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走出抑郁 >

第32章

走出抑郁-第32章

小说: 走出抑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他们的益处大于对我的好处。
  不满与报复
  宽恕并不意味着过去发生的事情不再重要,而是表示自己放弃了惩罚他人或报复他人的动机。宽恕不是短期能实现的,宽恕 的前提是,彼此能认识到对方的伤害。一些人在没有弄清自己的愤怒和痛苦之前,就试图宽恕他人,结果他的不满仍然存在。因此, 宽恕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学会宽恕,就是学会让痛苦成为过去。 而报复。无论对于自己,还是对于我们所拥有的人际关系都是有害 的。我们常常含着怒气,却没有理解自己的愤怒。我们常常告诉自 己我们是多么应该生气,却没有反问自己,生气到底有什么用。
  朱迪对父母的冷淡态度深感愤怒,她将自己的不幸都归罪于 他们。她这样做的原因是,她认为:“我不可能过得比现在更好, 因为我的父母造成了我今天的下场。因此,我永远是他们的附属品,他们掌握着我的幸福。我对自己的生活无能为力。”
  渐渐地,朱迪意识到,是愤怒(报复的动机)使她与父母的关系变得如此糟糕。如果她想宽恕他们,就需要做出一系列的改 变:首先,她需要弄清她的痛处在哪儿,即找出她愤怒的根源。其 次,她需要意识到,她认为她父母的冷淡态度使她受到了伤害,令 她不幸福,即是说,她自己放弃改变生活的努力。她意识到,她 以前—直认为自己是个“受害者”,她没能化解这种情绪,却被它 牢牢地控制着。诚然,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最好,但长大后,我们 仍然可以创造我们理想的生活。当朱迪宽恕了她父母后,她不再 生气,感觉到自己获得了自由。
  如果我们对某人或某事深怀不满,我们也会感到自己是—个 “受害者”。这种附属地位会严重地影响了我们对生活的控制感。 我们会形成对他人的不信任感,这使我们无法建立有意义的人际关系。宽恕(放弃报复动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宽恕他人时,我们对自己说:让—切成为过去,我不再是这事件的受害者。我的—位病人曾这样告诫自己,给自己宽恕的勇气。她给 了自己一次掌管生活的机会。宽恕不是软弱,一些人体验到:“让 往事成为过去”会给人如释重负之感。
  宽恕我们自己,意味着用同情的心对待自己。你不应要求门己完美无缺,永远不犯大错误。许多宗教都强调了宽恕的重要,例如,佛教有一种被认为“慈悲”的修行,用来帮助人们学习如何 同情自己、宽恕他人。
 
第十五章 应付挫折感、失望感及理想的破灭
 
  本章我们将探讨引发愤怒的最重要的原因之——挫折感。挫折感,是指在对重要目标的追求过程中,因受阻碍而产生的情绪体验。人类与动物对挫折都有特定的反应方式,愤怒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抑郁症状中常见的失望感,与挫折感相类似,它是理想目标无法达到而产生的主观体验。
  挫折感与失望感的产生取决于事物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很显然,我们不会因没有得到那些我们不需要,或不在乎的东西而感到沮丧。但如果这些东西是我们非常想得到的,结果会完全两样。
  许多事情会使我们感到挫折和失望,其中最常见的有:
  .事情没有成功,或没有像我们期望的方向发展。
  .当其他人对我们的感情或行为不像我们希望的那样。如,没有给我们足够的爱,没有遵守诺言等。
  .我们自己没有能力做某事,或者没有能力获取某些东西。
  .我们感觉到自己处于某种状态(例如:感到自己抑郁或没精打采;感到自己不能像希望的那样对人热情;因缺乏爱或性爱的能力而对自己感到失望)。
  “应当”和“必须”
  如果我们对失败抱有“应当”或“必须”的观念,我们就会 产生失望感。我们认为事情、自己或他人“应当这样或不应当那 样”。问题是,生活总是按既定的模式展开,不会受我们的意志所 左右。一些人认为,我们不应当面临死亡的结局。他们不愿接受 死亡的现实,而是大发脾气,认为“生活不应当是这个样子”。有 时,我们专横的“必须”阻止了我们接受现实,使我们无法处理 好情绪问题,更无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
  有时,我们对也会产生强烈的“应当”意识。例如“我应当 更加努力的工作”;“我不应当犯错误”;“我不应当生气”;“我应 当爱我的父母”。当我们没有满足这些“应当”的要求时,我们就 会感到失望。“应当”常包含愤怒的成份,它迫使我们改变自己。 当我们以专横的“应当”要求自己时,我们不可避免地会掉进自 我攻击的陷阱。我们不愿意接受自己的极限、面对自己的失败,我 们避免面对自己的真实感受。美国心理学治疗家凯瑞·霍尼称这 些应当为“暴君”。
  当我们用“应当”要求别人时,别人一旦令我们失望,我们就会对他们产生愤怒。我们不接受事实,而是认为“他们应当这样”或“他们应当那样”。强硬的“应当”降低了我们的挫折耐受性。正如我们即将看到的,“应当”会导致失望,继而会造成的严重问题。事实上,佛教徒早在几千年前就发现,人类的痛苦来源于我们的挫折感,是我们对自身或对他人的过高要求造成的。有时,我们会过分地追求某些理想,放弃它们让我们感到很痛苦。
  挫折耐受性
  我们对挫折的耐受性受很多因素的制约。你或许已发现:有时候,你会毫不费力地处理困难。而另一些时候,几乎任何阻碍都会令你大为恼火。
  如果你急着驾车去某地,你会将路上其他人看作是“挡我的路”的人,并因此而恼怒。在极端情况下,我们甚至会横冲直撞。这种情况被称为是一种原始的夺权争斗。我们越是急迫,就越是认为他人不应当像现在这样子。
  疲劳,厌倦以及应激状态,也是常见的能够降低我们挫折耐受性的因素。抑郁本身也能够降低挫折耐受性。
  一个人对挫折的感受性与其对羞耻的恐惧密切相关。例如杰瑞有一个重要的会议,偏偏他的车钥匙丢了。他对自己及其家人发火,因为他找不到钥匙。潜意识里他在想:“如果我不能及时赶去开会,我就会迟到,那么人人都会认为我是个不守时的人,他们会认为我是一个马马虎虎、不可信赖的人。”有时,我们会责备自己:“我如果认真点,就不会把东西丢了。”几乎每个人都有过因找不到东西而发怒的情况:“为什么东西总是不在他们应该在的地方?”
  生活中的重大目标遭受挫折,经常会导致抑郁。因此,我们 有必要搞清楚,我们是如何感受到阻碍的?或说我们是如何感受 到挫折和失意的?这种挫折和失意,与我们的期望、抱负和理想 有密切的联系。
  理想的丧失
  生活中。我们要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如何承受失意。在阿 瑟·米勒的剧作《一个推销员之死》一书中,男主人公无法接受 他生活的现实,他的美国梦破灭了,理想的破灭给他带来的失望 感,彻底地摧毁了他。
  我们之所以会失望,是因为我们的理想和盼望超乎现实。我 们不仅不能接受这个世界、其他人以及我们自己原本的样子,而 且将我们的理想和标准强力口给自己或他人。正是我们的理想和价 值观,造成了我们的挫折感。有时,生活会使我们跌倒。希腊神 话中,伊卡路斯飞得太高,以致翅膀被太阳熔化了,最后跌回地 上。与伊卡路斯相似,有时,我们的理想过于超乎现实。
  认识到 这一点会令人感到痛苦。
  如果我们的目标与理想受到过于严重的挫折,就会引发抑郁。 尤其是当我们考虑到这种挫折对我们现在和未来的影响时(如, 社会地位的丧失,恋爱关系的丧失等)。因此要研究抑郁,我们不 得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我们的理想是什么?
  .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我们是如何感受到挫折的?
  .当理想没有实现时,我们是如何面对自己的失望和愤怒的?
  .我们因此对自己、对他人、对未来都产生哪些看法?
  .我们头脑中是否有许多专横的“应当”?
  为了更加清楚、直观,你可以分别列出“理想”和“现实”的内容。然后考虑以下我所称谓的“失望鸿沟”,这种鸿沟会导致四个方面的结果:自我攻击与责备;攻击与责备他人;放弃努力;接受现实,既不过分攻击自己,也不攻击他人。
  攻击,是我们遇到挫折时常见的反应。在此,我们能够发现内部折磨者的真正来源,即,我们的挫折感。我们的挫折感越大,我们自我折磨的可能性越大。其实,内部折磨者根本不存在,它只是挫折引发的“自我攻击”。
  让我们通过几个例子做一探讨:
  布里恩一直期望有一个提升的机会。他兢兢业业地工:作,状态很好。他的老板曾指出,他大有希望被提升。于是,他开始设想新的职位可能带来的变化:工作更加轻松、有趣,薪金也会增加,他能够住进更好的房子。不幸的是,在预期提升前的两个月,公司被接管了,提升一事被搁置。更糟糕的是,新公司启用了他们原有的职工,布里恩发现,他一‘直渴慕的职位被‘个年轻人顶替了。他为此深感愤怒,继而陷入抑郁。与提升有关的所有计划、期望和目标全都化为泡影。他告诉自己,事情从来都不会对他有利,再努力也是白费。他反复考虑这件事的不公平性,却没有能力改变现状。其实他的思想正在进行一场永远不会得胜的战斗,因此,他总感觉自己是个失败者,他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是这样的:
  理想
  现实
  获得提升
  末获提升
  事业的进展
  事业受阻
  搬迁
  被困于老房子里
  ——失望鸿沟——
  .自我攻击:我早应料到这一点。我应当有信心去找另一份工作,但我没有。如果我更加自信,我能够迫使他们提升我,我太懦弱了。
  .攻击他人:他们只是在利用我,这不公平。他们应当意识到,原公司已经答应提升我了,他们在最后关头夺走了我的机会。
  .放弃:我无法面对这一切,什么也改变不了,我的前途给毁了。
  其实布里恩的感受是可以理解的,但他的愤怒,自我攻击、攻击他人使他的境况变得更加糟糕。对他而言,要想接受现实(四种可能的结果),他必须认识到:他正在为这件事难过(而不是愤怒);他有许多专横的“应当”;他必须放弃自我攻击。很快,他意识到:这并不是他缺乏自信造成的,自己不能“坐以待毙”。渐渐地,他开始想办法。恢复了一段时间后,他找了一份新的工作。接受现实并想办法解决问题,是他康复的最重要的原因。“一切都给毁了”
  抑郁的人经常感到一切都完了。苏珊精心地策划r自己的婚 礼,但她的新娘妆不太合适,并且那天一直在下雨,她非常失望。 地想:“婚礼是多么不顺利,我的衣服和糟糕的天气把一切都毁 了。我从来都没有顺利过,为什么不能有一天让我一切都顺顺利 利的呢?”她只顾对她的服装和天气感到失望和愤怒,全然没有 考虑婚礼当天的美好。她无法掩饰自己的失望,以致没办法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