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宗明天下 >

第660章

宗明天下-第660章

小说: 宗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卿,你怎么就离朕、离大明而去了!”

    忽然码头上空响起了哀乐。原来王喜见到皇上大哭起来,马上指使主持音乐的协律郎开始演奏哀乐。气氛顿时变得悲戚肃穆起来。

    武将阵容中二人也忽然大哭起来。他们就是张温的三儿子张显与四儿子张泉。张温只有五个儿子,其中次子早夭,五子年纪尚小,长子又在东北当差,只有三子与四子在京,允熥也就把他们二人都叫来迎接张温。可不曾想,却迎来了自己父亲的噩耗。

    他们二人一边哭着,一边向张温的尸首跑了过来,负责保护允熥安全的侍卫略动了动,最后还是站在原地没有阻止,任由他们跑到允熥身旁,一把扑在张温的尸首上,泪流如雨。

    在场的文武百官也忙哭了起来。虽然大多数人只是干嚎,但也让现场悲伤的气氛达到顶点。

    允熥哭了一阵,止住眼泪,安慰张显张泉兄弟道:“人死不能复生,二位爱卿节哀顺变。”

    “陛下!”张泉对着允熥哭道:“我从小就调皮捣蛋,为此没少被父亲打,当时只是不服气。一直到前年当差才明白过来父亲的苦心,想和父亲认错,但当时父亲忙碌,自己也总安慰自己还有时间,所以一直没有和父亲认错。却不想,已经没有机会与父亲认错了。”

    允熥也不知说什么好。这种父亲过世时的悲伤,是任何言语都不可能安抚下去的。允熥能做的,只有轻轻抚摸张泉的后背。

    也不知过了多久,张显与张泉的眼泪都哭干了,允熥吩咐人将他们兄弟送回会宁侯府,又对王喜说道:“将张爱卿的尸首放到朕的车驾上,送回张府。”

    “陛下,不可!”王喜说道:“会宁侯也虽然劳苦功高,但也不值得陛下如此优待!”

    “张爱卿为大明尽忠而死,有何不可!朕亦意已决,无复多言!”允熥说道。

    王喜无法,只能让他们将张温的尸首送回会宁侯府,同时小声吩咐道:“这个马车也赐给会宁侯家人了。”

    允熥也没有检阅回来的军队的心思了,让在场的百官各自散去,自己骑上马,在将士们的护卫下返回皇宫。

    这一路上因为允熥一直沉着脸,所以气氛十分沉闷。杨峰不由得劝道:“官家,虽然张侯爷病逝于半途,但他年纪已过六旬,也算不得早夭,官家还是节哀顺变。”

    “你说的朕也明白。但朕想着当年跟随先帝起兵横扫八荒六合的将领越来越少,心里就不好受。”允熥说道。

    杨峰暗暗奇怪,但仍旧只是开口劝说,并未提出疑问。允熥在他的劝解下,心情好了一些。

    但允熥返回皇宫后的心情又变得差了起来。格致院的院副曹徵上折子请假:他的父亲曹兴也生了病,要回家侍奉父亲。

    “这封奏折朕准了!”允熥对陈继说道:“你再拟旨,告诉怀远侯的家人,若是想要太医去诊治,尽管与朕说,若是需要什么特殊的药材,也尽管告诉朕,朕绝不吝惜。”

    允熥阴郁的心情一直在回到后宫后仍旧持续着,熙瑶此时已经知道了是因为什么事情,也不说话,只是拘着敏儿不让他吵闹。

    第二日上朝,允熥宣布依照大臣的最高礼节安葬张温,并且提出要追封张温的爵位。百官都没有异议,在场的诸位官员经过一番讨论,最后决定追封张温为陇国公,谥号武穆。虽然允熥有心追封为郡王,但大臣们都认为王爵即使只是追封也不宜滥赏,张温的功劳离封王还有差距,所以最后并未追封为王。至于配享太庙且肖像功臣庙都是应有之意。

    随后允熥又亲自参加了张温的葬礼。这次就与他前两次参加沐英和蓝玉的葬礼不同。前两次他根本没有与那两人见过面,虽然很敬仰他们,也有原来允熥留下的记忆,但还是做不到感情真挚。

    可他认识了张温十一年,也经常打交道,在他眼里张温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史书上的那几段话,所以允熥参加葬礼的时候不由得就感情真挚的哭了出来,红着眼圈悼念张温。

    被他带来参加葬礼的文垣有些不知所措:他从未见过允熥痛哭流涕。允熥上次如此痛苦还是当年朱元璋病逝那一年,当时文垣才出生,自然没有机会见识到,这次的葬礼刷新了文垣对自己父亲的印象:原来父亲也是会因为悲伤而哭的。

    哭完了,允熥当场作词《满江红》一首,悼念张温:

    “决黄河口,百姓苦,家园荒芜。更满眼,血泪凝涕,江山泣诉!志士宏愿凌云处,年少功名作尘土。莫等闲,但问天下事,赴国难!

    望故乡,歌声苦,家国恨,怎忍顾!看将军拔剑力斩鞑虏!谈笑挽天音容在,功名哪堪和梦无!看秋风又起霞飞处,斜阳暮!”

    群臣动容。允熥这首词虽然算不得一流之作,但也可属上乘,况且感情真挚,让人一听就能感受到作词人的悲伤和对张温的怀念,许多本来哭不出来的大臣也哭出了声。

    而对于许多文臣来说,这首词还算的上一个信号。允熥已经三年没有过新的诗作了,大家都以为皇上已经江郎才尽。这首词让这样的流言不攻自破:皇上并非是做不出,只是平时不愿意做而已。

    允熥又亲笔将这首词写了下来,盖上大印,赐给张温的三子张显。张显流着眼泪感谢皇上的恩典。

    允熥又哭了一阵,才起身离开此处,返回皇宫。

    之后允熥平静了自己的心情,要开始正常的工作生活。可打击再次来到:八月十七日,郭镇郭铭兄弟报丧:武定侯郭英过世。

    待忙完了郭英的葬礼,八月二十六日,曹徵又来报丧:怀远侯曹兴过世。

    几乎同时,八月二十七日,秋辅官李须虎报丧:崇山侯李新过世。

    “老天爷,是你看不过因为逃过了蓝玉逆案武将众多的大明,所以将他们都收回去吗!”听到曹兴过世的消息后,允熥不由得大喊。

    也不止是允熥,一个月内连续四员大将过世,弄得很多人都疑神疑鬼,觉得是上天在收人;曹震的儿子曹行更是时时刻刻守在父亲身边,生怕一离开就见不到父亲最后一面了。

    允熥也极为紧张,所有身子骨不太好的将领都被他时时关注着,一旦发现生病马上派出太医院的名医去诊治。好在之后数月,都没有大将病逝;曹震那么差的身子也撑住了。

    到九月底,终于不曾听闻再有大将病逝的允熥松了口气,对杨峰说道:“总算没有大将病逝,朕可以放下心来了。”

    “官家的心意感动天地,老天爷也不敢再收人了。”杨峰说道。虽然现在大家普遍猜测之所以没有大将再死掉的缘故是“四”字音同“死”,所以老天爷一次只收四个人,不会多收。

    允熥又感慨一阵,说道:“但即使如此,现在还健在的开国将领仍然只剩下长兴侯耿炳文,景川侯曹震,普定侯陈桓,鹤庆侯张翼此四人,人才凋零啊。”

    “官家,虽然老将们日渐减少,但大明也有新的将领来替代!”杨峰说道:“魏国公徐晖祖、梁国公蓝珍、曹国公李景隆、全宁侯孙恪、巨港侯何荣、西平侯沐晟等将领都是人杰,足可与老将们比肩,为大军的中流砥柱,陛下勿需忧虑。”

第958章 拜祭() 
    “官家,虽然老将们日渐凋零,但大明也有新的将领来补偿!”杨峰说道:“魏国公、梁国公、曹国公、全宁侯、巨港侯、西平侯等将领都是人杰,足可与老将们比肩。”

    “魏国公之侄、郑国公之长子、曹行、张辅等人也都是青年才俊,未来三四十年,官家岂须忧愁无大将!”

    “杨峰,你是想说你自己吧。”允熥笑道:“你也是青年才俊。”

    “臣虽然自认为还算有些才能,但不论魏国公之侄、郑国公之长子,还是曹行、张辅张指挥使,都是比臣更加有本事之人,臣不敢与他们并肩。”因为杨峰也是允熥提拔的,所以不能当着他的面说自己没本事,为了表示谦逊只能这样说了。

    “你们呀,就是太过谦虚。当初开平王拜见先帝,当场就要担任先锋,先帝颇有疑虑,开平王乃飞舸奋戈冲上采石矶,一举攻破之,才后来居上成为先帝麾下得力的干将,功臣名列第二。你们也要如同开平王一般才好。”允熥说道。杨峰又是一阵谦逊之词。

    经过与杨峰的这一阵交谈,允熥心中的郁闷之情有所缓解,挥挥手让他下去,开始批答起奏折来。

    不过在批答奏折前,他又吩咐王喜:“你从内库拿几样珍惜之物代替朕去景川侯府探望曹震,记得仔细问问医生病情如何。”他月垣亲自去景川侯府探望过他了,所以这次只是打发王喜前往。

    “你还要与曹震说,等他病好了,朕还要带着太子去看望他!”允熥最后说道。

    王喜答应一声,躬身退下。

    过了一会儿,允熥批答完毕,又看看几位辅官与舍人们的桌子上并无几本奏折,无事可做坐在椅子上又想到了阵亡这几员老将军。

    ‘接连折损四员大将,是不是拜祭一下为好?’对封建迷信活动两分信八分不信的允熥想着。横竖拜祭他们也花不了多少钱。

    ‘可是已经参加过他们四人的葬礼了,这非年非节的,贸然祭拜他们不大妥当。’允熥对此又有些踌躇。

    正踌躇时,允熥看了看日历,忽然注意到明日就是十月初一了。

    “十月初一,这可是个好日子。”允熥嘀咕一句,将黄路叫过来吩咐:“你赶忙下去预备,……”说了许多。

    黄路答应着,领命而下。

    ……

    ……

    第二日,十月初一,寒衣节。这一日一早允熥就带领全家人前往太庙。寒衣节是中华最著名的三大祭奠先人的节日之一,虽然比不得清明节与中元节不是现在大明的法定节假日之一,但也很受官员百姓重视,这一天请假在家为祖宗烧纸的官员不少,普通百姓更多。

    允熥站在太庙前,依照礼仪跪地行礼,同时默默念叨着:“皇爷爷在上,一定要保佑孙儿、保佑大明啊!”

    待祭拜过朱元璋,允熥又带着一家子去功臣庙祭拜。跟随的小宦官有些惊讶:一般都是正月祭拜过太庙后才会祭拜功臣庙,平时很少会如此。

    不仅小宦官们惊讶,就连熙瑶都有些惊讶,问道:“夫君,今日是寒衣节,并非是拜祭功臣的日子。况且,即使夫君想要拜祭功臣,臣妾等人一起去是否有些不大妥当?”

    “这些日子接连有四位老将军病逝,牌位及画像入了功臣庙,夫君心里很不好受,就要来这里拜祭一番。至于你一同入内是否不大妥当,《大明会典》并未有章程说不能让皇后入功臣庙,所以有何不妥当的?”允熥没有在意身边这些下人的表情,对熙瑶解释道。

    熙瑶与他相处六七年虽然有些时候还是不能理解,但能摸清他的思维模式,听到这话知道自己劝不回来,马上躬身答应,不在辩驳。

    带着妻儿径直走进功臣庙,允熥站在这些功臣的画像的面前轻声嘀咕了几句,转过头对文垣、文垚、文圻三人说道:“你们三个过来。”

    他们三人乖乖的走过来。允熥随后说道:“文垚、文圻,你们两个这是头一次前来功臣庙,知道这里是做什么的地方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