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

第526章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第526章

小说: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此刻,陈伟他们已经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这个小孩子了,他是那么的好大;那么的耀眼,他是独一无二的;是无以伦比的;更是无法替代的………!

    “好了,要是没事大家可以去工作了,这份资料我只写了一份,你们去多复印几份,另外熊老还没回来,他回来后你们可得给他一份,要不然他会发怒的!”

    刘琅看到这帮人很激动,再在自己面前待着眼泪就快流下来了,要赶紧把他们打发走。

    “对,对,教授他还没回来,等他回来后我们就给他一份,就怕他一高兴心脏受不了,到时候得慢一点!”

    “慢一点?谁敢少给他几页,教授那就得跟他拼命,这就是他老人家的命!”

    众人一边说着一边簇拥着陈伟离开了刘琅的办公室,然后迫不及待地直奔复印室而去,每个人一份,然后就要刻苦学习了,一边学一边实践,要是不会还可以随时问刘琅,简直是“包学包会一条龙”服务,整个中国独此一家再无分号,这么好的条件谁还会想着回首都?傻子才会吧!

    大年初七,大家过年的心情渐渐平复下来,刘琅召开了全体员工大会,那就是从正月十五以后,大家要抓紧工作了。

    员工平时每天工作是从早上八点到中午十二点,休息一个小时后接着工作,下午一点到五点,一天工作八小时。

    现在刘琅提出每天晚上下班的时间延迟到晚上七点,也就是增加两小时的时间,持续时间三个月,差不多一百天吧,刘琅要在这段时间里对员工进行强化训练,。

    加班对于任何一个员工来说都是深恶痛绝的,不过当刘琅提出这个方案后,几乎所有人都喜笑颜开。

    他们不是因为被刘琅“洗脑”,当然,这也是一个因素,他们现在都是有志青年,一心想要成为国家栋梁,不过这不是让他们高高兴兴接受加班的理由,关键还是看有没有实际好处。

    当然有好处,而且好处多多,加班的这段时间每个月的工资提高一倍,多了两小时工作时间,赚的却是两天工资,这便宜谁都能算出来。

    公司给所有人提供住宿,每天三顿饭外还在晚上八点钟增加了一次宵夜,另外晚上的宵夜还配备酒水,啤酒、白酒都有,但是要限量

    三餐加宵夜是顿顿有肉,猪肉、牛肉、羊肉、海鲜等等,去年王振东可是特意借了一辆解放车每天为二百多人购买食物,因为现阶段阜城的副食品依旧是凭票供应,一个职工一个月只能买一斤猪肉,这样的供应量怎么能满足北方工业集团?

    公司一个月一个人的肉类消耗就不低于十斤,二百多人那就是一吨多的猪肉,至于说牛羊肉和鱼肉,虽然比不了猪肉,也得四五百斤以上。

    这么大的消耗量足以影响阜城其他人的供应,只能通过专门的渠道购买。

    这种事对王振东来说很好解决,省副食品供应处专门为北方工业集团提供肉类,负责采购的人每三天开车去一趟。

    这么好的伙食让大家觉得不吃就是吃亏,当初二百多个工人就有一半的人选择在这里住宿,剩下的一半也是想留下来,只是家里上有小下有老,回去还得干活,对这样的人刘琅也为其提供方便,下班后厂子里有车,直接派车把他们送回家。

    其实当刘琅提出这些优厚的待遇后,基本上所有人都决定要大干一番了,不就是每天晚上七点下班吗?这有算什么?

    工资高、吃得好,这样的工作哪里找?当然,他们也知道,这三个月是非常辛苦的,其实他们平时也非常辛苦,工作强度要比以前高出几倍还多,但他们学到了半辈子都学不到的东西,另外刘琅这个小孩子也是和他们在一起,虽然不干力气活,但是每天说得话比他们一辈子说得都多,而且是字字珠玑,

    他再厉害也只是个九岁的孩子,一个小孩子都这么卖力他们还有什么借口不努力?而且他们学到东西也是为了自己。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刘琅给大家放了一天假,自己也难得轻松,和家人在一起吃了一顿饭,平时他都没时间在家。

    正月十五过后,所有员工都提起了精神,刘琅将带领他们开始一段“地狱”式的经历。

    不过在此之前刘琅还得接见来自首都的工业部访问团。

    工业部长亲自到阜城,整个辽北省工业系统的部门都动了起来,仅工业部随行的就有十几个人,江波涛又找了十家全国比较著名的企业负责人,这就有三十多位了,辽北省工业厅当然也不能闲着,工业厅厅长仿照江波涛组成了代表团,更加庞大,足有五十多人。

    工业部加辽北省一共来了九十多号人马,派出了一辆面包车和五辆大客车浩浩荡荡就来到了阜城。

    大队人马来到阜城,除了江波涛这位部级领导外,地市级的领导足足有五位,这么高规模的代表团可是阜城二十多年来的第一次,阜城市领导班子全体迎接。

    在阜城市政府举行完招待会后大家也没休息,坐着车就来到了市郊的北方工业集团。

    江波涛在宋立峰、辽北省工业厅厅长褚卫东和几名工业部的司长等几个人坐在第一辆面包车里,老远就看到了远处那栋七层高楼。

    “刘琅这个小家伙还真是兵贵神速,这么短时间内就建起了办公楼,还别说,比我们工业部的大楼还好!”

    “部长,这栋楼可是花了刘琅将近五百万,算上买地、土地平整、电力线改造,加起来超过了千万呢!”

    宋立峰是江波涛的老部下,私人关系也是非常好,两人之间的谈话比旁人亲切的多。

    “刘琅是个财神爷,别说千万,一亿他都有!”

    江波涛笑了笑道。

    “立峰,我听说刘琅盖这栋楼就花了三个月时间?真的假的?”

    一位司长问道。

    “当然是真的,不仅仅是盖这栋楼,这么大土地的平整和基础设施改造加起来也是三个月!”

    “怎么可能?这么大的面积光是土地平整没有个半年就下不来吧?”

    对方有些不相信。

    

第九百零七章 质疑中的北方工业集团() 
看到有人质疑施工的速度,宋立峰笑着回答。

    “按照国家给我们工业特区的政策,凡是工业企业,政府会负责为其提供办公场所已经土地的七通一平的费用,深市就是这么做的,也是所谓的招商引资的一个手段,不过刘琅为了加快速度宁愿自己出钱,而且价钱高出市场价格很多,他的条件只有一个,那就是必须在三个月内完成施工,质量也要保证,什么叫做有钱能使鬼推磨?那段时间矿务局和城建局的基建队简直都干疯了,二十四小时三班倒连轴干,终于按时完成了施工!”

    江波涛听了若有所思,然后接着说道。

    “如果按部就班的干活,这些工作量没有一年半载是做不完的,但刘琅为什么能够用三个月时间做完?首先是他对人心抓的很准,谁都想多要钱,这里面就有更深刻的道理了,那就是市场规律在背后起的作用,利润才是推动发展的动力,这个时代我们不能舍弃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但是更要注重经济规律!”

    “说得好!”

    几位司长和辽北省工业厅厅长一起叫好,领导说什么都是好的,不过江波涛这话的确没错,改革开放已经十年了,市场经济是正确的已经得到了所有人的共识,但是如何更加深刻的理解还在摸索,显然刘琅这招就是对市场经济的正确理解,值得大家学习。

    宋立峰也点了点头。

    “部长您一眼就出事情都本质,我现在在阜城也在探讨这种模式,比如让矿务局和城建局的土建处承担一些非职能之内的土建工作!”

    “立峰,你现在已经独当一面了,所以承担的责任也不同,一是要帮助工业特区大力发展工业,同时做为市长,还要考虑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双管齐下才能齐头并进!”

    “是,我一定尽力做好!”

    “不是尽力做好,而是一定做好,如果阜城的工业没有发展起来,那你就是我们国家的罪人了!”

    “呵呵,老领导您给我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我现在腿都有点颤抖!”

    一行人说笑着就来到了北方工业集团的大门口,刘琅早就带着手下在门口等候众人。

    宋立峰之前“请示”过刘琅,他是否要参加市政府举行的招待会,没错,宋立峰就是用的请示,并不是命令,刘琅的身份太特殊了,起码宋立峰这个级别是不敢给他下命令的。

    不过刘琅没答应,他在厂子里正忙的翻天覆地,恨不得连睡觉都省去,哪里有时间去陪着对方扯那些用不着的事情?而且以他和江波涛的关系,对方也不会埋怨他的。

    几辆大车停在了办公楼的门口,江波涛第一个下了车,走在最前面,离着老远就对刘琅打着招呼

    “刘总呀!我们工业部的考察团来看望大家了!”

    “欢迎江部长和考察团来我们阜城!”

    刘琅也很客气。

    此时所有人也都下了车,大多是全国各个企业的厂长,他们看着周围也是颇为感慨,一栋七千多平米的办公楼和三座巨大的厂房显示出这里是一座工厂,不过厂区里平整的地面和周边茂密的松柏又让人觉得一丝不同。

    工厂就应该有工厂的样子,厂区里随处可见的原料堆,工人们推着带车子繁忙的工作,他们满手满脸的油渍,身上散发出劳动阶级的味道,这才是工厂要有的场面。

    不过北方工业集团厂区里没有这样的景象,空地上没有任何钢材,倒是不远处有两个材料库,应该是放在这里面了,用来装卸原材料的人力皮带车一辆都没有,取而代之的是单人小型叉车,这种叉车很贵的,一辆要两万多块钱,只有近千人的大工厂才能用这样的叉车,小工厂用车就够了,可以节省大量成本,不过在厂区里就放着整整十台。

    从这办公环境就可以看的出来,北方工业集团真是有钱呀!

    在场的大部分人都没见过刘琅,不过没有人不知道他,先不说三岁上大学这件事,单是当初他和熊教授领导安钢和首钢复制出不锈钢冶炼炉就让所有人记住了他,尤其是在工业系统内部,不锈钢冶炼炉的成功建造是具有历史性地位的,作为主要负责人的刘琅也会被记载在国家工业发展史的史册中,就这一项功绩便超过了在场大部分人了。

    过去的功绩就不说了,在美国学习两年后,刘琅再次出现在了大家面前,配合国家的工业特区规划成立了北方工业集团,一下子就引起了大家的眼球。

    刘琅今年才九岁吧,九岁就能做一家企业?真可是比三岁考大学还稀罕。

    不过呢,大家只对刘琅的年纪很感兴趣,至于说他成立的工业集团嘛,那可真是不靠谱,没有人觉得他会成功,更多的人认为他只是为了吸引大家的眼球而已,让大家都到阜城建厂。

    事实上工业特区刚刚成立时工业部也发过一些文件,让企业支持阜城转型,怎么支持阜城转型?去那里建厂吗?

    阜城在工业系统里还是有些名气的,毕竟拥有一家超大型的露天矿,每年产能超过五百万吨,这么大规模的露天矿在全国依旧排名前列,但现在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