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走出抑郁 >

第23章

走出抑郁-第23章

小说: 走出抑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婚姻的确存在某些问题,这些问题不是她一个人就能解决的。她认为自己对马丁的粗心大意容忍得太久了,而且,除了性以外,她和马丁还应当从事一些共同感兴趣的活动。
  是为自己活,还是为他人活?这一问题造成的矛盾冲突,也会使我们丧失自我认同感。我们常常用全或无的观念看待这种冲突,没有将其视为需要权衡双方的需要加以解决的困难。尼尔为了孩子和丈夫放弃了自己的工作,但她发现自己对生活越来越感到不满:意。许多年来,两人达成了这样的默契:为了艾里克的事业,两丸都要做可能的牺牲。起初,这听起来似乎很明智,但当艾里克有了一个好的提升机会而必须搬家的时候,尼尔陷入了抑郁状态。
  尼尔感到她丧失了自我认同感,找不到真正的自我,她想逃离 目前的状况。她不想搬到另一座城市,但她认为这样做太自私,拖 了艾里克的后腿。尽管许多年来,她一直自愿屈从于丈夫的事业,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越来越感到自己像一颗行星围绕丈夫旋转, 永远只能按照丈夫的计划行事。渐渐地,她不再愿意顺服。然而, 她感到强调自己的需要是错误的。她不敢坚持自己的想法或行 为,因为她害怕会遭致艾里克的反对。尼尔的父母也认为,尼尔应 该全力支持艾里克的事业,这又使她担心父母会对她有看法。随着 她对家庭生活满意感的下降,她越来越发现自己很难改变现状。她 认为自己的想法很自私,她本应做一名负责的主妇,如果自己阻碍 了丈夫事业的发展,她就会变得不再可爱。但搬家离开原来的朋友 又使她难以接受。至于艾里克,他为尼尔的抑郁感到吃惊,他一直 简单地认为她会跟随他、支持他。他从未想过尼尔会有这种反应。
  为帮助自己,尼尔必须做的第一件事,是识别自己所体验的复杂情感和强烈冲突。我建议她看电影《舍丽·瓦伦丁》。该剧描述了一位家庭主妇离开丈夫与女友到希腊度假,最后决定留在那里的故事。我指导她:要把抑郁看作是反抗的表示,而不能当作是自己的软弱或失败(正如她开始所做的那样)。抑郁的目的在于迫使她停下来弄清楚自己是谁,将走向何方。它要求她给自己定位,这虽然痛苦,却是产生转变的驱动力。后来,尼尔不再责备自己,她告诉自己,不想搬家并不说明她自私。她的抑郁因此而得到了有效的缓解。
  有时,人们感到自己不得不顺从,因为他们对生活的某些方面丧失了信心,尼尔就是这样。因此,接下来要做的是找到失去自信的地方。尼尔想重新工作,但她感到自己力不从心。其实,这种信心缺乏的背后隐藏的是她的自我攻击——例如:“我的能力不够强”;“我无法应付工作”;“我会做错事使自己丢人”;“任何人都比我更有能力”。尼尔甚至开始嫉妒她丈夫的独立与成功,然而,她无法忍受自己的这种想法,认为嫉妒说明自己很自私。
  自信心是与经验密切相关的。以开车为例,你车开得越久,自信心就越强。如果你很少开车,就根本不可能有这方面的信心。社交也是一样。为照顾孩子而放弃工作的妇女,一想到要重新工作就感到恐惧,这也是由于缺乏经验造成的。如果你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请思考一下,你没有信心是否由于缺乏经验。不要责备自己,要逐步树立信心,在没有证据之前,不要假设自己没有能力应付。如果你太早放弃,只能说明你是在自我攻击。
  尼尔还被一些抑郁时经常出现的问题所困扰,其中包括为自己活还是为他人活的心理冲突。她从周围环境中获得了这样的信息:如果她走自己的路就会被别人看作是自私。如果你也有类似的冲突,要尽量避免全或无的思维方式——例如“我或者完全按他人的需要做,或者完全按自己的方式行”。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的确有一定难度,但综合考虑自己的需要和他人的需要,是大有益处的。尼尔对搬家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后,她的自信心大增,因为她感到自己的意见受到了重视。
  有些冲突在习惯于顺从的人身上很常见。有时,讨好他人赢得赞许以及对被欣赏、被重视的需要,使人们沿着顺从、自我牺牲的道路越走越远。逐渐地,他们认为自己除了满足他人需要之外,什么都不是。这种被人利用,不被欣赏的感觉常常在抑郁者身上大发淫威。
  关于如何生活的心理冲突
  你可以花一些时间,学习更好地控制自己的生活。如果你习惯于缺乏赞许的生活,你将能在生活中找到更适合你的位置,而不会陷入抑郁,因为他人的不赞同将不再使你感到恐惧。
  有时,人们感到无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是因为他们顾及别人的想法,害怕被别人看作是自私、不可爱或无能的人。凯思嫁给了一个富有的商人,来我这儿咨询以前,她一直在服抗抑郁药物,先前的医生告诉她,她的抑郁是生理性的。她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抑郁——她比别人更有钱,丈夫也不粗暴,从不打她。她认为自己应该快乐,但她却感到自己软弱、抑郁。
  经过几次治疗,凯恩开始诉说:她感觉自己像一个玩偶,不得不与丈夫出入于重要场合,并且“惺惺作态”。她丈夫经常出差在外,回家后精疲力竭,她感到丈夫用她来使自己放松。她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她想上大学,想穿牛仔裤),但她认为,她这些想法对于处于她这种地位的女人来讲是愚蠢的。她觉得,丈夫提供给她各种物质满足,她却想过另一种生活,这是忘思负义、自私自利的表现。她说,“许多人如果是我都会很快乐”,她对自己想—L大学的念头抱有许多自责、自我怀疑的观念。例如:“我年纪太大了”;“我不适合读书”;“别人会觉得我怪里怪气”;“我不够聪明”;“我会考试不及格”。当然,以上这些观念她并没有找任何证据支持,却将抑郁看作是自己无法应付的明证。
  后来凯思学会了帮助自己摆脱抑郁:
  .学会认真看待自己的愿望。
  .“忘恩负义”、“有罪”等自我标识应更换为“我需要成长”。
  .避免忽视目前生活中积极的方面(例如,“没有人真正对我感兴趣”;“我只不过是丈夫的一个玩偶”)。
  .把抑郁看作是生活需要改变的标志,而非软弱的标志。
  .要明白:她的想法只能使其更加抑郁,而不可能帮助自己摆脱抑郁。
  .坦诚地与丈夫交流。
  .弄清楚她是否能应付大学生活。
  .避免自我攻击(尤其在社会情境中)。
  一些习惯顺从的人感到自卑,认为自己无力改变现状。然而一旦他们改变对自己的看法,转变的大门就向他们敞开了。
  顺从于某种生活习惯
  在某种程度上,凯恩感到自己顺从于他人的生活方式。有时,人们的问题还出现在挣钱或某种生活习惯方面。一个家庭可能过度注重金钱,夫妻的全部生活都围绕赚钱而展开,以至于二人的感情逐渐冷淡,夫妻双方都感到被迫这样生活。但是事实表明:超出一定限度,钱不能给人带来快乐。如果夫妻关系顺从于对钱的追求,那么两人的感情和双方的幸福感都会降低。
  目前,社会对这方面的问题越来越重视。对失业的恐惧使人们的工作时间越来越长,在这种情况下,帮助自己摆脱束缚感是非常重要的。你可以与朋友谈论你的困境,设法找到使自己摆脱束缚的方法。是否有一些积极的活动可以帮助你?你们的关系是否变成“家里的”和“外面的”?最重要的,你们面临的困境,是否是由于一方失去了自信造成的?是否将自己的正常需求,看作是自私的或是不可能的?
  遗憾的是,有时人们往往认为,自己所处的环境几乎没给自己留下个人发展的空间,他们感到无可奈何。他们可能过着贫困的生活,感到自己不得不照顾孩子,勉强度日。这些人的生活中缺乏积极有益的活动,这是首先需要改变的地方。然而,最重要的仍然是:不要把抑郁看作是个人的软弱,要将其视为体内可被引发的状态。
  赞同与人际关系
  我们有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如夫妻关系,朋友关系以及同事关系。当我们过度顺从时,我们就会认为,我们需要那些比自己更有能力的人的赞同。然而,或许我们没有想过,我们也应主动向他人表示欣赏和赞同。例如,老板懂得赞扬自己的下属,但下属却很少懂得赞扬自己的老板(他们更多的是抱怨)。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多数人认为赞扬只能是从上至下的,而不能是自下而上的呢?
  或许我们认为上级不需要我们的赞同——他们有权有势,根本不在乎我们赞许。我们常忙于得到他们的赞同,努力讨好他们,而忘记了对他们的作为表示欣赏。例如,兰妮对赞同有着过高的需求,当我问她如何表达对丈夫的重视时,她说:“帮他做事,理好家务。”我说:“赞许使你感到高兴,但你是如何表达对他的赞许的呢?”她一时语塞,然后说:“罗伯不需要我赞扬,他身心健康,活得轻松快乐,抑郁的人是我。”
  当我把他们召在一起时,他们相互指责对方:
  兰妮:你很少有时间陪我。
  罗伯:那是因为你总是很疲惫。
  兰妮:对,你总是责备我。
  罗伯:这是事实,你总是不快乐。
  他们一次又一次这样争吵,从来没有相互赞扬。相反,他们经常关注生活中消极的东西,共同语言很少。他们很少对对方说,“你今天看起来真美”,或“你那样真帮了我一个大忙”,或“我认为你处理得很好”,或“你真好”。兰妮努力获取赞扬,自己却从不赞扬他人。兰妮后来痛苦地发现,她把自己放在了顺从他人赞同的角色上,认为别人应当赞同自己(她认为自己必须为此付出努力),而自己不需要赞同他人,她把别人都看作是比自己强、不在乎自己看法的人。
  抑郁常使我们变得以自我为中心。有时,抑郁的人对自己的配偶充满敌意,根本不想表达自己对他/她的欣赏和赞同。然而,认识到我们应当表达对周围人的赞同是非常有益的。我们不能只是埋头为他们做事,还要表达对他们的兴趣,这样你就会发现,任何入都需要被他人欣赏,而不是被视为理所当然。
  亲子关系也是如此,即使到了成年,我们仍在寻求父母的赞同。却从未对父母表示过兴趣。兰妮想获得母亲的认同,却很少赞扬自己的母亲。
  人际关系像花朵一样,需要不断地浇灌才能开放。同样,培养人际关系,也需要双方相互赞赏。有时,养家糊口使夫妻关系变得理所当然,两人只有在精疲力竭的时候才能呆在一起。因此,夫妻应当制定一些共同活动的计划,从事些积极有益的活动,在活动中彼此欣赏。要把关系建立在积极的情感上,不能用消极的言语彼此诋毁。
  非语言交流
  我曾说过,人类有对赞同的基本需求,这一需求起源于生命伊始。例如,婴儿对父母的表情很敏感,如果婴儿愉快地向父母微笑,父母也回应以笑容,那么亲子间的积极情感就会得到培养;相反,如果父母面无表情或充满愤怒,婴儿会情绪沮丧。如果母婴感情一致,互相应和,则我们说他们“同一步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