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净空法师 >

第71章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净空法师-第71章

小说: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净空法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月当中,你所想的、所思的就是这一部经,你不杂不乱,所以有成就。我们看看现在学校的教学,我感到这些学生很冤枉、很不幸,不是教不出来,方法错了。教学最怕的是乱,最怕的是多。“教之道,贵以专”,学之道,还是贵以专,你才能出得来。我这一生算很幸运,遇到这三个老师,都给我说这么一个原则,就是学东西要专心,要专攻,要一门深入,才会有成就。

  华严三昧是什么?就是得一心不乱。用《华严经》,《华严经》讲十波罗蜜,他修学的纲领,普贤菩萨的十愿,文殊菩萨的十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再加上方便、愿、力、智,十波罗蜜,这十门展开是无尽的法门。普贤菩萨的十愿,就是法界无尽缘起的理趣。所以此地讲,“达此理趣而修万行,庄严佛果”。怎么修法?一心专修,这就是三昧。《无量寿经》上有这么一句话,“得佛华严三昧,宣畅一切经典”。其实最重要的是得三昧,你就能贯通一切经典。依《华严》称为华严三昧,依《法华》称为法华三昧,依《楞严》称为楞严三昧,依《无量寿经》称为念佛三昧,真的要一门深入,不可以多,这个多,不可以杂。在中国,古大德给我们做了很多的示范,祖师大德常常劝勉我们、提醒我们,说“一经通一切经通”,一个法门证得,一切法门都证得。《华严经》上说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们希望通宗通教,显密圆融,世出世法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是我们每个人期望的,能不能做到?能。用什么方法做到?一门通达,门门都通达。为什么?一切法不离自性。

  三昧是见性唯一的一个门径,三昧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正受,三翻作正,昧这个音翻作受,也就是禅定。佛在经教里面告诉我们,六道凡夫所受的都不是正受,受是什么?享受。享受不正常,为什么不正常?佛把六道凡夫种种之受,这个生活上的感受归纳为五大类,叫五种受,苦乐忧喜舍。身有苦受、有乐受,心有喜受、有忧受,除这个之外,暂时身没有苦乐、心也没有忧喜,这叫舍受。舍受很不错,但是时间太短,苦乐忧喜一会儿它又来,所以就叫舍受。如果是永远都住在舍受,苦乐忧喜不会再起,那就叫三昧。所以佛说永远舍弃这五种受,三昧就现前。这五种受是不正常的,三昧是正常的。三昧,你就晓得,身没有苦乐、心没有忧喜,永远保持在清净平等觉,心是清净的,心是平等的,觉而不迷,这就是三昧,那个觉就贯通一切法。

  我们迷失了自性,对于一切法也都迷了;觉悟之后,这一切法没学过的也通了。释迦牟尼佛为我们所示现的,这个示现一定要知道,要放下,他在十二年的修行当中,烦恼障没有了,到处参学,寻师访道。在那个时候,印度宗教界、学术界他都亲近过,听了不少东西,看了不少东西,最后在菩提树下把十二年所学的也放下,这入更深的禅定,才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所以证得无上菩提,这一年世尊三十岁。开悟之后就从事于教学,讲经教学,七十九岁圆寂,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没中止过,对一个人也是讲经教学,对广大的群众也是讲经说法,虽然没有排定课程,说法不中断。佛灭度之后,学生把佛所讲的东西,从记忆里面把它写出来,由同学互相印证,证明你所记载的没错,老师是这么说的,传给后世,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经典。

  经典不是世尊在世的时候写的,这些经典世尊没有看过,但是我们可以相信。那个时候佛的学生很多,修行证果的人不少,这些人来做认定,肯定记载没有错误,这个经才能传下来。传到中国,要通过翻译,有没有翻错?这个很难说。我当时学佛对这个很怀疑,因为我们现在在国外,我们把佛法介绍给外国人,通过翻译,能不能翻译得完整?不能。翻译的同学告诉我,他也很谦虚,大概只能翻多少?六成,还有四成没有法子翻译。我们想一想,佛经到中国来,这翻译情形怎样?所以玄奘大师有怀疑,亲自到印度去,他去干什么?就是怀疑他以前这些大德们翻的经有没有翻错。他到印度去,在印度去了十七年,也是给我们做了一个证明,他没有批评以前翻的经哪一部经有错误,他没说,那就是说他给我们肯定,没翻错。他自己回来之后也翻了不少,实在讲,玄奘大师译经最大的功德,不是他自己翻的,是他把前面古代的翻译他肯定了,给我们后人增长了信心,这个功德太大了,这是菩萨出现,不是普通的意思。所以一般人只重视他到印度去取经,译了有一千多卷的经典留下来。我看法不是这样,我的看法,他的示现,最重要的是肯定过去这些大德译经没错误,这才真有意义。

  我跟李老师学教,向他老人家提出这个问题,他告诉我,中国过去翻经的这些大德,都是修行证果的人,不是普通人。普通人哪里做得到!至少都是三果以上,在小乘三果,阿那含;在大乘,《华严经》里面五信位的菩萨、六信位的菩萨,七信位就是阿罗汉,不简单。我们现在晓得,初信位的菩萨,他断烦恼的功夫跟小乘须陀洹是相等的,也就是说,三界八十八品见惑他断掉了。三果,三界八十一品思惑,前面九品断尽了,剩下的是什么?剩下是思惑的习气,七十二品,断尽之后证阿罗汉果,永远脱离六道轮回,哪里是普通人!我们现在晓得,在《高僧传》里面记载的,翻经法师里面有很多古佛再来、法身菩萨再来的,很多,身分没有暴露我们不认识。传说当中身分有露的,我们晓得智者大师,这是日本、韩国都知道,释迦牟尼佛再来的;永明延寿大师、善导大师,还有国清寺的丰干和尚,这三个人都是阿弥陀佛的化身。近代的印光大师,我们知道是西方大势至菩萨的化身,这不是假的。所以老师告诉我,中国人有福报,感动这些佛菩萨来应化、来帮助我们,把梵文经典翻成中文,利益这一方的众生,这在世界上比其他国家的人幸运太多了。现在去佛年代久远了,梵文经典多半都失传,现在佛法存在这个世间最丰富的就是汉文《大藏经》,中文本。

  这里头最重要的还是要真修行才行,真修行那就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贪瞋痴是障碍,不但障碍我们修行证果,障碍我们的悟性。贪瞋痴慢重的人,即使天天读经、天天听经,不容易开悟。烦恼习气太重,他很想学,也没有办法。哪些人容易开悟?烦恼习气轻、淡薄,这种人容易开悟。所以,放下、看破就非常重要。真正修行的功夫就是放下,你能不能把贪欲放下?贪的是什么?五欲六尘。五欲是财色名食睡,你能不能放下,不再执着了,不再计较了,中国人所谓淡泊名利,愈淡薄悟性就愈高。对世间的欲望太多、太浓,造成了障道,学道非常困难。所以老子也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就是放下。你想学道,你对这个世间的欲望愈淡薄愈好,它跟世间求学不一样,求学希望天天增加,学道要天天放下。我跟章嘉大师三年,大师教导我的就是教放下。我们学《华严经》这么多年,《华严经》教我们放下执着,放下分别,放下妄想,妄想就是起心动念,这三样东西统统放下,你就成佛了;放下分别执着,还有妄想,这是菩萨;放下执着,还有妄想、分别,那是阿罗汉。如果这三个都有,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是全的,你自己一定要知道,无论你修学得怎么好,你没有离开六道轮回,你出不了六道。六道是什么?六道的业因就是执着。执着最明显的就是控制、占有,这是最明显的。

  我们想一想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当年在世,在物质生活方面,他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三衣一钵,其他的什么都没有,表演给我们看,他真放下了。每天到处劝化,讲经说法就是劝人、教导人,教什么?应机施教。上上根人,帮助他转凡成圣;中上根人,帮助他破迷开悟;中下根人,帮助他断恶修善。那就是什么?什么叫中下根人?分别执着心很重,没法子放下,那就教他断恶修善。如果恶不断,他将来堕三恶道,在六道里很苦。他知道修善的话,他生生世世能在三善道,这是世尊帮助他不堕恶道。从这个地方我们就体会到,因果轮回的教育太重要了,这是事实,绝对不是佛菩萨欺骗人,用它来劝导人断恶修善的一种说法、一种手段,那你就错了。佛所说的完全是事实真相,善因肯定有善果,恶因就有恶报,不是不报,是时辰未到,欠命的要还命,欠债要还钱。

  真正契入佛法,你就明了,一个人在这个世间,一生想占人家一点便宜,能不能占到?占不到;我们受人家欺负,吃亏了,有没有吃亏?没有。没有吃亏,也没有占便宜。占人便宜怎么样?来生要还人,你怎么能占到?还的时候还要加上利息。吃亏能忍让,那吃亏是福,消自己的业障。如果吃亏的时候有怨恨、不平,有报复,那就麻烦,那就演变成冤冤相报,生生世世没完没了,这个事情麻烦就大了。所以学佛的人,绝对不能有丝毫占别人便宜的念头,当然更不会有这种行为。吃亏,要让、要忍,要知道不能够有怨恨,不能有不平,欢欢喜喜的接受,这个帐就了了。这一了了,我们的灵性就提升,所以它能帮助我们提升,不是坏事,是好事。这都需要明理,他才能做到;要不明理,他怎么能做到!只有真正明理的人,他才能广修万行,积功累德,他不会想错,他不会做错。

  《华严经》,《六十华严》,就是晋朝时候第一次翻译的,“经三十七”就是三十七卷,“普贤菩萨,正受三昧,其三昧名佛华严”。什么叫佛华严?普贤菩萨所修得的那就是佛华严,佛华严三昧。大乘经里面常说,菩萨不修普贤行就不能成佛。这句话告诉我们,不修普贤行你就不能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你就没有法子明心见性。普贤行跟菩萨行有什么差别?你看菩萨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是大乘常说的六波罗蜜。为什么不能见性?真的不能见性,为什么?虽然修这六个法门,他的烦恼习气没有放下,没有舍掉,也就是说,他贪瞋痴慢,心量很小。普贤行的特色就是念念跟虚空法界相应,念念与性德相应。你想想看,你看他这十个纲领,普贤行实在讲,整个《华严经》所讲的都是普贤行,但是在最后,普贤菩萨说了十个大纲,十条总纲领,第一个“礼敬诸佛”,你想想他心量多大!礼是礼貌,敬是恭敬心,从内心里面发出来的恭敬。诸佛是什么?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过去佛,我们在佛经上念到,释迦牟尼佛跟我们介绍,过去三千尊佛,现在三千尊佛,还有未来的。未来的佛是谁?一切众生,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他尊不尊敬?他要是瞧不起这个人,不喜欢那个人,那对佛就不恭敬。对人你没有做到,所以你那个礼佛,你只拜了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你没有拜到。而礼敬诸佛里面最重要的就是未来佛,你要能够礼敬未来佛,你才能成佛,这个意思要懂。未来佛就是一切众生,一切众生不是一切人,一切人是未来佛,一切动物都是未来佛,为什么?佛经上讲得很清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