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好莱坞之路 >

第83章

好莱坞之路-第83章

小说: 好莱坞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流商业大作投资规模摆在那里,总有很多观众,就算CinemaScore发布数据预测准确,也无法吸引人瞩目,反而是乏人关注的小成本电影,要是从中找到佳作,并且做出合适的市场预估,影片票房最后爆发,反而更能突出CinemaScore的专业能力。
  艾德·明茨就较为准确的判断过《女巫布莱尔》北美票房可以破亿,当时几乎所有人认为这样一部烂片能有五千万美元的票房已经是奇迹了,结果让所有人大跌眼镜,艾德·明茨也证明了CinemaScore的实力。
  前几天晚上,他看到了《电锯惊魂》的深夜预告片,觉得有点意思,今晚特地抽时间过来看了看。
  “果然是不负此行啊!”他在后车座上自言自语,“这样的影片,配合上合适的宣发,取得不了好成绩的话,那只能说明北美恐怖片爱好者的口味出现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与普通观众不同,艾德·明茨看电影的时候,一开场就注意到了导演是谁,结果不认识、没印象,以为自己可能被预告片误导了,这只是粗制滥造的B级片小制作,但看完之后,心中的拇指已经竖了起来。
  “导演对剧情的设置可以引起观众想象,想象如果自己处在角色的处境会发生什么事。”他边回忆影片,边思考,“这种未知的元素会激起观众的观看兴趣,不知道身处何方,将会发生什么,一切都失去控制,这才是最恐怖的。”
  艾德·明茨点了点头,对这部影片相当认可,那个叫墨菲·斯坦顿的导演应该算做出了一个突破,较之传统的悬疑恐怖片,他更会调动观众的互动性和参与性。
  “墨菲·斯坦顿……”他重复了一遍这个名字。
  这个不知名的导演太聪明了,他用内心的恐惧加人性的无情嘲讽揭示,故意引导观众自己内心的拷问,从而激发他们发自心底的寒意!
  简直就是精妙绝伦的叙事和制造恐怖氛围的手法,最近五六年从来没见到过!
  艾德·明茨认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新人导演,从影片的叙事手法上也能看出来。
  那惊艳的交叉蒙太奇不用去说,单是倒叙如此的自然,如此的巧妙,与正叙的结合完美无缝,就非常非常不容易。
  墨菲·斯坦顿这个导演用倒叙手法,将警察、罪犯、主角的时空巧妙的进行了轮回式叙述,使得情节更加紧凑,步步紧逼!尤其警察和罪犯斗智斗勇,从现场到线索到推理再到验证,让人看得目不转睛。
  哪怕是他,那种临场的紧张感都陡增!
  坐在汽车上面,艾德·明茨满脑袋都是这部影片,根本停不下来。
  影片中各个人物在日常看似毫不相干,但在一个特定的条件下他们竟然如此相似!谜底揭开时,正在接受心灵拷问的究竟是剧中人还是自己呢?
  他摇了摇头,这正是导演做的最聪明的地方,用残酷至极的人性拷问给竖锯找到了所谓的使命,让他的形象看上去有种奇特的神圣感。
  “面对生死,你的选择是什么?生还是死?”
  不知道为什么,艾德·明茨又想起了这个问题,乍一看问得真的很多余,但是,如果附加额外的条件呢?如果是你死我活呢?人类自私的丑恶在这一刻瓦解了,也许真的只有变态才能想出如此震撼心灵的题材……
  “墨菲·斯坦顿……”他又一次低语这个名字。
  从七十年代到现在,他看过无数电影,恐怖片也不在少数,早已习惯了异形复活、哥斯拉下蛋、变态凶手莫名其妙杀人等等这些意料之中的最后惊吓,但是本片的结尾,其出乎意料程度直逼两年前的《第六感》,以至于他到现在满脑袋想的都是这部影片,想要休息一下都不行。
  当然,影片的瑕疵也不少。
  比如几起案件的被害人背景应该表述的再详细些,有助于观众对结尾的理解;比如结尾尽管出人意料,情理上也可讲通,但是还欠有力的铺垫,底牌亮得稍显仓促;比如演员的表演都过于刻板和模式化,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比如情节过于紧凑,没有情绪缓冲,九十分钟内让人神经一直绷紧,容易引发疲劳……
  想到这里,艾德·明茨自己就笑了,墨菲·斯坦顿的名字他从来没有听说过,应该是个新人导演,对于初入行的新人导演,他还苛求这么多?对方又不是山姆·雷米或者雷德利·斯科特,何况影片本身瑕不掩瑜,绝对是一部精彩之作!
  甚至,影片运作的好的话,成为恐怖片里面的经典都不是没有可能。
  汽车缓缓逼近拉斯维加斯近郊的一座庄园,艾德·明茨的手机忽然响了起来,低头看眼号码,眉头微微皱起。
  他接通了电话,“这么晚了有事吗?”
  “BOSS……”电话那头明显是他在公司的属下,“我已经按照你的吩咐布置好了人手,不过这部影片这周末只在三十家影院点映,而且有调查咨询公司在统计观众口碑。”
  艾德·明茨问道,“他们的统计数据有吗?”
  “有一点,不是很准确。”那位属下尽量简单地说道,“今天统计的观影数据中,观众的好评率接近百分之九十!”
  “嗯。”艾德·明茨点了点头,并不吃惊,“不用管他们怎么做,从明天开始,做好我们的工作!”
  车子驶进庄园,艾德·明茨回到房间,简单的梳洗一番,准备睡觉,躺下后却怎么都睡不着,脑袋里全是最后竖锯站起来的画面,虽然之前判定这一幕做的铺垫不够,但出人预料的效果,给他留下了太深太深的印象,短时间内就像刻在了脑海里一般,怎么都抹不掉。
  西海岸还不到午夜,东海岸的纽约已经是深夜时分,路易斯·冈萨雷斯的卧室里一片安静,突然间,他大喊一声坐了起来,手脚还无意识的挣扎。
  “我选择生!我不要死!”他双手在身前胡乱挥动,“不要把我绑在上面,我不想关节被扭断!别把我推下去,我有密集恐惧症,那些针头会要我命的……”
  “啊……”他发出一阵惨嚎。
  这声惨嚎终于把睡熟中的妻子吵醒了,她扭亮台灯爬起来看了旁边一眼,狠狠一巴掌拍在了路易斯·冈萨雷斯的背上,路易斯·冈萨雷斯打了个激灵。
  “啊……”他还在无意识的大叫,不过眼睛已经睁开了。
  看到妻子那张熟悉的面孔就在眼前,路易斯·冈萨雷斯明白自己做噩梦了,赶紧抬手摸了摸额头上的冷汗,强行挤出一个笑脸。
  “睡吧!”妻子转身躺下。
  路易斯·冈萨雷斯却再也睡不着,一直到天亮。
  西海岸的太阳爬起来的比东海岸要晚,墨菲一早就赶到了福克斯探照灯,按照双方间的约定,点映期间每天早上都会有一场例会,以便及时通报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


第125章 我要一千家院线
  走进福克斯探照灯的会议室,墨菲发现人并不多,除了与他直接联系的托尼·古斯曼之外,就是几个不认识的人,从会议桌旁所坐的位置看,他们在福克斯探照灯内的职位,还要低于托尼·古斯曼,跟这些人一一打过招呼,墨菲坐在了托尼·古斯曼旁边的位置上。
  “克莱德先生在处理别的工作。”托尼·古斯曼低声对墨菲说道,“稍等一会才能过来。”
  墨菲轻轻点了点头。
  《电锯惊魂》只是福克斯探照灯的一个项目,对方不可能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这上面,墨菲明白这一点,坐在这里安心的等了起来。
  从托尼·古斯曼主动解释的态度上,他能看出福克斯探照灯似乎对自己有所改变,这应该是影片上映后导致的直接结果。
  就在墨菲考虑的时候,戈丁·克莱德走了进来,他首先看到了墨菲,边朝会议桌顶端走去,边对墨菲微微笑着点了点头。
  戈丁·格莱德过往谈判时态度温和,却从来没有这般真切的笑容。
  对方是客套的公式化笑,还是真心实意的笑,墨菲还是能分辨的出来的。
  先是托尼·古斯曼,又是戈丁·克莱德,墨菲已经感觉到他们和他们代表的福克斯探照灯正在释放一定的善意,而这种改变只能来自一个方面。
  《电锯惊魂》在昨天的试映中取得了相对不错的成绩!
  这时福克斯探照灯市场部的莱利·菲尔德斯几个人急匆匆的走进了会议室,他们看到墨菲,也同样微笑点头打招呼。
  会议的主题就是刚刚开始点映的《电锯惊魂》,说了几句无关痛痒的话,戈丁·克莱德直接转到了影片昨天所取得的具体数据上面。
  “经过昨天一天的点映,《电锯惊魂》在30家影院的30块银幕上面,拿下13万5600美元左右的票房,单日单馆成绩高达4500美元!”
  他心情明显不错,声音显得格外明朗,“更重要的一点是,昨天影院现场观众反馈回来的数据,好评率高达百分之八十九,满意率也有百分之七十二,除了极少数的人,观众恶评本片的人少之又少。”
  所有人都看向了墨菲,影片距离成功还很遥远,现在无疑有了一个好的开端,他这个导演的能力,也得到了初步认可。
  有了首日数据作为基础,福克斯探照灯对《电锯惊魂》的信心更足,戈丁·克莱德又说道,“昨晚我就向公司提出申请,公司今天一早就给了批复,《电锯惊魂》的宣传费用将追加四十万美元!”
  说到这里,他转头看向托尼·古斯曼上首位置的一个人,“马克,立即通知冲印厂按计划开始冲印拷贝,我要求周一早晨之前,一千个拷贝必须布置到位!”
  那人点了点头,“我马上就去做。”
  墨菲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也知道福克斯探照灯在点映之前实际上只准备了三十几个拷贝。
  像福克斯探照灯这样的发行公司,肯定与冲印厂有长期合作关系,对方给出的拷贝冲印价格,远不是斯坦顿工作室能比的,就算大量冲印有优惠,一个拷贝的价格怎么都不可能掉到2000美元以下,一千个拷贝是多少钱?
  没有经过市场检验之前,福克斯探照灯怎么可能贸贸然投入这么一笔资金,墨菲知道《电锯惊魂》失败的可能很小,福克斯探照灯却要控制风险,否则影片一旦遭遇观众恶评,提前冲印的拷贝也就变成了废物。
  这个圈子就是这么实际,一个没有任何名气的导演的新作品,想要发行公司贸贸然投入巨大的资源,那可能吗?
  如同这般的会议,墨菲这个非福克斯探照灯的成员根本没有发言权,基本都是在听,其他人基本也没有发言权,戈丁·克莱德看似工作作风温和,实则权力极大,完全主导了会议,大多数时间里,都是他在说,别人在听。
  “托尼……”戈丁·克莱德看向墨菲旁边,“与《纽约邮报》联系过了吗?”
  “已经联系过了。”托尼·古斯曼尽量简单地说道,“总公司的公关部联系了《纽约邮报》的一位副主编,对方会在今天派出记者前往哥伦比亚大学。”
  他转而看向旁边的墨菲,“采访那位被《电锯惊魂》吓晕了的教授。”
  众人都笑了起来,纷纷把目光投向墨菲这边,能把人吓晕过去,也能从侧面印证这个导演的能力。
  恐怖片如果连吓人都做不到,那还能成功吗?这是他们的想法。
  戈丁·克莱德做了个下压的手势,会议室里重新安静下来,他又说道,“摩根,你跟院线方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