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血沃黄龙石 >

第49章

血沃黄龙石-第49章

小说: 血沃黄龙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涌煨业侥敲腿耍⒓炊砣ノ庵锌锤鼍烤埂!
  然而,当我们再次来到夫子山时,那位贤人并不在家,而且从家里所积灰尘来看,他已经好长时间没有在此生活。我们心中都念着陈可茜,所以一见没人,赶紧从山里出来,直奔吴中。
  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乘坐马车,所以行进的速度比平时快了很多。我们原路返回,绕过沛县,朝会稽郡方向前行,这段路程并不短,所花的时间也比较多。
  然而,当我们风尘仆仆地朝吴中赶时,一路残破的景象简直触目惊心,怪不得后来的曹操要形容战争中的中原赤地千里、哀鸿遍地。从我们所过的地方人烟的稀少来看,这样的风格还真有些像项玉所为。
  看到这一切,张心说:“如果我们不能在项玉的身边,劝阻他这种野蛮的行径,不知他要荼毒多少的生灵,而他自己也将在群雄的争战中很快落败。他虽有武力,但却始终不明白,最终能支撑一个政权的不是武力而是人民。没有人民的支持,再强大的武力也不可能坚持多久。”
  当我们赶到吴县时,得到的信息却是项梁的大军已经渡过淮河西进,我们只得循着大军所过之处向前追。虽然我们还是不得不询问路上偶尔碰到的人,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只需要跟着焦土走就行,因为项羽大军所过之处,比蝗群过境更为厉害,他们不但啃光了草木,更耗光了人烟。
  一路狂奔,张心不辞辛劳,明明我自己已经有些累了,但看到张心那种急切的样子,也不好多叫休息。我对此行的目的不是很了然,因为我从一些电影电视中知道,项羽并非那种知人善任,能听取别人意见的人,他自恃英勇神武,刚愎自用,最终英雄末路,无颜再见江东父老,自刎乌江边。路途中,我曾经谈起自己对项羽的看法,但张心却非(。kanshuba。org:看书吧)常有信心,他认为,与其做个历史的过客,不如参与进去,虽然不能改变什么,但如果没有真切的体验,就无法对历史进行最真切的研判。他还顺便讲到读书人的作风,从孔子开始就述而不作,只替圣人立言,结果到我们的时代,大家只能进行所谓的整合,将别人的思想、观念东拼西凑在一起,就叫做自己的学术成果。当自己的实在没什么好挖掘的时候,大多人就将目光盯到了外国,请来外国的和尚念经,反正糊弄过百姓树立自己的权威能谋到好处就成,从不理会事实如何。我很赞成张心的观点,在我们的国家里,众多的专家其实是“钻家”,他们蒙着知识的皮却比流氓更下作,因为流氓至少从外表上你就能一眼看出,但他们却总要要别人的面前做出目空一切、孤高自傲的姿态。
  我们向西渡过淮河,总算跟上了队伍,当我们向士兵解释我们是读书人,要找项籍将军时,士兵竟对我们礼遇有加,亲自领我们到百户那里。百户一见,又客客气气地将我们带到千户处,千户将我们安顿下来,说等他的事情忙完了后,派人将我们送到项将军处。虽然不能说我们受宠若惊,但也确实让我们莫名其妙地感激和期待,历史书上明确说项玉不会用人,让好些个人才在自己手下烂掉或者送到对手那里,但现在看到的情况却并非如此。历史由胜利者书写,难道像司马迁这样的人也不能脱俗,也要用笔为胜利者歌功颂德时损失败者一把,以更卖力地讨好胜利者吗?在作史的文人当中,我最敬佩的人就是司马迁,身受宫型仍矢志不渝,这么有骨气的人,怎么会如此下作?如果连古代的读书人都没有可取之人,那么,在我们文化史上,就再也找不出真正的读书人。但,这也让我们产生了更大的疑问,这个人是项玉吗?看样子不像,好杀,两人倒很像,这样尊重人才,却完全不一样,是项玉在战斗中发生了变化还是这本就是两个人?
  到第二天我们在一名百户的带领下到项羽营帐去时,项羽并不在帐中,听士兵说,他去接黥布将军去了,我们只好在营帐里干坐着。
  项羽的营帐很大,也很讲究,各种器械摆放整齐,坐榻也非(。kanshuba。org:看书吧)常干净,并不像一直在行军打仗的样子。坐榻的左右两方,却奇'。kanshuba。org:看书吧'怪地堆着好几个木箱,一个重在另一个上面,显得有些沉重。这让我们更加坚定了项玉非项羽的观点,这让我的心里有点矛盾,如果他是项玉,那么,我们再相见就是老熟人,会有一定的亲切感,如果他不是项玉,那么,我们就不会有负罪感,不会为他的所作所为产生任何的心理压力。
  我们等的时间已经够长了,项羽还没有回来,我们只得出帐走走,活动活动。应该说,从我们所看到的三支队伍来看,这支队伍的管理是最为规范的,为刘邦所不及,不但各个营帐的安排井井有条,而且士兵操练或者巡营都互不相干、各得其所。我们到最大的一个营帐前,想朝里面望,守卫的士兵先是用眼瞪着我们,然后看我们靠得太近,就过来驱赶。记得在项玉的营里的时候,无论你走到哪里,只要没有长官,也就是项玉的招呼,都不会有人管,也许他们认为,自己所占领的地方,敌人已经被杀光,对生人就不用太过紧张。
  所以说,项羽的部队,那才是真正的军队,有板有眼,纪律严明,这是我们亲眼所见,绝无虚言。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六十七章 座上宾
更新时间2012…6…17 13:55:19  字数:2557

 因为有百户的交代,到中午时,就有人给我们送来吃的,一小盆米饭,一块牛肉。
  直到下午,项羽终于回来了,远远地,可以看到人群里一个高大的男子,一手执戟,一手牵着同样身着铠甲的武士。这里有必要为大家介绍一下戟与戈的区别,戈为“』”形,尖和刃各只有一个方向或一面,所以,战斗中只能钩或啄,汉以前军队里最常用的兵器,但戟却不同,两面有刃至少一面有尖,这样可以明显看出戟比戈杀伤力更强,但对使用者的力量要求更高。
  此时,虽然我们一眼就能判断出他就是项羽,但因为距离比较远,我们还无法判断它是不是项玉。我们不由自主地出了项羽的营帐,看着项羽朝最大的那座营帐而去。突然,有个小兵向他说着什么,从他朝我们这边看的眼神,我们知道,小兵肯定在告诉他我们的到来。
  意料之外的事情再次发生,项羽居然丢下那位将军,一把将戟抛给小兵,然后朝我们一路小跑而来。近了,我们看清,那确实不是项玉,虽然两者身板确实有些相像。
  项羽来到我们面前,他向张心一抱拳,问:“可是张先生?”
  张心问答:“正是不才。”
  项羽连声喊:“来,来,来,随我到大帐一叙。”
  说着项羽拉起张心的手就朝大帐走去,在项羽的面前,本就有些矮小的张心显得更加的娇小,项羽走一小步,他得跨上两大步才能跟上,所以两人牵手而行的场面就显得有些滑稽。
  来到先前那群人那里,项羽将手中的戟扔给士兵,然后一手拉着张心,一手拉着原来那位将军,一起进了大帐。
  进到大帐里,巨大的榻上已经坐着一个老头,虽然没有项羽高大,但是一样显得威猛,凌然不可侵犯。我猜这就是项梁,项羽的叔父,一个也还算得上英雄的人物,只是死得有些早,不然,项羽还有得救。
  项羽将张心介绍给项梁,说今日大喜,既得一武,又得一文,可喜可贺,得摆酒庆祝。
  我佩服张心,清楚他是个很不错的读书人,但是,行军打仗,他所知又有多少?项羽都没有与他正式说过一句话,如何能判断他是个军中的人才?这确实显得有些可笑,有些儿戏,一个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英雄,该不会如此白痴吧。
  这次,张心显得十分的谨慎,在席上,没有多说一句话,基本上沉默到了席散。
  散席时,已经有些微熏的项羽拉着张心的手说:“籍最喜与有才文士交,望先生能予赐教。今日已晚,明日籍当讨教一二。”
  有士兵将我们安排到一个较为偏僻的处所,那里的一顶临时的小帐。这一夜,张心碾转反侧,一直都没有能入眠,搞得我也没有睡好。天快亮的时候,我只能坐起来,张心见此,也坐起来,说要和我聊聊对项羽的印象。
  我说:“这跟我想象中的人物差别很大,没想到他对人这么客气,这么尊重人才。”
  张心说:“我也觉得跟历史上记载的有很大的不同,不过,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今天和他交流后,就能知道大概。你说,我向他展示些什么好呢?”
  这个问题考到我了,我从没有想过我要向谁提出什么建议,或者对当前这段历史进行分析,我只好沉默着。
  张心与我在营帐里搜肠刮肚地想找到切入点,心情的急切促使我们更觉恼火,因为我们现在才发现,当机会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居然毫无准备。张心告诉我,其实,他在路上已经计划了很多的方案,但是,因为受历史结论的误导,有的考虑都基于那个结论,由此可见,那些御用文人遗害之重。这些文人,为了讨好当权者,歌功颂德不说,对当权者的敌人,不但要从肉体上消灭,还要在人格上抹黑,全没有一丝公平与正义之心,可叹,浩浩五千年文明,居然被这些文人宵小搞得是非不分,一切以成败起论,全不顾历史事实,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啊。
  然而,几天后,我们总算找到了平衡愤闷的理由,除了第一天与项羽见面外,在后面的日子里,项羽对我们的态度简直就是一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弯。除了照顾我们饮食的两个士兵由他亲自安排而来外,他与我们形同陌路,连招呼都不再打一个。如此巨大的反差,真让我们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是我们哪里没有说对或者做对引起他的不满,或者在我们不知不觉之间露了我们没有真才实学的馅。
  我们鼓起勇气,要去主动拜见项羽,以打探虚实。不过,项羽并没有给我们机会,他只是让传令兵告诉我们,他正在思考作战计划,没时间接见我们,等闲下来再说。
  我们的心降到了冰点,张心叹道:“太史公之言,果然不差。”
  我们无聊地在军营里转来转去,但张心又不敢转出营寨,他怕万一出去后,士兵不认识,不再让我们进来。是金子总会发光,虽然机会很渺茫,但至少大门还没有关上,现在最期待的就是项羽遇到什么无法解决的问题。
  这天,天气很好,我们转到了后营。后营已经非(。kanshuba。org:看书吧)常接近一座小山,因为小山实在有太小,只是挺立着十几棵大树。树长得非(。kanshuba。org:看书吧)常茂盛,树下四处分布大小不一的青石。远远地看着这座小山,再把四周成片的军营联系起来,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个男人或者一个不丰满的女人的**。我不禁被自己这个奇特的念头逗笑了,张心狐疑地望着我,我不得不又自我解嘲般笑了一下,搞得张心更是莫名其妙,极其不屑地瞪了我一眼。
  离那座小山近一些,我眼睛好,发觉树林里有人,于是,我们加快了步伐。果然,那里真有七八个人,他们的打扮和张心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