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好莱坞之路 >

第82章

好莱坞之路-第82章

小说: 好莱坞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打分的门槛很低,特别是现在,基本所有的注册用户都可以为意向影片打分。
  黛西早就注册了IMDB帐号,打开这个网页,当然也是为了给《电锯惊魂》评个分。
  不得不说,IMDB被亚马逊收购后,在即时性方面做得非常好,就算《电锯惊魂》这种刚刚开始小规模点映的影片,都设立了专门的打分版块。
  她没有立即打分,先看了看影片海报旁边已经有的评分。
  目前三十七用户评分,评分高达8。8!
  不用想也知道,这三十七个用户肯定都是恐怖片爱好者。
  坦白地讲,黛西认为这个评分有点高,影片确实很不错,但8。8分未免太夸张了,还有……
  那个该死的导演长什么样到现在都不知道,就冲这点也不能打太高的分!
  她给了8。5分,然后颇带怨念的敲下一行字。
  “也许《电锯惊魂》里边最恐怖最血腥的并不是一个个设计精巧的杀人游戏,而是这个变态老头冷酷无比、丧失人性的内心世界,一个人的心理扭曲到了极致,要么毁灭自己,要么毁灭世界,总之是要毁灭的,而且毁灭之后,导演墨菲·斯坦顿那个变态,还能找一个扯淡的理由帮他催眠自己……”
  黛西关掉网页,靠在椅子背上,想要看看那个变态导演长什么样子的念头更盛了。
  夜风从西雅图的街头吹过,竟然在七月份里带来不少凉爽,派克市场附近的街道上,好几个年轻人摩挲着露在短袖T恤外面的手臂,朝着前面的影院走去。
  “真有你说的那么好?”问话的是一个金发男孩。
  “真的,我发誓!”一个黑发混血儿赌咒发誓般说道,“看完《电锯惊魂》,我保证你一晚上都睡不着觉!”
  他上午刚刚看过,就像发现了世界奇迹一样急于跟别人分享,回到所在的大学,立即把住在同一栋公寓楼里的朋友全都拉了过来。
  “如果吓不到你们。”他又说道,“不让你们觉得出乎预料的话,你们把我的头拧下来当球踢!”
  其他几个人将信将疑,一起走到影院前,大概是遇到了散场时间,迎面走来不少人,这些人就跟大部分看完影片的观众一样,边走还边讨论。
  “真是厉害的导演,厉害的编剧!”有人的声音还比较高,“最后绝对是撒旦才能想出来的转折。”
  有人接口,“我真的佩服死导演和编剧了,这样的结尾是怎么构思和拍出来的?”
  “我提醒你一句……”另一个人卖弄般说道,“导演和编剧是一个人,你称赞一个人就行了。”
  “我乐意称赞两个!”那人很陶醉的样子,“这样的恐怖片,这样的导演不称赞,我还称赞什么样的?”
  这些话都传到了金发男孩那群人的耳朵里。
  看到那些人走到自己的对面,金发男孩忍不住心中的好奇,“抱歉,打搅一下。”
  那几个人看了过来,他赶紧问道,“能知道你们刚才议论的是哪部影片?”
  “墨菲·斯坦顿!”说话的人被同伴拉了一下,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电锯惊魂》,导演是墨菲·斯坦顿。”
  就像急于分享自己乐趣的孩子一样,他又说道,“如果你喜欢恐怖片的话,强烈建议你去看看这部电影,那感觉实在是太美妙了……”
  听过对方一番吹捧的话,金发男孩不禁相信了黑发混血儿的话,心中对影片的期待更高了。
  在缺乏足够宣传营销的情况下,《电锯惊魂》口口相传,虽然不像主流商业大片那样能人尽皆知,口口相传的效应却是最能带动其他人购票的方式,很多恐怖片爱好者或从朋友、或从同事、或从亲人口中得知这部影片的信息,然后走入影院,绝大部分都会得到满足,再次向自己周边扩散……
  这种从相对信任的人口里得知的消息,流传速度确实比较慢,对人的实际购票刺激,却远远超过媒体上面的炒作。
  凯文·哈兰德是一个围绕电影圈讨生活的自由职业者,像他们这样的人有很多,比如某个电影明星来拉斯维加斯举行活动,他们可以接受一些公司的雇佣,充当最热情的粉丝,有些公司需要调查作品在赌城的热度或者市场前景,他们又可以化身为调查员。
  好莱坞养活了他们,他们也紧密围绕好莱坞讨生活。
  这次他接受了一家调查公司的雇佣,周末三天在同一家影院中,调查一部电影的数据,为了三百美元的薪酬,他还是很尽心尽力的。
  这是拉斯维加斯的一家影院,凯文·哈兰德长期从事相关的工作,早就与影院里的人混熟了,否则也无法从事现在这份临时职业。
  夜有些深了,电影院里面的人在变少,影院安静的吸烟区里,凯文·哈兰德给对面的人点上一根烟,“我调查的那部片子怎么样?”
  这人是影院的营运部主管,深深吸了口烟,不紧不慢地说道,“跟你看到的差不多,《电锯惊魂》的观众人数一直是上升的趋势,刚刚进去的这一场,最少也有六十个人!”
  “看来这部片子很有潜力啊。”凯文·哈兰德嘀咕了一句,又问对面的人,“这是今天最后一场了吧?你们的票房统计也应该出来了吧?”
  “就知道你小子叫我过来没好事。”营运部主管指了指他,弹了下烟灰,“上午放映两场,应该是270美元左右。下午情况好些,四场大概1200美元。今天晚上你看到了,那个百人厅的上座率已经超过百分之五十了,四场放映最少也有1600美元,今天应该在3000美元左右。”
  凯文·哈兰德趁热打铁,又问道,“这个成绩怎么样?”
  营运部主管耸了耸肩,“《电锯惊魂》只有一个厅,不过论单厅成绩的话,仅次于米高梅的《律政俏佳人》和华纳的《猫狗大战》,能排在影院的第三位。”
  前两部都是典型的暑期档主流商业大片,《电锯惊魂》排在他们后面很正常,凯文·哈兰德结束与营运部主管的对话,回到大厅里,找了张休息椅坐下,整理今天获得的第一手资料。
  一天下来,他总计咨询过125位观看过《电锯惊魂》的观众,大概是能去看这种影片的人往往都是爱好者的关系,这些人对影片评价都极高,好评率达到惊人的百分之九十,尤其对导演不可思议的讲故事的手法所震惊。
  那个叫墨菲·斯坦顿的导演,好像在恐怖片方面很有一手。
  可惜,导演应该是个没名气的新人,否则这种水准的影片应该进入更多的院线才对。
  凯文·哈兰德摇着头,把已经整理好的资料塞进公文包里,又去影厅前台取来一份暂存那里的调查报告,做最后的检查。
  这是一份目标观众从哪里获知影片才前来购票的调查报告。
  上午来观看影片的人,得知《电锯惊魂》的渠道主要有四个,一是平面媒体和报刊,大概占到三分之一;二是电视广告和深夜宣传片,大概也有三分之一;三是网络上面的信息,不到三分之一;四是来影院看到海报和预告片后临时起意,这部分人最少。
  而到了下午和晚上,有一部分观众几乎是从零快速上涨到了接近三分之一的比例——听其他人说起这部影片后,受到影响前来购票的观众!
  虽然不是职业做这一行的,但凯文·哈兰德经常临时客串,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看过《电锯惊魂》的观众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愿意与人分享这份愉悦,从而在不知不觉间变成这部影片的宣传途径!
  这样的影片往往观众口碑爆棚,最后都会拿到不错的成绩!
  《电锯惊魂》呢?凯文·哈兰德知道他现在统计出的观众反响简直用热烈都无法形容,但影片只在30家影院点映,能走进去观看者往往是这类血浆片的爱好者,给好评似乎是理所应当的事情,等扩大放映后呢?更多的人看到这部影片,是不是会呈现另一种局面?
  好莱坞点映口碑爆棚,扩大放映后扑街吐血的电影可不少。
  这一天下来,他已经下意识的把《电锯惊魂》归类到了能够扩大放映的行列中。
  转过头,凯文·哈兰德看了眼影院里面张贴的海报,上面墨菲·斯坦顿这个陌生的名字,无法带给他太多的信心。
  刚刚收好这份调查报告,不远处传来一片脚步声和喧闹声,凯文·哈兰德看看时间,今天最后一场《电锯惊魂》散场了,他没有上前的意思,今天工作做的足够多,该到撤的时候了。
  人群中,一个脑袋又大又圆的中年人引起了凯文·哈兰德的关注。
  影院营运部的主管已经看到了那个中年人,灵活的就像是兔子一样从人群中钻了过去,“明茨先生,真的是你,没想到你会来我们影院,这是我们的荣幸。”


第124章 我选择生
  不但营运部的主管在讨好这个其貌不扬的中年男人,连影院的值班经理得到消息后都跑了过来,凯文·哈兰德也凑上前去,堆起笑脸打了个招呼,尽管中年男人只是轻轻点了点头,他却觉得非常有面子。
  看着对方走出影院,凯文·哈兰德感慨,如果自己这一生能有他三分之一的成就,也心满意足了。
  叫做明茨的中年男人离开影院,一辆汽车立即驶过来停在面前,他拉开车门坐上去,对司机做了个开车的手势,然后掏出手机拨通一个电话。
  “你们忽视了一部影片!”他的话非常严肃,“从明天开始,马上做针对《电锯惊魂》的市场调查。还有,建立一个关于墨菲·斯坦顿的档案库,以后他上映的影片,都在CinemaScore关注的行列内!”
  挂断电话,中年男人又连续拨打了几个号码,话中频繁提及《电锯惊魂》和墨菲·斯坦顿这两个名字,似乎他和他的专业公司在这两者身上犯了极大的错误。
  他叫做艾德·明茨,是大名鼎鼎的CinemaScore公司的创始人!
  这可以说是全好莱坞乃至全北美最权威的电影市场分析机构,艾德·明茨的调查分析不涉及影片的艺术或者其他专业评分,只针对市场。
  对于艾德·明茨这个名字,普通影迷甚至资深影迷都无比陌生,只有行业内的专业人士,才知道他和他公司的能力。
  他从来不参加任何首映礼,好莱坞的权力榜单上从来不会出现艾德·明茨这个名字,但是他在过去数年对整个好莱坞电影工业做出了一个巨大贡献——他创办的CinemaScore电影市场调研公司为整个业界提供了无法估量的票房参考信息。
  不同于职业影评人或者媒体,CinemaScore完全以市场作为参考,往往在观众看完影片之后立即进行调查,根据这些观众口碑做出的评分也是最好的一线市场数据。
  CinemaScore的评分很容易理解,A即是成功,B就是还可以,比较满意,C就是坏消息了,意味着票房惨剧即将发生,一般刚上映的影片观众极少会给出C以下的评分,如果有影片拿到,基本意味着它根本不该出现在影院里。
  虽然已经年届六十,但艾德·明茨不仅没有退休的意思,还保持着亲自到影院看电影,体验一线市场的良好习惯,不过在观看众多主流商业大作之余,他也会挑选一些小成本影片观看。
  主流商业大作投资规模摆在那里,总有很多观众,就算CinemaScore发布数据预测准确,也无法吸引人瞩目,反而是乏人关注的小成本电影,要是从中找到佳作,并且做出合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