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不要控制我 >

第8章

不要控制我-第8章

小说: 不要控制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待女儿,她这么对待女儿是因为讨厌她吗?或者是自己太爱女儿了?都不是,此时此刻,她已无法去真正了解女儿内心的真实想法。
  我们能够忍受危急之时的失控行为,理解当时行为者的心理状态,不能忍受的是大部分时间都处在失控状态下的人。他们常常只运用一种功能,具有逆反人格,其行为也颇具逆反特征。他们与人接触也会带有逆反心理吗?
第十章 不符合常理的沟通行为
评价陌生人是一种古怪的行为。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我们所处世界的组成基础。关系融洽,和谐就应运而生。关系恶化时,就会形成混乱的局面。
  面对陌生人,似乎更容易失控
  那些“只有一个活塞”(只有思考功能)的人,也就是所谓有着逆反心理的人,喜欢以逆向方式与其他人接触。他们实际上会把接触陌生人,当成是一个介绍自己的方式,尽可能建立起与其他人之间的直接联系。他们与别人接触的方式通常是告诉别人诸如应该做什么,已经做了什么,将要做什么,等等。
  ……
  如果我们与某人经常相处,可能会自认为对他非常了解,知道他在想什么、想要做什么。可要是因为这样,我们就认为可以这样或那样地随便给他(她)下定义,我们很可能会发现自己错了而不得不表示歉意。
  但是,如果我们评价某个陌生人的话,我们的行为就会变得毫无顾忌,并且更加怪异。人们经常这么做:以逆向方式和其他人接触,从外向内的评价他们。我们马上会看到一些逆向交往的例子,通过这些例子,我们能够发现这种行为是如何显得怪异的。
  ……
  但许多人发现,不论对方是不是陌生人,戒除评价对方的“习惯”是非常困难的。回想起那个提出“为什么我不能对我的妻子和家庭好一点”这个问题的人,他觉得无法打破这个习惯。可能是他这种强制行为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习惯问题。这似乎与他对待妻子和家庭的方式有关——他自认为他的方式,可以使他和妻子、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亲密。结果恰恰和他的想象相反。
  逆向行为的几个典型案例
  故事1笑一笑
  不久前的一天,我坐在纽约附近一家旅馆舒适的大厅中,精力集中安排着曼哈顿之行。我拿起金色的咖啡壶为自己倒上一杯咖啡,突然,我发觉身后有个人似乎正对我说着什么,然后又走到了我的右边。我侧过身,看到一个陌生的面孔。旁边也没有其他人,他肯定是在对我说话。
  “您说什么?”我问道。
  “笑一笑!”
  “什么?”
  “笑一笑,今天是个美好的日子!”他一字一顿地说。
  “什么?”我再次问道,带着不可思议的神情。
  “笑一笑,这是个好日子!”他说道,语气显得更为郑重。
  “什……么?”我几乎说不出话来。我无法理解他所说的这些话。这有点荒唐。他说的和我没有什么关系。我满脑子都是我的行程计划,如公共交通时刻、公交车路线和离目的地最近的站点。
  我站了起来,嘴里又蹦出了一句“什……么?”那人不再大声说话,走开了。我注意到了他的胸卡,这才明白他参加了我前天发表了演讲的会议。
  我想,他可能认为他是认识我的。他想通过告诉我笑一下的方式,与我联络感情,好像我的脸部表情就应该变一下似的。他好像能够知道我的想法和感觉,好像可以评价我,好像这样就可以拉近我和他的关系,好像给我下定论就是联络关系的一种方式。
  这个要求我微笑的陌生人是不是以为,他已经或是能够和我建立亲密关系了,因此可以告诉我该如何去做?他和我关系亲密,所以通过某种无害而逆向的方式,他可以探明我内心想法?
  尽管没有什么危害,但对于这种方法我不敢苟同。对于陌生人,甚至是那些我非常熟悉的人,我从来没有随便要求他们笑一笑。
  恰好在第二天的早上,在同一家旅馆,发生了另外一件有趣的事:
  故事2“你看得太多了”
  我正在餐厅里吃早餐,看着报纸,距离我不远的地方有人离开了桌子。非常奇怪的是,像前一天早上一样,我突然听到后面有人对我说话,但这次他是走到了我的左边。“您说什么?”我问道,并抬起头来,与一个陌生人的眼光相遇。
  “你看得太多了,”他说道。
  “什……么?!?”我带着比前一天更加难以置信的口气问道。
  “你看得太多了,”他有些尴尬地重复道。
  “什……么?”我又一次问道,我努力想理解这个陌生人话里的意思。
  他似乎有些局促不安,嘴里咕哝着诸如“它们已经过时了”和“不要相信它们”之类的话。他也戴着胸卡,显然他也听了我的演讲。
  他试图通过告诉我“看得太多了”来与我沟通——好像我的所作所为很过分(与什么相比算过分呢?),似乎我们是那么地“亲密”:他熟悉我的想法、感觉,甚至了解我的阅读习惯,知道我应该做什么,似乎他能够对我下定义。似乎给我下定论就是一种沟通的方式。
  如何解释这些奇怪的交往方式呢?
  在这两个例子中,别人还没有了解我的想法,就开始对我的内心想法说三道四。
  一些不自知、自以为是好意、勤勉的人想与我们交往时,他们可能反而会被我们拒之门外。因为当这些人试图与我们接近、交流或者认识我们时,他们会以逆向方式与我们接触。
  人们一旦开始给我们下定论,他们就会与我们疏远。只有当他们向我们做自我介绍,或是询问我们的情况时,他们才能走近我们。就这样,我们开始了解他们,他们也开始了解我们。这是惟一有效的方式。
  例如,那个说“你看得太多了”的人如果是这么说,“不好意思,打扰你一下,我是……。我听了你的演讲,我想知道……。你有时间吗?”我就会和他很好地交流
  我认为这两个陌生人并不是想吓我一跳,或是让我迷糊。他们只是做得好像可以对我直接下定义。
  在第一个例子中,我并没有解释为什么我不笑;而在第二个例子中,我也没有反驳他对我阅读情况的断言。我如果那样做了的话,我岂不是给别人这么个印象:他们可以通过逆向方式和我交往?我岂不是默许其他人对我精神边界的侵犯?
  如果我对这些入侵者进行辩解和反驳,他就会以为:“我很了解她。我知道她应该怎么做,实际上,她只是在解释为什么她这次不同意我的意见。这只能说明在多数情况下,我的确知道她应该怎么做。”
  逆向行为,使人际关系紧张
  跨越边界的一小步就能预示着更大一步吗?我多次听到人们反思自己紧张的人际关系,他们总是说:“只要我能识别那些细节,我就能辨认出它们的实质——那都是控制性人格的表现而已。”
  有位女士一直处于紧张的人际关系中,她这几年一直在自我反省。即使已经经过几年的反思,当我把“你看得太多了”这个故事讲给她听时,她说到:“如果我听到‘你看得太多了’这句话,我马上就会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这样,或者奇怪自己为什么给人留下了这种印象。”
  即使一个人没有听到别人对他说“你错了”或是“你应该如何如何”,他也可能遭到了其他更微妙的待遇。有个客户曾向我诉苦,他必须不断和“亲爱的”妻子辩解,尽管她的确很爱他,但她总要说知道他的一切心思。此外,她还反对他的任何自我表白。
  谈到他的妻子,他这么描述:
  她昨天对我说:“这幅画你是因为颜色好看才买的吧。”
  “没有,我是因为做比较研究才买的。”
  “得啦,我知道你最喜欢这种颜色。你就喜欢和我抬杠。”
  当然,我还是否认。我告诉她,我讨厌争论。整个事情让我十分倒胃口。我总感觉不停地受到攻击,我不得不在每件事上表明我的立场。
  昨天晚上,我正读着书的时候,她又对我说:“你肯定喜欢书里的女侦探(你是因为喜欢那女侦探才看这本书的)。”
  我赶紧说,“不是这样”,并向她解释,上周我刚刚看完一本侦探小说,主角就是男的,我只是喜欢读侦探小说。(我是因为喜欢侦探小说而看侦探小说,主人公是男是女我才不在乎呢)
  为什么她就不能更多地了解我?例如,为什么她不问问我最喜欢什么样的画?或是喜欢读什么书。我觉得我正淹没在她对我不断的评论之中,我几乎每次都要向她说明我的独立人格的存在。
  逆向交往的行为普遍存在
  逆向交往最轻也会给人们带来困惑,在最差的情况下会产生毁灭性的效果。我发觉,那些不能接受、感觉、甚至是意识不到内心感受的人,他们不但是从外到内地认识自己的,而且还用相同的方式来认识别人,而他们却没有注意到自己是这么做的。
  我们会告诉一些健忘的人(如老年痴呆症者),说他们是谁、是什么、怎么样,或是应该是什么、应该做什么;而在我的生活中则到处碰到这样一种人,他们觉得这么做是理所当然的。那些人会说诸如“男人都是……”或者“女人应该……”此类的话。这些言论马上就把全世界几乎一半的人都卷了进去。
  我记得,在童年时代,我有一个喜欢评价别人的邻居。如果她在通往当地大学的路上碰到一个学生,她就会说:“哼,别以为能上大学就了不起!”
  这么做似乎很蠢。但为什么这种行为如此普遍,以至于有的人乐此不疲,而且不觉得尴尬呢?这种行为方式难道不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的思考吗?我认为不是这样。我认为它是值得的,因为它影响到我们所有的人。由别人来对我们下定论,这不仅仅是荒谬的——如果我们听之任之,这些所谓的定论会束缚我们。它们就像禁锢我们的围墙,墙砌得越高,越能遮蔽我们的视线。整个世界就黑暗下来。我们就会失去自由、安全、自信、信仰,甚至自我。
  当有人任意评论他人的时候,这个评论者在不知不觉中扮演了上帝的角色。这种情况并不罕见,通常也并不引人注目。但我们仍渴望拥有另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们不会相互评论。虽然,这样的世界离我们还很遥远。
  分裂的影响是多种多样,也是深刻的。这些结果与我们的奋斗目标有关——我们为获得相互理解、平等对待的生活环境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对于一个分裂自我、想要同其他人交往的人来说,这些影响都是有问题的。
第十一章 逆向联系
  对于其他人的情况,我们总会有不了解的地方,而这些都是隐藏在他们内心深处的。
  当控制者用逆向方式与他人沟通时,他们很有可能试图建立逆向联系。
  逆向联系是真实联系的反面,而真实联系是建立在两人相互沟通的基础之上。如果人际交往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对方(这常常是无意识的),那么逆向联系不过是迈出的控制的一小步而已。
  逆向联系是控制行为的开始
  逆向联系总是开始于对其他人的假设和判断,而正是这种假设和判断结束了他们之间的种种关系。它既可能来自于想和他人之间保持亲密关系的念头,也可能会出自于想攻击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