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期刊杂志电子书 > 长江文艺 2004年第11期 >

第23章

长江文艺 2004年第11期-第23章

小说: 长江文艺 2004年第11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耸嗨甑睦先耍切砸廊缓芎谩K苁孪忍嵝盐颐牵搪璧拇笏镒咏衲昃旁碌幕槠冢艘鞔喊耸笫伲忝且欢ㄒ扇斯ィ心撕牵
  母亲生了八个儿女,养活了七个,唯有二姐不到一岁时夭折了,母亲也曾伤心地哭过,但她坚强地从悲痛中走过来了。要养育一群儿女,她不能过多地把爱给予死去的孩子,只有在每年二姐生日的那天,她才提提那个苦命的女儿。母亲说,二姐是我们众姊妹中长得最清秀的一个,她至今还记得二姐眼角边那颗鲜艳的红痣。是麻疹夺去了二姐弱小的生命,她那张小嘴发烧时烧起了很多水泡,假如现在,二姐绝不会死。每回说到这里,母亲便陷入片刻的沉思。没有眼泪,没有哭声,因为母亲记住了二姐的容貌,她让女儿的模样永远活在自己的记忆里。
  三年自然灾害,到处闹粮荒,村里的榆树根、观音土都被人吃光了。那时的小孩子,个个饿得皮包骨头。父母亲被派到铁路上去修复线,家里全靠年迈的祖母带着一群孙子,天天在饥饿的死亡线上挣扎。那时,有个善心的女人,她在食堂里当火伕,常常偷些稀粥给我们吃,使我们众兄妹终于活了过来,这件事,母亲没齿不忘。每逢年节或家中办喜事的日子,母亲烧完香总不忘跟我们提起此事来。她说,忘恩的人没有良心,只有知恩图报才会获得别人的敬重,人缘好,生活的道路就宽多了。
  母亲记性好,但她只记恩不记仇。老人家天性善良,一生勤扒苦做,却受父亲的牵连,被划成了黑五类,成了当时的阶级敌人。她常常被人推到台上与父亲站在一起挂牌子,虽说从来没有人揭发批斗她,但她必须与父亲陪斗。这个世界亏欠母亲太多了,可她从不计较。一个人要将不愿记住的东西忘掉是多么不容易啊!面对那段非人的岁月,母亲不得不事事清明,处处谨慎。她担心树叶落下来会砸伤孩子们的头,为了使儿女们不受到伤害,自己却承受了常人不能承受的暴虐与痛楚,她以德报怨,只求用一颗心去感动天地,为儿女们化去一切灾难。
  那年,邻村有个人被蛇咬伤了,两个月之后,伤口大面积地溃烂,已露出了白森森的骨头,整条脚肿得像水桶那般粗,人常常陷入间歇性的昏迷之中。他早知道我家祖传诊蛇伤,却不便上门求治,一来他要划清阶级界线,二来他觉得心中有愧。眼见儿子生命垂危,他的母亲急了,忙雇人把儿子抬到我家来。父亲一看是他心中就上火,几年来,斗父亲斗得最积极的就是他(他是大队干部,当时正走红)。有一回,他给父亲罗列了几条莫须有的罪名,六月天,让父亲站在太阳下被斗了半天,晚上,还关进黑屋子里喂蚊子。父亲宁可再挨几场批斗,也不肯给他治蛇伤。他的母亲忙扯着父亲背地里赔不是,为她的儿子苦苦地求情,父亲还是不依。这时,母亲恰好从菜园里回来,她看了看那人的伤口,知道被什么蛇咬的,连忙戴着草帽出门,一会儿,便扯回了一竹篮草药。我家有专治蛇伤的祖传秘方,把些草药和着少许唾沫一起捣碎,捏成像粑一样的药团,再在中间抠一个小眼,贴着伤口敷上,不几天就会好。尤其是消肿止痛,一般都能当天见效。经过一周的敷治,那人的伤处已开始慢慢收口。他的脚伤治好以后虽然还有点跛,命却拣回来了,如果他还晚来几天,恐怕再灵的药也无力回天。为给那人治蛇伤的事,父亲气得几天都不跟母亲说话。母亲却笑着对父亲说,那人也真苕,要是早来几天,他的脚就不会落下残疾。后来,那人再也没有亲自批斗过父亲,他还几次偷偷地替父亲松过被绑的绳索。有一次半夜里,他佯装提审,趁着月黑风高把父亲给放了。结果,跟父亲关在一起的另外一个人,在第二天的批斗会上被人活活给打死了。母亲说,人一生不能把坏事做绝,做绝了定会遭报应,做好事一定会有好事在,于人、于己、于儿孙都好。
  母亲并不软弱,年轻时她曾看过日本人高高举起的战刀,也走过了兵荒马乱的年月,但她没有倒下。在父亲患骨瘤的那几年里,她用一双比脚还大的手,独力地支撑起一个家。母亲默默地承受了一切苦难,她把这一切都看成是上天对她的考验。她说,人只要善良、勤快,总有一天会有好时,甘罗十二岁为丞相,姜子牙八十多岁才走运,在她看来,这就是命。“是人有一运,是花有一红”,不管运气来得迟与早,老天都长着眼睛。在那段失去人性的年代里,她无辜地遭受了那么多的冤屈,却从未有过一句咒骂。每当痛苦深沉的时刻,她紧紧地咬着嘴唇,拼命地去劳动,她要用汗水去冲洗一切,把所有的仇恨都埋进土里。母亲说,人什么都可以记住,切莫记住仇恨,心中装着仇恨就会终生痛苦。母亲深爱着我们,为了我们,她宽容了一切,宽容了所有对不起她的人。
  无论多大年纪,母亲的话总让我记得那么深。只记恩不记仇,也许这是母亲的懦弱与悲哀。也唯其如此,她才获得了别人的爱戴与敬重,也获得了很多欢乐,更帮父亲逃过了劫难,甚至拯救了父亲的生命,使我们全家度过了那段昏暗的岁月。母亲那种崇高的爱也许源发于母性的情感,在她的内心深处还蕴藏着一丝自己也无法说清的意念,也许,那是一种对幸福与快乐的希冀——只因为她笃信。她永远记住的是养育儿女和耕种土地,她只想从土地中获得丰厚的收成,她只想给儿女们种下更多的爱。
  我秉承了母亲的教诲,一向人缘较好,但遗憾的是,我却没有母亲那好的记性。 我曾经下过苦功去练,终不见效果。很多事情,特别是数据,我只得时常去翻阅账本与日记,这也许是能拿笔的缘故吧。即使母亲的遗传基因衰退了,我也不会忘记母亲的这句话,“只记恩不记仇”。
  


人去楼空吊兰亭
■  葛昌永
  江南风雨,飘洒无常。绍兴这座古老的文化名城,此时正沉浸在朦胧依稀里。我是顺路路过这里,不可能等风和日丽再看绍兴。于是,绍兴便只给我留下一个湿漉漉的印象。
  到绍兴,时间再紧,鲁迅的故居是要看的,包括咸亨酒店呀百草园呀乌篷船呀以及那一带古老的街居,还有大禹庙、王阳明故园、沈园,尤其是兰亭。就因为看兰亭,耽误了时间,所以其它该看的,只有擦身而过了。
  兰亭遗址,在绍兴郊外十多公里。出城的路岔道多,外地人初来乍到,辨不清方位,折腾来折腾去,耽误不少时间。待真的来到兰亭,老远的招牌迎接我们。这就是兰亭,这就是诞生千古传诵的篇章和美丽动人的故事、诞生天下第一名帖、令我自幼便仰慕的地方!
  兰亭在兰山下,背负苍山,面临小溪,所以兰亭序里说“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击湍,映带左右。”这是一座幽雅别致的江南园林。入门,一条鹅卵石径从修竹荫里探幽而去,几道弯转过,忽然一块大碑,赫赫“鹅池”二字迎面而立。据说这二字是二王父子合写。王羲之刚写一个“鹅”字,忽传圣旨到,便搁笔接旨,王献之顺手续了“池”字。碑上建有三角亭,构造独具,为的是替碑遮风挡雨。碑侧一池碧水,涟漪荡漾,一定就是鹅池了。过鹅池有流觞亭,亭子古香古色,飞檐雕甍,亭四周有走廊环绕,可以凭栏眺望四面景色。亭内画有巨幅《流觞曲水》图。亭右侧,有小兰亭,立石碑一方,碑上“兰亭”二字,落款为清康熙御笔。亭右侧,为右军祠,祠内一泓池水,便是墨池。墨池三方,建有长廊,镶嵌古今名人题吟石刻无数。墨池中间,又有亭,名曰墨华亭,墨华亭与回廊有四条石板小桥,曲径相通。再后,还有御碑亭,亭内竖有巨大御碑,高总在七八米,重总有好几吨吧,碑的一面镌刻《兰亭序》全文,一面乃是乾隆皇帝手书自作的《兰亭即事》七律一首。御碑亭再后,一厢是兰亭书法博物馆,一厢是兰亭新碑林,乃现代人墨刻。看了这多景致,可先贤们列坐其次,引以为流觞曲水的地方,在哪里呢?转身走回来,一问二问连三问,才绕到鹅池的另一边,终于找到了古曲水流觞处。在地势起伏,竹松掩映之中,一渠碧水折绕而流,急急缓缓,渠约三四尺宽不等,宽处水流便缓,窄处水流便急。渠两边由青石或鸡血石砌就,重叠错落,极不规则,所以水遇有石障或在拐弯处便受阻回旋,觞也就因此“抛锚”。觞“抛锚”在哪里,石座上坐的哪个人就得即兴赋诗,否则将被罚酒三杯。古人们的情致也真够别致呢,比起餐桌上顺序干杯或杠子老虎,果然是阳春白雪呢!
  站在这流觞的清渠旁,我仿佛看到谢安孙统等等几十名士,一人一个石座,列坐在这清流两侧,或嬉笑或抚掌或沉吟或畅饮,手舞足蹈,袒胸露臂,妙语迭出,好诗连珠,好不快哉!酒过千巡,诗成百首,于是人们于醉意矇眬中,嚷着吵着要推举一个人出来写篇集序,“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让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右军高才,自不可推诿;于是即席之间,文成墨就;文成,成为千古范文;墨就,成为天下第一名帖。这半日的诗酒韵事。竟成就了右军的千古美名!真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我又看到,那题扇桥旁,一老太太蹒跚踟蹰,满面愁容,愁一篮扇子半天一把也未卖出去,一家老小这一天靠什么生计?正唏嘘叹息间,一士子问明情由,便借来笔墨在扇上题字。那题字的士子不就是王羲之么?扇子一经题字,于是身价百倍,老太太算是得了大大的实惠。我还看到,那帖子传世下来,一千六百多年影响了多少人?培育了多少书法家?唐太宗千方百计将真迹弄到自己手里,临死还吩咐将《兰亭序》陪葬在自己身边,想必是在世时公务倥偬,消闲世界是好好地临摹研习吧。康熙亲自题字,乾隆更是撰诗咏颂,世上有几轴墨宝能享受这等殊荣?
  站在这流觞的清渠旁,还让人想到许多,想到人事,墨事,身后事。王羲之,出身豪门,却不纨绔。为文,清丽隽永,韵致深透;为书,楷行皆优,千古垂范;为官,志趣超然,不囿俗羁。在我看来,他剔透空灵,踔然不俗,在于他具有高蹈的天性。读读《兰亭序》,那行云流水的语言,将一个才子的情感宣泄得淋漓尽致,“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其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看看《兰亭序》,那行云流水的墨迹,倾倒古来多少墨客?即时即景现场信手写就的一篇作品。不意竟成为千古绝唱!那多变的笔法,恰如龙路天门,虎卧凤阁;酣畅的气韵,一贯千里,挥霍风云;飘逸洒脱的情致,雅韵蕴藏,姘美厚重。既表现出书家“春风得意马蹄轻”的心境,又看得到书家悲时光之不逮,叹人事之常非的苍凉心绪。我说《兰亭序》,其实是三绝。一绝在文,二绝在书,三绝在意。能有这三绝,缘于什么?缘于思想也。所有在人类历史上能经久留下来的文化,归根结底在于它的思想精髓。思想性是艺术的灵魂,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