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财会税务电子书 > 世界当代文化教育史 >

第3章

世界当代文化教育史-第3章

小说: 世界当代文化教育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时常引起争论的问题。自古以来,语法主要是讲句子结构的,修辞学则
既讲选词造句,又讲谋篇布局。如果研究语言的人想用技术手段来理解自然
语言,处理那急剧增加的科技文献和社会信息,他自然力图用数学方法来处
理语言。这样他就不得不以句子为主,因为在比句子大的单位中,可变因素
太多,难以列出公式。可是如果他所关心的是交际功能和社会效果,他就不
能不纵览全文,关怀全局,既谛视上下文贯串照应的方式,又探讨语言中那
些情文相生,意随境变的问题。
语言学家自古以来常常谈到语言的共性。乔姆斯基及其追随者认为,可
以从英语这样一种民族语言入手,摸出各种语言同有的共性来。J·H·格林
柏格走的是另一条道路:先行列举若干种语言的相似点,再逐步找寻一切语
言的共性。为了追求语言的共性,最近乔姆斯基已经放弃了大多数转换规则, 
另一派如G·盖兹达等人则连一条转换规则也不要。究其原因,无非是感到
转换规则因个别语言而异,无法做到放之四海而皆准。
电子计算机的使用,是今天语言研究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借助于计算
机,词汇研究取得了空前的准确性,语法分析也达到了新的水平,语义分析

则正在试验中。但是即使只是处理视觉和听觉材料,把两种材料彼此配合, 
计算机目前还远不如人脑;至于人生知识和社会知识方面,计算机比之人脑
自然更相差悬殊。人工智能研究的目的,是使机器能象人那样思维,那样控
制并使用语言。不过到目前为止,语言还只有人类能灵活运用。有人相信, 
语言终将为人类和机器所共有。可是这究竟是快要出现的惊人局面,还是遥
远的憧憬,今后的一二十年将会给我们一个比较清楚的回答。

2。改革和革新——当代教育发展的世界性浪潮
(1)10 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概况(1987) 
资料来源:世界教育年鉴1980/90 
学 校①世界知识年鉴1989/90 
教育经费②本国货币单位
(2)当代教育发展的六大特点及趋势
于1985 年召开的第39 届国际教育大会发言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几乎每
一个国家都涉及到教育改革和革新。面向本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迎接新技
术革命的挑战,改革和革新教育,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浪潮。这次改革和革
新反映出以下六大特点及趋势。
①大力发展教育被列为国策
在过去的数十年中,世界教育迅猛发展,这种增长势头在发展中国家尤
其明显,并将继续保持下去。
根据教科文组织统计办公室教育统计处统计,1960 年至1982 年,全世
界人口从30 亿增加到45 亿,增长50%;同期,全世界正规教育的入学人数
由4。55 亿增加到9。3 亿,增长104%;增长数中,发展中国家占86%。与
1960 入学人数相比,发展中国家增长2。43 倍,发达国家(据教科文组织统
计办公室注,“发达国家”指欧洲各国、前苏联、美国、加拿大、日本、以
色列、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余皆为“发展中国家”)增长1。31 倍。
1960~1982 年期间,世界初等教育入学人数从3。39 亿增加到5。75 亿, 
增长70%;儿童入学率从82%上升到94%。同期,发达国家初等教育继续
实行普及,由于人口出生率下降,小学入学人数只比1960 年增长1%;而发
展中国家增长108%,使发展中国家小学生人数在世界小学生人数中的比例
从1960 年的63%上升到1982 年的78%。
1960~1982 年期间,中等教育入学人数从8309 万增加到2。368 亿,增
长185%,增长速度是初等教育增长速度的2。6%倍。增长较慢的有欧洲及前
苏联(119%),大洋洲(106%)和北美洲(35%);而亚洲增长221%, 
非洲增长802%,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增长548%。
相对增长最快的是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从1960 年1319 万增加1982 年
4959 万人,增长276%。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入学人数占世界高等教育入学人
数的60%,但这一时期,北美洲只增长212%,欧洲及前苏联增长195%, 
增长速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亚洲则增长319%,非洲775%,拉丁美洲及
加勒比地区948%。

女学生占全世界总入学人数的比例,从1960 年的42%上升到1982 年44 
%。初等、中等、高等教育中女学生的百分比,分别从1960 年的43%、41 
%、32%上升到1982 年的45%、43%、41%。
1960~1982 年期间,世界教师人数增长超过学生。整个趋势是,教师与
学生的比例在缩小:初等教育师生比例平均从1∶30 减到1∶28;中等教育
从1∶20 减到1∶18;高等教育从1∶14 减到1∶12。一些发达国家出现合格
教师过剩。
发展教育被列为国策,国家首脑亲自过问。美国前总统里根授权教育部
长建立“教育质量委员会”,限期提出美国中小学校教育的调查报告和改革
建议。1983 年4 月美国官方提出了震撼全国的“美国教育危机宣言”—《国
家处在危机之中》。1984 年至1985 年,公布了《投身学习:发挥美国高等
教育的潜力》的报告,同时,里根发表广播讲话,呼吁全体美国人民关心教
育事业,指出国家的力量取决于教育水平高低,并组织全国性会议讨论教育
问题。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在1983 年底宣布了重建日本教育的建议,1984 年8 
月中曾根建立了教育审议会,作为咨询机构,直属总理府领导。1985 年7 月, 
中曾根主持召开了“推进教育改革内阁会议”,强调指出:“单靠文部省搞
教育改革是搞不成的,整个内阁都要行动起来”。前苏共中央继1984 年4 
月公布了《改革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的基本方针》之后,1986 年6 月,成立
了以总书记为首的“学校制度改革委员会”,并公布了规划前苏联80 年代以
后整个国民教育发展蓝图的《中高等专业教育改革基本方针》。由此可见, 
各国将教育列为国策,最高领导人亲自过问教育,反映了国际教育事业的共
同特点及趋势。它表明,忽视教育将造成重大的失策,发展教育已是一项“国
家性”的任务。
②增加教育投入,实施“教育先行” 
世界教育公共开支增长速度超过世界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越来越多
的国家逐步提高国民生产总值中用于教育方面的百分比。
根据教科文组织统计办公室以各会员国对其调查表的答复为基础,按当
年市场价格所作的统计,全世界(教科文组织统计注:以“全世界”和“发
展中国家”名义统计的教育公共开支均未包括中国、民主柬埔寨、朝鲜民主
主义人民共和国、老挝、黎巴嫩、蒙古和越南)国民生产总值从1960 年的
14180。6 亿美元增加到1981 年的110010。5 亿美元,增长6。8 倍;同期,全
世界教育公共总开支(据教科文组织统计材料说明,不包括来自私人财源方
面的资金)从515 亿美元增加到6276 亿美元,增长11。2 倍。教育公共开支
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从3。6%增加到5。7%。这一时期,世界人均国
民生产总值增长4。2 倍,而人均教育开支增长7 倍。1981 年6276 亿美元教
育公共开支中,5358 亿美元属于发达国家,918 亿美元属于发展中国家。值
得注意的是,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国家逐步提高国民生产总值中用于教育方面
的百分比的趋势:134 个发展中国家教育公共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
从1960 年的2。3%增长到1981 年的4。1%,其中,把国民生产总值中4。5% 
或以上用于教育的国家,已从1970 年19 个增加到28 个;把5。5%或以上用
于教育的国家从1970 年的29 个增加到1981 年的43 个,34 个发达国家中把
国民生产总值5。5%或以上用于教育的国家已从1970 年11 个增加到1981 年
的19 个。
按每生占有的教育公民费用算,1981 年,发达国家平均每生为2272 美

元,是1960 年的8。6 倍;发展中国家为221 美元,是1960 年的6。9 倍。
重新认识教育功能,努力增加教育投资。随着科技与经济的日益加速发
展,教育的功能也在不断拓宽。教育不仅有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促进科技
发展的功能,还有建设精神文明的功能,培养干部的功能以及社会智囊功能。
因而,应将智力投资视为最好的投资。目前,全世界每年的教育投资已超过
2000 亿美元,在公共资金的支出中占第二位,仅次于军事预算。美国教育经
费的增长已高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日本在1905 年到1960 年的55 年
中,国民收入增长了9。8 倍,而教育投资竟增长22 倍。日本学者说:“在我
们国家里,不是工业和工厂首先发展,然后接着建立技术学校;而是首先建
立技术学校以培养毕业生:他们的工作就是去发展工业和开办工厂”。据统
计,美国教育投资占整个国民经济收入的7。4%,前苏联为8。6%,英国6。4 
%,日本5。4%,工业化国家的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但是教育经
费却比发展中国家多十倍以上。因此,不少发展中国家也越来越认识到,要
摆脱穷困的状况,最重要的是要舍得花本钱进行智力投资,并且把这比喻为
“穷国的经济学”。总之,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增加教育投资,正如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总结的那样:教育在全世界发展的共同特点正倾向于先于经济发
展。
制定国家发展规划时,同时进行人才需求与培养的规划。世界各国的规
划工作,多是经济规划与人才规划并重。日本在制定十年“国民收入倍增计
划”时,把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与人才培训规划联在一起考虑,经过精确估
算,尚缺17 万名高级科技人才、44 万名高中程度的初级技术人才,340 万名
技术工人,因此把“提高人的能力”和“振兴科学技术”作为教育目标,将
开发“头脑资源”视为振兴经济的战略任务。十年中,高中的数目增长19。2 
%,学生数增长30。6%;高等专科学校增长2。16 倍,学生数增长13 倍;短
期大学增长71%,学生数增长3。09 倍;大学数增长55。9%,学生数增长1。25 
倍。不论是世界各国教育历史的回顾,还是当前国际上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 
都从不同的角度,印证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战略思想的正确性。
③关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改革和革新已经成为世界性浪潮,受到各国政府的严重关注。
第39 届国际教育大会发言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几乎每一个国家都涉及教
育改革和革新。面向本国的经济和发展,迎接新科学技术革命的挑战,改革
和革新教育,已经成为世界性浪潮,是很多国家面前的重要议题。
美国代表在会上散发了一份报告,题为“国家处于危险中”。报告发表
后,在美国很快引起强烈反应,50 个州纷纷采取措施,增加教育投资,提高
教育标准,延长学生学习时间,改革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实行新的
教师培训标准等,以提高教育质量。4。5 万个以上私人团体、公司参加了“支
援一个学校”或者“当教育伙伴”的项目,向学校提供资金、设备、人员和
技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