼睛,从柴房里拿了一把柴刀,连夜赶回了县城。
  他到达县城时,已经夜幕降临了。街上的路灯发着清冷的光,他的眼睛里也发着清冷的光。他来到了那个狐狸精的房前,门没锁,透过门缝,他看见爸爸和那个狐狸精搂在一起。他觉得火往上冲,妈妈死了,你们还在这里寻欢作乐。他推门进去,爸爸转过头来,见是大儿子,问了句“你来干什么?”他没答话,一个纵跃来到那个狐狸精身边,照准她的头就是一柴刀劈下去。
  女人还没从相拥的晕眩中清醒过来,她的唇还在回味着刚才的甜蜜,她的脸上那抹潮红还未褪去,但随即她的脸上就出现了向外喷涌的鲜血,她还来不及叫一声,就倒了下去,带着残留着的他的体温,在偷情的片刻欢娱中死去,但愿她还未感觉到死亡的痛苦。
  父亲惊愕了,他不知道该怎么办。而儿子则拎着血淋淋的砍刀,怒视着他的父亲,似乎在考虑应否把他也列入报复的对象。良久,他扔下刀,头也不回的向公安局走去。
  儿子被判为无期徒刑,黄脸婆和他的梦中情人都去了另一个世界,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苍天,我做错了什么?难道我不配拥有幸福吗?
  他去监狱探视儿子,儿子却不愿意见他。后来,好容易见着了,他只给父亲说了一句话:替我到娘坟前磕个头。
  (三)
  《深圳特区报》1997年元月4日发表了一则报道,题为“凶残女子下毒手,无辜儿童被毁容”。
  这则报道是这样的。
  (记者陈鸿奕)记者昨日从福田区益四小学获悉:去年12月31日早晨7时20分,该校三年级女学生,年仅8岁的黄略准备到学校上课。刚出家门口时,被一位向其父亲求爱未成的第三者先用铁锤砸晕,然后用硫酸从头淋下,被毁了容。事后,这位凶残的第三音向当地派出所投案自首。
  据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诊断,小黄潞全身的烧多处,被烧面积达15%,属二度至三度的伤,头皮多处挫裂伤,脸部已被毁容,有些五官已被的得变形。当记者来到小黄珊病床前时,只见小黄潞头都蒙着纱布,其状惨不忍睹,而所需要的治疗费也将非常昂贵……看完这篇报道,心中有什么感受呢?婚外恋情,浪漫的情人关系,最终导致这样的恶性案件;这可能是那位丈夫沉浸在偷情的快乐时万万没有想到的事情吧!
  可怜的小黄潞被毁容,今后的人生之路无论怎样走?都将有着无法弥补的缺陷,而她本来是那么充满朝气,富有希望。
  据《深圳特区报》1997年元月6日发表的通讯,“小黄潞才满9岁,长得漂亮,写得一手漂亮的硬笔书法(荣获去年福田区少儿硬笔书法一等奖)、弹得一手漂亮的古筝(已通过三级考试)”这样一个多才多艺的小女孩却因为其父的婚外恋而无辜受害,不能不令人叹息。
  我们撇开这段以浪漫开头,以悲剧结尾的婚外恋,把这件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考虑,会发现男人和女人对待婚外情的心理一般不同。男人以妨碍家庭为前提,而女人尤其是未婚女人追求的最高结果就是结婚。当男人感到婚外恋威胁家庭时,就会拒绝,从而引起女人的报复心理和过激行为。由此看来,男人的游戏规则并不为其情人所接受,这样婚外恋的结果往往是引火自焚。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女人似乎都是孱弱、善良的,是见到别人杀鸡也会掩面而走的,女性的内心不可能狠毒的。但研究女性犯罪的犯罪学专家们却用确凿的统计数字表明,女性在受到感情挫折后,实施暴力报复行为的比例,竟远高于男性。在女性实施的杀人、重伤害案件中,因感情纠纷所诱发的案件远远超出因其他原因引发的案件。
  于是有人说:“女人在感情方面的独占心理和复仇心理远比男性更为深刻和强烈。”他们也很难否定女性对感情的忠诚和专一更为执着,而在情变后更容易发生因爱至深而转为恨至极的事实。
  “女人以爱情作为她的事业”,一旦感情受到挫折,女人们所面对的往往不是一段恋曲的终结,向是全部人生希冀的幻灭,在这样的心理支配下,女性很容易自寻短见,或者行凶报复对方。
  无独有偶,在黄潞事件之前,上海在1996年12月19日的《每周文艺节目》报上,刊登了题为“杨玉霞案:枪声啊过之后”的报道。
  杨案也是由婚外恋引起的,杨由婚外恋发展到要求结婚,而其情夫徐国初则喜新不厌旧,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最后杨玉霞将浓度为98%的硫酸向徐的妻子和8岁的女儿徐丽君犯头浇泼。
  。在杨玉霞案之前还有李新华案,其犯罪情节,手段大同小异,而初始动因仍然是由于婚外恋情所引起。
  女人为爱而疯狂时,她们那不可遏制的复仇欲望和对情夫妻女的嫉妒心理是如此强烈,竟“不惜冒绞首的危险。”。她们的结果无一例外是被枪决了,但她们对此竟视而不见。前仆后继,这不能不令我们沉思。
  而这些案件的涌现,对那些还在制造浪漫,制造婚外恋,追求所谓“情人”关系的人们来说,不吝于是当头捧喝,如果此案还有正面效应的话,那么它们的价值也正在于此。
  毫无疑问,这类案件以前发生过,现在发生了,今后还一定会发生,只要“婚外恋”还存在,就会不断地发生。
  孩子何亨?他们竟要为父母酿造的苦果承担直接的责任。元月17日,上海的徐丽君听说黄珊转来上海治疗,特意寄去一封信,表示慰问安抚,读来令人心痛。
  (记者楼乘震)徐丽君的信中写道:“听到你的不幸遭遇,我仿佛又回到了去年9月11日那场使我无法忘记的恶梦中。我不明白,为什么厄运总是降临你我这样无辜的孩子身上,把我们的幸福推向黑暗的深渊?
  整整4个月了,我是在黑暗,伤痛、绝望中度过的。我知道你和我忍受了同样巨大的身心和肉体的痛苦。……我知道你今后等待的是一次次植皮手术,这其中所受的剧痛只有我最清楚。我只有预祝你勇敢地度过这一难关。”
  在信的最后,徐丽君小朋友写道:“祝愿所有和我们同龄的孩子健康、幸福,再不要发生这样的悲剧了!”
  这样的悲剧还会发生吗?难道我们不担心小黄潞再象徐丽君一样,向下一个同样悲剧的孩子进行安慰么?
  道德贫困必然带来伦理悲剧,道德危机预示着社会危机,这一点已为这一系列的惨案所昭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