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财会税务电子书 > 世界当代文化教育史 >

第4章

世界当代文化教育史-第4章

小说: 世界当代文化教育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教师培训标准等,以提高教育质量。4。5 万个以上私人团体、公司参加了“支
援一个学校”或者“当教育伙伴”的项目,向学校提供资金、设备、人员和
技术援助。
1984 年8 月,日本成立全国教育改革临时咨询委员会,直接对总理负责。
日本代表团在大会发言中介绍了这次教育改革的背景。当前日本教育发展也
面临不少问题。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发展造成工业结构的改变,急遽的城
市化和计算机化,人口中老年比例迅速增长,国际交往日益增多,公众要求
更多的终身教育的机会,教育本身数量有很大发展,所有这些变化都对教育
产生极大影响,如青少年犯罪增加,激烈的高考竞争,正规教育结构和体制

单一、呆板。因此,日本朝野人士都把这次教育改革与明治时期和二次大战
后的两次教育改革相提并论,认为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在以信息为中心的
社会和老龄化社会迅速发展的条件下”,“面向21 世纪”,“建设一个充满
创造力和活力的国家”。
前苏联1983 年6 月由前苏共中央提出改革苏联普通学校与职业学校,并
发动全民讨论。据前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阿利耶夫在
最高苏维埃会议上的报告,全国举行了130 万次会议,参加讨论的人数达1。2 
亿。文件最后交前苏共中央全会和前苏联最高苏维埃讨论通过。文件决定, 
用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在普及普通中等教育的同时,普及职业教育,并使
普通中等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逐步结合起来,最后合二而一,实现列宁设想
的建立一种“统一”的,“面向劳动的综合技术学校”;加强职业教育和劳
动教育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科技教育,包括使学生在中等教育阶段掌握必
要的使用计算机和工业机器人等方面的知识。为此,前苏联决定采取一系列
措施,包括投资110 亿卢布,兴建各种教育设施,每年用其中35 亿卢布提高
教师工资,使教师月工资从1984 年9 月1 日起提高35%,等等。
④加强基础教育
加强基础教育也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特点与趋势。a。联系新
技术革命的挑战,对教育发展战略进行全面检讨,把加强基础教育提到国家
“当务之急”的地位,如美国针对基础教育质量下降的状况,提出了《国家
处在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调查报告;b。为了人的全面发展,着
眼于人的素质的提高,研究如何加强基础教育问题,如日本通过社会课和道
德课加强中小学生的道德修养及对人生的价值、民主意识和群体意识的培
养;c。重视发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
力;d。强调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根本环节,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都
应建立在基础教育之上,把加强基础教育提到战略的高度,列为开发人力资
源这一国内政策的最优先领域;e。许多国家十分重视智力投资,特别舍得在
基础教育上花本钱下功夫。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材料,世界上有越来
越多的国家把国民生产总值的5。5%或以上用于教育,不少国家用于义务教
育的经费近一、二十年来得到成倍增长。据报道,美国1988 年用于教育的经
费3090 亿美元,其中1850 亿美元用于中小学生教育。这种对智力投资的重
视,应该说是富于远见的;f。对教师的素质、知识、技能和教学方法要求越
来越高,与此同时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以便吸引优秀
人才从事教育工作。
⑤重视终身教育
从国家社会来说,要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和提高全民族的文化
素养,跟上时代的要求,不能只依靠和只办好正规学校,而不办好非正规学
校。必须使每个人从学校毕业后,有继续受教育的机会,提供继续学习的便
利条件。现在,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终身教育,把终身教
育作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终身教育”(日本称为“生涯教育”) 
已经成为世界流行的新名词。终身教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以现在的正规学
校教育为基础,向前延伸,称为“学前教育”或“早期教育”;向后延伸, 
称为“继续教育”。继续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成人教育、职工培训等都属
于继续教育。美国1979 年在继续教育方面的投资达20 余亿美元。法国1971 
年即制定“继续教育法令”,职工进修制度,1977 年支出的培训费达75 亿

法郎。前联邦德国1970~1975 年继续教育经费每年平均增加16。3%,前苏
联1977 年用法令形式规定科技人员每五年进修一次。这些都是重视继续教育
的事例。
中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也必须赶上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重视终身教
育。可能有人认为现在中国九年制义务教育还没有完全实现,谈终身教育是
好高鹜远,不切实际。当然,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是当务之急。但办教育必
须有战略眼光。教育要实现“三个面向”就不能不看世界教育现状和未来的
发展趋势。
由于终身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现在的正规学校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应
该有新的认识。现在还有不少人把当前的学校教育看作人的一生中唯一的受
教育阶段,认为学校和教师在这一阶段应该给学生灌输尽可能多的知识,把
学生的脑子当作储备知识的口袋,尽量装满。中小学灌输尽可能多的知识给
学生,使能考上大学,大学灌输尽可能多的知识给学生,使其毕业后能从事
某一专门职业。中学、大学入学考试都只着重考核学生已经获得了多少知识, 
而很少考虑其他方面的要求。加上现代科技革命,知识增长很快,学校教材
不断加深加广,以为这样就可以赶上时代的要求,这更加重了学生的功课负
担。这种观点实际上已经落后于时代。
终身教育已经成了当代教育的共同特点与趋势,对现在的正规学校教育
就只应看作是人的一生中受教育的一个阶段,在人的一生中学校教育只是一
较短的阶段。学校教育只能为终身教育打基础。当然,这个基础是很重要的。
有的人以为,既然有了终身教育,将来电脑普及,坐在家里就可以学习,学
校会渐趋消亡,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学校有教师当面指导,并在集体中受教
育有它特殊的优越性。不管将来家庭电脑发展到怎样的程度,学校教育都是
不可缺少的。但是,既然学校教育在终身教育过程中只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 
就需要改变上述的对学校教育的旧观念,研究改革现在在学校的教学内容和
教学方法,以适应终身教育发展的趋势。
现代科学知识的增长和更新这么迅速,学校教学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无论
如何不能满足其日后工作的需要,因此,学校教学应该从单纯传授知识转移
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发展学生个性的轨道上来。这里所谓
发展学生智力,就是培养学生独立观念,分析客观事物总结出规律知识的能
力,在知识海洋中能够自学,掌握自己所需要的知识的能力,和把知识整理、
储备、运用于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培养学生的认
识能力、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所谓发展学生的个性,就是指导、帮助学生
根据其本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学校教师的任务,要
使学生学校毕业后有继续学习的能力,有终身学习的意志和信念,不因一时
的成败而动摇。现代社会终身教育的发展趋势,为每个人开辟了广阔的成才
之路,给予每个人以真正全面发展的机会。所有教师也应扩大自己的视野, 
不要只作为一个限于“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先生,而要成为每个学生
终身学习,走自己成才道路的指导者。
⑥教育手段日益现代化
围绕新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问题,第39 届国际教育大会曾展开热烈讨
论,有44 个代表团就这一问题发言。不少代表指出,新科学技术不仅向旧的
教育结构和制度提出了挑战,而且,对教育内容尤其是教育手段的现代化, 
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些代表认为,“现代教育的目的之一是要为学生在科学

技术的环境里生活作准备,使儿童熟悉科学的方式及概念,使包括成人在内
的所有人科学地理解宇宙,促使所有人在生活各方面经常使用技术”,因此, 
“需要在教学的初期引进科技教育”,“高级阶段的科技教育必须多样化”。
新的科学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教育手段日益现代化,是世界
教育发展的又一重要特点与趋势。自38 届国际教育大会以来,教育运用新技
术的一个特点是,微信息处理技术在许多国家获得了迅速发展,并在诸如视
听辅导材料、广播电视、录像和通讯卫星等教学手段和范围内占有重要地位。
美国在教学中开始运用互作用电视唱片、互作用电缆电视、通讯卫星、微波
广播系统(可以进行双向讨论)、录像课文、互作用电视。高等教育中开始
使用教育电话,把若干地点连接起来,每个地点配有传声器组合装置,使学
生感觉同讲授者几乎在同一教室。日本有些学校采用与微型计算机配套的录
像圆盘。认为这“将成为学习的强大手段”,日本高级中学中,平均每校有
4。1 部计算机。印度采用以卫星为基础的交流系统,电视和广播教育已经能
覆盖全国。很多发展中国家开始计算机教育的试点。正如一位代表在论述教
育采用新技术的重要性时所说,这已经“不是一种优先考虑,而是一种需要”。
资料来源: 
王一兵:《从39 届国际教育大会看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些趋势》,《新华
文摘》,1985 年第5 期。
冯之浚:《决策与软科学》,中国展望出版社1989 年版第185 页—188 
页。
吴福生:《结构·速度·质量》,《末定稿》,1988 年第21 期。
黄汉杰:《现代教育的两大趋势》,《外国教育研究》,1988 年第2 期。

二、欧洲当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欧洲全称欧罗巴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北部。面积1,016 万平方公里,约
占世界陆地部面积的6。8%,仅大于大洋洲。人口据1981 年统计,包括前苏
联全部人口在内,共7。53 亿,约占世界总人口16。7%。居民绝大部分是白
种人。有部分黄种人。语言分属于印欧语系、乌拉尔语系、高加索语系等。
欧洲的34 个国家和地区习惯分为南欧、西欧、北欧、东欧、中欧等五个地区。
欧洲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早的一个洲。由于各国的矛盾和斗争激烈, 
历史上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在欧洲爆发的。因此,欧洲在整个世界舞台上扮演
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1。概况
(1)文化事业
新闻
北欧四国的重要报纸有挪威的《晚邮报》、芬兰的《赫尔辛基新闻》、
瑞典的《每日新闻报》、《快报》和丹麦的《贝林时报》。
前联邦德国战后作为战败国,所有的新闻机构都曾被关闭。1949 年9 月, 
盟国最高委员会第5 号法令宣布,除纳粹分子以外的德国人可以自由办报。
之后,该国的新闻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据统计,全国共有报纸约1500 家, 
杂志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